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主动脉CTA的血管周围脂肪CT值对大动脉炎疾病活动性的评估价值
1
作者 欧阳美翔 陈宝锦 +3 位作者 李菊 王心宜 邹雨婷 王翠艳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5年第5期28-32,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主动脉CT血管造影(CTA)的血管周围脂肪CT值对大动脉炎(TAK)疾病活动性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55例TAK患者的临床资料和主动脉CTA检查资料,根据ITAS-A评分标准判断TAK疾病活动性,将患者分为活动组25例和非活动组30例。在CTA图... 目的探讨基于主动脉CT血管造影(CTA)的血管周围脂肪CT值对大动脉炎(TAK)疾病活动性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55例TAK患者的临床资料和主动脉CTA检查资料,根据ITAS-A评分标准判断TAK疾病活动性,将患者分为活动组25例和非活动组30例。在CTA图像上分析动脉管腔改变(包括动脉管腔狭窄、闭塞、扩张)及动脉管壁特征(包括管壁厚度、低密度环征、延迟强化和钙化),并测量动脉管壁最厚处血管周围脂肪CT值和相对值;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管周围脂肪CT值和相对值对TAK疾病活动性的预测价值。结果不同动脉节段管腔狭窄、闭塞占比均高于管腔扩张/动脉瘤,左侧颈总动脉和左侧锁骨下动脉是最常见的受累节段,冠状动脉、肺动脉受累较少见。两组均可见管壁环形增厚,活动组管壁厚度大于非活动组,管壁低密度环征和管壁延迟强化比例高于非活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活动组血管周围脂肪CT值高于非活动组,血管周围脂肪相对值低于非活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ROC曲线分析显示,血管周围脂肪CT值预测TAK疾病活动性的敏感度为83.3%、特异度为92.0%,血管周围脂肪相对值预测TAK疾病活动性的敏感度为86.7%、特异度为88.0%;血管周围脂肪CT值、血管周围脂肪相对值预测TAK疾病活动性的AUC分别为0.896(95%CI:0.807~0.985,P<0.001)、0.909(95%CI:0.828~0.990,P<0.001),高于动脉管壁特征的AUC。结论活动期TAK患者的血管周围脂肪CT值升高,基于主动脉CTA的血管周围脂肪CT值是预测TAK活动性的有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动脉炎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 血管周围脂肪 疾病活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和雨来过一天
2
作者 王心宜 黄忠(指导) 《新作文(小学中高年级版)》 2024年第7期58-59,共2页
翻开《小英雄雨来》,我看到了一个树洞,纵身一跃,便跳了进去。一道金光闪过之后,我出现在一个战场上,四周浓烟滚滚。此时, 一个声音在我耳边响起:“你是谁?这里很危险,快跟我走!”我一回头,竟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雨来! 没错!真的是他... 翻开《小英雄雨来》,我看到了一个树洞,纵身一跃,便跳了进去。一道金光闪过之后,我出现在一个战场上,四周浓烟滚滚。此时, 一个声音在我耳边响起:“你是谁?这里很危险,快跟我走!”我一回头,竟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雨来! 没错!真的是他!还没等我思考发生了什么,我就被雨来领到了他家的房子里。房子里的东西少得可怜,只有一张大床和一张小小的桌子。此时,我才后知后觉地意识到:我穿越进书中了!我难以抑制心中的激动,冲上去,问:“你是不是雨来?这是不是芦花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知后觉 房子 芦花 《小英雄雨来》 可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