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氩辉光放电阴极区离子的能量和角分布
1
作者 王德真 郭宝海 马腾才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489-494,共6页
由蒙特卡罗方法模拟离子在氩直流辉光放电阴极位降区的运动,包括了 离子现中性原子的电荷交换碰撞和弹性散射,用到了较精确的依赖于离子能 量的电荷交换和动量输运截面,得到了阴极位降区不同位置离子的能量分布 和角分布.发现:离... 由蒙特卡罗方法模拟离子在氩直流辉光放电阴极位降区的运动,包括了 离子现中性原子的电荷交换碰撞和弹性散射,用到了较精确的依赖于离子能 量的电荷交换和动量输运截面,得到了阴极位降区不同位置离子的能量分布 和角分布.发现:离子由负辉光区向阴极运动过程中,离子能量分布的高能部 分逐渐增大,角分布向小角度部分压缩,阴极位降区的强电场加速和聚焦了 离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量分布 辉光放电 蒙特卡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气压高频氩放电中电子能量分布的研究
2
作者 王德真 郭宝海 马腾才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389-392,共4页
由数值求解均匀的波尔兹曼方程,计算出在高频均匀的电场下氩放电中电子的能 量分布。计算适合于从低电子密度到足够高电子密度的广大区域。电场与气体密度的 比值在范围 10^(-16)Vcm<E/N<10^(-15)Vcm2.研究了在不同... 由数值求解均匀的波尔兹曼方程,计算出在高频均匀的电场下氩放电中电子的能 量分布。计算适合于从低电子密度到足够高电子密度的广大区域。电场与气体密度的 比值在范围 10^(-16)Vcm<E/N<10^(-15)Vcm2.研究了在不同频率的高频电场下,电 子-电子碰撞对电子能量分布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放电 气体放电 能量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质阻挡放电聚乙烯表面能改性 被引量:7
3
作者 任春生 于红 +2 位作者 张家良 王德真 马腾才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1-34,共4页
介质阻挡放电(DBD)处理聚合物表面可有效提高其亲水性和结合强度.利用不同工作气体(氮气和空气)的DBD对聚乙烯(PE)表面能进行改性.N2-DBD处理PE30min后其表面水接触角达到19.3°,而空气-DBD处理后最小只能达到28.7°.红外吸收... 介质阻挡放电(DBD)处理聚合物表面可有效提高其亲水性和结合强度.利用不同工作气体(氮气和空气)的DBD对聚乙烯(PE)表面能进行改性.N2-DBD处理PE30min后其表面水接触角达到19.3°,而空气-DBD处理后最小只能达到28.7°.红外吸收光谱与原子力显微镜分析其表面发现出现新的化学基团,且形貌变得相对粗糙.随处理时间的增加,经N2-DBD和空气-DBD处理的PE无论从表面成分还是表面形貌看,前者都比后者变化程度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质阻挡放电 聚乙烯 表面能 聚合物 氮气 空气 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气中交流针-板大气压辉光放电 被引量:6
4
作者 张禹涛 马腾才 +4 位作者 任春生 齐冰 苗书一 王德真 王友年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23-326,共4页
空气中的大气压辉光放电通常因放电易过渡到火花状态而难以产生。在静态大气压空气针-板等离子体发生器中,采用阻容耦合负反馈方法控制等离子体放电发展过程,成功地抑制了辉光放电向火花放电的过渡,产生了稳定的交流辉光放电。研究了电... 空气中的大气压辉光放电通常因放电易过渡到火花状态而难以产生。在静态大气压空气针-板等离子体发生器中,采用阻容耦合负反馈方法控制等离子体放电发展过程,成功地抑制了辉光放电向火花放电的过渡,产生了稳定的交流辉光放电。研究了电压、电极间距等参数变化对放电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等离子体 大气压 辉光放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汞等离子体平板光源发光效率的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李建 王坤 +1 位作者 王世庆 王德真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2-96,共5页
