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略论湖湘诗歌史上的近现代女诗人——《湖南女士诗钞》导言 被引量:2
1
作者 王攸欣 贝京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2-25,共4页
楚文化孕育了中国文化史上第一位大诗人屈原(约前339—278),其《离骚》等篇表现出完全不同于此前诗歌——主要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所收风、雅、颂各体诗——的文化特征和文学风格——感情深挚炽烈,哀怨缠绵;想象奇丽夸诞... 楚文化孕育了中国文化史上第一位大诗人屈原(约前339—278),其《离骚》等篇表现出完全不同于此前诗歌——主要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所收风、雅、颂各体诗——的文化特征和文学风格——感情深挚炽烈,哀怨缠绵;想象奇丽夸诞,意象新异;语言华美繁复,张力充足;篇章结构宏大,气势恢弘。尤其因为表现了前人从未有过的独特的生存体验和卓特人格,而使屈原诗歌个性卓异,不仅形成了《楚辞》新体,而且成为千古典范。屈原虽然生长于江汉,却贬谪行吟沅、湘,确确实实受到沅湘地域文化的影响,有些诗如《九歌》,一部分直接源自沅湘间祭祀乐曲和歌词,所以算得上湖湘文化的先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湘文化 女诗人 诗歌史 近现代 中国文化史 导言 女士 湖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男性叙事维度看《因为女人》的现代爱性描写 被引量:2
2
作者 王攸欣 李兰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24-128,共5页
本文采取了男性叙事的观察视角,从形象塑造、内容演绎、审美风格三个方面详细分析了阎真新作《因为女人》中关于现代爱情的悲剧性书写,并试图通过深层次的挖掘和分析探寻导致该悲剧产生的集体无意识。
关键词 阎真 《因为女人》 男性叙事 悲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国维朱光潜接受西方美学方式比较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王攸欣 《中国文学研究》 1999年第2期72-77,共6页
本文在此前已经对王国维、朱光潜接受西方美学各自进行独立研究的基础上,从总体结构特征、过程特征、转化、传统影响等几个方面对他们的接受方式进行了比较研究。
关键词 王国维 朱光潜 接受方式 结构特征 过程特征 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朱光潜对尼采的接受 被引量:5
4
作者 王攸欣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8,19,共5页
朱光潜接受尼采的状态是较为复杂的,其中包括真诚的接受、无意的误读和自觉的转化,本文从悲剧论、诗论、美学观、人生观等几个层面较系统地探索他对于尼采的接受,辨析他与尼采的真正差别,并追溯其理论根源和文化根源,纠正学界对朱光潜... 朱光潜接受尼采的状态是较为复杂的,其中包括真诚的接受、无意的误读和自觉的转化,本文从悲剧论、诗论、美学观、人生观等几个层面较系统地探索他对于尼采的接受,辨析他与尼采的真正差别,并追溯其理论根源和文化根源,纠正学界对朱光潜的某种误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光潜 尼采 酒神精神 日神精神 情趣 看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王国维《红楼梦评论》与《红楼梦》根要——为纪念《红楼梦评论》发表110周年作 被引量:13
5
作者 王攸欣 《曹雪芹研究》 2014年第4期6-23,共18页
