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力坝塑性极限分析 被引量:13
1
作者 王开治 王均星 徐明毅 《大坝与安全》 2000年第4期12-18,共7页
本文较系统地介绍了结构塑性极限分析的原理和方法。以某混凝土重力坝为计算实例 ,分别用下限法和上限法给出了该坝极限承载能力 (超载能力和材料强度储备能力 )的下限值和上限值 ,同时还给出了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的应力场和破坏机构。从... 本文较系统地介绍了结构塑性极限分析的原理和方法。以某混凝土重力坝为计算实例 ,分别用下限法和上限法给出了该坝极限承载能力 (超载能力和材料强度储备能力 )的下限值和上限值 ,同时还给出了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的应力场和破坏机构。从极限承载能力上限值和下限值相接近的计算结果可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重力坝 塑性极限分析 超载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拱坝塑性极限分析方法 被引量:2
2
作者 王开治 王均星 范金星 《湖北水力发电》 2006年第4期20-23,共4页
介绍了静力法构建完备的静力容许内力场和线性屈服函数,以及机构法构建完备的机构容许位移增量场、关联的流动法则及机构相容条件,并列出求拱坝极限荷载下限值的线性规划模型;对拱坝塑性极限分析法如何线性化作了阐述。
关键词 拱坝 塑性极限分析 静力法 机构法 线性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凝土坝的变位、工作性态及其监控指标的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王开治 费文才 王均呈 《水电与新能源》 1993年第2期32-34,共3页
本文扼要地叙述了由混凝土坝的变位推求大坝工作性态(关键部位的应力和关键截面的稳定安全系数)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推导出大坝安全性态的计算式,以及大坝安全变位监控指标的计算式。
关键词 混凝土坝 大坝工作性态 大坝安全监控指标 广义逆矩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凝土重力坝变位监控指标探索 被引量:2
4
作者 王开治 王均星 +1 位作者 费文才 刘美智 《水电与新能源》 1995年第2期60-64,共5页
前言 随着人们充分利用水资源的需要以及筑坝技术的不断提高,混凝土重力坝建设的高度现已逼近300m,然而这却给人类带来巨大的风险。因此,世界上许多国家政府都十分重视大坝的安全问题,并成立了大坝安全监控的专门机构,采取了多种安全监... 前言 随着人们充分利用水资源的需要以及筑坝技术的不断提高,混凝土重力坝建设的高度现已逼近300m,然而这却给人类带来巨大的风险。因此,世界上许多国家政府都十分重视大坝的安全问题,并成立了大坝安全监控的专门机构,采取了多种安全监控措施,除了加强对大坝科学管理和经常性维修外,还在坝体内埋设多种观测设备,其中以变位观测设备最为普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重力坝 监控指标 大坝安全监控 工作性态 温度变 水平变位 计算截面 观测设备 本征矩阵 力学分析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线性拱梁分载法 被引量:2
5
作者 王开治 王均星 王经 《水电与新能源》 1999年第2期7-14,共8页
提出了弹塑性拱梁分载法,它可以对拱坝承载能力(包括超载系数和坝体强度储备系数)进行计算,还可以模拟拱坝的破坏过程。根据提出的数学—力学模型,编制了相应的计算程序,并应用于李家峡拱坝和白云江周边缝拱坝的应力分析。
关键词 拱坝 承载能力 拱梁分载法 非线性应力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凝土拱坝的变形和工作性态映射模型
6
作者 王开治 徐明毅 +1 位作者 王均星 费文才 《水电与新能源》 1996年第3期15-19,共5页
对大坝安全监控目前采用的主要是数理统计方法,我们探索的则是力学方法。随着对大坝及其地基物理特性的了解日渐深入和计算技术日益进步,我们认为力学方法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力学方法和数理统计方法还可以相互结合。
关键词 工作性态 映射模型 混凝土拱坝 力学方法 分载法 柔度矩阵 三维有限元法 计算程序 统计方法 应力矩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边坡稳定的有限元塑性极限分析 被引量:22
7
作者 王汉辉 王均星 王开治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733-738,共6页
系统地介绍了结构塑性极限分析的原理和方法。借助有限单元法和线性规划,运用塑性极限分析的下限法,可求解岩土边坡的极限承载力和安全系数。算例表明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并具有较高的精度,同时,分析了该方法的困难所在。
关键词 节理 塑性极限分析 下限法 安全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流器与分散管联合堆筑尾矿坝地震反应分析 被引量:8
8
作者 柳厚祥 王开治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71-176,共6页
在坝体工程地质勘察、尾矿的静动力试验基础上,研究旋流器与分散管交替排放联合堆筑尾矿坝的坝体结构、抗震性能和抗液化能力。研究结果表明,联合筑坝工艺使坝体的结构得到改善,抗震性能和抗液化能力明显增强,抗震稳定性提高。
关键词 旋流器 分散管 联合堆坝 尾矿坝 地震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无线网络技术在实时无损检测系统中的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开治 刘翠珊 +1 位作者 栾江峰 丁启敏 《现代电子技术》 2008年第8期182-184,共3页