研究了无汞等离子体平板荧光光源的气压、气隙、气体组成、光源结构及荧光粉加工对光源发光效率的影响。通过优化,光源的发光效率显著提高。实验结果表明,在450Torr、纯氙气、气体间隙0.7mm、前板玻璃厚为2.8mm,在前板采用60%浓度荧光... 研究了无汞等离子体平板荧光光源的气压、气隙、气体组成、光源结构及荧光粉加工对光源发光效率的影响。通过优化,光源的发光效率显著提高。实验结果表明,在450Torr、纯氙气、气体间隙0.7mm、前板玻璃厚为2.8mm,在前板采用60%浓度荧光粉图案印刷获得约20 m厚荧光粉层时,尺寸130mm×90mm的等离子体平板光源的发光效率和亮度超过40lm.W 1、11000cd.m 2,光通量超过500lm。通过优化,获得了较高的亮度和较高的发光效率,讨论了各影响因素引起光源发光效率变化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辐射 发光效率 等离子体平板荧光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喷涂材料改性气粉射流流动计算与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王晓放 黄钟岳 +1 位作者 王德真 巫述飞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562-565,共4页
在冷喷涂材料表面改性技术研究中 ,圆喷嘴气、固两相可压缩紊流射流的流场计算非常重要 .在奥尔逊 (Olson)可压缩二元射流理论基础上 ,对可压缩三元射流进行了分析、建模、计算 .并在此基础上 ,采用固相单颗粒动力学模型 ,完成了实验要... 在冷喷涂材料表面改性技术研究中 ,圆喷嘴气、固两相可压缩紊流射流的流场计算非常重要 .在奥尔逊 (Olson)可压缩二元射流理论基础上 ,对可压缩三元射流进行了分析、建模、计算 .并在此基础上 ,采用固相单颗粒动力学模型 ,完成了实验要求的气、固两相射流流场计算 .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比较 ,吻合良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喷涂 可压缩射流 流场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尘埃颗粒与等离子体鞘层相互作用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4
7
作者 吴静 张鹏云 王德真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0-44,共5页
通过求解一维稳态的尘埃等离子体鞘层模型,得到了等离子体鞘层势、正离子密度、电子密度和尘埃颗粒密度随一维横向的分布,Bohm判据及鞘层边界无量纲Bohm速度随尘埃密度的变化曲线,尘埃颗粒的带电量和尘埃密度的关系,尘埃颗粒的温度对尘... 通过求解一维稳态的尘埃等离子体鞘层模型,得到了等离子体鞘层势、正离子密度、电子密度和尘埃颗粒密度随一维横向的分布,Bohm判据及鞘层边界无量纲Bohm速度随尘埃密度的变化曲线,尘埃颗粒的带电量和尘埃密度的关系,尘埃颗粒的温度对尘埃颗粒自身在鞘层中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尘埃密度的增加,鞘层的厚度在减小,鞘层内的电子密度在下降,而且尘埃颗粒的带电量也在逐渐减少;随着尘埃温度的增加,鞘层的厚度减小,电子密度下降,而且鞘层附近的尘埃颗粒在逐渐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鞘层 尘埃颗粒 密度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气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亚麻表面处理提高接枝率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任春生 王德真 王友年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1-14,共4页
采用空气大气压介质阻挡放电对亚麻织物进行表面处理,在处理后的亚麻表面接枝聚合丙烯酸,进而提高亚麻织物的上染率.用SEM观察了亚麻的表面形貌,用热分析方法与红外光谱证实接枝的有效性,用吸收光谱法评定了接枝率.研究了放电电压、处... 采用空气大气压介质阻挡放电对亚麻织物进行表面处理,在处理后的亚麻表面接枝聚合丙烯酸,进而提高亚麻织物的上染率.用SEM观察了亚麻的表面形貌,用热分析方法与红外光谱证实接枝的有效性,用吸收光谱法评定了接枝率.研究了放电电压、处理时间对接枝率的影响,发现随放电电压的升高,接枝率升高;随处理时间的增加,接枝率在前30 s处理时间内迅速增加,随处理时间的进一步延长,接枝率反而下降,最后呈现一种饱和的趋势,接枝率最大提高为46.6%.染色照片表明染色的不均匀性应该是染色过程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质阻挡放电 等离子体 亚麻 接枝 染色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花预电离辅助介质阻挡放电转动温度的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齐冰 任春生 +2 位作者 张禹涛 王德真 马腾才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52-356,共5页