王国维具有良好的学术训练和世界性文化眼光,1904年发表的《红楼梦评论》开创了中国文学批评史的新时代。王国维接受叔本华哲学美学,对《红楼梦》做出了一些整体的新论断,并进而反省中华民族的审美精神特征和国民性特征,对20世纪的中国... 王国维具有良好的学术训练和世界性文化眼光,1904年发表的《红楼梦评论》开创了中国文学批评史的新时代。王国维接受叔本华哲学美学,对《红楼梦》做出了一些整体的新论断,并进而反省中华民族的审美精神特征和国民性特征,对20世纪的中国学术具有启示性,同时也有其自身的拘囿。本文在对王国维《红楼梦评论》的价值与拘囿的反省,以及对当代学术界新成果的广泛了解中,对于人性、文化进行了反思,试图提出一种新的文化观,在这种新文化观的观照下,重新解释《红楼梦》的主题及其具体内容,包括宝黛钗的爱情婚姻,以及作者所传达的价值观,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国维 红楼梦 新文化观 根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庄子》文献要论 被引量:7
6
作者 王攸欣 《长江学术》 2017年第1期64-74,共11页
《庄子》文献是一个现代以来异议纷呈的论题,迄无定论。作者纵览概述各种研究结论,自出裁断,并就内篇文献作出较新的辨析,认为《庄子》分篇编纂出自淮南王刘安与其门客,确定内篇篇名非庄子本人所命,很可能系淮南王刘安所定,并不适当,因... 《庄子》文献是一个现代以来异议纷呈的论题,迄无定论。作者纵览概述各种研究结论,自出裁断,并就内篇文献作出较新的辨析,认为《庄子》分篇编纂出自淮南王刘安与其门客,确定内篇篇名非庄子本人所命,很可能系淮南王刘安所定,并不适当,因此为内篇全部重新标题,述其根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文献 辨析 内篇标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论新文化观及《红楼梦》根要——兼答树玄先生 被引量:5
7
作者 王攸欣 《曹雪芹研究》 2016年第2期135-148,共14页
笔者《论王国维〈红楼梦评论〉与〈红楼梦〉根要》提出一种新文化观后,颇有一些反响,因此对基因同异创化论新文化观做出进一步疏释。新文化观认为,任何一种文化的成型,都是因为不同层级的基因主体所具有的基因组共同性有差异,这样导致... 笔者《论王国维〈红楼梦评论〉与〈红楼梦〉根要》提出一种新文化观后,颇有一些反响,因此对基因同异创化论新文化观做出进一步疏释。新文化观认为,任何一种文化的成型,都是因为不同层级的基因主体所具有的基因组共同性有差异,这样导致不同主体基因延续、扩展机会利益的共同性程度不同,在不同层级基因主体的竞争与协调中,创化出包容不同价值取向、社会体制、竞争协作方式等的文化整体,由此对《红楼梦》根要再做出论述。本文顺便答复树玄先生对新文化观的质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同异创化论 新文化观 红楼梦 根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陈寅恪的陶渊明研究述论 被引量:5
8
作者 贝京 王攸欣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86-91,共6页
本文对陈寅恪研究陶渊明的方法和结论作了分析 ,指出其失误之处 ,并提出作者对陶渊明的看法。
关键词 陈寅恪 陶渊明 《形影神》 自然说 委运任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迅如何选择、运用叙事手段表达其题旨?——《孔乙己》精神悲剧的文化内涵及其叙事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王攸欣 聂笃友 《写作》 2018年第4期13-20,共8页
《孔乙己》是鲁迅自己最偏爱的小说文本,创造了孔乙己这样一个让人同情的"苦人"形象。《孔乙己》叙事手段的运用别出心裁,表达出多层次的复杂意涵,包括孔乙己及其看客们精神悲剧的文化内涵。作者就《孔乙己》的叙事选择及其效... 《孔乙己》是鲁迅自己最偏爱的小说文本,创造了孔乙己这样一个让人同情的"苦人"形象。《孔乙己》叙事手段的运用别出心裁,表达出多层次的复杂意涵,包括孔乙己及其看客们精神悲剧的文化内涵。作者就《孔乙己》的叙事选择及其效果,作了具体的文本分析,并涉及文本最后可能出现的叙事破绽,引发读者更深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孔乙己》 叙事手段 文化内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新诗》诗人群的诗歌创作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攸欣 《中国文学研究》 1995年第2期37-40,17,共5页
