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永登县紫叶莴笋一年两茬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1
作者 薛莲 王成宝 +3 位作者 杨思存 张鹏 霍琳 董星晨 《寒旱农业科学》 2025年第2期193-196,共4页
为提高单位面积土地利用率、产量和效益,降低化肥农药对蔬菜和环境的影响,推进永登县高原夏菜产业高效健康发展,经过多年开展紫叶莴笋栽培技术试验研究,从品种选择、播期安排、整地施肥、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和采收等环节总结了紫叶莴... 为提高单位面积土地利用率、产量和效益,降低化肥农药对蔬菜和环境的影响,推进永登县高原夏菜产业高效健康发展,经过多年开展紫叶莴笋栽培技术试验研究,从品种选择、播期安排、整地施肥、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和采收等环节总结了紫叶莴笋一年两茬高效栽培技术,以期为当地紫叶莴笋生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叶莴笋 一年两茬 优质栽培技术 永登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兰州二阴地区磷肥施用量对紫叶莴笋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2
作者 薛莲 杨思存 +3 位作者 张鹏 王成宝 高铁功 闫宗芳 《寒旱农业科学》 2025年第4期348-352,共5页
在兰州二阴地区明确紫叶莴笋适宜的施磷量,为紫叶莴笋的优质高效生产和土壤健康发展提供科学依据。试验共设4个施磷量处理,低磷水平(144 kg/hm^(2))、中磷水平(180 kg/hm^(2))、高磷水平(216 kg/hm^(2))、对照(CK,不施磷),研究了对紫叶... 在兰州二阴地区明确紫叶莴笋适宜的施磷量,为紫叶莴笋的优质高效生产和土壤健康发展提供科学依据。试验共设4个施磷量处理,低磷水平(144 kg/hm^(2))、中磷水平(180 kg/hm^(2))、高磷水平(216 kg/hm^(2))、对照(CK,不施磷),研究了对紫叶莴笋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磷处理相比,不同施磷处理的紫叶莴笋株高提高5.34%~11.48%、茎粗提高18.07%~34.92%,产量增加37.80%~52.44%,茎部游离态氨基酸含量提高8.01%~39.50%,Vc含量提高4.08%~12.91%,其中以施磷量为180 kg/hm^(2)(中磷水平)处理的株高、茎粗、单株重、产量、茎部游离态氨基酸和Vc含量最高,施磷量为216 kg/hm^(2)(高磷水平)处理次之。施磷量为144 kg/hm^(2)(低磷水平)的硝酸盐含量较不施磷处理降低了4.95%,而施磷量为180、216 kg/hm^(2)处理较不施磷处理分别提高78.22%、103.96%。综合评价,中磷水平处理在兰州二阴地区紫叶莴笋的主要性状、产量及品质最优,即在施N 525 kg/hm^(2)、K2O 375 kg/hm^(2)的条件下,适宜的施P2O5量为180 kg/hm^(2),建议在当地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叶莴笋 磷肥 二阴地区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引黄灌区多样化种植发展现状与对策
3
作者 霍琳 王成宝 温美娟 《寒旱农业科学》 2024年第11期1007-1010,共4页
为促进甘肃引黄灌区多样化种植高质量发展,对甘肃引黄灌区多样化种植发展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了当地多样化种植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其原因,针对种植面积大幅度缩减、不同灌区间差异很大、机械化程度低造成带宽幅比杂乱、品种搭配和... 为促进甘肃引黄灌区多样化种植高质量发展,对甘肃引黄灌区多样化种植发展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了当地多样化种植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其原因,针对种植面积大幅度缩减、不同灌区间差异很大、机械化程度低造成带宽幅比杂乱、品种搭配和水肥管理不合理、对多样化种植的有效引导不够等现状,提出了加大宣传培训力度,激发农民多样化种植的积极性;科学评价现有模式,构建轻简高效的多样化种植体系;改造提升传统模式,加快适应机械化种管收;创新多样化种植体系,构建“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平台等促进甘肃引黄灌区多样化种植发展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样化种植 现状 发展 甘肃引黄灌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耕作方式对灌耕灰钙土耕层物理性质和玉米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8
