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DNA折纸订书钉链折叠的信息加密策略
1
作者 侯晓玲 田卓立 +4 位作者 王建榜 王丽华 李江 张继超 柳华杰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771-3776,共6页
DNA折纸结构是蕴含复杂序列折叠信息的纳米结构,为发展具有超大密钥空间的信息加密技术提供了新思路。该文设计了一种能够充分发挥DNA折纸结构信息特征的信息加密策略,与先前利用DNA折纸骨架链折叠的思路不同,该文基于订书钉链集合的非... DNA折纸结构是蕴含复杂序列折叠信息的纳米结构,为发展具有超大密钥空间的信息加密技术提供了新思路。该文设计了一种能够充分发挥DNA折纸结构信息特征的信息加密策略,与先前利用DNA折纸骨架链折叠的思路不同,该文基于订书钉链集合的非线性组合特征,提出通过探索其更为广阔的折叠多样性来实现更大的密钥空间。该策略的密钥空间计算模型分解为订书钉链的结合域模式、协同折叠以及独立性3个因素,分别考虑了订书钉链的链内区段分布性、链间排布多样性以及序列特异性。以上3种因素的组合,使单位几何空间内DNA折纸的折叠多样性更有效地转化为密钥空间。该策略是一种基于生物分子热力学的加密方式,为扩展信息安全的应用场景提供了新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折纸 DNA纳米结构 信息加密 密钥空间 自组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血清NO、vWF、VEGF水平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14
2
作者 李静 王建榜 +1 位作者 王西辉 李成祥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8期40-41,共2页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血清一氧化氮(NO)、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 WF)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变化,探讨其在PCI后再狭窄评估中的作用。方法选择行PCI的冠心病患者103例,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59例(UAP组)、稳...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血清一氧化氮(NO)、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 WF)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变化,探讨其在PCI后再狭窄评估中的作用。方法选择行PCI的冠心病患者103例,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59例(UAP组)、稳定型心绞痛44例(SAP组);另选症状疑似冠心病,但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52例作为对照组。UAP、SAP组分别于PCI术前及术后30 min、24 h、3 d分别取外周静脉血,对照组于冠状动脉造影术前及术后30 min、24 h、3 d分别取外周静脉血;采用酶法检测各组血清NO,ELISA法检测血清v WF及VEGF。术后随访1年,对于UAP、SAP组有心肌缺血复发症状者复查冠状动脉造影,统计再狭窄发生情况;比较再狭窄与未狭窄患者谷(峰)值时点血清NO、v WF、VEGF水平。结果与同组术前比较,SAP、UAP组术后血清NO水平降低(P均<0.05),术后30 min达到谷值;血清VEGF、v WF水平升高(P均<0.05),分别于术后30 min、24 h达到峰值。术后随访1年,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发生再狭窄24例、未狭窄79例。再狭窄者谷(峰)值时点血清NO水平低于未狭窄者,血清v WF、VEGF水平高于未狭窄者;两者比较,P均<0.05。结论冠心病患者PCI术后血清NO水平降低、v WF及VEGF水平升高,v WF、VEGF峰值水平对评估PCI术后再狭窄的发生具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一氧化氮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钠肽缓解小鼠脑出血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脑水肿程度及其作用机制 被引量:2
3
作者 常盼 朱萧玲 +4 位作者 于军 朱肖星 王建榜 王西辉 李静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12期1360-1365,共6页
目的探讨血管钠肽(VNP)对小鼠脑出血的神经功能和脑水肿的影响及其潜在的作用机制。方法90只8周龄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sham组)、脑出血组(ICH组)、脑出血+血管钠肽10μg/kg处理组(ICH+10μg/kg VNP)、脑出血+血管钠肽2... 目的探讨血管钠肽(VNP)对小鼠脑出血的神经功能和脑水肿的影响及其潜在的作用机制。方法90只8周龄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sham组)、脑出血组(ICH组)、脑出血+血管钠肽10μg/kg处理组(ICH+10μg/kg VNP)、脑出血+血管钠肽25μg/kg处理组(ICH+25μg/kg VNP)及脑出血+血管钠肽50μg/kg处理组(ICH+50μg/kg VNP)。采用纹状体注射胶原酶Ⅶ建立脑出血小鼠模型,VNP处理组分别在造模开始前1 h及造模结束后1 h,将VNP溶液腹腔注射入小鼠体内。脑出血1,3,5,7 d应用神经功能损伤评分观察小鼠脑出血的神经功能;采用干湿重法检测脑水肿程度,用以评估VNP保护作用的最佳效应。后续实验分为三组:sham组、ICH组和ICH+25μg/kg VNP(最佳效应)组,分别通过DHE染色法观察超氧化物阴离子情况以及化学荧光检测ROS含量;应用检测试剂盒分别检测MDA含量和SOD活性评估氧化应激;利用Western blot检测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GRP78和CHOP的水平。结果与ICH组相比,脑出血1,3,5,7 d,10μg/kg VNP处理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脑水肿程度均未明显改变(P>0.05);脑出血1 d或3 d时,25μg/kg和50μg/kg VNP处理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降低(P<0.05);脑出血1 d时,25μg/kg和50μg/kg VNP处理组脑水肿程度均降低(P<0.05);脑出血3 d时,25μg/kg VNP处理组脑水肿程度显著降低(P<0.01)。