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9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腹腔化疗联合全身化疗对进展期胃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及预后的影响
1
作者 鲍双振 王晓喜 +2 位作者 王志超 康政捷 刘防震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0-55,共6页
目的探讨腹腔化疗联合全身化疗对进展期胃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及预后的影响。方法纳入2020年1月至2021年3月在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收治的200例行胃癌根治手术的III期(进展期)胃癌患者。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给予奥沙利铂联合替吉奥的全... 目的探讨腹腔化疗联合全身化疗对进展期胃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及预后的影响。方法纳入2020年1月至2021年3月在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收治的200例行胃癌根治手术的III期(进展期)胃癌患者。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给予奥沙利铂联合替吉奥的全身化疗方案)和腹腔化疗组(在对照组患者治疗方法基础上联合腹腔化疗:腹腔灌注紫杉醇),每组100例。所有患者治疗6~8周,每个周期21 d。收集对比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围手术期不良反应,术后肿瘤标志物表达水平及病灶转移情况。最后,随访分析患者1年和3年患者生存率。结果腹腔化疗组患者腹痛和腹泻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腹腔化疗组1年和3年的腹膜复发转移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术后两组患者肿瘤标志物CEA、CA125与CA19-9表达水平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且腹腔化疗组患者指标水平下降程度更明显(P<0.05)。腹腔化疗组患者随访1年和3年生存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腹腔化疗联合全身化疗可有效降低进展期胃癌患者1年和3年的术后腹膜复发转移发生率,提高患者的预后。同时,该治疗方案安全性良好,无严重的治疗相关不良事件。这一治疗策略有望成为进展期胃癌患者术后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腹腔化疗 复发转移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气/甲烷无焰燃烧污染物生成特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志超 谭厚章 +4 位作者 李宇航 周上坤 张波 崔保崇 晋中华 《燃烧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77-286,共10页
为了深入了解氨气/甲烷无焰燃烧的污染物生成特性,本文在改进的旋风无焰燃烧炉中通过实验研究了氨气/甲烷燃料组成、当量比(φ)、热负荷(P)以及空气预热温度(Tin)对炉膛温度以及污染物排放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氨气热值比例的升高,... 为了深入了解氨气/甲烷无焰燃烧的污染物生成特性,本文在改进的旋风无焰燃烧炉中通过实验研究了氨气/甲烷燃料组成、当量比(φ)、热负荷(P)以及空气预热温度(Tin)对炉膛温度以及污染物排放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氨气热值比例的升高,炉膛温度和NO_(x)排放均是先升高后降低,并在中等掺氨比附近取得温度和排放的峰值.在相同条件下,纯氨和氨气/甲烷无焰燃烧都在理想当量比附近时取得最低排放.热负荷和预热温度的升高会提高炉膛温度造成NO_(x)排放的升高,热负荷的升高不利于控制氨逃逸,但预热温度的升高有利于降低氨逃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燃烧 甲烷燃烧 无焰燃烧 氮氧化物 氨逃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湛江桉树人工林碳水通量季节格局及其环境生物控制 被引量:1
