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OFs基多孔液体的合成及其气体吸附分离的应用
1
作者 都峙烨 王德超 +5 位作者 汪静雯 李嘉迪 鞠晓茜 辛洋洋 郑亚萍 杨志远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20-228,共9页
多孔液体(PLs)是一种兼具多孔固体材料与流动液体材料两者优点的新型材料,自2007年PLs的概念首次被提出以来,已经受到了广泛关注。目前,基于不同多孔客体(如多孔有机笼、金属有机多面体、共价有机框架、多孔碳、沸石、空心硅、金属有机... 多孔液体(PLs)是一种兼具多孔固体材料与流动液体材料两者优点的新型材料,自2007年PLs的概念首次被提出以来,已经受到了广泛关注。目前,基于不同多孔客体(如多孔有机笼、金属有机多面体、共价有机框架、多孔碳、沸石、空心硅、金属有机框架等)的PLs陆续被报道,作为多孔客体,其中金属有机框架(MOFs)由于其比表面积大、可调的孔隙结构、良好的热稳定性及化学稳定性等优点,成为制备PLs优异的先进多孔客体,但目前鲜有基于MOFs的PLs的专门综述。以UiO-66、ZIF基PLs为代表归纳了MOFs基PLs的合成进展,并总结了其在气体吸附分离领域的应用,最后,对MOFs基PLs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液体 金属有机框架 CO_(2)捕集 吸附剂 离子液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CH_4/N_2吸附模型拟合效果比较及吸附热力学分析 被引量:9
2
作者 王德超 杨志远 +2 位作者 刘娇萍 廖宏斌 李智华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92-199,共8页
为给煤层气中甲烷与氮气的变压吸附分离提供相关的模型和热力学数据,采用静态体积法测试了温度298.15、313.15、328.15 K时,CH4/N2在自制炭分子筛上的吸附量,使用Langmuir等9个吸附模型对吸附量进行了非线性拟合,通过比较各吸附模型的... 为给煤层气中甲烷与氮气的变压吸附分离提供相关的模型和热力学数据,采用静态体积法测试了温度298.15、313.15、328.15 K时,CH4/N2在自制炭分子筛上的吸附量,使用Langmuir等9个吸附模型对吸附量进行了非线性拟合,通过比较各吸附模型的拟合精度,得出最优化体积填充模型DA拟合效果最好,经验方程Freundlich模型拟合效果最差,Langmuir、Sips和Toth等模型拟合效果适中,同种模型对于N_2的拟合程度好于CH_4。同时对各模型的拟合参数进行了分析,BET方程不适合描述CH_4、N_2在该炭分子筛上的吸附,Langmuir、Toth、E-L等模型中饱和吸附量qm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且温度变化对于N_2的饱和吸附量影响较大;E-L模型、Toth模型和Sips模型中反映吸附剂表面能量不均匀性的参数n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F-L模型中分形维数D的增大表明温度升高增加了炭分子筛表面不均一性。吸附热力学分析表明,该炭分子筛对于CH_4、N_2的平均等量吸附热分别为11.80、9.06 k J/mol,均属于物理吸附;随着吸附量的增大,N_2的等量吸附热变化范围大于CH_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CH4/N2分离 吸附模型 吸附热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计算机视觉的汽车四轮定位参数检测数学模型及方法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王德超 涂亚庆 张铁楠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43-246,278,共5页
鉴于传统的四轮定位技术存在需要的传感器众多、标定复杂、操作繁琐以及检测速度慢、精度不高等问题,应用计算机视觉理论建立了一种四轮定位参数检测数学模型,重点阐述了对该模型进行求解的过程,并根据所建数学模型及实车检测实验给出... 鉴于传统的四轮定位技术存在需要的传感器众多、标定复杂、操作繁琐以及检测速度慢、精度不高等问题,应用计算机视觉理论建立了一种四轮定位参数检测数学模型,重点阐述了对该模型进行求解的过程,并根据所建数学模型及实车检测实验给出了测量方法和步骤。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模型及方法是正确和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四轮定位 计算机视觉 数学模型 测量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提高骨科教学效果的措施 被引量:11