4
作者 王成宝 温美娟 +2 位作者 杨思存 霍琳 姜万礼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70-177,共8页
为探讨不同耕作措施对甘肃引黄灌区灰钙土土壤物理性状和玉米产量的影响,于2014—2017年在连续翻耕8 a的玉米田设置翻耕(CT)、旋耕(RT)、深松(ST)、免耕(NT)等4个单一耕作处理和翻耕-免耕(CT-NT)、深松-免耕(ST-NT)等2个轮耕处理。结果... 为探讨不同耕作措施对甘肃引黄灌区灰钙土土壤物理性状和玉米产量的影响,于2014—2017年在连续翻耕8 a的玉米田设置翻耕(CT)、旋耕(RT)、深松(ST)、免耕(NT)等4个单一耕作处理和翻耕-免耕(CT-NT)、深松-免耕(ST-NT)等2个轮耕处理。结果表明:RT处理0~10 cm和10~20 cm土层容重4个年度均是最低,与CT处理相比,第4年(2017)显著降低了8.70%和5.56%(P<0.05);ST、NT、CT-NT、ST-NT处理20~30 cm和30~40 cm土层土壤容重随年份呈降低趋势,与CT处理相比,第4年(2017)显著下降了4.38%、3.16%、9.25%、7.54%和11.11%、5.56%、6.00%、11.11%;CT和RT处理显著降低了0~20 cm土层孔隙度,与CT相比,ST、CT-NT、ST-NT处理20~30 cm和30~40 cm土层土壤孔隙度在第4年(2017)显著增加了4.42%、9.60%、7.78%和14.18%、7.51%、14.18%;不同耕作处理均可降低0~45 cm土层土壤紧实度,与试验前(2014)相比,ST和ST-NT最大降低幅度分别为36.88%和20.97%,CT、RT、NT可降低0~25 cm土层紧实度,ST、ST-NT可降低25~45 cm土层紧实度;ST较RT、CT、NT、CT-NT能显著增加土壤入渗率,分别增加65.87%、81.21%、44.80%、31.72%;ST-NT处理4 a平均玉米产量最高为15517.7 kg·hm^(-2),经济效益最好为27799元·hm^(-2)。综合分析认为,在4 a的耕作体系中,ST-NT耕作方式下土壤物理性状最佳,生产性能最优,是比较理想的耕作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作措施 土壤物理性状 玉米产量 经济效益 灌耕灰钙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面覆盖方式对新垦盐碱地的抑盐和增产效果研究 被引量:16
5
作者 王成宝 杨思存 +1 位作者 霍琳 姜万礼 《甘肃农业科技》 2014年第11期42-45,共4页
采用塑料地膜、细沙、秸秆3种覆盖材料,研究了不同地面覆盖方式对新垦盐碱荒地的抑盐、脱盐和玉米的增产效果。结果表明,不同覆盖材料和方式均有显著的增产作用,其中全膜覆盖效果最好,其次是覆细沙5cm,覆秸秆3000kg/hm2。的增产率... 采用塑料地膜、细沙、秸秆3种覆盖材料,研究了不同地面覆盖方式对新垦盐碱荒地的抑盐、脱盐和玉米的增产效果。结果表明,不同覆盖材料和方式均有显著的增产作用,其中全膜覆盖效果最好,其次是覆细沙5cm,覆秸秆3000kg/hm2。的增产率最小。覆盖处理对O~20cm土层的盐分均有很好的脱盐效果,可减弱休闲季土壤0-40cm土层的返盐。秸秆覆盖和细沙覆盖各层的含水量与覆盖量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盖 盐碱地 脱盐 返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洲盐化潮土区典型缺锌玉米根际和非根际土壤锌形态差异 被引量:5
6
作者 王成宝 霍琳 +3 位作者 杨思存 温美娟 姜万礼 黄涛 《甘肃农业科技》 2020年第6期22-28,共7页