3
作者 竹万宽 王志超 +1 位作者 杜阿朋 许宇星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8-32,共15页
【目的】量化桉树人工林生态系统的碳水通量和组分并揭示其受环境生物因子的调控作用,为提高人工林碳汇评估准确性及深入认识气候变化背景下环境生物因子对人工林碳循环过程的影响提供依据。【方法】在雷州半岛北部,采用涡度相关法(EC)... 【目的】量化桉树人工林生态系统的碳水通量和组分并揭示其受环境生物因子的调控作用,为提高人工林碳汇评估准确性及深入认识气候变化背景下环境生物因子对人工林碳循环过程的影响提供依据。【方法】在雷州半岛北部,采用涡度相关法(EC)测定桉树人工林碳水通量,并同步监测空气温度(Tair)、饱和水汽压差(VPD)、光合光量子通量密度(PPFD)、土壤温度(Tsoil)、土壤湿度(SM)、降水量(Pre)和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等环境生物因子,分析碳水通量和组分的时间变化及其与环境生物因子的关系。【结果】桉树人工林生态系统总初级生产力(GPP)年均值为2907.87 g·m^(-2)a^(-1)、生态系统呼吸(RE)年均值为1509.77 g·m^(-2)a^(-1)、净生态系统碳交换(NEE)年均值为-1398.83 g·m^(-2)a^(-1)、生态系统蒸散(ET)年均值为1069.25 mm,表现为碳汇。GPP、RE、NEE、ET昼夜变化呈非对称单峰趋势,峰值和日均值的绝对值均表现为雨季高于旱季。雨季的GPP、RE、ET累积值高于旱季,NEE累积值在旱季和雨季无明显差异。日间NEE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为PPFD,当VPD≥15 hPa时NEE积累受到抑制,气温在中等水平(20℃air<27℃)时净碳吸收能力最强。夜间NEE变化主要受Tair影响,SM会影响NEE对Tair响应的敏感性。水分利用效率(WUE)在旱季(3.85 g·kg^(-1))高于雨季(2.61 g·kg^(-1)),年均值为3.22 g·kg^(-1),季节差异主要由ET主导,与Tair、VPD、PPFD存在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桉树人工林生态系统在旱季、雨季和全年均表现为碳汇,其碳汇状态和强度由GPP主导。NEE变化主要受PPFD调控,高VPD会抑制生态系统净碳吸收,中等水平温度时生态系统净碳吸收能力最强,SM会影响夜间NEE对Tair响应的敏感性。桉树人工林WUE旱季高于雨季,季节差异主要由ET主导,同时受到Tair、VPD、PPFD的共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度协方差 碳水通量 环境生物因子 水分利用效率 桉树人工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浮式生产储油平台压载舱舱型选取
4
作者 王志超 王飞 +1 位作者 孙冲 黎林 《船海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0-165,170,共7页
为提高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FPSO)作业期间的稳性,保障船员优良的居住环境,针对FPSO稳性和水动力性能,开展压载舱舱型研究。进行多种FPSO压载舱型式优劣势定性分析,以某大型FPSO为依托,稳性和水动力性能为主要考量目标,定量计算得出合理... 为提高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FPSO)作业期间的稳性,保障船员优良的居住环境,针对FPSO稳性和水动力性能,开展压载舱舱型研究。进行多种FPSO压载舱型式优劣势定性分析,以某大型FPSO为依托,稳性和水动力性能为主要考量目标,定量计算得出合理的压载舱型式;对部分压载舱不足之处开展优化,得出更优的压载舱型式,最终提出压载舱选型建议,新建FPSO压载舱建议首选双壳双底的小L型形式,其次可选用L型和I型压载舱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PSO 压载舱 稳性 水动力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灰色模型的沥青路面使用性能预测
5
作者 王志超 《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5年第2期7-13,共7页