用火花预电离辅助介质阻挡放电装置在大气压空气中实现了均匀的类辉光放电。通过用光谱模拟法和波尔兹曼图解法对N 2+第一负带系B2Σ→X 2Σ(0,0)带发射谱线的分析,对放电过程中N 2+的转动温度进行了诊断。研究了不同频率和放电模式下... 用火花预电离辅助介质阻挡放电装置在大气压空气中实现了均匀的类辉光放电。通过用光谱模拟法和波尔兹曼图解法对N 2+第一负带系B2Σ→X 2Σ(0,0)带发射谱线的分析,对放电过程中N 2+的转动温度进行了诊断。研究了不同频率和放电模式下转动温度的变化规律,对由两种方法计算所得的温度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转动温度会随着外加频率的增加而缓慢的增加;当放电从类辉光模式变到丝状放电模式时,转动温度会有70K左右的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体 类辉光放电 转动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甚高频放电加速纳米硅薄膜沉积速度的机理研究
10
作者 庄娟 王德真 +1 位作者 高欣欣 王艳辉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7-91,共5页
建立一维自洽流体模型,对低压甚高频等离子体放电中产生的主要粒子建立连续性方程、动量方程和电流平衡方程。分析了甚高频对纳米粒子的种子离子SiH3-及电子和正离子SiH3+的影响,给出了种子离子、电子以及正离子密度随频率变化的时空演... 建立一维自洽流体模型,对低压甚高频等离子体放电中产生的主要粒子建立连续性方程、动量方程和电流平衡方程。分析了甚高频对纳米粒子的种子离子SiH3-及电子和正离子SiH3+的影响,给出了种子离子、电子以及正离子密度随频率变化的时空演化过程。结果表明改变频率可以改变SiH3-的密度,从而控制粒子的成核及生长。同时甚高频放电也改变了等离子体中电子和正离子密度以及电场的强度,从而加快等离子体中的化学反应速度和纳米粒子的沉积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气压放电 硅烷 尘埃 纳米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射频等离子体增强磁控溅射沉积Al_2O_3膜
11
作者 郭宝海 王德真 +1 位作者 章玉萱 马腾才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644-646,650,共4页
采用射频等离子体增强磁控溅射同步沉积,在金属表面制备了Al2O3 膜.实验表明,采用本方法在工艺上是可行的,膜与基材结合性能好。
关键词 氧化铝 薄膜 磁控溅射沉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秒脉冲等离子体射流的产生及其特征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朱海龙 任春生 +3 位作者 吕晓桂 聂秋月 王德真 马腾才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73-177,共5页
利用纳秒脉冲放电在单针、环状、以及单针加环状三种不同电极结构下产生了均匀稳定的等离子体射流;通过光学和电学诊断研究了三种不同结构下等离子体射流的运行特性及相应的物理机制。实验结果表明,以上三种等离子体射流的转动温度均为2... 利用纳秒脉冲放电在单针、环状、以及单针加环状三种不同电极结构下产生了均匀稳定的等离子体射流;通过光学和电学诊断研究了三种不同结构下等离子体射流的运行特性及相应的物理机制。实验结果表明,以上三种等离子体射流的转动温度均为295K,振动温度分别为1900K,2000K和2100K,都属于非平衡态等离子体;其中,基于单针和环状电极的混合型射流可产生更为均匀稳定的等离子体,且富含较多的活性物种,有望在材料表面处理及消毒灭菌等领域发挥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秒脉冲 等离子体射流 发射光谱诊断 非平衡态等离子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表面沉积的类金刚石薄膜的喇曼光谱表征 被引量:2
13
作者 汪俊 温小琼 +1 位作者 尹利勇 王德真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2-86,共5页