4
作者 王德超 包少英 +3 位作者 李奎 崔冰 宁宇 程峰 《中国实用医药》 2010年第15期272-273,共2页
基于对以往骨科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的理性思考,近年来,我们开始对骨科教学进行探究,其重点在于及时更新授课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革新教学手段和方法 ,以培养出合格的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 骨科教学 学习积极性 临床实践 手术直播教学 病案教学 多媒体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德超 李奎 +2 位作者 崔冰 宁宇 程峰 《中国实用医药》 2009年第30期81-82,共2页
关键词 肱骨近端骨折 钢板治疗 骨质疏松性骨折 严重移位 高能量创伤 肩关节功能 保守治疗 治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德超 崔冰 +1 位作者 李奎 宁宇 《中国实用医药》 2009年第27期119-120,共2页
目的探讨应用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应用及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23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0例,女13例,年龄65~74岁,平均72.3岁。转子间骨折按AO骨折分型:A1型骨... 目的探讨应用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应用及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23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0例,女13例,年龄65~74岁,平均72.3岁。转子间骨折按AO骨折分型:A1型骨折10例,A2型骨折13例。结果本组病例术后均获随访,根据术后骨折愈合时间、有无并发症发生、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发现随访患者术后疗效满意。结论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损伤小、固定可靠、骨折愈合率高等优点,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 骨折 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隔离症供血动脉CTA对栓塞治疗的指导价值 被引量:1
7
作者 王德超 孙增涛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0年第12期2213-2216,共4页
目的探讨肺隔离症供血动脉CT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在肺隔离症介入治疗中的临床指导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肺隔离症患者的临床资料。介入治疗术前先行CTA检查明确异常供血动脉的起始部位、数目及与主动脉的... 目的探讨肺隔离症供血动脉CT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在肺隔离症介入治疗中的临床指导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肺隔离症患者的临床资料。介入治疗术前先行CTA检查明确异常供血动脉的起始部位、数目及与主动脉的关系,并测量异常血管的直径;介入治疗中行主动脉造影术,根据术前数据,准确选择异常血管行介入栓塞治疗。结果CT表现:9例表现为肿块型,5例表现为囊性或囊实性病变;CTA提示由粗大的肋间动脉、膈下动脉、腹腔干分支、腹主动脉供血各1例(各占7.14%,1/14),另10例则由胸主动脉发出异常血管分支供血。14例中1例患者由胸主动脉发出一支血管及支气管动脉发出分支供应隔离肺组织,其他隔离肺均为一支供血动脉主干。以椎体为供血动脉起源参考标志,14例肺隔离症供血动脉起源位置在术前CTA检查与介入治疗术中DSA所提供的信息是一致的。在不考虑病灶性质的情况下,分析病灶大小与供血动脉直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14例均介入治疗成功,术后随访6个月,临床症状消失;行胸部强化CT显示隔离肺明显萎缩或消失。结论介入治疗术前CTA检查可明确异常体循环供血动脉的起源位置、直径及引流静脉信息,为介入栓塞治疗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隔离症 栓塞治疗 介入性 放射学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肩胛骨骨折内固定治疗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德超 刘喜民 +4 位作者 曹鹏克 张云飞 李奎 吴广良 栾丰年 《中国社区医师》 2016年第18期65-65,67,共2页