因此,后续实验采用25μg/kg VNP浓度,观察脑出血3 d的指标。与ICH组相比,脑出血3 d时25μg/kg VNP组脑组织超氧化物阴离子表达受抑制,ROS及MDA含量降低(P<0.01),SOD活力提高(P<0.05),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GRP78和CHOP的表达下调(P<0.01)。结论VNP对小鼠脑出血损伤具有重要的神经保护作用,其潜在的机制是通过抑制氧化应激和内质网应激的过度激活,进而改善小鼠神经功能和水肿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钠肽 脑出血 小鼠 神经功能 氧化应激 内质网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氧运动对老龄小鼠心肌损伤及钠尿肽cGMP-PKG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常盼 于军 +3 位作者 王建榜 张静 陈伟国 刘建荣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11期1418-1423,共6页
目的探讨有氧运动对老龄小鼠心肌钠尿肽-环磷酸鸟苷(cGMP)-cGMP依赖性蛋白激酶(PKG)信号通路及心肌功能的影响。方法4月龄雄性C57BL/6J小鼠作为青年组,20月龄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老龄(aged)组和老龄运动(aged+E)组,每组15只。老龄... 目的探讨有氧运动对老龄小鼠心肌钠尿肽-环磷酸鸟苷(cGMP)-cGMP依赖性蛋白激酶(PKG)信号通路及心肌功能的影响。方法4月龄雄性C57BL/6J小鼠作为青年组,20月龄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老龄(aged)组和老龄运动(aged+E)组,每组15只。老龄运动组给予8周的游泳运动处理(60 min/d,每周5次)。采用小动物超声仪计算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VFS)、左心室收缩末内径(LVESD)和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以评价左心功能;通过检测心肌组织中Caspase-3活性评价心肌凋亡的变化,检测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活性氧(ROS)的活性,评估心肌氧化应激;检测血浆及心肌组织中ANP和BNP的含量,评估钠尿肽的含量;检测心肌组织中cGMP活性及PKG蛋白表达,评估cGMP-PKG信号通路。结果与青年组相比,老龄组小鼠心脏功能显著降低(P<0.01),心肌组织Caspase-3、MDA及ROS活性显著增加(P<0.01),SOD活性显著降低(P<0.01),血浆及心肌组织中ANP和BNP含量显著增加(P<0.01),同时cGMP活性及PKG活性显著降低(P<0.01)。与老龄组相比,老龄运动组小鼠心脏功能增加(P<0.05),心肌组织Caspase-3、MDA及ROS活性降低(P<0.05或P<0.01),SOD的活性增加(P<0.05),血浆及心肌组织BNP的含量降低(P<0.05),同时cGMP及PKG活性增加(P<0.05或P<0.01)。结论游泳运动训练可改善老龄小鼠心肌功能,其机制与抑制心肌细胞凋亡Caspase-3的活性和氧化应激、激活BNP-cGMP-PKG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氧运动 老龄小鼠 心肌功能 细胞凋亡 氧化应激 钠尿肽 cGMP-PKG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NA折纸模板构建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结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5
作者 王建榜 柳华杰 王丽华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CAS CSCD 2017年第4期1-6,共6页
介绍DNA折纸模板在组装金属纳米结构方面的最新进展,重点介绍利用DNA折纸术研究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的工作,包括其在表面荧光增强和表面增强拉曼方面的应用,并展望了DNA折纸术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性质和结构关系研究中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 DNA折纸术 纳米粒子 荧光增强 表面增强拉曼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risin对H9C2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后的保护作用
6
作者 吴娟 张晓萌 +5 位作者 常盼 朱肖星 李静 王西辉 王建榜 于军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9年第30期7-11,共5页
目的观察鸢尾素(Irisin)对缺氧复氧处理后H9C2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将大鼠H9C2心肌细胞分为对照组、对照+Irisin组、缺氧复氧组、缺氧复氧+Irisin组。对照组正常培养,对照+Irisin组正常培养并给予10 ng/mL的Irisin,缺氧复氧组细胞... 目的观察鸢尾素(Irisin)对缺氧复氧处理后H9C2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将大鼠H9C2心肌细胞分为对照组、对照+Irisin组、缺氧复氧组、缺氧复氧+Irisin组。对照组正常培养,对照+Irisin组正常培养并给予10 ng/mL的Irisin,缺氧复氧组细胞行缺氧复氧处理,缺氧复氧+Irisin组细胞进行缺氧复氧处理后再加入10 ng/mL的Irisin。通过CCK-8检测心肌细胞活力,活性氧(ROS)荧光探针检测细胞内ROS含量,流式细胞术检测线粒体膜电位JC-1。利用RT-PCR检测心肌细胞caspase-3和caspase-9的mRNA含量。结果缺氧复氧组细胞活力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缺氧复氧+Irisin组细胞活力高于缺氧复氧组(P<0.05)。