以绿洲盐化潮土为研究对象,通过采集6叶期典型缺锌玉米及其相邻正常玉米根际、非根际土壤和植株样品,研究了不同类别土壤锌形态特征和不同类型植株含锌量、吸锌量及土壤锌素从根系向地上部转运的差异及植株含锌量、吸锌量及土壤锌素转... 以绿洲盐化潮土为研究对象,通过采集6叶期典型缺锌玉米及其相邻正常玉米根际、非根际土壤和植株样品,研究了不同类别土壤锌形态特征和不同类型植株含锌量、吸锌量及土壤锌素从根系向地上部转运的差异及植株含锌量、吸锌量及土壤锌素转运率与各形态锌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绿洲盐化潮土全锌含量平均为97.12 mg/kg,缺锌植株与正常植株、根际土壤与非根际之间都没有显著差异;土壤有效锌含量平均为0.60 mg/kg,高于北方石灰性土壤缺锌临界值(0.50mg/kg),缺锌植株根际土壤有效锌含量比正常植株根际土壤低42.70%,达到极显著差异水平。残留矿物态是绿洲盐化潮土最主要的锌形态,占全锌含量的79.43%;其次是晶形铁结合态、无定形铁结合态和松结有机态。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松结有机态、氧化锰结合态锌含量均为根际土壤显著高于非根际土壤,正常植株显著高于缺锌植株。缺锌玉米茎叶含锌量只有14.64 mg/kg,低于玉米缺锌临界值(20 mg/kg),比正常植株低52.30%,吸锌量比正常植株低66.52%,锌素转运率比正常植株低将近10百分点,这是绿洲盐化潮土上玉米缺锌的一个重要机制。玉米茎叶含锌量与Ex-Zn、CAB-Zn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茎叶吸锌量与WBO-Zn、OxMn-Zn、DTPA-Zn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AOFe-Zn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土壤锌素转运率与DTPA-Zn、CAB-Zn、WBO-Zn、OxMn-Zn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AOFe-Zn含量呈显著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洲盐化潮土 缺锌 玉米 根际 锌形态 锌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遗传算法的BP神经网络短时交通流预测 被引量:11
7
作者 王成宝 任传祥 +1 位作者 尹唱唱 陈梦 《山东交通科技》 2012年第5期5-7,12,共4页
对BP神经网络模型、方法及遗传算法的基本原理进行了分析,将遗传算法与标准BP神经网络算法相结合构建了基于遗传算法的神经网络算法;建立了基于BP神经网络的短时交通流预测模型,对BP神经网络算法及基于遗传算法的BP神经网络算法进行设计... 对BP神经网络模型、方法及遗传算法的基本原理进行了分析,将遗传算法与标准BP神经网络算法相结合构建了基于遗传算法的神经网络算法;建立了基于BP神经网络的短时交通流预测模型,对BP神经网络算法及基于遗传算法的BP神经网络算法进行设计,并将其应用于短时交通流预测模型的仿真计算,仿真结果表明基于遗传算法的BP神经网络算法具有更快的计算速度及更好的适应能力,该方法可以较好地应用于短时交通流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时交通流预测 遗传算法 BP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石膏在作物生产中的利用 被引量:7
8
作者 王成宝 崔云玲 郭天文 《甘肃农业科技》 2008年第5期40-42,共3页
通过对有关文献的引证,介绍了磷石膏的特性,分析了磷石膏在作物生产中的利用方式和效果,指出了磷石膏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资源化利用方向。
关键词 磷石膏 特性 利用 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灌耕灰钙土耕层物理性质及其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王成宝 霍琳 +1 位作者 温美娟 杨思存 《甘肃农业科技》 2021年第7期24-32,共9页
在调查甘肃引黄灌区玉米产量、施肥量和土壤理化性状基础上,2015年确定60个地块作为研究对象,分层采集0~40 cm土层土壤样品,研究土壤三相比、紧实度、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和有机质含量的变异规律及其与玉米产量、化肥偏生产力的关系。结果... 在调查甘肃引黄灌区玉米产量、施肥量和土壤理化性状基础上,2015年确定60个地块作为研究对象,分层采集0~40 cm土层土壤样品,研究土壤三相比、紧实度、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和有机质含量的变异规律及其与玉米产量、化肥偏生产力的关系。结果表明,0~40 cm土层土壤三相比δ值、土壤紧实度、土壤>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和有机质含量均呈中等变异特征。