在工作气体采用氩气和甲烷混合气体(4:1)的直流辉光放电中,在工作气压分别为10、20、30和40Pa以及沉积时间分别为10、20和30min下利用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法在内径10mm长100mm的304不锈钢管内表面制备了类金刚石薄膜,并利用喇曼光谱研... 在工作气体采用氩气和甲烷混合气体(4:1)的直流辉光放电中,在工作气压分别为10、20、30和40Pa以及沉积时间分别为10、20和30min下利用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法在内径10mm长100mm的304不锈钢管内表面制备了类金刚石薄膜,并利用喇曼光谱研究了沉积的工作气压和时间对薄膜微观结构的影响。通过对喇曼谱图进行定量解析发现:随着压强的增加,D峰、G峰位置、两峰峰宽以及其强度比值ID/IG都呈先减小后增大趋势,20Pa时达到最低点;随着沉积时间的增加,D峰、G峰位置向低波数端减小,半峰宽减小;D峰、G峰的强度比ID/IG减小。定量解析的结果表明,随沉积时间的增加,DLC薄膜中的sp3含量会增多,结构会相对更有序,薄膜中石墨团簇的尺寸会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辉光等离子体 类金刚石膜 喇曼光谱 工作气压 沉积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电极结构下大气压Ar等离子体射流的流体模拟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蒋园园 王艳辉 +1 位作者 高彩慧 王德真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0-99,共10页
采用二维轴对称流体模型对比研究了3种不同电极结构下大气压Ar等离子体射流的基本特性。第一种是带绝缘介质的针电极结构(电场方向和气体流方向平行),第二种是在第一种电极结构的介质管外增加一个垂直气流方向的接地环电极,第三种是不... 采用二维轴对称流体模型对比研究了3种不同电极结构下大气压Ar等离子体射流的基本特性。第一种是带绝缘介质的针电极结构(电场方向和气体流方向平行),第二种是在第一种电极结构的介质管外增加一个垂直气流方向的接地环电极,第三种是不带绝缘介质的裸针电极结构。研究结果表明,接地环电极的引入对介质管内外的射流传播影响不同。在介质管内,接地环电极使管内表面附近的径向电场增加,电子密度升高,射流传播速度加快,但对中心轴附近的电场和电子密度影响很小;然而在介质管外,接地环电极的引入导致轴向和径向电场均减小,从而引起射流的传播长度减小,射流通道径向收缩。通过带绝缘介质的针电极和裸针电极结构的对比研究发现,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去掉包裹在针电极上的介质后,由于等离子体电势升高,电场增加,射流的传播长度几乎增加一倍,峰值电子密度增加近一个数量级,而且在整个射流通道内电子密度都保持相对高的值。此外,对3种电极结构下的主要活性粒子的产生和输运进行了比较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压Ar等离子体射流 电极结构 二维模拟 活性粒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L-2A等离子体破裂期间逃逸电子演化模拟 被引量:1
15
作者 吴娜 王中天 +2 位作者 桑超峰 张轶泼 王德真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97-303,共7页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托卡马克等离子体破裂期间的逃逸电子(RE)演化行为进行研究。程序所使用的物理模型包含了初级和次级两种RE产生机制,并耦合了麦克斯韦方程组。模拟结果显示:在等离子体破裂开始0.1-0.2ms后感应产生了很强的环向电...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托卡马克等离子体破裂期间的逃逸电子(RE)演化行为进行研究。程序所使用的物理模型包含了初级和次级两种RE产生机制,并耦合了麦克斯韦方程组。模拟结果显示:在等离子体破裂开始0.1-0.2ms后感应产生了很强的环向电场,持续约0.1ms之后该环向电场达到最大值,但是在大致2.5ms内逐渐衰减。同时模拟结果也证明了RE产生于等离子体中心处的局部区域,并且在破裂之后约1ms时间内就形成了RE束,实验中等离子体破裂之后出现的几十毫秒的电流平台主要是由RE携带的。从理论模拟与实验的对比中可以得出:HL-2A 15335次放电等离子体破裂期间欧姆电流转化为逃逸电流(RC)的转化率在40%-60%。次级产生机制在RE束的形成过程当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逃逸电子 环向电场 等离子体破裂 HL-2A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气辉光放电阴极鞘层区氮离子输运过程模拟研究
16
作者 黄俊卿 王德真 +1 位作者 徐勇 杨学锋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14-518,共5页
从连续性方程出发 ,在考虑离子与中性分子动量交换输运动力学模型下 ,通过理论模拟研究了氮气辉光放电阴极鞘层区 N+、N+ 2 和电子浓度、电位、电场强度的分布规律 。
