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莹肌方对D-半乳糖致小鼠皮肤衰老模型的保护作用研究
1
作者 王忠娟 安艳丽 周光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2025年第1期7-11,共5页
目的观察莹肌方对D-半乳糖诱导小鼠皮肤衰老模型的保护作用。方法制备莹肌方1号方(粉剂面膜)、莹肌方2号方(膏剂面膜)。选择45 d SPF级昆明种雌性小鼠48只,利用D-半乳糖刺激建立小鼠皮肤衰老模型,将小鼠随机分为4组:空白组,模型组,莹肌... 目的观察莹肌方对D-半乳糖诱导小鼠皮肤衰老模型的保护作用。方法制备莹肌方1号方(粉剂面膜)、莹肌方2号方(膏剂面膜)。选择45 d SPF级昆明种雌性小鼠48只,利用D-半乳糖刺激建立小鼠皮肤衰老模型,将小鼠随机分为4组:空白组,模型组,莹肌方1号组(涂抹莹肌方1号),莹肌方2号组(涂抹莹肌方2号)。对照组和模型组不予给药,其余组连续处理42 d。检测小鼠皮肤水分、质量、透明质酸、羟脯氨酸、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苏木精-伊红(HE)染色及Masson染色观察皮肤胶原纤维积分光密度(IOD)。结果治疗后,4组小鼠皮肤质量、含水量、透明质酸、羟脯氨酸含量、SOD、MDA、真皮层厚度、IOD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与空白组[(0.34±0.07)g、(78.45±7.04)%、(10.23±2.23)μg/mg、(0.41±0.05)μg/mg、(37.82±2.83)U/mg、(4.12±0.32)nmol/mg、(6.16±0.53)×10^(5)]比较,模型组小鼠皮肤质量(0.17 g±0.03 g)、含水量(51.04%±6.32%)、透明质酸(5.87μg/mg±0.54μg/mg)、羟脯氨酸(0.15μg/mg±0.03μg/mg)、SOD含量(25.87 U/mg±2.06 U/mg)及胶原纤维IOD[(4.53±0.23)×10^(5)]均明显降低,MDA含量(8.43 nmol/mg±0.42 nmol/mg)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莹肌方1号组、莹肌方2号组小鼠皮肤质量[(0.24±0.04)g、(0.31±0.04)g]、含水量[(63.16±7.11)%、(73.28±6.53)%]、透明质酸[(8.03±1.02)μg/mg、(9.89±0.23)μg/mg]、羟脯氨酸[(0.22±0.03)μg/mg、(0.38±0.02)μg/mg]、SOD含量[(30.31±1.63)U/mg、(33.34±2.47)U/mg]及胶原纤维IOD[(5.32±0.33)×10^(5)、(6.07±0.35)×10^(5)]均明显升高,MDA含量[(6.54±0.33)nmol/mg、(4.84±0.25)nmol/mg]降低(P<0.05)。与莹肌方1号组比较,莹肌方2号组小鼠皮肤质量、含水量、透明质酸、羟脯氨酸、SOD含量及胶原纤维IOD均明显升高,MDA含量降低(P<0.05)。结论莹肌方具有良好的抗皮肤衰老功效,且膏剂莹肌方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莹肌方 D-半乳糖 皮肤衰老 丙二醛 超氧化物歧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基功能化石墨烯/水性聚氨酯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李晓萱 王忠娟 伍胜利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28-133,共6页
文章以2,4-甲苯二异氰酸酯(2,4-TDI)为架桥剂,制备了表面含伯胺基的功能化石墨烯(N-FGNs)。然后将其与末端含异氰酸酯的聚氨酯树脂混合,通过伯氨基与异氰酸酯之间的反应制备了两者之间存在共价键的石墨烯/水性聚氨酯(N-FGNs/WPU)复合材... 文章以2,4-甲苯二异氰酸酯(2,4-TDI)为架桥剂,制备了表面含伯胺基的功能化石墨烯(N-FGNs)。然后将其与末端含异氰酸酯的聚氨酯树脂混合,通过伯氨基与异氰酸酯之间的反应制备了两者之间存在共价键的石墨烯/水性聚氨酯(N-FGNs/WPU)复合材料。透射电镜(TEM)和扫描电镜(SEM)表征结果表明,N-FGNs可均匀分散在聚氨酯中,同时两者之间存在很强的界面作用力。当N-FGNs的添加量为1.0%时,该N-FGNs/WPU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相对于纯的WPU材料提升了77%,40℃时的储能模量E′提高了930%,断裂伸长率仅下降了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水性聚氨酯 力学性能 热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红松籽油辅酶Q10纳米乳的制备、表征和药代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忠娟 李紫菡 +3 位作者 张秀娟 刘治廷 陈小强 张莹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1期225-234,共10页