土壤紧实度随土层加深而显著增加,土壤三相比δ值、>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和有机质含量均有随着土层加深而降低的趋势。玉米产量与0~40 cm土层土壤三相比δ值和土壤紧实度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土壤>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和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磷肥偏生产力与0~40 cm土层土壤三相比δ值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土壤紧实度呈显著正相关,与土壤>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和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氮肥偏生产力与4个指标之间均达不到差异显著水平。玉米产量与土壤紧实度、土壤三相比δ值的关系可用一元二次方程来拟合,与土壤>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关系可用一元线性方程来拟合。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玉米产量最终取决于土壤>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和土壤有机质含量两个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层物理性状 玉米产量 偏生产力 灌耕灰钙土 甘肃引黄灌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菜高产平衡施肥及磷钾效应研究
10
作者 王成宝 郭天文 崔云玲 《甘肃农业科技》 2007年第3期10-12,共3页
在补充N、S和微量元素的基础上,进行油菜P、K效应研究的结果表明,P、K配施可明显改善油菜经济性状,大幅度提高产量和产值。在施K2O 90 kg/hm2时,配施P2O575-225 kg/hm2,油菜增产12.5%-26.3%,增收918.7-1 739.1元/hm2;在施P2O5150 kg/hm2... 在补充N、S和微量元素的基础上,进行油菜P、K效应研究的结果表明,P、K配施可明显改善油菜经济性状,大幅度提高产量和产值。在施K2O 90 kg/hm2时,配施P2O575-225 kg/hm2,油菜增产12.5%-26.3%,增收918.7-1 739.1元/hm2;在施P2O5150 kg/hm2时,配施K2O 45-135 kg/hm2增产10.8%-16.3%,增收928.1-1 239.7元/hm2。在红粘土上种植油菜时N、P、K、S肥的推荐施用量为N 150 kg/hm2、P2O5150 kg/hm2、K2O 45 kg/hm2、S 105 kg/hm2,N∶P∶K∶S=1∶1∶0.3∶0.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粘土 油菜 PK效应 高产高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无机肥配施对新垦盐碱荒地土壤理化性状和作物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3
11
作者 霍琳 王成宝 +3 位作者 逄焕成 杨思存 李玉义 姜万礼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05-111,共7页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对甘肃引黄高扬程灌区新垦盐碱荒地土壤理化性状和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能显著改善土壤物理性状,0~10、10~20 cm和20~40 cm土层平均容重分别降低了9.31%、6.16%和4...