为更加精确地探索出路面指标衰减规律,利用常规GM(1,1)模型和双向差分GM(1,1)模型对高速公路连续六年的性能指标检测数据进行分析,对预测的结果与原始数据进行比较,检验模型预测精度,分析灰色模型的自身特点及适用性,结果表明:两种模型... 为更加精确地探索出路面指标衰减规律,利用常规GM(1,1)模型和双向差分GM(1,1)模型对高速公路连续六年的性能指标检测数据进行分析,对预测的结果与原始数据进行比较,检验模型预测精度,分析灰色模型的自身特点及适用性,结果表明:两种模型较适用于路面性能指标的预测,常规GM(1,1)模型的预测精度优于双向差分GM(1,1)模型,路况性能指标原始数据及预测数据适合于指数模型,且与两种模型预测数据有较高的拟合优度,常规模型更适合用于评价高速公路沥青路面使用性能及数据的预测,灰色模型具有所需数据较少、可以短期预测等优势,较适合于凹形衰变曲线中的性能缓慢下降阶段指标的预测及预防性养护最佳时机的预测,而对数据的要求应为等间距且具有幂级数的变化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色系统 GM(1 1)模型 双向差分 路面性能预测 适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如何以风险控制手段提升企业往来账款管理水平
6
作者 王志超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25年第4期197-199,共3页
在企业经营管理领域中,往来账户的管控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成熟与企业规模的扩大,应收账款与应付账款的总量不断增加,这对企业资金链造成了更大压力,并加剧了财务管理的难度。高效管理往来账款,不仅是维护企业财务... 在企业经营管理领域中,往来账户的管控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成熟与企业规模的扩大,应收账款与应付账款的总量不断增加,这对企业资金链造成了更大压力,并加剧了财务管理的难度。高效管理往来账款,不仅是维护企业财务稳健性的关键,还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运作效率及市场竞争力。通过优化账款管理流程,可以促进资金流转顺畅,避免坏账风险,提升资金运用效能,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本文旨在探讨强化企业往来账款管理的实践路径,并剖析风险防控策略对提升往来账款管理水平的积极作用,以此为核心保障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的良性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 风险控制 账款管理 往来账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定市“23·7”极端强降水过程预报服务复盘及思考
7
作者 于雷 丁和悦 +1 位作者 董疆南 王志超 《城市与减灾》 2024年第5期38-43,共6页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近年来暴雨造成的经济损失逐渐增加,政府决策、各行业(部门)防灾减灾联动,以及公众避险等方面的需求给气象部门的预报服务工作提出了更大挑战。能否成功提前、精准预报出暴雨等灾害性天气过程的演变并及时开展相关...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近年来暴雨造成的经济损失逐渐增加,政府决策、各行业(部门)防灾减灾联动,以及公众避险等方面的需求给气象部门的预报服务工作提出了更大挑战。能否成功提前、精准预报出暴雨等灾害性天气过程的演变并及时开展相关气象服务保障工作,直接关系到后续人民生命财产和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灾害风险高低,也决定了后续防范应对工作的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报服务 灾害性天气 极端强降水 灾害风险 防灾减灾 气象部门 保定市 经济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变分模态分解和希尔伯特变换的转子非平稳信号故障特征识别 被引量:5
8
作者 朱少民 夏虹 +2 位作者 尹文哲 王志超 张汲宇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25-832,共8页
