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6篇文章
< 1 2 4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深水开路钻井井喷后羽流防控方法
1
作者 王志远 李泽钦 +3 位作者 陈刚 张剑波 孙小辉 孙宝江 《石油钻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7-57,共11页
深水开路钻井钻遇浅层气发生井喷后存在流体运动规律不清晰的问题。为此,首先采用Mixture多相模型模拟井喷后流体的流动过程,考虑海水温度、压力分布特性,建立了包含海域与钻井井筒的深水开路钻井井喷模型,并与VDROP-J浅水井喷羽流模型... 深水开路钻井钻遇浅层气发生井喷后存在流体运动规律不清晰的问题。为此,首先采用Mixture多相模型模拟井喷后流体的流动过程,考虑海水温度、压力分布特性,建立了包含海域与钻井井筒的深水开路钻井井喷模型,并与VDROP-J浅水井喷羽流模型对比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然后,结合中国南海的地质特征与流体物性,利用所建模型分析了井喷后羽流的形成演化规律:井喷流体喷出井口后会经历湍流喷射、卷吸弯曲、对流扩散等阶段,最终形成底部狭窄、顶部宽阔的羽流,运移过程中井喷流体与海水接触形成天然气水合物,并在一定高度因环境压力和温度变化而分解;最后,基于多工况井喷羽流模拟结果,采用无量纲数分析结果建立了井喷羽流风险定量评估模型,根据井喷羽流危害分级系数,将井喷羽流风险划分为6个等级,制定了相应的风险评估图版,并基于安全屏障原理,从预防、减缓与控制3个层面构建了深水开路钻井井喷防控方法。研究表明,利用所建模型可预测井喷羽流的运动范围,评估井喷羽流的安全风险,为深水开路钻井井喷后制定应对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有助于提升深水钻井作业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钻井 开路钻井 井喷 羽流 数值模拟 风险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层裂缝性气藏流固耦合下钻井液漏失规律数值研究
2
作者 王志远 刘徽 +2 位作者 孙宝江 刘洪涛 娄文强 《石油钻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2-61,共10页
钻进裂缝性地层的过程中井漏问题严峻,易导致产能降低和钻井安全事故。为此,综合考虑钻井液与天然气的物性差异、基质与裂缝间的耦合流动及裂缝开度的动态演化规律,建立了基于气液两相流动的裂缝性气藏漏失预测模型,并与试验数据进行对... 钻进裂缝性地层的过程中井漏问题严峻,易导致产能降低和钻井安全事故。为此,综合考虑钻井液与天然气的物性差异、基质与裂缝间的耦合流动及裂缝开度的动态演化规律,建立了基于气液两相流动的裂缝性气藏漏失预测模型,并与试验数据进行对比,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基于该模型,系统分析了裂缝性气藏地质构造、基质参数、裂缝参数和井底压差等因素对漏失的影响规律,修正了传统统计学漏失模型,提出了适用于裂缝性气藏的漏失速率计算方法。研究结果表明,裂缝性气藏的漏失速率随着裂缝增宽呈对数函数增长,增长趋势先急后缓,随着井底压差和裂缝长度增大呈线性增长;发育有断层裂缝性气藏的漏失速率随着裂缝宽度和井底压差增大呈指数增长,随着井眼与断层的距离增大呈对数式减小。研究结果为完善裂缝性气藏井漏规律和优选防漏堵漏技术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性气藏 井漏 气液两相流动 流固耦合 断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技术交易市场活跃度与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来自中国省级层面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1
3
作者 程名望 慈芳慧 王志远 《上海体育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5-75,共11页