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对甘肃引黄高扬程灌区新垦盐碱荒地土壤理化性状和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能显著改善土壤物理性状,0~10、10~20 cm和20~40 cm土层平均容重分别降低了9.31%、6.16%和4.29%,总孔隙度分别提高了10.00%、7.56%和4.95%;有机无机肥配施降低了0~20 cm土层紧实度,且随着有机肥用量的增加,降低的幅度越大;施肥能改善新垦盐碱荒地土壤养分状况,与N0M0(CK)处理相比,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了5.2%~24.0%,全氮、磷、钾分别增加了20.83%~58.33%、10.85%~81.40%和2.80%~15.42%,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分别增加了4.18%~113.42%、51.43%~312.38%和5.84%~32.22%。施肥能显著提高玉米籽粒产量,增幅在13.4%~168.8%;氮肥在作物产量增加中起到了主导作用,增幅达53.5%~130.7%,而有机肥的增幅只有8.8%~22.1%。同时,有机无机肥配施也能显著改善玉米植株性状,施氮肥300 kg·hm^-2、有机肥24 t·hm^-2处理的株高、穗长、行粒数最高,施氮肥600 kg·hm^-2、有机肥24 t·hm^-2处理的穗粗、穗行数和百粒重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无机肥配施 新垦盐碱荒地 土壤理化性状 玉米产量 引黄灌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无机肥配施对新垦盐渍荒地玉米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11
12
作者 霍琳 张晓贺 +4 位作者 杨思存 逄焕成 王成宝 李玉义 姜万礼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73-178,共6页
在甘肃引黄高扬程灌区,设置了氮肥与有机肥配合施用对新垦盐渍荒地玉米产量和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施肥能显著提高玉米籽粒产量,增幅在13.4%-168.8%,过量施用氮肥会对玉米叶片造成伤害,影响秸秆产量,肥料配施条件下无论是... 在甘肃引黄高扬程灌区,设置了氮肥与有机肥配合施用对新垦盐渍荒地玉米产量和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施肥能显著提高玉米籽粒产量,增幅在13.4%-168.8%,过量施用氮肥会对玉米叶片造成伤害,影响秸秆产量,肥料配施条件下无论是中氮(300 kg·hm-2)还是高氮(600 kg·hm-2),有机肥的作用都非常突出。玉米植株的养分含量和养分吸收量均随施肥量的增加而显著提高,籽粒是吸氮和吸磷的主体,秸秆是吸钾的主体,有机无机肥配施能促进玉米对氮磷钾养分的吸收。本试验条件下,不同施肥处理的氮肥利用率为14.47%-20.74%,氮肥偏生产力为11.06-25.69 kg·kg-1,氮肥农学效率为3.04-11.40 kg·kg-1,氮肥生理效率为20.08-56.63 kg·kg-1,总体都比较偏低,主要原因是有机肥当季利用率低,对氮素总量的贡献太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黄灌区 新垦盐渍荒地 有机无机肥配施 养分吸收量 氮肥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及生物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34
13
作者 俄胜哲 杨思存 +2 位作者 崔云玲 王成宝 郭永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9期9104-9106,共3页
综述了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技术,并对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进行探讨。
关键词 土壤污染 重金属 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施肥对河西绿洲灌漠土作物产量及土壤养分自然供给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1
14
作者 俄胜哲 杨生茂 +4 位作者 郭永杰 索东让 杨思存 崔云玲 王成宝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86-793,共8页