为了提升传统希尔伯特黄变换在处理复杂非平稳信号时的时频分析能力,本文将变分模态分解和希尔伯特变换进行结合,提出了一种时频分析方法变分模态分解和希尔伯特变换。此外,为了对变分模态分解的模态数进行自动调整,还提出了一种基于相... 为了提升传统希尔伯特黄变换在处理复杂非平稳信号时的时频分析能力,本文将变分模态分解和希尔伯特变换进行结合,提出了一种时频分析方法变分模态分解和希尔伯特变换。此外,为了对变分模态分解的模态数进行自动调整,还提出了一种基于相关系数的希尔伯特黄变换参数优化方法,有效避免了由于希尔伯特黄变换模态数设置不合理而导致的信号分解不足和分解过剩的问题。利用转子故障信号对变分模态分解和希尔伯特变换方法的时频分析能力进行了验证,并且与传统希尔伯特黄变换的对比突出了该方法在处理非平稳信号中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子 非平稳信号 变分模态分解 希尔伯特黄变换 特征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接空气捕集CO_(2)典型工艺与关键装置开发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余斌鹏 谈磊 +6 位作者 王鼎 王利民 向小凤 王志超 晋中华 杨伯伦 吴志强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203-4221,共19页
常规的碳捕集与封存技术和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多针对固定源排放CO_(2),直接空气捕集CO_(2)(Direct Air Capture,DAC)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负碳排放技术可对分布源排放的CO_(2)进行捕集,进一步降低全球大气CO_(2)体积分数。介绍了DAC... 常规的碳捕集与封存技术和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多针对固定源排放CO_(2),直接空气捕集CO_(2)(Direct Air Capture,DAC)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负碳排放技术可对分布源排放的CO_(2)进行捕集,进一步降低全球大气CO_(2)体积分数。介绍了DAC典型液体吸收工艺、固体吸附工艺的发展过程及相关示范项目建设情况,分析了新兴DAC工艺的技术特点,探讨了现有DAC工艺关键装置方案和未来发展趋势。DAC液体吸收工艺具有吸收剂原料成本较低、选择性较高的特点,可实现大规模连续化捕集,但再生过程中能耗较高。DAC固体吸附工艺具有模块化、投资成本较低的特点,且再生过程能耗相对较低,但需要定期对吸附材料更换和吸附设备维护,适用于较小规模的DAC应用场景。对2种典型DAC工艺吸收/吸附材料进行了概述。DAC电振荡吸附工艺中CO_(2)在固体电极中发生化学反应被捕集,并通过外加电场改变固体电极极性实现CO_(2)脱附,该工艺具有比基于热量或压力的分离过程更高的效率。空气中CO_(2)选择透过DAC分离膜从而实现了高效碳捕集。DAC变湿吸附工艺通过湿度的改变实现CO_(2)的吸脱附,突破了常规变温/变压吸附的高能耗限制等问题。DAC生物吸收工艺通过藻类生物的光合作用将CO_(2)吸收固定。基于双功能催化剂的DAC工艺可以在一个综合过程中实现CO_(2)的捕集与催化,节省了CO_(2)捕集后的运输与存储成本。DAC液体吸收工艺的关键装置为空气接触器、颗粒反应器、煅烧炉和熟化器,其中空气接触器开发的核心在于提高气液接触效率,减少喷淋过程中的水分损失和减轻设备腐蚀,颗粒反应器和熟化器开发的关键在于提高固液两相物料的接触效率以及反应后的固液分离效率。DAC固体吸附工艺由引风模块、吸附/再生模块、供能再生模块和CO_(2)压缩模块组成的模块化装置组成,其中优化吸附模块的核心在于提高气固传质速率、调谐CO_(2)捕集效率、降低压降;并基于不同应用场景工艺需求选择合适的再生系统或利用清洁能源,优化DAC工艺过程和开发高性能的DAC核心装置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空气捕碳技术 碳中和 液体吸收 固体吸附 吸附剂再生 吸附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标准洪水下鄱阳湖单退圩和蓄滞洪区联合分洪运用研究
10
作者 邹佳宇 温天福 +5 位作者 顾平 李港 雷声 王志超 刘鑫 鄢煜川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4-62,68,共10页