基于2011—2022年中国28个省级行政区的面板数据,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新质生产力对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发现:①新质生产力对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这一结论在考虑内生变量和稳健性检... 基于2011—2022年中国28个省级行政区的面板数据,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新质生产力对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发现:①新质生产力对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这一结论在考虑内生变量和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②在作用机制方面,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可以有效提升技术交易市场活跃度,有助于体育领域科技成果转化,从而促进体育产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③针对异质性分析,新质生产力在产业结构升级程度较低、经营环境较好的区域对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推动效应更加显著。探讨新质生产力与体育产业的关系对于塑造体育产业发展新动能,促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体育产业 高质量发展 技术交易市场活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空气液逆向两相流动下气泡变形及运移特征
4
作者 尹邦堂 丁天宝 +4 位作者 王树龙 王志远 孙宝江 张伟 张绪亮 《石油勘探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19-430,共12页
针对压回法压井过程中气液逆向两相流动规律复杂、气泡运移速度难以预测的问题,开展不同工况下环空中气液逆向流动气泡运移实验,揭示井筒倾角、液相性质及逆流液速对气泡变形、气泡运移轨迹及速度的影响规律,建立气泡运移速度预测模型... 针对压回法压井过程中气液逆向两相流动规律复杂、气泡运移速度难以预测的问题,开展不同工况下环空中气液逆向流动气泡运移实验,揭示井筒倾角、液相性质及逆流液速对气泡变形、气泡运移轨迹及速度的影响规律,建立气泡运移速度预测模型。研究表明,气泡在逆流中主要表现出孤立气泡自由上升及多气泡相互作用上升两种运移方式;气泡在逆流下的运移轨迹为“S”形,随着逆流液速增大气泡横向摆动加剧,井筒倾角、液相密度、液相黏度增大都会使气泡运移轨迹逐渐趋向于直线;气泡上升过程中整体呈现为椭球形,井筒倾角对气泡变形程度的影响不大,随着液相黏度及密度增大气泡纵横比减小;随着井筒倾角增大气泡运移速度逐渐减小,随着液相黏度增大气泡运移速度减小,随着液相密度增大气泡运移速度略微增大。建立的气泡运移速度预测模型预测误差在±15%以内,适用条件较为宽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回法压井 气液逆向流动 气泡纵横比 气泡运移轨迹 气泡运移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翻压绿肥及配施氮肥对土壤有机碳含量和玉米产量的影响
5
作者 张雪梅 付利波 +7 位作者 尹梅 王志远 陈华 陈检锋 徐金玉 杨艳鲜 王伟 苏友波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65-271,共7页
针对西南地区不合理施肥和长期连作导致土壤肥力下降和玉米产量降低等问题,研究翻压绿肥及配施氮肥对土壤有机碳含量和玉米产量的影响。于2017年开始进行7年的长期田间定位试验,共设6个处理:冬闲常规施肥处理(CK)、翻压绿肥光叶紫花苕+... 针对西南地区不合理施肥和长期连作导致土壤肥力下降和玉米产量降低等问题,研究翻压绿肥及配施氮肥对土壤有机碳含量和玉米产量的影响。于2017年开始进行7年的长期田间定位试验,共设6个处理:冬闲常规施肥处理(CK)、翻压绿肥光叶紫花苕+不施氮(G1)处理、翻压绿肥光叶紫花苕+55%氮(G2)处理、翻压绿肥光叶紫花苕+70%氮(G3)、翻压绿肥光叶紫花苕+85%氮(G4)处理、翻压绿肥光叶紫花苕+100%氮(G5)。于2022年冬季种植光叶紫花苕,2023年玉米播种前进行翻压。玉米成熟收获季,测定土壤全量和速效养分含量、有机质含量,同时测定玉米地上部氮、磷、钾的含量,测定产量和玉米农艺性状。结果表明,绿肥配施氮肥处理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碱解氮、速效钾、速效磷、有机质的含量增加,G3处理的有机碳含量最高。G2、G3、G4、G5处理的玉米产量相较于CK提升了10.45%~16.33%,G3处理提升效果最好。