为提高甘肃河西绿洲粮食高产、稳产、高效生产能力及土壤养分资源管理水平,通过设置于甘肃河西绿洲长达25年(19822~006年)的长期肥料定位试验,研究长期施肥对作物产量及土壤养分供给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连续25年不施用任何肥料或... 为提高甘肃河西绿洲粮食高产、稳产、高效生产能力及土壤养分资源管理水平,通过设置于甘肃河西绿洲长达25年(19822~006年)的长期肥料定位试验,研究长期施肥对作物产量及土壤养分供给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连续25年不施用任何肥料或单施氮肥,会导致农田土壤生产能力严重衰退;氮、磷或氮、磷、钾肥配合施用能使作物持续高产、稳产;随试验年限的延续,磷肥、有机肥增产效应逐渐积累,并表现出良好的渐进性和持续性;钾肥在试验开始后最初6年(19821~987年)无显著增产效应,中期具有一定的增产作用(19881~992年),后期14年(19932~006年)显著增产。土壤磷素自然供给能力随试验年限的延续逐渐减小,而钾素的自然供给能力相对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施肥 河西绿洲 作物产量 土壤养分自然供给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鹰嘴豆间作条件下不同施磷量对灌耕灰钙土无机磷组分的影响 被引量:15
15
作者 柴博 李隆 +3 位作者 杨思存 陈英 王成宝 姜万礼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5-90,共6页
在甘肃引黄灌区的灌耕灰钙土区域,通过玉米/鹰嘴豆间作种植,采用蒋柏藩、顾益初石灰性土壤无机磷分级方法研究了施磷水平和间作种植方式对玉米、鹰嘴豆土壤无机磷素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各无机磷形态含量顺序为O-P>Ca10-P>... 在甘肃引黄灌区的灌耕灰钙土区域,通过玉米/鹰嘴豆间作种植,采用蒋柏藩、顾益初石灰性土壤无机磷分级方法研究了施磷水平和间作种植方式对玉米、鹰嘴豆土壤无机磷素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各无机磷形态含量顺序为O-P>Ca10-P>Ca8-P>Al-P>Fe-P>Ca2-P,施磷能够显著提高玉米和鹰嘴豆土壤中Ca2-P、Ca8-P、Al-P和Fe-P的含量,O-P和Ca10-P的含量不随施磷量增加发生显著性变化;与单作相比,间作种植对鹰嘴豆土壤带各无机磷组分含量没有显著影响,但间作玉米种植带土壤各组分无机磷含量均低于单作土壤,其中不施磷肥处理下Fe-P、施纯磷40 kg·hm-2处理下Al-P及施纯磷80 kg·hm-2处理下Ca10-P的含量显著低于单作土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鹰嘴豆间作 施磷水平 无机磷组分 灌耕灰钙土 甘肃引黄灌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兰州市日光温室土壤盐分积累及离子组成变化特征 被引量:8
16
作者 杨思存 霍琳 +1 位作者 王成宝 姜万礼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541-1549,共9页
为探讨兰州市日光温室土壤盐分积累和离子组成变化特点,通过对不同耕地利用方式和种植年限条件下土壤的取样调查,分析了盐分积累特征及耕层土壤盐分离子组成变化特点,结果表明:耕地利用方式、种植年限、土壤通透性、农户经营管理水平等... 为探讨兰州市日光温室土壤盐分积累和离子组成变化特点,通过对不同耕地利用方式和种植年限条件下土壤的取样调查,分析了盐分积累特征及耕层土壤盐分离子组成变化特点,结果表明:耕地利用方式、种植年限、土壤通透性、农户经营管理水平等,都会影响日光温室土壤盐分积累和离子组成变化,普通粮田改为日光温室种植后,0~100 cm土层含盐量普遍增加,增幅达到了17.56%~29.77%,盐分表聚现象明显,耕层(0~20 cm)土壤含盐量平均增加了40%以上;随着种植年限的延长,日光温室耕层土壤盐分含量持续增加,累积量最大的离子是NO_3^-、SO_4^(2-)、Ca^(2+)和Na^+,阴离子的积累量显著高于阳离子,阴离子的组成从以HCO_3^-为主变为以NO_3^-和SO_4^(2-)为主,阳离子的组成始终以Ca^(2+)为主,同时K^+和Na^+的含量大幅度增加。盐分的大量累积,以及NO_3^-、SO_4^(2-)、Na^+等离子的相对富集,不仅会对蔬菜生长造成生理毒害、养分供需失衡、品质下降,还会引起土壤酸化、地下水污染等环境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光温室 盐分积累 离子组成 种植年限 兰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洲盐化潮土施镁对玉米幼苗生长、活性氧自由基代谢和锌营养的影响 被引量:5
17
作者 杨思存 霍琳 +1 位作者 王成宝 姜万礼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54-361,共8页