三十年代末,残酷的社会现实给人们带来了失望与痛苦,传统价值体系崩溃引起的困惑与思索,以及中国新诗传统内部形式与内容的变革动力共同酝酿着一股新的现代诗潮。最先敏感地反映着这一新趋势的是大学校园里的一批青年诗人,他们年轻而稚... 三十年代末,残酷的社会现实给人们带来了失望与痛苦,传统价值体系崩溃引起的困惑与思索,以及中国新诗传统内部形式与内容的变革动力共同酝酿着一股新的现代诗潮。最先敏感地反映着这一新趋势的是大学校园里的一批青年诗人,他们年轻而稚嫩的心对于人生价值和生活苦难极为敏感,同时有机会真切地了解西方现代派诗歌艺术发展到二、三十年代的状况,于是感觉到与现代派诗人相似的处境和心境,体验到现代人的孤独感和价值失落感,认为只有现代派诗歌艺术才是以真实深刻地表现现代人的心灵世界与外部世界,因此自觉而热切地追求与西方现代诗潮同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新诗 西方现代派 诗歌艺术 现代派诗歌 三十年代 新诗传统 《诗八首》 思想知觉化 艾略特 袁可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迅价值思想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攸欣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1994年第4期4-11,共8页
鲁迅价值思想研究王攸欣现在只要有人做一点事,总就另有人拿了大道理来非难的,例如问“木刻的最后的目的与价值”就是。这问题之不能答复,和不能答复“人的最后目的和价值”一样。但我想:人是进化的长索子上的一个环,木刻和其他的... 鲁迅价值思想研究王攸欣现在只要有人做一点事,总就另有人拿了大道理来非难的,例如问“木刻的最后的目的与价值”就是。这问题之不能答复,和不能答复“人的最后目的和价值”一样。但我想:人是进化的长索子上的一个环,木刻和其他的艺术也一样,它在这长路上尽着环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价值本原 价值思想 人的价值 实用理性 科学理性 进化论 自然主义价值观 价值认识 价值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爱玲解读、研究《红楼梦》综论
12
作者 王攸欣 贝京 《曹雪芹研究》 2021年第2期70-86,共17页
张爱玲之《红楼梦》阅读体验和文学史判断都有独到之处,其惟一红学著作《红楼梦魇》亦可在红学史上占一席之地。据最新出版的张爱玲多种往来书信集,可以了解《红楼梦魇》此前不为人知的缘起、成稿过程,并略知她对红学取向与红学家的私... 张爱玲之《红楼梦》阅读体验和文学史判断都有独到之处,其惟一红学著作《红楼梦魇》亦可在红学史上占一席之地。据最新出版的张爱玲多种往来书信集,可以了解《红楼梦魇》此前不为人知的缘起、成稿过程,并略知她对红学取向与红学家的私下评议。笔者拟就《红楼梦魇》之学术新见与偏蔽疏失,加以梳理分析,初步探讨其红学史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爱玲 《红楼梦》 《红楼梦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朱光潜乐山佚事
13
作者 王攸欣 《现代中文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11-111,共1页