各处理玉米的株高、茎粗、穗位高、穗粗、百粒重农艺性状存在显著差异,G4处理的株高、茎粗、穗长、穗粗和百粒重均最高,各处理之间穗长和秃尖长没有显著差异。籽粒和秸秆的氮、磷含量及秸秆钾含量相比于CK多数有所增加,各处理中G3处理的氮肥农学效率及氮肥偏生产力最高,G4处理的氮收获指数最高。相关性分析表明,氮肥偏生产力与玉米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在所有处理中,G3处理对玉米的增产效果最好,各处理对土壤的肥力均有显著提升。因此,翻压光叶紫花苕配施70%氮肥有效增加土壤有机碳含量、提高玉米产量,是西南地区比较合理的绿肥种植模式和施氮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肥 氮梯度 有机碳 玉米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海西湖凹陷区深层压力突变成因及预测方法
6
作者 何淼 周长铖 +4 位作者 王志远 王涛 谢海涛 高阳 吴芯政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5-114,共10页
东海盆地西湖凹陷深部地层压力突变问题突出,由于其压力成因不明导致预测困难,严重制约着安全高效钻井作业。为了解释目标区块压力突变特殊现象,采用综合Bowers法(加载-卸载曲线法)和声波速度-密度交会图法,明确深部地层不同层位的成压... 东海盆地西湖凹陷深部地层压力突变问题突出,由于其压力成因不明导致预测困难,严重制约着安全高效钻井作业。为了解释目标区块压力突变特殊现象,采用综合Bowers法(加载-卸载曲线法)和声波速度-密度交会图法,明确深部地层不同层位的成压机制以及岩性对压力突变的影响。进一步基于剔除高丰度有机质和纳米级有机孔隙影响的校正参数,考虑不同层位成压机制、岩性变化、岩石力学性质、岩石传导属性及岩石体积属性的多源因素影响,建立适用于深部压力突变地层的孔隙压力预测新模型。结果表明:西湖凹陷区深部地层不同层段的成压机制和岩性显著差异性是导致压力突变的主要成因,平湖组中部压力激增主要由烃源岩的生烃作用以及非烃源岩的压力传递导致,平湖组下部压力反转主要由非烃源岩的构造挤压导致;结合研究区4口井实测数据,验证新模型的预测误差带小于5.0%,平均误差仅为2.3%,表现出较好的适用性和较高的预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湖凹陷 压力突变 成压机制 多源因素 实测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水开采变向管柱内水合物颗粒运移沉积规律 被引量:1
7
作者 马楠 魏士鹏 +3 位作者 赵阳 张剑波 王志远 孙宝江 《中国海上油气》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7-175,共9页
深水水合物开发管柱中极易满足水合物生成的高压低温条件,可能引发严重的水合物沉积堵塞问题,特别是变向管柱水合物的生成沉积规律尚缺乏深入研究。利用CFD-DEM-API,充分考虑水合物颗粒间、颗粒与管壁间及颗粒与流体的相互作用,结合相... 深水水合物开发管柱中极易满足水合物生成的高压低温条件,可能引发严重的水合物沉积堵塞问题,特别是变向管柱水合物的生成沉积规律尚缺乏深入研究。利用CFD-DEM-API,充分考虑水合物颗粒间、颗粒与管壁间及颗粒与流体的相互作用,结合相间传热模型,模拟研究了存在盲管的变向管温压场及流场分布,同时得到管柱内水合物颗粒运移沉积规律及温度分布,揭示了盲管内及变向处水合物颗粒运移沉积机理。结果表明,变向管柱内存在一个盲管高度使水合物颗粒在变向处沉积达最大值,并通过大量模拟发现此盲管高度约为水合物颗粒惯性运移最高值。基于灰色关联分析,得出导致最大颗粒沉积的盲管高度的波动受管径影响最大,其次是颗粒粒径和速度。本项研究结果可为深水水合物安全高效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 变向管柱 盲管高度 水合物沉积 水合物运移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水定向井压回法压井气液两相逆向流动试验研究
8
作者 任美鹏 张伟 +4 位作者 殷志明 丁天宝 孙宝江 王志远 尹邦堂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5-103,共9页