【目的】甘肃河西走廊绿洲盐化潮土地玉米缺锌现象非常普遍,土壤镁含量高通常被认为是造成土壤和作物缺锌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探讨了绿洲盐化潮土锌、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盆栽模拟试验方法,以硫酸镁为原料,设加入Mg2+0、74、147... 【目的】甘肃河西走廊绿洲盐化潮土地玉米缺锌现象非常普遍,土壤镁含量高通常被认为是造成土壤和作物缺锌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探讨了绿洲盐化潮土锌、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盆栽模拟试验方法,以硫酸镁为原料,设加入Mg2+0、74、147、221、515 mg/kg,形成交换性Mg含量分别为287.3、349.2、411.6、487.9、755.2 mg/kg的混合土壤,来模拟绿洲盐化潮土含镁量低、较低、中等、较高、极高5种类型。在玉米生长期间浇灌去离子水,用重量法控制水分的供应。玉米生长45 d收获,测定株高后,采集心叶下第二个叶片鲜样用于测定叶绿素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植株分地上部和根系,烘干粉碎后用于测定锌的含量。【结果】1)较高和极高的土壤交换性镁抑制玉米幼苗的生长。镁加入量为22l mg/kg,土壤交换性镁含量达到487.9 mg/kg时,玉米植株矮小,生长已受到胁迫,加入量为515 mg/kg,土壤交换性镁含量达到755.2 mg/kg时,玉米株高显著降低了14.5%,植株叶缘焦枯,个别植株叶片出现白色条纹,表现出明显的镁中毒症状和典型缺锌症状。2)随施镁量的增加或土壤含镁量水平的提高,玉米地上部和地下部的干重分别降低了11.9%~38.3%和4.6%~23.0%,茎叶干重的降低幅度明显高于根系。3)随施镁量的增加或土壤含镁量水平的提高,玉米叶片叶绿素含量降低了9.4%~45.9%,用量达到515 mg/kg时几乎降低了一半,导致地上部叶片出现枯黄。叶片SOD、POD、CAT活性都是先升高再迅速降低,峰值分别出现在147 mg/kg、74 mg/kg和147 mg/kg,用量达到515 mg/kg时分别降低了49.75%、48.06%和32.21%;MDA含量始终呈增加趋势,增幅在20.39%~183.58%。4)施镁显著降低了玉米幼苗的锌含量和吸收量,但对茎叶和根系的抑制程度不同。与不施镁处理相比,茎叶锌含量降低了4.05%~57.09%,吸收量降低了15.41%~73.55%;根系锌含量降低了7.55%~18.99%,吸收量降低了11.62%~37.40%,不管是锌含量还是吸收量,根系的降低幅度都明显低于茎叶。这也导致锌从根系向地上部的转运显著降低,施镁147 mg/kg时锌的转运率还有46.60%,施镁515 mg/kg时只有34.55%,仅达到不施镁水平的62%。5)随着施镁量的增加或土壤含镁量水平的提高,土壤有效锌含量也显著降低,降幅在11.4%~46.6%,特别是施镁515 mg/kg,土壤交换性镁含量达到755.2 mg/kg时,土壤有效锌含量已降至0.47 mg/kg,超过了土壤缺锌临界值(DTPA-Zn【0.5 mg/kg)。【结论】绿洲盐化潮土上的玉米缺锌问题与土壤含镁量水平密切相关,随着施镁量的增加,玉米幼苗的生长受到抑制,株高、干重、叶片中的叶绿素含量和SOD、POD、CAT活性都显著降低,MDA含量显著增加。施镁抑制了玉米幼苗对锌的吸收,对茎叶的抑制程度明显高于根系,导致锌从根系向地上部的转运率显著降低。施镁降低了土壤有效锌含量,用量达到515 mg/kg时,土壤有效锌含量已低于缺锌临界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化潮土 土壤交换镁 锌营养 活性氧自由基代谢 玉米幼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洲盐化潮土有效锌含量与盐分离子的相关性及通径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杨思存 霍琳 +1 位作者 王成宝 姜万礼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50-557,共8页