目的:探讨内固定治疗肩胛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肩胛骨骨折患者30例,对不同类型的肩胛骨骨折采用拉力螺钉或重建钢板等固定。结果:优26例,良2例,可2例,优良率94.4%。结论:内固定治疗肩胛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显著。
关键词 肩胛骨 骨折 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酷似脑干梗死的破伤风2例
9
作者 王德超 闫奕 李会敏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0期1463-1463,共1页
关键词 破伤风 体征和症状 诊断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B实现文件的异或加密算法探索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德超 《数字技术与应用》 2015年第10期152-152,154,共2页
本文通过VB二进制文件,利用计算机时钟秒数作为随机数发生器程序的随机种子数,所产生的字节随机数密钥与文件二进制数据进行异或运算,这样给出的文件异或加密的VB实现,由于对中文字符使用了高低字节双密钥数,因此,适用于任何中文与英文... 本文通过VB二进制文件,利用计算机时钟秒数作为随机数发生器程序的随机种子数,所产生的字节随机数密钥与文件二进制数据进行异或运算,这样给出的文件异或加密的VB实现,由于对中文字符使用了高低字节双密钥数,因此,适用于任何中文与英文的混合文档文件,具有安全性高,通用性强的特点,对VB应用开发具有参考意义。进一步地,在密文文档的基础上,再逐级反复使用相同的异或加密算法,达到更高安全的加密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或运算 文件加密 VB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部顶板夹煤层巷道围岩变形破坏机制及控制 被引量:63
11
作者 李为腾 王琦 +5 位作者 李术才 王德超 黄福昌 左金忠 张世国 王洪涛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7-56,共10页
深部矿山顶板夹煤层巷道顶板围岩变形破坏严重,控制难度大。现场探测发现此类巷道围岩具有独特的二分区破裂模式,存在相对独立的巷道周圈松动破裂区和夹煤层界面离层破裂区。建立计算模型,研究了夹煤层厚度、位置和分岔巷道岩柱宽度3个... 深部矿山顶板夹煤层巷道顶板围岩变形破坏严重,控制难度大。现场探测发现此类巷道围岩具有独特的二分区破裂模式,存在相对独立的巷道周圈松动破裂区和夹煤层界面离层破裂区。建立计算模型,研究了夹煤层厚度、位置和分岔巷道岩柱宽度3个因素对巷道关键点位移、塑性区、非对称变形的影响规律,分析了围岩变形破坏机制:夹煤层界面离层破裂区的发展,造成围岩自承结构的失效和自承能力的丧失,破裂区超过支护体系控制范围,最终导致围岩破坏失稳。提出了"内修+外控"的以注为主的非对称联合控制对策,现场试验显示取得了较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巷道 顶板夹煤层巷道 变形破坏机制 控制对策 注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部厚顶煤巷道围岩变形破坏机制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29
12
作者 李为腾 李术才 +5 位作者 王琦 阮国强 左金忠 刘文江 王德超 王洪涛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847-2856,共10页