目前对于在倾斜井筒中高黏度液相下的气液两相逆向流动规律的研究较少。为此,设计并搭建了一套基于定向井压回法压井气液两相逆向流动特征的可视化模拟试验装置,进行了不同表观气液速度、不同液相黏度及不同井筒倾角下的气泡运移及流型... 目前对于在倾斜井筒中高黏度液相下的气液两相逆向流动规律的研究较少。为此,设计并搭建了一套基于定向井压回法压井气液两相逆向流动特征的可视化模拟试验装置,进行了不同表观气液速度、不同液相黏度及不同井筒倾角下的气泡运移及流型转化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随着井筒向水平倾斜,小气泡运移速度逐渐减小,Taylor泡运移速度逐渐增大,逆流液速及液相黏度对气泡运移有抑制作用;表观液速不变,随着表观气速增大,流型由泡状流向弹帽流、段塞流转化;表观气速不变,随着表观液速增大,泡状流向弹帽流转变;对于压回法压井,可适当增大压井液黏度,以更加高效地压回井筒内气泡。研究结果可为深水油气安全高效井控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定向井 压回法压井 气液两相逆向流动 模拟试验装置 气泡压回 流型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深井井控风险及对策
9
作者 王春生 石希天 +4 位作者 张绪亮 毕韶琨 尹邦堂 王志远 孙宝江 《钻采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23,共8页
超过9 000 m深度的特深井,其高温高压、岩性和地层流体复杂多样,面临井身结构复杂、多地层压力系统以及窄安全密度窗口等诸多工程技术难题。目前,国内外特深井的钻井数量均较少,常规井控工艺存在适用性及可能引发的井控风险尚不明确,无... 超过9 000 m深度的特深井,其高温高压、岩性和地层流体复杂多样,面临井身结构复杂、多地层压力系统以及窄安全密度窗口等诸多工程技术难题。目前,国内外特深井的钻井数量均较少,常规井控工艺存在适用性及可能引发的井控风险尚不明确,无法满足特深井安全钻进的高要求。文章通过对比深井、超深井特点,分析了特深井的井控风险成因,并以8 750 m的超深井井控案例,评估了工程师法及压回法在特深井中的井控工艺适用性。研究表明,溢流量和关井时间对特深井井控过程中套压的最大值起着主要作用;工程师法压井过程中压井排量对于能否控制最高套压起到了关键作用;特深井井控工况下,压回法压井无论从井控安全或效益上均优于工程师法压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深井 井控模拟 井控风险 高套压 压井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不同绿肥-玉米轮作对玉米产量和养分吸收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10
作者 张雪梅 尹梅 +7 位作者 王志远 陈检锋 陈华 王伟 杨艳鲜 王应学 苏友波 付利波 《中国土壤与肥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5-92,共8页
探讨长期施用不同绿肥条件下对土壤肥力和玉米产量的影响,为西南地区的绿肥选种提供参考依据。依托7年长期定位试验,选择3种绿肥品种,设置4个处理,冬闲+常规施肥(CK)、光叶紫花苕+常规施肥(CV)、肥田萝卜+常规施肥(CR)、黑麦草+常规施肥... 探讨长期施用不同绿肥条件下对土壤肥力和玉米产量的影响,为西南地区的绿肥选种提供参考依据。依托7年长期定位试验,选择3种绿肥品种,设置4个处理,冬闲+常规施肥(CK)、光叶紫花苕+常规施肥(CV)、肥田萝卜+常规施肥(CR)、黑麦草+常规施肥(CL),分析比较不同绿肥处理玉米产量、玉米养分吸收量、土壤养分含量的差异。不同绿肥处理下,2018—2023年6年的平均产量表现为CV>CR>CL>CK,且各处理之间差异显著。与CK相比,不同绿肥处理2年玉米籽粒平均氮、磷含量CV处理表现得最高,籽粒平均钾含量CL处理最高。秸秆平均氮含量CV处理较CK提升了约36.5%,秸秆平均磷含量CL处理比CK提升了约75%,秸秆平均钾含量CV处理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从2年均值可以看出,CV、CR、CL处理均不同程度地提升了玉米的籽粒氮、钾含量和秸秆氮、磷、钾含量。与CK相比,各处理2年的平均籽粒氮吸收量提高了1.3%~20.0%,籽粒钾吸收量提高了5.2%~47.9%,籽粒氮吸收效率从2年均值可得出提高了1.5%~20.4%、钾吸收效率2年均值提高了5.0%~52.9%,玉米籽粒吸收量和吸收效率均值表现为CV>CL>CR>CK。综合来看,不同绿肥处理均提升了土壤养分含量,其中光叶紫花苕对全氮和碱解氮含量的提升效果最明显,肥田萝卜和黑麦草均不同程度提升了土壤的磷、钾含量。因此,在西南地区绿肥选种种植中,选择光叶紫花苕可维持提升玉米产量,且能提高土壤生产力、促进玉米籽粒和秸秆氮、磷、钾养分吸收量、改善土壤肥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肥品种 长期轮作 土壤肥力 玉米产量 养分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绿肥翻压对马铃薯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11
