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固体催化剂的研究方法 第十二章 产物瞬时分析(TAP)技术
1
作者 王德峥 李忠来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884-892,共9页
关键词 固体催化剂 产物瞬时分析 TAP 反应器 研究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成气一步法制二甲醚反应宏观动力学 被引量:6
2
作者 郭莹 黎汉生 +1 位作者 王德峥 王金福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78-482,共5页
在480~550K和3~8MPa的条件下,对C301和γ-Al2O3复合双功能催化剂上合成气气相一步法制二甲醚反应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确立了相关的反应器、热力学与动力学模型,并对模型参数进行优化回归,深入地探讨了该过程的化学反应规律。运用MonteCa... 在480~550K和3~8MPa的条件下,对C301和γ-Al2O3复合双功能催化剂上合成气气相一步法制二甲醚反应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确立了相关的反应器、热力学与动力学模型,并对模型参数进行优化回归,深入地探讨了该过程的化学反应规律。运用MonteCarlo模拟法验证了各个回归参数的有效性,为实验结果分析、拟合数据结果的可信性校验以及实验方法的改进提供了重要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气 一步法 制备 二甲醚 反应宏观动力学 双功能催化刑 MonteCarbo模拟 车用燃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浆态床一步法二甲醚合成技术研发 被引量:2
3
作者 王金福 任飞 +1 位作者 王德峥 金涌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1期42-43,共2页
在实验室进行了对采用浆态一步法合成二甲醚研究 ,系统考察了各种工艺条件 ,如温度、压力、空速、氢碳比等参数对反应的影响 ,获得了最佳的操作条件 :温度 2 5 0℃~ 2 70℃ ,压力 4~ 5MPa ,空速 30 0 0~ 6 0 0 0ml/g .cat/h ,氢碳比 ... 在实验室进行了对采用浆态一步法合成二甲醚研究 ,系统考察了各种工艺条件 ,如温度、压力、空速、氢碳比等参数对反应的影响 ,获得了最佳的操作条件 :温度 2 5 0℃~ 2 70℃ ,压力 4~ 5MPa ,空速 30 0 0~ 6 0 0 0ml/g .cat/h ,氢碳比 1∶1,在此基础上进行了 30 0 0t/a的中试实验 ,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醚 合成技术 一步法合成 浆态床合成法 天然气化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醇、水及乙烯在氧化铌薄膜上吸附行为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仲崇民 王德峥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19-225,共7页
由Nb(110)氧化制得均匀的氧化铌薄膜,用紫外光电子能谱表征了在不同温度下,甲醇、水及乙烯在该薄膜上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在氧化铌表面吸附甲醇、水和乙烯,在140K时,是非解离吸附,一般由化学吸附到物理吸附.在室温时都发生... 由Nb(110)氧化制得均匀的氧化铌薄膜,用紫外光电子能谱表征了在不同温度下,甲醇、水及乙烯在该薄膜上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在氧化铌表面吸附甲醇、水和乙烯,在140K时,是非解离吸附,一般由化学吸附到物理吸附.在室温时都发生解离吸附.表面缺陷位活性最强,不仅优先被吸附,而且对吸附质的影响也比较大.氧化铌薄膜表面的Nb5+是主要吸附中心,但表面气离子也是一种吸附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铌薄膜 吸附 甲醇 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观反应动力学对于反应器开发的优势
5
作者 赵学良 李文俊 王德峥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1期68-70,共3页
与L -H模型相比较微观动力学在反应器的设计模拟工作中有更广的适用范围。在较宽的浓度范围和温度范围内都能得到比较良好的模拟效果。因此在反应器设计放大中用微观动力学模型来表征相对于L -H模型更有优势 ,可以缩短反应器设计周期 ,... 与L -H模型相比较微观动力学在反应器的设计模拟工作中有更广的适用范围。在较宽的浓度范围和温度范围内都能得到比较良好的模拟效果。因此在反应器设计放大中用微观动力学模型来表征相对于L -H模型更有优势 ,可以缩短反应器设计周期 ,减少放大级数 ,加大放大倍数。以部分氧化制合成气为体系讨论了微观动力学的表征手段 ,并给出了反应器结合的计算方法等 ,探讨了它的可行性 ,该研究为反应器的开发铺设了一条可行、高效的新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观反应动力学 Langmuir-Hinshelwood模型 反应器开发 甲烷部分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延定向生长氧化铌模型催化剂的制备
6
作者 谢磊 王德峥 +4 位作者 魏绪明 曹玉明 郭燮贤 USHIIKUBO T WADA K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234-241,共8页
为用现代表面科学技术研究金属氧化物催化剂,在Pt(111)上于超高真空系统中原位蒸镀制备了NbO、NbO2、NbO2、单晶薄膜(>2nm).通过AES、ISS、LEED、ILS等手段研究了单晶薄膜的成长模式、化学计量和几何结构.表明通过选择合适的废... 为用现代表面科学技术研究金属氧化物催化剂,在Pt(111)上于超高真空系统中原位蒸镀制备了NbO、NbO2、NbO2、单晶薄膜(>2nm).通过AES、ISS、LEED、ILS等手段研究了单晶薄膜的成长模式、化学计量和几何结构.表明通过选择合适的废物和控制制备条件,可制备出确定结构的金属氧化物单晶薄膜表面作为体相氧化物催化剂的模型表面.这种方法克服了电子能谱技术研究金属氧化物表面的困难,为研究金属氧化物催化剂的表面化学物理性质提供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铌 催化剂 单晶薄膜 金属氧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