为研究深部厚顶煤巷道围岩变形破坏特性及其机制,以赵楼煤矿千米深井厚顶煤巷道为工程背景,开展了大比尺地质力学模型试验,对让压型锚索箱梁支护系统作用下的巷道围岩位移、应力演化规律进行的研究表明:巷道顶底板围岩竖向应力释放较两... 为研究深部厚顶煤巷道围岩变形破坏特性及其机制,以赵楼煤矿千米深井厚顶煤巷道为工程背景,开展了大比尺地质力学模型试验,对让压型锚索箱梁支护系统作用下的巷道围岩位移、应力演化规律进行的研究表明:巷道顶底板围岩竖向应力释放较两帮剧烈,水平应力释放反之,巷道顶板中部围岩是顶板竖向应力释放的主要部位。通过与现场试验结果对比验证,总结出深部厚顶煤巷道围岩变形破坏的3个主要特征:顶板变形破坏较两帮和底板严重、顶板围岩变形破坏主要发生在煤岩交界面以下的煤体中、巷中是顶板变形破坏的关键部位,并进一步分析了相应机制:顶板煤岩松软破碎、自承能力差、顶板及其巷中竖向应力释放相对更为剧烈、矩形巷道顶板受力状态差等因素,导致顶煤所受径向应力低,碎胀变形剧烈,且弯曲变形、离层严重,顶板受力结构恶化,最终导致顶板控制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顶煤巷道 让压型锚索箱梁 模型试验 变形破坏 机制 关键部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锚固长度下巷道锚杆力学效应分析及应用 被引量:55
13
作者 王洪涛 王琦 +5 位作者 王富奇 李术才 王德超 任尧喜 郭念波 张世国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09-515,共7页
为研究不同锚固长度对巷道围岩的控制效果,从理论方面推导了锚杆应力分布规律,建立了不同锚固长度下巷道围岩力学分析模型,考虑分析了锚杆直径、围岩强度参数、锚固长度、预紧力、布设间距等影响因素,给出了巷道锚杆支护设计的工程建议... 为研究不同锚固长度对巷道围岩的控制效果,从理论方面推导了锚杆应力分布规律,建立了不同锚固长度下巷道围岩力学分析模型,考虑分析了锚杆直径、围岩强度参数、锚固长度、预紧力、布设间距等影响因素,给出了巷道锚杆支护设计的工程建议措施,并通过开展现场试验验证了本文理论研究成果的正确性。研究表明:锚杆受力主要集中在锚固段端头1/3范围内,且沿长度方向杆体剪应力与轴力不断递减;在软岩中更利于锚杆锚固作用的发挥;施加高预紧力,并留设一定的自由段长度,有利于锚杆预紧力在围岩中扩散,可形成有效的锚固围岩承载结构,充分发挥杆体支护潜力;当锚杆布设间距较大时,可通过提高预紧力、适当减少锚固长度来增加预紧力对围岩的控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锚杆 锚固长度 预紧力 力学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连续变形分析方法的深部沿空掘巷围岩变形破坏及控制机制对比研究 被引量:16
14
作者 江贝 李术才 +6 位作者 王琦 朱维申 王德超 王富奇 王洪涛 阮国强 邵行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2353-2360,共8页
利用非连续变形分析方法(DDARF)对单节理锚固试件在单轴压缩条件下的变形破坏及裂隙扩展过程进行分析,并以深部厚顶煤综放沿空掘巷——赵楼煤矿11302工作面轨道巷为工程背景,应用DDARF对沿空巷道围岩的变形破坏及控制机制进行研究,同时... 利用非连续变形分析方法(DDARF)对单节理锚固试件在单轴压缩条件下的变形破坏及裂隙扩展过程进行分析,并以深部厚顶煤综放沿空掘巷——赵楼煤矿11302工作面轨道巷为工程背景,应用DDARF对沿空巷道围岩的变形破坏及控制机制进行研究,同时利用地质力学模型试验及现场试验进行对比验证。重点分析了沿空巷道围岩裂隙演化规律,并定义裂隙率cR及裂隙减少率rR两个指标对DDARF计算中的沿空巷道裂隙演化规律进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采用DDARF方法对单节理试件在无锚和加锚条件下的单轴压缩试验计算与室内试验结果相吻合;对沿空掘巷过程中巷道围岩变形情况进行DDARF计算,结果显示,围岩变形呈现沿空帮>顶板>实体帮>底板的变化趋势,与模型及现场试验监测数据相符;根据cR及rR两个指标对计算得到的无锚和加锚沿空巷道围岩裂隙发育情况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沿空巷道围岩破坏趋势为cI cII cIIIR?R?R,与变形趋势相一致;虽然锚固效果明显,但由于Ⅰ区、Ⅱ区本身围岩破碎严重,支护后裂隙率最大的cIR仍然是裂隙率最小的cIIIR的2.13倍,为了维护围岩稳定性,除了进行锚杆(索)非对称支护外,还应对Ⅰ区、Ⅱ区关键部位增加支护措施。DDARF方法关于沿空巷道围岩变形破坏的计算结果与实际工程相近,可有效开展裂隙演化与变形破坏机制研究,分析此类巷道的控制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厚煤层 沿空掘巷 非连续变形分析方法 裂隙定量统计 模型试验 现场试验 变形破坏 控制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巷断层区顶板破断机制分析及支护对策研究 被引量:19