作者 张雪梅 陈检锋 +6 位作者 尹梅 王志远 陈华 杨艳鲜 王伟 苏友波 付利波 《西南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29-635,共7页
【目的】为解决化肥过量施用导致马铃薯土壤质量下降的问题,本试验探讨种植不同绿肥并就地翻压对马铃薯产量和土壤肥力的改良效果。【方法】依托为期5年的绿肥-马铃薯轮作大田定位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设置4个处理组:CK(常规施肥)... 【目的】为解决化肥过量施用导致马铃薯土壤质量下降的问题,本试验探讨种植不同绿肥并就地翻压对马铃薯产量和土壤肥力的改良效果。【方法】依托为期5年的绿肥-马铃薯轮作大田定位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设置4个处理组:CK(常规施肥)、CR(肥田萝ト+常规施肥)、CV(光叶苕子+常规施肥)和CL(黑麦草+常规施肥),通过测定不同绿肥模式下的土壤理化性质及马铃薯产质,同时采用相关性分析评价其对马铃薯产质和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5年间马铃薯的平均产量依次为CR>CV>CK>CL,CR和CV5年的平均产量较CK分别提升10.96%、10.12%,各处理组之间差异显著。经过第1年绿肥翻压后,马铃薯大薯比例呈上升趋势,其中CR处理组的提升效果最明显,其次是CL。从5年的均值来看,与CK组相比,CV处理在提高土壤全氮、碱解氮、全磷方面效果较好,分别提高12.35%、18.67%、11.03%,而CR处理在提升土壤全钾、速效磷方面表现更佳,分别提高4.3%、13.44%。此外,施用绿肥的3组处理均不同程度地提高土壤有机质。相关性分析表明,马铃薯产量和土壤全磷、全氮、速效磷呈正相关,全氮和全钾、速效磷、速效钾呈正相关,全磷和速效磷呈正相关,碱解氮和有机质、pH呈正相关,有机质和pH呈正相关。【结论】肥田萝ト对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提升效果最佳,光叶苕子和肥田萝ト分别对土壤氮素及磷、钾养分的改善具有显著影响。因此,通过种植并翻压肥田萝ト可作为实现马铃薯稳产高产的有效种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肥 马铃薯 土壤肥力 长期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秸秆配施钝化剂对娃娃菜生长及镉富集的影响
12
作者 阮彦楠 吕本春 +5 位作者 尹梅 王志远 杨伟 梁志妹 杨志新 付利波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3-174,共12页
【目的】探讨翻压玉米秸秆并配施不同碱性钝化剂对农田土壤镉(Cd)污染风险及蔬菜Cd含量的降低效果,以期为Cd污染农田土壤的安全利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盆栽试验,研究玉米秸秆配施不同钝化剂(生物炭、硅肥、钙镁磷肥)对娃娃菜的产量... 【目的】探讨翻压玉米秸秆并配施不同碱性钝化剂对农田土壤镉(Cd)污染风险及蔬菜Cd含量的降低效果,以期为Cd污染农田土壤的安全利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盆栽试验,研究玉米秸秆配施不同钝化剂(生物炭、硅肥、钙镁磷肥)对娃娃菜的产量、根系形态、光合作用及Cd吸收累积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单施玉米秸秆显著提高了娃娃菜的产量、根长、根体积、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增幅为15.62%~88.65%;但对地下部生物量、根冠比、叶面积和分枝数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降幅为21.83%~42.14%;未对土壤有效态Cd和娃娃菜Cd含量产生显著影响。相较于单施玉米秸秆,配施钝化剂均能提高娃娃菜的产量和生物量,增幅为4.43%~101.19%;其中,玉米秸秆配施钙镁磷肥有助于提升娃娃菜的根系指标和地上部生物量,增幅分别为13.18%~79.85%和38.65%~64.29%;玉米秸秆配施生物炭对娃娃菜光合作用的促进作用最为显著,增幅为13.18%~240.69%。