在传统的实时无损检测系统中,信号传输采用模拟信号或数字信号通过模拟电台实时传输,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容易受到现场工作环境干扰和带宽限制,从而导致信号的失真,严重影响后续处理精度。因此基于数字信号传输特点及数字无线网络新进展的... 在传统的实时无损检测系统中,信号传输采用模拟信号或数字信号通过模拟电台实时传输,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容易受到现场工作环境干扰和带宽限制,从而导致信号的失真,严重影响后续处理精度。因此基于数字信号传输特点及数字无线网络新进展的深入研究,讨论现代数字信号传输系统的组成、无线网络系统技术在实时无损检测系统中的应用、相关软硬件设计与实现方法。实验表明该检测系统性能稳定、灵敏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无线网络系统 实时无损检测系统 信号传输与控制 模拟电台实时传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薄拱坝极限承载能力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范金星 王开治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64-66,共3页
根据塑性极限分析的静力法和机构法原理,推导了拱坝极限荷载上、下限值的线性规划数学模型,并选择两座典型薄拱坝为例,采用多拱梁塑性极限分析法计算了极限状态下的超载系数和应力状态、破坏形态,验证了薄拱坝极限承载能力及安全可靠性。
关键词 薄拱坝 塑性极限分析 线性规划 超载系数 极限承载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凝土重力坝变位场应力场映射模型 被引量:1
11
作者 费文才 王均星 +1 位作者 王开治 沈淑英 《水电与新能源》 1996年第2期57-62,共6页
大坝变位是大坝观测的主要物理量,也是评估大坝工作性态、监控其安全运行的主要物理指标量之一。大坝变位观测具有较高精度,易随时掌握大坝性态变化规律。但目前国内外重力坝规范中尚未具体规定大坝病态变位阀值,只规定了坝体材料允许... 大坝变位是大坝观测的主要物理量,也是评估大坝工作性态、监控其安全运行的主要物理指标量之一。大坝变位观测具有较高精度,易随时掌握大坝性态变化规律。但目前国内外重力坝规范中尚未具体规定大坝病态变位阀值,只规定了坝体材料允许应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重力坝 工作性态 应力场 映射模型 水平截面 大坝观测 混凝土坝 位场 内力 作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流器与分散管联合堆筑尾矿坝地震反应分析
12
作者 柳厚祥 王开治 《水电与新能源》 1999年第1期40-45,共6页
在坝体工程地质勘察和尾矿的静动力试验基础上,研究旋流器与分散管交替排放联合堆筑尾矿坝的坝体结构、抗震性能和抗液化能力。结果表明,坝体的结构得到改善,抗震性能和抗液化能力明显增强,抗震稳定性也得到提高。
关键词 旋流器 分散管 交替排放 联合堆坝 尾矿坝 地震反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拱坝三维有限元塑性极限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范金星 王均星 +1 位作者 王开治 李新民 《湖南水利》 1995年第1期10-13,共4页
将拱坝离散为有限个三维空间单元,并假定材料为理想刚塑性,用结点应力、结点位移表示应力场及位移场,利用塑性极限分析中的下、上限定理,分别形成求拱坝超载系数或强度储备系数的非线性规划极大值和极小值问题,通过求解即可得拱坝... 将拱坝离散为有限个三维空间单元,并假定材料为理想刚塑性,用结点应力、结点位移表示应力场及位移场,利用塑性极限分析中的下、上限定理,分别形成求拱坝超载系数或强度储备系数的非线性规划极大值和极小值问题,通过求解即可得拱坝的超载系数或强度储备系数的下限值和上限值,以及极限状态下拱坝的应力分布、破坏机构和塑性流动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拱坝 塑性极限 三维空间单元 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拱坝裂缝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徐昭光 王均星 王开治 《水电与新能源》 1997年第2期18-20,29,共4页
拱坝是高次超静定结构,体型、荷载及地基条件十分复杂,精确地计算拱坝位移场和应力场是非常困难的。按当前的拱坝设计规范设计拱坝,难以避免发生裂缝。尤其在温差较大的地区修筑拱坝,尽管在施工中也采取了坝体散热或保温措施,在施工期... 拱坝是高次超静定结构,体型、荷载及地基条件十分复杂,精确地计算拱坝位移场和应力场是非常困难的。按当前的拱坝设计规范设计拱坝,难以避免发生裂缝。尤其在温差较大的地区修筑拱坝,尽管在施工中也采取了坝体散热或保温措施,在施工期往往也会在坝面出现大量裂缝。研究表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性分析 拱坝裂缝 线弹性 拱冠梁 三维有限元分析 单元刚度矩阵 强度因子 弹塑性 位移场和应力场 断裂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射线检测中焊缝位置定位方法研究
15
作者 王开治 李忠凯 +1 位作者 刘翠珊 李经纬 《现代电子技术》 2012年第12期164-165,共2页
射线检测系统中,焊缝位置主要通过现场人工测量的方法定位。由于定位精度不高,该种方法常不能保证底片的正确粘贴,降低其准确度,从而导致焊缝影像不合格,需要进行多次返工。通过对霍尔元件与磁场分布现象的研究,设计的由霍尔元件,显示灯... 射线检测系统中,焊缝位置主要通过现场人工测量的方法定位。由于定位精度不高,该种方法常不能保证底片的正确粘贴,降低其准确度,从而导致焊缝影像不合格,需要进行多次返工。通过对霍尔元件与磁场分布现象的研究,设计的由霍尔元件,显示灯,单片机,显示屏,操作按钮和外壳等组成的检测系统,与传统检测设备相比该系统具有结构简单,性能稳定,精度高,能实现多种扩展功能的特点。通过样品生产与实践,表明该检测系统完全能够解决工程精确定位问题,其组成的检测仪器具有操作简单、便于携带、性能稳定、灵敏度高、成本低,易于实现大规模生产与应用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线检测 焊缝位置定位 霍尔元件 MCU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