为合理启用单退圩和蓄滞洪区,有效降低鄱阳湖的洪水水位,基于MIKE21建立鄱阳湖及五河尾闾二维水动力模型,采用同频率法放大2020年鄱阳湖大洪水得到超标准洪水,通过设置单退圩和蓄滞洪区的启用水位形成9种组合方案并模拟其分洪运用过程,... 为合理启用单退圩和蓄滞洪区,有效降低鄱阳湖的洪水水位,基于MIKE21建立鄱阳湖及五河尾闾二维水动力模型,采用同频率法放大2020年鄱阳湖大洪水得到超标准洪水,通过设置单退圩和蓄滞洪区的启用水位形成9种组合方案并模拟其分洪运用过程,分析得出优选方案及其经济损失情况。结果表明:单退圩启用水位为21.50 m(保护面积万亩以下)、22.30 m(保护面积万亩以上),蓄滞洪区启用水位为22.50 m时,单退圩和蓄滞洪区分洪量分别为26.17亿m^(3)和25.69亿m^(3),最大24 h降低水位为0.37 m和0.25 m,对鄱阳湖的分洪效果最佳;启用48 h后,单退圩的农业直接经济损失为2.09亿元,蓄滞洪区损失为4.17亿元,其中康山蓄滞洪区损失为1.54亿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退圩 蓄滞洪区 降低水位 洪水损失 鄱阳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力作用下单晶钛酸钡亚微米柱相、畴演变的原位电子显微镜研究
11
作者 任义丰 庞振涛 +5 位作者 王志超 周雪松 许航 毛亚川 陈茂 邓昱 《电子显微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3-159,共7页
在应力场作用下,铁电材料中铁电/铁弹性畴的演化是一个重要而复杂的过程,这一过程涉及到跨尺度层次结构的相互作用。为了解关键的局部微观结构演变,本文利用原位透射电镜直接观察了应力诱导钛酸钡(BaTiO_(3))亚微米柱的层次结构演变。... 在应力场作用下,铁电材料中铁电/铁弹性畴的演化是一个重要而复杂的过程,这一过程涉及到跨尺度层次结构的相互作用。为了解关键的局部微观结构演变,本文利用原位透射电镜直接观察了应力诱导钛酸钡(BaTiO_(3))亚微米柱的层次结构演变。结果表明,相、畴演化对加载方式(加载/卸载速率、应力维持时间和应力大小)较为敏感。在室温下,通过慢循环压缩(加载高达0.5 GPa,应变速率为10^(-4)/s,循环100次)可以引入由四方相到四方-正交相边界的应变驱动相变。基于此,本文提出了一种机械方法,在BaTiO_(3)中获得稳定良好的高密度多畴多相共存结构,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酸钡铁电材料 相畴结构 应力场 原位电子显微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核电站泵类电机故障诊断方法 被引量:1
12
作者 尹文哲 夏虹 +3 位作者 朱少民 王志超 张汲宇 姜莹莹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350-2357,共8页
为了准确识别核电站泵类电机的运行状态以及增强故障诊断系统的鲁棒性,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故障诊断方法。利用多个传感器采集鼠笼式三相异步电机不同位置处的振动信号对电机状态进行分析,采用变分模态分解和短时傅里叶变换对... 为了准确识别核电站泵类电机的运行状态以及增强故障诊断系统的鲁棒性,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故障诊断方法。利用多个传感器采集鼠笼式三相异步电机不同位置处的振动信号对电机状态进行分析,采用变分模态分解和短时傅里叶变换对电机振动信号进行处理,将获取的时频特征输入到深度残差神经网络中,以得到诊断结果,并对比了单传感器和多传感器监测策略的测试结果。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能够准确识别电机故障,且具有良好的鲁棒性,2种监测策略的鲁棒性能差距明显;比较不同的诊断模型与本文方法表明本文方法的鲁棒性能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电站 电机 故障诊断 深度学习 时频分析 残差神经网络 变分模态分解 短时傅里叶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距离煤层采动围岩失稳机制及控制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樊星 石垚 +1 位作者 石蒙 王志超 《煤炭技术》 CAS 2024年第12期20-25,共6页