前年增订拙著《朱光潜传》,又搜集到不少朱光潜史料,包括武汉大学档案馆中保存的原始材料,如国民政府教育部武大教务长委任令和他发出的各种邀请、交涉、聘任教授电信,尤其是在乐山武汉大学时期集外书信和佚事,对朱光潜广泛的人际交往... 前年增订拙著《朱光潜传》,又搜集到不少朱光潜史料,包括武汉大学档案馆中保存的原始材料,如国民政府教育部武大教务长委任令和他发出的各种邀请、交涉、聘任教授电信,尤其是在乐山武汉大学时期集外书信和佚事,对朱光潜广泛的人际交往印象深刻。战时各大学人才需求孔亟,竞争甚剧,有时亦牵涉到执事者个人情谊。如罗念生本为朱光潜北平慈慧殿读诗会好友,且乃时任院长的朱光潜邀至四川大学文学院的,却在朱光潜任武大教务长时把外文系任教的戴镏龄拉到四川大学去了。朱光潜以外文系主任方重名义急电:“兄于情理不应拉[引注:原件涂去“戴兄”二字]镏龄,请劝其速回。弟重卅三年二月二十二日即发,潜,急”。最后四字系催发电报提示,字体前后一致,是朱光潜亲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光潜 国民政府教育部 人际交往 四川大学 武汉大学 外文系 引注 原始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颜师琐忆
14
作者 王攸欣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6-78,共3页
关键词 性格特点 学术会议 鲁迅研究 北京 性情 逸事 幽默 含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稿与材源的循本辨真——张爱玲关于小说、散文的自我陈述论析
15
作者 王攸欣 陈娟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49-157,共9页
张爱玲的自我陈述,对研究她具有重要价值,不少已为人所知,有一些知者较少,甚至把他人之作混淆为张爱玲作,产生了对于她的误断。《〈续集〉自序》是宋淇主动代张爱玲所作,力图为张爱玲辩护而提供了一些失真信息,张爱玲的未完自序稿则了... 张爱玲的自我陈述,对研究她具有重要价值,不少已为人所知,有一些知者较少,甚至把他人之作混淆为张爱玲作,产生了对于她的误断。《〈续集〉自序》是宋淇主动代张爱玲所作,力图为张爱玲辩护而提供了一些失真信息,张爱玲的未完自序稿则了解者甚少,理应循本辨真。《色,戒》的材源主要来自“郑苹如案”,但此前均为推测,未能实证,且对于文本题旨的解读也多远离其本旨。笔者从张爱玲私信中找到了难得的实证,并在英文原稿与中文定稿的对读中,显示其真义在于表现女性的生存以爱为中心,而盲目的爱之冲动,很可能导致生存危机。张爱玲因傅雷写《论张爱玲的小说》一文中批评了她,不久即写小说《殷宝滟送花楼会》影射其与成家榴的婚外恋,致使成家榴与傅雷分手,文本虽有其独特笔致,但总体不太成功。张爱玲晚年颇内疚,并非学者所谓张爱玲不知傅雷笔名而偶然写了这篇影射小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爱玲 《〈续集〉自序》 《色 戒》 宋淇 傅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僧人性叙事的真与失真——施蛰存小说《鸠摩罗什》与三种史传对读辨异
16
作者 王攸欣 《现代中文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9-45,共7页
施蛰存小说《鸠摩罗什》据佛教史籍和《晋书》中的鸠摩罗什传进行创作,他站在新文化、新文学立场上,认同西方现代对于人性的深刻认识,致力于小说艺术的创新,改变了叙事方式,虚构了重要情节,塑造出新的人物形象,大异于史传的价值取向。... 施蛰存小说《鸠摩罗什》据佛教史籍和《晋书》中的鸠摩罗什传进行创作,他站在新文化、新文学立场上,认同西方现代对于人性的深刻认识,致力于小说艺术的创新,改变了叙事方式,虚构了重要情节,塑造出新的人物形象,大异于史传的价值取向。一方面力图写出普遍的人性本真状态,显示了现代性叙事追求;另一方面却背离了史传对于鸠摩罗什个性的记录,远离了历史真实。作为小说艺术,有得有失。作者在几个文本的对读、比较、辨析中阐发其人性、文化蕴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蛰存 鸠摩罗什 《出三藏记集》 《高僧传》 《晋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蒋介石日记》所见丁玲软禁之文化政治语境与相关人物
17
作者 王攸欣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21-128,共8页
