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喀斯特石漠化地区土壤含水量变化影响因素分析——以贵州省普定县为例 被引量:32
1
作者 王思砚 苏维词 +2 位作者 范新瑞 李灿 史雪廷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71-175,180,共6页
主要对普定典型喀斯特石漠化地区土壤含水量变化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和探讨,简要分析了气象、石漠化、坡度、植被、土壤性状等因素对土壤水分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降水量是土壤含水量的主要控制因子;土壤含水率与湿度呈正相关,与气温... 主要对普定典型喀斯特石漠化地区土壤含水量变化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和探讨,简要分析了气象、石漠化、坡度、植被、土壤性状等因素对土壤水分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降水量是土壤含水量的主要控制因子;土壤含水率与湿度呈正相关,与气温呈负相关;不同发育程度的石漠化样地的土壤含水量大小顺序依次为:潜在石漠化>轻度石漠化>中度石漠化;植被覆盖度与土壤含水量呈正相关;土壤含水量随坡度的增加而减小;土壤含水率与土壤厚度呈正相关;土壤质地对土壤水分入渗能力有一定的影响,但土壤化学性质对土壤含水量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含水量 影响因素 石漠化 贵州普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类招生模式下公共管理类学生对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认知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李灿 王思砚 邹静琴 《中国农业教育》 2016年第1期87-92,共6页
大类招生模式体现高校对复合型人才的诉求,逐渐成为高校教育改革的趋势。针对大类招生模式下公共管理类学生对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认知情况进行调查,从大类招生模式认知效果看,就业前景成为专业选择的最重要因素,在分流时点上,未分流学生... 大类招生模式体现高校对复合型人才的诉求,逐渐成为高校教育改革的趋势。针对大类招生模式下公共管理类学生对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认知情况进行调查,从大类招生模式认知效果看,就业前景成为专业选择的最重要因素,在分流时点上,未分流学生多选择大二(上),分流后学生认为大一(下)对专业学习更合适;从专业基本认知情况看,学生不仅了解该专业的学科特色,而且对实践技能培养的感受和需求强烈;从专业认同情况看,学习投入认同>情感认同>教学认同,特别是分流后学生学习热情普遍高涨,专业学习对专业认同效果作用突出。未来,大类招生模式下需要从符合土地资源管理学科发展规律着眼,协调课程设置体系,突出专业特色和实践技能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类招生 土地资源管理 专业认知 专业认同 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农林院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教育特色与改革思考 被引量:3
3
作者 李灿 王思砚 《中国农业教育》 2015年第6期87-90,95,共5页
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当前我国全面推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抉择,与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发展具有十分紧密的联系。农林院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发展所具备的学科资源优势包括重点关注农村地域空间、深厚的农学地学学科资源、强大的生态环境... 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当前我国全面推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抉择,与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发展具有十分紧密的联系。农林院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发展所具备的学科资源优势包括重点关注农村地域空间、深厚的农学地学学科资源、强大的生态环境学科优势以及重视"三农"社会问题研究优势。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发展的重点方向应放在国土空间开发、村庄规划和土地景观生态整治三个方面。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生态文明教育应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态伦理观、培育生态思维方式、建立土地利用生态价值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建设 农林院校 土地资源管理 专业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形势下资源管理类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以土地管理学课程为例 被引量:6
4
作者 王思砚 李灿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20期222-225,共4页
以土地管理学课程为例,探讨了新形势下我国资源环境与生态国情、城乡国土空间结构与二元土地制度、新型城镇化、生态文明与美丽中国建设等议题对课程改革的要求。从培养方案和课程内容2个方面阐述了课程体系优化的思路。最后,针对资源... 以土地管理学课程为例,探讨了新形势下我国资源环境与生态国情、城乡国土空间结构与二元土地制度、新型城镇化、生态文明与美丽中国建设等议题对课程改革的要求。从培养方案和课程内容2个方面阐述了课程体系优化的思路。最后,针对资源管理类课程的特点,提出了问题式教学、能力导向式教学和混合个性化教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体系 教学改革 资源管理类课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