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典型铜尾矿库周边土壤重金属复合污染特征
被引量:38
- 1
-
-
作者
王志楼
谢学辉
王慧萍
郑春丽
柳建设
-
机构
东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
出处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3-117,共5页
-
基金
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专项资金项目(20054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0874032)
上海市重点学科建设项目(B604)
-
文摘
应用了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相关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对德兴铜矿尾砂库周边土壤Cu、Zn、Ni、Pb、Cr和Cd复合污染特征进行研究,定量确定了铜尾矿库潜在生态风险程度、主要污染因子和潜在生态风险因子。结果表明:铜矿尾矿库周边土壤受到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该地区平均潜在生态风险污染指数超过600,具有极高的潜在生态风险;各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参数由高至低顺序为Cd、Cu、Pb、Ni、Cr、Zn,其中Cd为主要潜在生态风险因子。进一步通过主成分分析法研究了重金属的污染特性,发现前3个主成分贡献率分别为:65.033%、18.825%、6.243%,第一主成分反映了Zn、Ni、Cr的信息,第二主成分反映了Cu和Cd的信息,第三主成分反映Pb的信息。
-
关键词
重金属
复合污染
铜尾矿库
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主成分
-
Keywords
heavy metals
combined pollution
copper tailing
assessment of potential ecological risk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
分类号
X5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
-
题名细菌氧化法制取黄钾铁矾的研究
被引量:7
- 2
-
-
作者
时启立
朱艳彬
杨钱华
刘贵镇
王志楼
柳建设
-
机构
东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工程系
-
出处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39-43,共5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874032
50374075)
+1 种基金
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基金(200549)
上海市重点学科建设项目(B604)
-
文摘
黄钾铁矾是金属硫化物在酸性条件下氧化形成的主要次生矿物,嗜酸氧化亚铁硫杆菌在9K液体培养基中能迅速把Fe2+氧化成Fe3+,而Fe3+易水解,最终产生黄钾铁矾类沉淀。文章为确定其最佳生成条件,在初始pH值分别为1.40、2.10、2.46、3.03、3.52、4.10、4.90、5.90,温度分别为25℃、30℃、35℃、40℃条件下,考察了体系中Fe2+和总铁浓度的变化及黄钾铁矾产量的大小,通过XRD、FTIR、XRF等方法对其化学组成和结构做了分析鉴定。结果表明:初始pH值为4.1、温度在30℃时是细菌氧化法制取黄钾铁矾的最佳条件,经鉴定,此最佳条件下制得的样品89%是黄钾铁矾,含少量氢黄钾铁矾和黄铵铁矾。
-
关键词
嗜酸氧化亚铁硫杆菌
黄钾铁矾
最佳条件
鉴定
-
Keywords
jarosite
Acidi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
optimum condition
identification
-
分类号
X70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
-
题名剩余污泥处理含铬(Ⅵ)废水研究
被引量:4
- 3
-
-
作者
刘贵镇
王志楼
时启立
柳建设
-
机构
东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
出处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65-167,173,共4页
-
基金
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专项资金资助项目(20054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0874032)
上海市重点学科建设项目(B604)
-
文摘
针对某城市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从pH值、吸附时间、污泥投加量、温度、铬(Ⅵ)浓度等方面研究了剩余污泥吸附剂对含铬(Ⅵ)废水的生物吸附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废水的pH值是影响剩余污泥吸附铬(Ⅵ)的重要因素,适宜pH值为1.0~2.0;吸附是一个快速过程,适宜吸附时间为30min;在pH值为1.0,污泥投加量为8g/L,30℃吸附30min,对50mg/L铬(Ⅵ)废水的去除率可达99.65%;在20~60℃污泥吸附不受温度影响;用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描述了污泥对铬(Ⅵ)的吸附结果;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SEM/EDS)分析,吸附前后污泥的形貌变化不明显,元素含量发生变化。
-
关键词
剩余污泥
铬(Ⅵ)废水
生物吸附
-
Keywords
excess sludge
chromium(Ⅵ)containing wastewater
biosorption
-
分类号
X70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
-
题名铜尾矿库重金属元素的形态分布及生物有效性
被引量:7
- 4
-
-
作者
王慧萍
王志楼
柳建设
-
机构
东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
出处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9期16293-16295,共3页
-
基金
973项目课题(2004CB619204)
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专项资金资助项目(200549)
+1 种基金
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0874032)
上海市重点学科建设项目(B604)
-
文摘
[目的]研究德兴铜矿尾砂库周边农田土壤中重金属(Cd、Zn、Cu)的形态分布特征和生物有效性。[方法]采用HCl提取和Tessier连续提取法研究了土壤中的重金属形态分布及生物有效性。[结果]用0.1mol/LHCl提取重金法测得Cu、Zn和Cd含量分别为:3.55~131.80、7.25~44.10、0.06~0.38mg/kg,其平均值分别为40.25、13.22、0.19mg/kg。[结论]Cu主要以有机结合态形式存在,Zn主要以残渣态形式存在,2者均处于相对稳定状态,而Cd则主要以可交换态形式存在,易发生迁移,对环境潜在影响较大。
-
关键词
重金属
形态分析
生物有效性
-
Keywords
Heavy metal
Morphological distribution
Bioavailiability
-
分类号
S181
[农业科学—农业基础科学]
-
-
题名林木参数监测多传感器的时空配准
被引量:4
- 5
-
-
作者
王志楼
邢涛
-
机构
东北林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
出处
《森林工程》
2019年第5期39-42,49,共5页
-
基金
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504319-3)
-
文摘
本文基于多传感器集成以及时空配准技术,实现林木的立体参数采集。采用自主研发的林木参数多传感器集成系统,在东北林业大学林场样地进行林木的数据采集,利用传感器间坐标系转换关系与双目视觉算法实现点云数据和图像数据的时空配准。对配准后数据提取标靶坐标与全站仪得到真实坐标进行比较,X、Y、Z三个方向的RMSE分别为0.074、0.117、0.153m,RMSE平均值为0.115m。结果表明该集成系统采集数据有效,配准效果良好。
-
关键词
林木参数监测
空间配准
时间配准
-
Keywords
Forest parameter monitoring
space registration
time registration
-
分类号
S757
[农业科学—森林经理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