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周围和冠状动脉腔内旋切吸引术的初步经验 被引量:1
1
作者 王思让 盖鲁粤 +5 位作者 杨庭树 智光 沈洪 杜洛山 李天德 黄大显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1994年第3期139-142,共4页
经腔旋切吸引术是旋切术中的一种,其远端有二叶锋利的刀片,在马达的驱动下以750r/min高速旋转,其近端连接负压吸引瓶,旋切下来的物质可吸引出体外。本组共行旋切吸引术9例,包括周围动脉3例(髂动脉1例,动脉2例),冠... 经腔旋切吸引术是旋切术中的一种,其远端有二叶锋利的刀片,在马达的驱动下以750r/min高速旋转,其近端连接负压吸引瓶,旋切下来的物质可吸引出体外。本组共行旋切吸引术9例,包括周围动脉3例(髂动脉1例,动脉2例),冠状动脉6例(RCA1例,LAD5例),病变为几乎完全闭塞或完全闭塞。先将导丝通过病变,然后沿导丝送入旋切刀旋切2~3次,负压瓶吸出切下的物质,残余狭窄用球囊扩张。9例中7例成功,2例因导丝问题而放弃。我们的初步经验表明,动脉旋切吸引术是一较安全的旋切技术,对完全闭塞、长狭窄和开口处病变效果较好,有部分患者需要用辅助球囊扩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腔旋切吸引术 冠心病 治疗 髂动脉 胭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人慢性心律失常的诊断处理 被引量:2
2
作者 王思让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0年第5期293-294,共2页
关键词 老年人 心动过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源于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患者的心脏MRI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郜发宝 梁燕 +3 位作者 贾翔 单兆亮 李晓霞 王思让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0年第3期173-174,共2页
目的:研究起源于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患者右室流出道的 MRI表现。材料和方法:用右室流出道轴位 T_1WI和右室流出道水平位、斜矢状位电影等技术对10例源于右室流出道的室性早搏患者行心脏MRI检查,了解其右室流出道的结构... 目的:研究起源于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患者右室流出道的 MRI表现。材料和方法:用右室流出道轴位 T_1WI和右室流出道水平位、斜矢状位电影等技术对10例源于右室流出道的室性早搏患者行心脏MRI检查,了解其右室流出道的结构和功能。结果:10例患者心脏大小正常,左室射血分数正常。1例患者衣室流出道侧壁变薄,有一局限性凹陷(4mm ×4mm, 2mm厚)。结论: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可能不伴心脏结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性早搏 右室流出道 MRI 心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塞面积与心功能的关系 被引量:4
4
作者 刘宏斌 王思让 +3 位作者 李天德 盖鲁粤 杨庭树 智光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0年第3期201-202,共2页
目的:定量分析急性心肌梗死面积与心功能的关系。材料和方法:初发急性穿壁心肌梗死患者,再通组15例,平均年龄57.7岁,未通组19例,平均年龄61.7,在发病早期和发病3周行SPECT显像,并于发病3周行核素左心室造影... 目的:定量分析急性心肌梗死面积与心功能的关系。材料和方法:初发急性穿壁心肌梗死患者,再通组15例,平均年龄57.7岁,未通组19例,平均年龄61.7,在发病早期和发病3周行SPECT显像,并于发病3周行核素左心室造影测量心肌缺血范围和LVEF。结果:再通组第2次心肌显像心肌缺损范围显著小于第1次显像,未通组两次心肌显像,心肌缺损范围无显著差别,两组病例第2次心肌显像,再通组心肌缺损范围显著小于未通组,而LVEF显著高于未通组第2次心肌显像,心肌缺损范围与LVEF呈负相关性。结论:早期血管再通可缩小心肌梗死面积,心肌梗死面积与左室射血分数有负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显像 心肌梗塞 心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肾衰中的急性冠脉综合征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文歌 王思让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03年第3期170-173,共4页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急性心肌缺血的临床表现.依据冠状动脉内斑块病变性质、堵塞程度、范围及发病后果的不同,可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非ST段升高的急性心肌梗死,也可称之为非Q波性急性心肌梗死;ST段升高的急...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急性心肌缺血的临床表现.依据冠状动脉内斑块病变性质、堵塞程度、范围及发病后果的不同,可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非ST段升高的急性心肌梗死,也可称之为非Q波性急性心肌梗死;ST段升高的急性心肌梗死,也可称之为Q波性急性心肌梗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肾衰 急性冠脉综合征 预防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