与单施玉米秸秆相比,配施生物炭、硅肥和钙镁磷肥均能有效降低土壤有效态Cd含量,降幅分别为21.02%、24.40%和32.31%。此外,配施生物炭、硅肥和钙镁磷肥均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蔬菜中的Cd含量,其中,生物炭对地上部Cd含量的降低效果最佳(24.94%),而硅肥对降低地上部Cd累积量(14.92%)和地下部Cd含量(18.77%)的效果较好。【结论】玉米秸秆配施钝化剂能够显著促进娃娃菜的生长,并有效降低土壤和作物中的Cd含量。为提高农作物的安全生产,可以在农业生产中考虑先施用钙镁磷肥来促进作物生长并降低土壤中的Cd含量,然后在后期配施硅肥或生物炭,以减少作物对Cd的富集和吸收,从而为农作物的安全生产提供有效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秆 钝化剂 娃娃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醇和乙二醇对甲烷水合物黏附强度的影响
13
作者 周臣儒 刘陈伟 +4 位作者 王志远 綦民辉 董三宝 王翔宇 李明忠 《化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596-3604,共9页
甲烷水合物壁面黏附强度是评价管道水合物沉积堵塞趋势的关键参数。自行设计了一套高压可视化水合物黏附强度测试装置,测试甲烷水合物壁面黏附强度,并以此为参照体系分析甲醇和乙二醇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甲烷水合物壁面黏附强度由黏... 甲烷水合物壁面黏附强度是评价管道水合物沉积堵塞趋势的关键参数。自行设计了一套高压可视化水合物黏附强度测试装置,测试甲烷水合物壁面黏附强度,并以此为参照体系分析甲醇和乙二醇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甲烷水合物壁面黏附强度由黏附层中水合物含量、壁面性质和水合物自身强度共同控制,高过冷度下粗糙壁面上的水合物黏附强度更大;添加甲醇和乙二醇显著降低甲烷水合物黏附强度,降低幅度可分别达到84%和87%,主要原因在于热力学抑制剂通过改变相平衡温度减缓了水合物生成速率,降低了壁面黏附层中水合物的含量,减小了水合物与管壁的黏附面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水合物 沉积 黏附强度 流动保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热流固耦合作用的深水裂缝性地层高温高压井关井求压方法
14
作者 陈刚 王志远 +5 位作者 孙小辉 钟杰 张剑波 刘雪琪 张明伟 孙宝江 《石油勘探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51-462,共12页
综合考虑温度、压力对深水裂缝性地层高温高压井井内流体密度的影响和地层裂缝变形对关井续流作用的影响,耦合关井温度场模型、裂缝变形模型和气体流动模型,建立考虑热流固耦合作用的关井井筒压力计算模型,分析地温梯度、井底压差、钻... 综合考虑温度、压力对深水裂缝性地层高温高压井井内流体密度的影响和地层裂缝变形对关井续流作用的影响,耦合关井温度场模型、裂缝变形模型和气体流动模型,建立考虑热流固耦合作用的关井井筒压力计算模型,分析地温梯度、井底压差、钻井液池增量和井涌指数对井口套压的影响规律,并基于耦合模型计算结果建立高温高压井关井求压图版。研究表明:地温梯度、井底压差、钻井液池增量与井口套压呈正相关关系,井涌指数越大压力攀升越快而最大套压保持稳定;与实例井数据对比验证表明,耦合模型计算关井后井筒恢复压力准确率达95%以上,根据关井求压图版求取目标井口套压和目标关井时间的准确率分别为97.2%和98.3%。采用该方法能够在高温高压井关井后准确求取地层压力,为后续井控措施提供依据,保证深水深层油气安全高效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流固耦合 高温高压井 关井求压 裂缝性地层 深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历负扬程过程的大型泵站过渡过程计算分析
15
作者 邓楷诚 程永光 +4 位作者 薛松 王志远 胡栋樑 陈小伟 张建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26-130,137,共6页