为探究近距离煤层采动诱发围岩失稳破坏规律特征及防治方法,以国能神东某煤矿为研究背景,采用理论分析、现场监测及数值模拟综合研究手段,开展了近距离煤层采动围岩失稳破裂机制及稳定分析,探究煤层采动诱发围岩失稳破坏的主要因素,模... 为探究近距离煤层采动诱发围岩失稳破坏规律特征及防治方法,以国能神东某煤矿为研究背景,采用理论分析、现场监测及数值模拟综合研究手段,开展了近距离煤层采动围岩失稳破裂机制及稳定分析,探究煤层采动诱发围岩失稳破坏的主要因素,模拟研究了煤层采动下覆岩破裂规律及应力分布特征。此外,从巷道围岩稳定性控制角度出发,结合现场近距离煤层开采围岩特征方面提出了巷道围岩锚固强化控制方法。结果表明:近距离煤层采动下顶板离层及锚杆应力值均随工作面推进距离的减小而增加;覆岩最大应力及应力集中系数随煤层开采扰动范围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巷道围岩锚固强化与加固前相比,岩层移动量降低68%。现场实测结果验证了锚固强化技术对巷道围岩稳定性控制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动围岩 失稳破坏 力学特性 动力灾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IGC技术的渤海国传统纹样开发与应用
14
作者 国君维 田甜 王志超 《天工》 2025年第7期24-27,共4页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Generated Content,简称AIGC。随着社会和互联网的迅猛发展,AIGC技术在当代潮流中产生了深远影响,为东北地区渤海国的文化注入了新活力。AIGC利用大数据算法,创新性地开发和应用渤海国的珍贵传统纹样,深入分析...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Generated Content,简称AIGC。随着社会和互联网的迅猛发展,AIGC技术在当代潮流中产生了深远影响,为东北地区渤海国的文化注入了新活力。AIGC利用大数据算法,创新性地开发和应用渤海国的珍贵传统纹样,深入分析这些纹样,挖掘其深厚的文化价值,彰显中国传统元素的独特魅力。因此,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开始使用AIGC技术,将传统纹样融入各个领域,展现出传统文化的独特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IGC技术 渤海国 传统纹样 服饰 文化遗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冻结法在某地铁车站出入口施工中的应用研究
15
作者 王玉明 张春伟 +3 位作者 王志超 张丙坤 杨长松 王凯 《市政技术》 2025年第1期151-158,共8页
以某地铁车站出入口为对象,研究了冻结法施工中的2个主要过程:冻结和开挖,并分别揭示了温度场演变规律和开挖过程中变形发展规律。根据工程、水文地质条件以及冷冻管布置和冷冻方案,设定了温度场初始和边界条件,建立了热力耦合模型;根... 以某地铁车站出入口为对象,研究了冻结法施工中的2个主要过程:冻结和开挖,并分别揭示了温度场演变规律和开挖过程中变形发展规律。根据工程、水文地质条件以及冷冻管布置和冷冻方案,设定了温度场初始和边界条件,建立了热力耦合模型;根据管棚和冻结法联合加固特点、支撑和岩土参数以及开挖和构筑过程特点,建立了该车站出入口的开挖构筑模型并进行了计算。研究结果表明:在冻结壁温度逐渐趋于稳定后,积极冻结期间产生的最大冻胀变形值为182.7 mm;开挖构筑过程中,竖向、水平向和轴向均产生了变形,其中最大水平向和竖向位移值分别为20.90、61.79 mm。笔者的研究,对冻结法在地铁车站出入口施工中温度场的计算具有借鉴意义,对支护和开挖构筑具有工程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车站 冻结法 开挖 构筑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菲律宾某660MW锅炉燃用当地褐煤适应性分析
16
作者 闫阁 张建华 +10 位作者 侯岩 焦庆航 韩宝庚 曹维 许涛 杜智华 刘家利 张向宇 方顺利 张中晖 王志超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325-333,共9页
菲律宾某660 MW机组燃用当地褐煤,在锅炉试运行期间发生了严重的结渣问题,影响了机组带负荷能力,也增加了安全隐患。鉴于此,对燃煤取样后首先在实验室进行了煤质、着火、燃尽、结渣等性能的分析。煤质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煤样除部分灰成... 菲律宾某660 MW机组燃用当地褐煤,在锅炉试运行期间发生了严重的结渣问题,影响了机组带负荷能力,也增加了安全隐患。鉴于此,对燃煤取样后首先在实验室进行了煤质、着火、燃尽、结渣等性能的分析。煤质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煤样除部分灰成分超出设计煤质参数范围外,其他煤质参数均在设计范围内,煤样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燃烧性能试验结果显示,煤样着火和燃尽性能优良。需要注意的是,试验煤灰中碱性氧化物(Fe_(2)O_(3)、CaO、MgO)成分含量较高,煤灰结渣性能严重。