以张掖市甘州区和临泽县绿洲盐化潮土为研究对象,通过采集具有代表性、正常耕作种植、前茬为玉米的典型地块0~20 cm耕层土样分析化验,研究了区域土壤有效锌和盐分离子含量特征,运用通径分析方法研究了它们之间的相关性及不同盐分离子对... 以张掖市甘州区和临泽县绿洲盐化潮土为研究对象,通过采集具有代表性、正常耕作种植、前茬为玉米的典型地块0~20 cm耕层土样分析化验,研究了区域土壤有效锌和盐分离子含量特征,运用通径分析方法研究了它们之间的相关性及不同盐分离子对土壤有效锌含量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河西绿洲灌区盐化潮土有效锌含量介于0.289~0.736 mg/kg之间,平均为0.473 mg/kg,变异系数为18.68%,超过70%的土壤低于缺锌临界值(0.5 mg/kg),且土壤有效锌含量有随含盐量升高而降低的趋势。土壤有效锌含量与HCO_3~–、Mg^(2+)、Na^+含量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与Cl~–、Ca^(2+)、K^+含量之间呈显著负相关,与SO_4^(2–)含量之间的相关性不显著。Mg^(2+)对土壤有效锌含量表现出强烈的直接和间接负效应,HCO_3~–表现出很大的直接负效应和强烈的间接正效应,Cl~–、K^+和Na^+均表现出较强的直接和间接负效应,SO_4^(2–)表现出较弱的直接和间接正效应,Ca^(2+)表现出较弱的直接和间接负效应。Mg^(2+)、HCO_3~–和Na^+是影响土壤有效锌含量变化的3个主导因素,对决定系数R^2的贡献超过了6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洲盐化潮土 有效锌含量 盐分离子 相关分析 通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高产平衡施肥效应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崔云玲 郭天文 +2 位作者 郭永杰 李娟 王成宝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7期7991-7992,7998,共3页
[目的]探讨中药材黄芪的平衡施肥技术。[方法]以蒙古黄芪为供试品种,施肥处理设4个P水平(0、75.0、112.5和150.0kg/km^2);4个K水平(0、37.5、75.0和112.5kg/hm^2),每个处理均加入N150.0kg/hm^2,研究磷钾配施对黄芪产... [目的]探讨中药材黄芪的平衡施肥技术。[方法]以蒙古黄芪为供试品种,施肥处理设4个P水平(0、75.0、112.5和150.0kg/km^2);4个K水平(0、37.5、75.0和112.5kg/hm^2),每个处理均加入N150.0kg/hm^2,研究磷钾配施对黄芪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在甘肃高寒阴湿区采用黄芪高产栽培技术和平衡施肥技术,黄芪产量可超过当地平均产量1.5倍。黄芪在磷中低水平时减产,在磷高水平(150.0kg/hm^2)时增产效果显著,施P较P0增产16.5%,增收6499.5元/hm^2,每公斤P2O5可增产黄芪5.0kg,产投比为8.3;施K较K0增产10.7%-25.1%,增收3582.0—9132.0元/hm^2,每公斤K2O可增产黄芪4.3~20.4ke,,产投比11.9—60.9。[结论]黄芪获得最高产量的氮磷钾量分别为N150.0kg/hm^2、P2O5 150.0kg/hm^2、K2O 112.5kg/hm^2,氮磷钾比为1:1:0.75,获得最经济产量的氮磷钾比为1:1:0.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衡施肥 黄芪 产量和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高寒阴湿区几种土壤养分限制因子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崔云玲 郭天文 +2 位作者 李娟 郭永杰 王成宝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58-62,共5页
应用土壤养分状况综合评价法,对甘肃省高寒阴湿区4种主要农田土壤的11种养分状况进行了实验室分析、吸附试验和温室盆栽诊断,结果证明:(1)养分亏缺顺序为扁坡黑麻土N>P>Zn>S,何马家黑麻土N>P>K>S>Mn>Zn,黄绵土P... 应用土壤养分状况综合评价法,对甘肃省高寒阴湿区4种主要农田土壤的11种养分状况进行了实验室分析、吸附试验和温室盆栽诊断,结果证明:(1)养分亏缺顺序为扁坡黑麻土N>P>Zn>S,何马家黑麻土N>P>K>S>Mn>Zn,黄绵土P>N>B>Mo>K>S,红粘土N>P>Cu>Mo>S,其它元素可满足作物生长需要。(2)上述方法能较好地用来评价土壤养分状况并能快速和比较准确地确定土壤养分的限制因子及其缺乏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阴湿区 土壤营养诊断 温网室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