大型泵站过渡过程计算通常基于厂家提供的流量和转矩特性曲线进行。某巨型泵站过渡过程计算中出现找不到工作点的问题,分析原因在于调压室水位低导致负扬程,超出常规特性范围。针对此特殊情况,提出一种将厂家特性曲线外延补全并转化为Su... 大型泵站过渡过程计算通常基于厂家提供的流量和转矩特性曲线进行。某巨型泵站过渡过程计算中出现找不到工作点的问题,分析原因在于调压室水位低导致负扬程,超出常规特性范围。针对此特殊情况,提出一种将厂家特性曲线外延补全并转化为Suter特性的方法。通过对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中一座带溢流式调压室泵站的过渡过程计算,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并分析了主要工况的参数波动过程,为工程设计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泵站 过渡过程 特性曲线 Suter变换 调压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动环路内水合物-砂粒耦合运移沉积动力学分析
16
作者 马楠 王志远 +2 位作者 孔庆文 李泽钦 张剑波 《中国海上油气》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3-153,共11页
在深水水合物的开发过程中,常伴随大量出砂问题,砂粒流入井筒中分散在水相形成微米级砂粒分散体系,进而会显著改变流体的流动特性,使得管柱内的流动参数计算复杂。能否在一定距离的井筒内实现稳定流动而不发生固相沉积,是井筒流动保障... 在深水水合物的开发过程中,常伴随大量出砂问题,砂粒流入井筒中分散在水相形成微米级砂粒分散体系,进而会显著改变流体的流动特性,使得管柱内的流动参数计算复杂。能否在一定距离的井筒内实现稳定流动而不发生固相沉积,是井筒流动保障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借助流动实验环路及数值模拟等手段,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系统研究微米级砂粒分散体系中水合物的运移沉积特性。构建了考虑砂粒存在的水合物沉积动力学模型,模型预测结果与实验数据的相对误差在8%以内,研究结果为解决合采过程中水合物与微米级砂粒间的微观聚集、管壁粘附及水合物沉积床形成等流动保障问题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对推动天然气及水合物的安全高效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合物开发 水合物-砂粒耦合 运移沉积 流动环路实验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水钻井安全密度窗口优化设计方法研究
17
作者 苏峰 邓文杨 +5 位作者 朱杉 黄懿强 王志伟 王志远 陈刚 张明伟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3-169,共7页
为解决深水盐层安全密度窗口窄、盐层蠕变导致缩径卡钻、盐层溶解扩径导致井眼稳定性差等诸多问题,采用实验拟合的方法得到盐岩蠕变模型和盐岩溶解速率模型的相关参数,经推导得出控制井眼蠕变缩径速率的当量钻井液密度计算方法,以及钻... 为解决深水盐层安全密度窗口窄、盐层蠕变导致缩径卡钻、盐层溶解扩径导致井眼稳定性差等诸多问题,采用实验拟合的方法得到盐岩蠕变模型和盐岩溶解速率模型的相关参数,经推导得出控制井眼蠕变缩径速率的当量钻井液密度计算方法,以及钻至任意深度时盐层安全蠕变缩径速率计算模型,形成深水盐下钻井安全密度窗口优化设计方法。研究结果表明:抗盐钻井液可以将井眼1 d的溶解扩径率降至1%以下,其中蠕变缩径速率与盐层作业的时间窗口密切相关,综合考虑分析即可得到盐层钻井时作业时间窗口内特定钻井液盐质量浓度条件下控压钻井所需的安全密度窗口。研究结果可为深水盐层的安全钻井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层蠕变 盐岩溶解 安全密度窗口 深水钻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部地层智能压井多解性分析与优化策略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志远 梁沛智 +3 位作者 陈科杉 仉志 张剑波 孙宝江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6-145,共10页