煤粉细度R_(90)在20%~40%、运行氧量在2.5%~4.5%变化时,试烧煤样均具有严重结渣倾向。掌握煤质特性后,又对燃用类似煤种的国内锅炉的设计和实际运行情况进行了调研和分析。最后还针对该机组锅炉燃用试验煤进行了炉内燃烧状态的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此类高碱性氧化物煤种具有严重结渣倾向,燃用时会使锅炉存在以下问题:(1)截面热负荷、燃烧器区壁面热负荷和炉膛容积热负荷略微偏大、炉膛容积偏小;(2)燃尽风率和偏置风角度过大;(3)燃烧器区域没有布置吹灰器;(4)屏底烟温及后屏入口烟温偏高等问题。由于试验煤样结渣性能较强,在现有的锅炉设计条件下不能实现长周期的满负荷安全燃用试验煤样。为了提高锅炉对严重结渣煤种的适应性,建议对燃烧器进行改造,同时增加吹灰器布置,并进行燃烧优化调整试验,保证炉内良好的燃烧组织及有效的吹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菲律宾褐煤 煤性评价 数值模拟 结渣 适应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尾巨桉人工林生物量分配格局的林龄效应及异速生长方程优化
17
作者 曹昊阳 杜阿朋 +4 位作者 许宇星 竹万宽 黄润霞 刘宇升 王志超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24-1133,共10页
【目的】分析桉树Eucalyptus spp.人工林生物量分配格局随林龄的变化特征,为精准评估中国桉树产业碳储量及碳汇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方法】以雷州半岛尾巨桉E.urophylla×E.grandis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整株收获法测定1、2、... 【目的】分析桉树Eucalyptus spp.人工林生物量分配格局随林龄的变化特征,为精准评估中国桉树产业碳储量及碳汇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方法】以雷州半岛尾巨桉E.urophylla×E.grandis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整株收获法测定1、2、3、6、10年生的57株尾巨桉各器官的生物量,并利用胸径(D_(BH))、树高(H)和胸径-树高(D_(BH)^(2)H和D_(BH)H)作为自变量分别建立不加入林龄变量与加入林龄变量的各器官生物量、地上生物量和总生物量的异速生长模型,进而筛选最优模型。【结果】尾巨桉各器官的生物量均随林龄增大而增大,但各器官生物量占总生物量的比例随林龄变化的特征并不相同,其中干生物量占比随林龄的增大而增大,由1年生的45.21%增长至10年生的68.25%;枝和叶的生物量占比则随林龄的增大而减小,分别由1年生的19.43%和16.31%减少至10年生的10.51%和2.91%;根生物量占比随林龄先增大后减小,由1年生的19.05%增长至3年生的25.21%后,逐渐下降到10年生的18.33%。尾巨桉的根冠比为0.16~0.39。在各器官生物量最优模型选择上,以D_(BH)为自变量且未加入林龄变量的模型对根生物量和总生物量的预测优于其他模型;以D_(BH)^(2)H为自变量且加入林龄变量的模型对叶生物量和地上生物量的预测最佳;以D_(BH)、H和林龄3个变量为自变量的模型对枝生物量的预测最佳;在对干生物量的预测精度对比中,以D_(BH)H与以D_(BH)^(2)H+林龄为自变量的预测模型之间无显著差异,均能较好地预测干生物量。【结论】林龄对尾巨桉人工林各器官生物量分配比例影响较大,加入了林龄的异速生长模型对桉树人工林枝、叶和地上生物量的预测精度显著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巨桉 林龄 生物量 分配格局 异速生长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陀螺幅频泰勒级数展开的圆锥误差补偿方法
18
作者 纪越 王志超 +2 位作者 李醒飞 鲁建宇 李金义 《中国惯性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955-961,967,共8页