15
作者 王琦 李术才 +5 位作者 李智 李为腾 王富奇 江贝 王德超 王洪涛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3093-3102,共10页
针对断层区煤巷顶板破断问题,分别建立了正断层和逆断层构造区的顶板弹性深梁力学模型,研究了顶板应力分布规律,并以Mohr-Coulomb破坏准则为判据,分析了不同顶板压力、支护强度、跨高比等因素下的顶板破断机制。理论分析表明,顶板深梁... 针对断层区煤巷顶板破断问题,分别建立了正断层和逆断层构造区的顶板弹性深梁力学模型,研究了顶板应力分布规律,并以Mohr-Coulomb破坏准则为判据,分析了不同顶板压力、支护强度、跨高比等因素下的顶板破断机制。理论分析表明,顶板深梁最大有效剪应力随跨高比增大而增大;其随跨高比不同而呈现出3种不同破断模式;穿越断层的巷道在断层区域应尽早使用强力支护系统,提高支护强度;穿越正断层的巷道在断层面附近应当提高护表效果。根据理论分析结论提出,在煤巷断层区使用让压型锚索箱梁支护系统,可对顶板围岩进行及时强力支护,实现"先控后让再抗",既能有效发挥支护系统作用,又能充分发挥围岩自承能力。上述支护对策应用于巨野矿区断层区煤巷支护方案设计中,有效防止了顶板事故的发生,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巷 断层区 顶板 破断机制 力学模型 箱型支护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部厚顶煤巷道大型地质力学模型试验系统研制与应用 被引量:22
16
作者 李术才 王德超 +5 位作者 王琦 王富奇 彭蓬 李为腾 江贝 王洪涛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522-1530,共9页
为研究深部厚顶煤巷道围岩应力演化规律与变形特征,研制了大型地质力学模型试验系统。该系统由反力装置、柔性均布压力加载装置、数字智能液压控制系统和高精度多元实时监测系统组成,具有可自由拼装、模拟空间大、荷载集度高、边界加载... 为研究深部厚顶煤巷道围岩应力演化规律与变形特征,研制了大型地质力学模型试验系统。该系统由反力装置、柔性均布压力加载装置、数字智能液压控制系统和高精度多元实时监测系统组成,具有可自由拼装、模拟空间大、荷载集度高、边界加载均匀和模拟精度高等特点。以赵楼煤矿3302工作面运输巷为工程背景,通过大量的相似材料配比及力学参数测试,确定了两种不同系列的材料分别模拟砂岩和煤层;设计制作了预应力锚杆(索)、箱型支护梁、钢带及托盘等相似构件;对让压型锚索箱梁支护系统进行了大比尺模型试验研究,得到了深部厚顶煤巷道开挖支护过程中的围岩内部应力演化与变形规律。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较好地进行深井煤巷及其他大型地下硐室开挖支护全过程的模型试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顶煤巷道 地质力学模型试验 大比尺 柔性均布压力加载装置 应力演化 变形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软煤层巷道破坏机制及锚注对比试验 被引量:27
17
作者 江贝 李术才 +7 位作者 王琦 潘锐 张若祥 任尧喜 王德超 丁国利 秦乾 姜作华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2336-2346,共11页
针对龙口矿区梁家煤矿典型软岩巷道—4606改造开切眼巷道围岩控制难题,通过现场监测和试验,分析原支护方案下围岩变形破坏机制。煤层结构复杂,围岩易膨胀、软化,围岩破坏范围大,拱架变形破坏严重,锚杆支护潜力无法有效发挥是巷道变形破... 针对龙口矿区梁家煤矿典型软岩巷道—4606改造开切眼巷道围岩控制难题,通过现场监测和试验,分析原支护方案下围岩变形破坏机制。煤层结构复杂,围岩易膨胀、软化,围岩破坏范围大,拱架变形破坏严重,锚杆支护潜力无法有效发挥是巷道变形破坏的主要原因。支护构件锚固性能试验表明,与注浆前相比,注浆10 d后注浆锚杆拉拔力提高214%,高强锚索提高89%。在此基础上,以锚注支护为核心,实施了U型棚+注浆锚杆,注浆锚杆+高强锚索两种联合支护对比试验方案。结果表明:方案实施后,巷道围岩变形量小于原支护方案59%以上,锚注支护可有效控制该类条件下巷道围岩变形;两种试验方案的围岩整体平均变形量相差6.6%,采用注浆锚杆+高强锚索联合支护方案可替代传统的U型棚支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软煤层 锚固性能 破坏机制 锚注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方钢约束混凝土拱架力学性能及破坏机制 被引量:20
18