开发深部地层油气资源时普遍存在地质条件复杂、钻井周期长和井筒压力控制困难等问题,采用智能压井方法结合多源实时信息反馈,可实现井筒内气液分布状态和压力变化规律的实时预测与更新,但不同修正系数组合可能得到相同的压力计算结果,... 开发深部地层油气资源时普遍存在地质条件复杂、钻井周期长和井筒压力控制困难等问题,采用智能压井方法结合多源实时信息反馈,可实现井筒内气液分布状态和压力变化规律的实时预测与更新,但不同修正系数组合可能得到相同的压力计算结果,导致模型存在多解性难题。为此,分析了不同历史时间节点解空间形态的演变规律,揭示了模型多解性的本质源于少量数据约束下模型训练的不完善性;并对应建立了基于实时信息序列的模型全局训练优化方法及动态随机种群训练优化方法,测试了其对于模型全局最优解的搜索能力及适用条件。测试结果表明,全局训练优化方法在压井初期能够实现精准调控,但计算耗时较长;而动态随机种群训练优化方法在压井初期与预期值略有差异,但计算耗时较少。根据可用计算资源情况选择合适的训练优化方法,可实现多源实时数据约束下模型关于井筒气液流动规律的深度学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地层 智能压井方法 模型多解性 多源实时数据约束 训练优化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业体育赛事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志远 慈芳慧 钟声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6-128,共13页
基于空间计量等方法对2004—2019年280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进行研究可以发现:中国职业体育赛事可以显著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且高等级联赛影响效应更大;中国职业体育赛事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呈现出空间溢出的特点,且在东、中、西部地区... 基于空间计量等方法对2004—2019年280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进行研究可以发现:中国职业体育赛事可以显著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且高等级联赛影响效应更大;中国职业体育赛事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呈现出空间溢出的特点,且在东、中、西部地区存在显著的区域异质性。以上结论在进行更换空间权重矩阵、构建动态空间杜宾模型等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这一结论为职业体育赛事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贡献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可以深化我们对职业体育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空间效应和地区差异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体育赛事 体育产业 经济高质量发展 空间溢出效应 赛事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半球形空气耦合的光子晶体光纤折射率传感器
20
作者 高朋 周毓婷 +3 位作者 曹艺博 王宏博 王志远 王子木 《传感器与微系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97-100,共4页
提出了一种半球形空气耦合的光子晶体光纤(PCF)马赫-曾德折射率传感器。该传感结构是将单模光纤制成的半球形结构和PCF分别插入石英插芯中,调整石英插芯中间空气腔距离为0.11mm,进行了折射率传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折射率在1.3360~1.3... 提出了一种半球形空气耦合的光子晶体光纤(PCF)马赫-曾德折射率传感器。该传感结构是将单模光纤制成的半球形结构和PCF分别插入石英插芯中,调整石英插芯中间空气腔距离为0.11mm,进行了折射率传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折射率在1.3360~1.3480的范围内,干涉谱谐振谷波长漂移的最高灵敏度为37.67nm/RIU。本文提出的空气耦合结构能够完全保留PCF空间结构,具有更好的可重复性与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赫曾德干涉仪 光子晶体光纤 折射率传感器 半球形空气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