本文以红松籽油为油相,大豆卵磷脂为表面活性剂,无水乙醇为助表面活性剂,优化了辅酶Q_(10)纳米乳(Coenzyme Q_(10) nanoemulsion,CoQ_(10)-NE)制备工艺。研究了不同因素对CoQ_(10)-NE平均粒径和多分散系数的影响,通过激光粒度仪,透射电... 本文以红松籽油为油相,大豆卵磷脂为表面活性剂,无水乙醇为助表面活性剂,优化了辅酶Q_(10)纳米乳(Coenzyme Q_(10) nanoemulsion,CoQ_(10)-NE)制备工艺。研究了不同因素对CoQ_(10)-NE平均粒径和多分散系数的影响,通过激光粒度仪,透射电镜,傅立叶红外光谱,稳定性,体外释放行为及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等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当CoQ10与混合表面活性剂的质量比为3:40,CoQ_(10)与红松籽油质量比为1:4,均质压力为800 bar,循环次数为6次时,得到平均粒径为150.30±1.43 nm、多分散系数为0.234±0.012的CoQ_(10)-NE。透射电镜形貌微观结构表明,在1μm和500 nm尺寸下,CoQ_(10)-NE呈圆形,无粘连,成型性好;傅立叶红外光谱实验表明,CoQ_(10)被完全包裹在纳米乳液中;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平均粒径和多分散系数整体无显著性差异(P>0.05),CoQ_(10)-NE稳定性良好;体外释放实验结果表明,在120 min时,CoQ_(10)-NE累积溶释放量是CoQ_(10)混悬液的4.7倍,体外释放量显著提高。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实验结果表明,CoQ_(10)-NE的最大血药浓度C_(max)是CoQ_(10)混悬液的2.80倍,CoQ10-NE在大鼠体内的药物浓度显著提高,CoQ_(10)-NE的药时曲线下面积是CoQ_(10)混悬液的3.25倍,表明CoQ_(10)-NE生物利用度明显提高,吸收更好。本研究所获CoQ_(10)-NE为探索CoQ_(10)新剂型的研发以及作为一种潜在的功能性成分应用到食品领域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辅酶 Q10 红松籽油 纳米乳 表征 药代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齿苋抑菌活性成分研究进展 被引量:6
4
作者 刘治廷 王忠娟 +4 位作者 张秀娟 杨诗涵 张金山 陈小强 张莹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9期359-371,共13页
马齿苋(Portulaca oleracea)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具有悠久的药食两用历史。其化学成分主要有黄酮类、多酚类、萜类和甾醇类、香豆素类、生物碱类、多糖类、有机酸类等,丰富的化学成分使其具有较好的抑菌和抗氧化等功效。马齿苋抑菌活性... 马齿苋(Portulaca oleracea)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具有悠久的药食两用历史。其化学成分主要有黄酮类、多酚类、萜类和甾醇类、香豆素类、生物碱类、多糖类、有机酸类等,丰富的化学成分使其具有较好的抑菌和抗氧化等功效。马齿苋抑菌活性方面的研究较多,但对不同菌种的抑制效果差异较大,且缺少系统总结。本文对马齿苋主要化学成分、抑菌活性成分及其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马齿苋的功效研究、临床应用及产品开发提供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齿苋 化学成分 抑菌活性 抑菌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