作者 王琦 邵行 +5 位作者 李术才 王德超 李为腾 王富奇 刘文江 张世国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922-930,共9页
针对处于深部、高应力、构造破碎带等条件下的困难支护巷道,提出了方钢约束混凝土(SQCC)新型支护体系,并对其主要组成部分方钢约束混凝土拱架进行了深入研究。推导出任意节数直腿半圆形拱架的内力计算公式,结合工程实际计算出现场采用的... 针对处于深部、高应力、构造破碎带等条件下的困难支护巷道,提出了方钢约束混凝土(SQCC)新型支护体系,并对其主要组成部分方钢约束混凝土拱架进行了深入研究。推导出任意节数直腿半圆形拱架的内力计算公式,结合工程实际计算出现场采用的4节拱架在均布荷载作用下的内力分布,得到内力最大的部位为拱腿上部和拱顶;通过SQCC构件强度分析对可能的关键部位进行校核,得到拱架均压作用下最先破坏的部位为拱腿上部以及拱架的极限承载力为1 315 k N。采用地下工程约束混凝土拱架1∶1大型试验系统对SQCC全尺寸拱架进行了力学加载试验,结合利用ABAQUS软件对SQCC拱架进行的数值试验,分析了极限承载力误差率δFe-Ft=-7.1%,δFe-Fn=-1.1%和关键破坏部位、内力以及应力应变等多个结果,从而对拱架力学性能和变形破坏机制进行了研究,同时也验证了理论计算和数值试验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钢约束混凝土 拱架 力学性能 深部高应力巷道 全尺寸力学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断面厚顶煤巷道顶板冒落破坏的上限分析 被引量:19
19
作者 王琦 王洪涛 +4 位作者 李术才 王德超 江贝 张红军 李为腾 《岩土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795-800,共6页
根据大断面厚顶煤巷道顶板的破坏特性,考虑了顶板围岩应力水平与支护荷载的影响,利用Hoek-Brown强度准则及其相关联的流动法则,构造出厚顶煤巷道顶板的冒落破坏机构。基于塑性力学中的上限分析方法,结合变分原理,推导得到了大跨度厚顶... 根据大断面厚顶煤巷道顶板的破坏特性,考虑了顶板围岩应力水平与支护荷载的影响,利用Hoek-Brown强度准则及其相关联的流动法则,构造出厚顶煤巷道顶板的冒落破坏机构。基于塑性力学中的上限分析方法,结合变分原理,推导得到了大跨度厚顶煤巷道顶板的冒落破坏机制,并以赵楼煤矿某巷道现场实践为例,分析了不同计算参数对顶板冒落破坏机制的影响。计算研究表明:随着岩体经验参数A、抗拉强度、抗压强度及支护荷载的增加,冒落体尺寸随之增大,而当岩体经验参数B、围岩应力及岩体重度增加时,冒落体尺寸则随之减小;冒落体尺寸代表了巷道顶板安全性能的大小,其尺寸越大,表明使巷道顶板发生冒落破坏所需外力功越多,顶板安全性能也越高;岩体经验参数B、围岩应力水平与支护荷载对顶板围岩破裂机制影响较为显著,参数B决定了冒落体的破裂形状,随着参数B的增加,冒落破裂迹线的曲率不断减小;增大支护阻力是提高顶板稳定性的有效途径,其研究结果可为大断面厚顶煤巷道支护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顶煤 顶板 HOEK-BROWN强度准则 塑性上限分析 围岩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部巷道U型约束混凝土拱架力学性能及支护体系现场试验研究 被引量:18
20
作者 王琦 李为腾 +6 位作者 李术才 江贝 阮国强 王德超 张世国 刘文江 邵行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250-2260,共11页
针对处于深部、断层构造破碎带等条件下的难支护巷道,提出U型约束混凝土(UCC)拱架新型支护技术。对拱架的承载特性及变形规律等进行数值及室内试验研究,并明确新型拱架失稳破坏的关键部位,综合分析UCC拱架支护体系的作用机制。研究结... 针对处于深部、断层构造破碎带等条件下的难支护巷道,提出U型约束混凝土(UCC)拱架新型支护技术。对拱架的承载特性及变形规律等进行数值及室内试验研究,并明确新型拱架失稳破坏的关键部位,综合分析UCC拱架支护体系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UCC短柱具有较好的延性和后期承载能力,极限承载力相对U型钢短柱提高127%~196%;UCC拱架承载能力是对应U型钢拱架的2.16倍;UCC拱架支护体系作为一种新型的三维立体支护体系,围岩控制效果显著,该支护体系下巷道围岩变形量最大为53 mm,仅为U型钢拱架的20.6%,且UCC拱架能够提供高强支护阻力,有效保证支护体系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巷道 U型约束混凝土 拱架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