缺氧复氧组细胞内ROS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缺氧复氧+Irisin组ROS水平低于缺氧复氧组(P<0.05)。缺氧复氧组线粒体膜电位JC-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缺氧复氧+Irisin组线粒体膜电位JC-1水平高于缺氧复氧组(P<0.05)。缺氧复氧组caspase-3及caspase-9的mRNA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缺氧复氧+Irisin组caspase-3及caspase-9的mRNA水平低于缺氧复氧组(P<0.05)。结论Irisin可提高心肌细胞缺氧复氧处理后的细胞活力,减少ROS生成,恢复线粒体膜电位,抑制凋亡通路,可作为改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潜在治疗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复氧 H9C2 活性氧 心肌损伤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和青年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特点和心理分析 被引量:12
7
作者 高海燕 张爱真 +1 位作者 王建榜 淡淑娟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4年第9期695-697,共3页
目的 分析 10 3例青年和老年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心理状态。方法 将 10 3例AMI患者按年龄分为老年组和青年组 ,并对二组的临床特点和心理状态进行分析。结果 ①青年组AMI均为男性 ,吸烟占 95 .5 % ,饮酒占 90 .9% ,... 目的 分析 10 3例青年和老年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心理状态。方法 将 10 3例AMI患者按年龄分为老年组和青年组 ,并对二组的临床特点和心理状态进行分析。结果 ①青年组AMI均为男性 ,吸烟占 95 .5 % ,饮酒占 90 .9% ,均明显高于老年组 (P <0 .0 1)。老年组AMI有高血压病占 4 8.1% ,高脂血症占 6 0 .5 % ,糖尿病占 34.6 % ,均明显高于青年组 (P <0 .0 5 )。②青年组AMI患者以焦虑为主 ,占 5 9.1% ,与老年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老年组患者以抑郁为主 ,占 4 5 .7% ,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③青年组有典型心绞痛19例 ,占 86 .3% ,与老年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④二组比较 ,老年组病死率高于青年组 (P <0 .0 5 )。结论 男性、大量吸烟、大量饮酒是青年AMI的主要危险因素 ;而高血压病、糖尿病等并发症是老年AMI的主要危险因素。青年AMI以焦虑为主 ,症状典型 ;而老年AMI以抑郁为主 ,症状不典型 ,并发症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临床特点 心理学 青年人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urification of rectangle DNA origami by rate-zonal centrifugation
8
作者 晁洁 邢淑 +4 位作者 冯变莹 王建榜 代江兵 王丽华 李茜 《Nuclear Science and Techniques》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5期102-106,共5页
DNA origami technique, a breakthrough in DNA nanotechnology, has been widely used to prepare complex DNA nanostructures with nanoscale addressability. However, the purity and yield are generally the bottleneck to appl... DNA origami technique, a breakthrough in DNA nanotechnology, has been widely used to prepare complex DNA nanostructures with nanoscale addressability. However, the purity and yield are generally the bottleneck to application of DNA nanostructures, and current methods for purifying DNA origami nanostructures in large quantities are time-consuming and laborious. This study aims to develop a scalable, cost-effective and contamination-free method of purifying DNA origami nanostructures. We employ an effective and convenient purification approach to purify planar rectangle DNA origami structures through rate-zonal centrifugation. By subjecting DNA origami samples to high centrifugal force in a density gradient media of glycerol, well-folded nanostructures and by-products are separated successfully, which are confirmed by agarose gel electrophoresis and atomic force microscopy(AFM). This method will aid the production of pure rectangle DNA origami nanostructures in large quant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化方法 DNA 长方形 离心力 折纸 区带 速率 琼脂糖凝胶电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