关键词 氮气 辉光放电 阴极鞘层区 氮离子输运过程 理论模拟 等离子体 电子浓度 电场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离子体源离子注入鞘层时空演化的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于炯 宫野 王德真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8-13,共6页
本文使用流体动力学模型,研究了平板、柱形和球形靶的无碰撞及碰撞等离子体鞘层的时空演化,得到了鞘层边界演化、靶表面的离子注入电流密度和离子注入平均动能等参量。
关键词 等离子体源 离子注入 鞘层 数值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多种分布式能源微电网小区间协调调度方法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德真 《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0年第3期125-128,共4页
针对分布式能源微电网小区间调度中受到调度时延和调度速度的影响,导致能源微电网小区间调度稳定性及协调性较差的问题,提出含多种分布式能源的微电网小区间协调调度方法。建立分布式能源微电网小区间调度的信道拓扑结构,得到微电网的... 针对分布式能源微电网小区间调度中受到调度时延和调度速度的影响,导致能源微电网小区间调度稳定性及协调性较差的问题,提出含多种分布式能源的微电网小区间协调调度方法。建立分布式能源微电网小区间调度的信道拓扑结构,得到微电网的混合拓扑结构模型;基于有功功率变化特征分析方法构建微电网协调调度能量自适应控制模型,完成微电网能量交换控制。在此基础上根据微电网频率和电压等参量进行协调调度,建立微电网小区间协调调度模型,通过电网转动惯量特征分析建立其控制结构模型,采用虚拟同步电机控制微电网负载,完成微电网小区间协调调度。仿真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进行含多种分布式能源微电网小区间调度的协调性较好,控制稳定性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能源 微电网 协调调度 控制 交流 直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直流互联的交流电网频率稳定控制策略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德真 《新型工业化》 2022年第11期14-17,22,共5页
直流互联的交流电网作为解决电网互联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直流联络线在应用过程当中能够实现区域电网备用互补,使得电网频率波动状况得到改善与提升。因此,为解决交流电网中由负荷突变导致的直流母线电压波动问题,本文基于直流互联的电... 直流互联的交流电网作为解决电网互联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直流联络线在应用过程当中能够实现区域电网备用互补,使得电网频率波动状况得到改善与提升。因此,为解决交流电网中由负荷突变导致的直流母线电压波动问题,本文基于直流互联的电网稳定控制精度,提出了一种基于非线性分层的控制方法,实现对交流电网频率的稳定控制。最后,通过仿真实验验证,本文所提出的非线性控制稳定策略与传统的线性控制方法、积分(PI)控制方法等相对比,不仅有效提高了直流电压的控制精度,降低了直流互联下电网的频率波动和功率超调,还具备更好的调节效果,缩短了直流电压恢复稳定所需的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网稳定控制 非线性控制 直流互联 交流电网频率 电力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物联网技术在输变电设备管理中的运用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德真 《数字技术与应用》 2020年第5期57-58,共2页
在整个电网中,输变电设备至关重要,因此,必须管理和维护好输变电设备。有效运用物联网技术,能够使输变电设备动态检测得以实现,达到智能化电网的目的。在电网中应用物联网技术已经很广泛,并且该技术在电网中也是比较关键的技术,同时将... 在整个电网中,输变电设备至关重要,因此,必须管理和维护好输变电设备。有效运用物联网技术,能够使输变电设备动态检测得以实现,达到智能化电网的目的。在电网中应用物联网技术已经很广泛,并且该技术在电网中也是比较关键的技术,同时将信息行业的发展带动起来了,信息行业可持续发展,能够使电网智能化更大地帮助我国其他的行业,有效应用物联网技术,能够反应出我国的技术已经更加成熟,在世界上具有一定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变电设备管理 物联网技术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