针对实际载体高动态运动环境中陀螺角速度经过滤波去噪且存在通带范围内增益不均匀的问题,导致传统等效旋转矢量迭代过程误差累积增加,提出一种基于陀螺频域特征的圆锥误差补偿算法。该方法构建了匹配陀螺频率特征的角速度输入函数,进... 针对实际载体高动态运动环境中陀螺角速度经过滤波去噪且存在通带范围内增益不均匀的问题,导致传统等效旋转矢量迭代过程误差累积增加,提出一种基于陀螺频域特征的圆锥误差补偿算法。该方法构建了匹配陀螺频率特征的角速度输入函数,进而计算幅频旋转矢量增量与理想旋转矢量的差值,通过将特征函数在频域内展开泰勒级数,使频域特征项系数对应相等求解圆锥系数,补偿系数可以看作考虑频域特征后对理想系数的修正补偿量。仿真及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幅频特征补偿算法锥进轴漂移率由10^(-5)(°)/h降低为10^(-11)(°)/h,验证了算法可行性,最终在单轴转台进行位置跟踪实验,实时位置跟踪精度提高了10%,为高精度捷联惯性导航惯性器件与补偿优化算法提供了理论参考与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频率特征 圆锥误差 姿态跟踪 单轴转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磷类杀虫剂代谢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36
19
作者 王志超 康志娇 +1 位作者 史雪岩 高希武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4,共14页
文章对有机磷类杀虫剂代谢机制的研究进展以及昆虫对此类杀虫剂的相关代谢抗性机制进行了总结,阐述了有机磷杀虫剂的生物代谢途径及相关代谢酶系。在生物体中,有机磷类杀虫剂主要发生氧化代谢、水解代谢和轭合代谢等反应。其氧化代谢主... 文章对有机磷类杀虫剂代谢机制的研究进展以及昆虫对此类杀虫剂的相关代谢抗性机制进行了总结,阐述了有机磷杀虫剂的生物代谢途径及相关代谢酶系。在生物体中,有机磷类杀虫剂主要发生氧化代谢、水解代谢和轭合代谢等反应。其氧化代谢主要在细胞色素P450酶系(P450s)的催化作用下进行,其中,最重要的氧化反应是硫代有机磷酸酯类杀虫剂氧化脱硫形成生物毒性更高的有机磷氧化物的反应,以及氧化脱芳(烷)基化的反应;有机磷杀虫剂及其氧化产物在生物体内还可发生水解代谢反应,在对氧磷酶PON1等磷酸三酯酶的催化作用下,水解生成低毒性或者无毒的代谢物;有机磷杀虫剂的轭合代谢主要是在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s)的催化下进行的。昆虫对有机磷类杀虫剂的代谢抗性与昆虫中参与此类杀虫剂代谢的解毒酶的改变密切相关,其中,与有机磷类杀虫剂代谢相关的P450s基因的过量表达和酶活性增强、丝氨酸水解酯酶的过量表达及基因突变、GSTs基因的过量表达等,均可导致铜绿蝇Lucilia cuprina、桃蚜Myzus persicae等昆虫对二嗪磷和马拉硫磷等有机磷类杀虫剂的代谢抗性。明确有机磷类杀虫剂的结构特点、代谢途径以及昆虫对此类杀虫剂的代谢抗性机制,对掌握有机磷类杀虫剂的毒理学机制,安全有效地使用此类杀虫剂,有效治理害虫对有机磷类杀虫剂的抗药性,以及开发生物选择性好的新型有机磷类杀虫剂,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虫 有机磷类杀虫剂 代谢机制 代谢抗性 代谢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残膜埋深对滴灌条件下粉砂壤土水分入渗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22
20
作者 王志超 李仙岳 +3 位作者 史海滨 林雨昕 李鑫 梁建财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10-715,共6页
利用室内模拟试验,设置高低两个滴灌流量(0.5、2 L/h),根据残膜在土壤中的上、中、下3个位置研究不同残膜埋深对滴灌入渗湿润体形状、入渗速率以及土体内含水率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残膜埋深越深滴灌结束时湿润范围越小,残膜区湿润体... 利用室内模拟试验,设置高低两个滴灌流量(0.5、2 L/h),根据残膜在土壤中的上、中、下3个位置研究不同残膜埋深对滴灌入渗湿润体形状、入渗速率以及土体内含水率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残膜埋深越深滴灌结束时湿润范围越小,残膜区湿润体曲线呈不规则现象;残膜区水分入渗速率明显低于对应其他处理该层的入渗速率(P<0.01);残膜区土壤含水率明显高于无残膜区,并且随着残膜埋深增加,土体内最高含水率呈增加趋势,且不同滴头流量处理不同残膜埋深对滴灌入渗的影响相似。故残膜在土壤中埋深位置的不同对滴灌入渗有较大的影响,掌握残膜在土壤中不同位置对入渗的影响对于制定残膜存在下合理的灌溉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膜 埋深 入渗速率 含水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