开放不久的《蒋介石日记》是理解中国现代文化、历史的重要史料。从《蒋介石日记》,可以看到1933年前后中国现代文学的文化政治语境之变迁,蒋介石如何调整其组织、影响青年人的政治运作方式。读《蒋介石日记》,可以提出一些前人不易谈... 开放不久的《蒋介石日记》是理解中国现代文化、历史的重要史料。从《蒋介石日记》,可以看到1933年前后中国现代文学的文化政治语境之变迁,蒋介石如何调整其组织、影响青年人的政治运作方式。读《蒋介石日记》,可以提出一些前人不易谈论的话题,了解与丁玲软禁相关的人物,如徐恩曾、张道藩、张冲、蔡元培等,且可更直接了解蒋介石本人,包括他的文化素养和思想倾向。本文通过对《蒋介石日记》及相关史料的解读,显示出丁玲软禁的语境,提供学界较少人见到的一些史料,对理解丁玲本人亦有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蒋介石日记》 丁玲 软禁 文化政治语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见朱光潜佚文及相关史料综论
18
作者 王攸欣 毛晔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9-83,共5页
十几年间,作者通过各种途径搜集到《朱光潜全集》(安徽教育出版社版)外佚文总共76篇(则),此外发现不少新史料,有助于更全面深入地理解朱光潜学术历程及其人格、思想,特别是他与主流意识形态、学术话语的关系。这些佚文绝大多数尚未收入... 十几年间,作者通过各种途径搜集到《朱光潜全集》(安徽教育出版社版)外佚文总共76篇(则),此外发现不少新史料,有助于更全面深入地理解朱光潜学术历程及其人格、思想,特别是他与主流意识形态、学术话语的关系。这些佚文绝大多数尚未收入中华书局新版《朱光潜全集》,因此这里披露一批较重要佚文,并就其赴英、归国、居蜀、悼夏(丏尊)诸问题简要予以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光潜 佚文 新史料 综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家主体式小说史的杰作——略评杨义《中国现代小说史》
19
作者 王攸欣 《中国文学研究》 1993年第1期93-96,共4页
时代的演变必然伴随着意识形态和历史观念的变化,不管这些观念变化的根本原因是物质的或者是精神要素本身的相互作用。历史教科书也随着时代关注的重心的转移、理论认识的发展和价值观的变化都必定而且已经不断地为一代又一代史家的改... 时代的演变必然伴随着意识形态和历史观念的变化,不管这些观念变化的根本原因是物质的或者是精神要素本身的相互作用。历史教科书也随着时代关注的重心的转移、理论认识的发展和价值观的变化都必定而且已经不断地为一代又一代史家的改写。文学史也不例外。尽管某一时代总有时代所热切关注的焦点,但文学批评模式的发展在较为正常的学术气氛中决不会是单一的,文学史家所瞩目的中心也因人而只——可能同一时代的史家在某一主要问题上见解不同,但相对于前一代史家而言,他们又可能具有共同的倾向。 中国现代小说史的研究闲为众所用知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小说史 师陀 作家主体 作家作品 小说家 鲁迅小说 史家 陈平原 中国古典文学 乡下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红楼梦》道教元素的叙事意义
20
作者 王攸欣 《曹雪芹研究》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0-49,共10页
中国人的生活世界,道教因素是弥漫性的存在。《红楼梦》既具有写实性,又尽量利用各种文化因素表达作者的价值观念和叙事目的。道教的神仙世界、超世箴言、扶乩算命、符咒斋蘸等元素贯穿笼罩《红楼梦》一书,在故事的关键节点上,起着相当... 中国人的生活世界,道教因素是弥漫性的存在。《红楼梦》既具有写实性,又尽量利用各种文化因素表达作者的价值观念和叙事目的。道教的神仙世界、超世箴言、扶乩算命、符咒斋蘸等元素贯穿笼罩《红楼梦》一书,在故事的关键节点上,起着相当大的作用,作者也有意识以反讽的姿态叙述道教的法事和出世观念。本文选取几个道教元素的具体应用,对其叙事意义作出分析论述,揭示《红楼梦》与道教的复杂关联,显示道教因素叙事的人性、文化内涵及其叙事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道教元素 叙事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