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玉米各生育期土壤水分与产量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54
1
作者 王延宇 王鑫 +3 位作者 赵淑梅 王兰芸 杨国军 高凤岐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100-105,共6页
玉米在盆栽试验条件下,采用回归旋转正交组合设计,建立了其生育期土壤水分与产量关系的数学模型。试验结果表明:各生育期土壤水分影响玉米产量大小的顺序是灌浆期>孕穗期>拔节期>开花期>苗期,及不同生育期之间土壤水分的交互作... 玉米在盆栽试验条件下,采用回归旋转正交组合设计,建立了其生育期土壤水分与产量关系的数学模型。试验结果表明:各生育期土壤水分影响玉米产量大小的顺序是灌浆期>孕穗期>拔节期>开花期>苗期,及不同生育期之间土壤水分的交互作用对产量的影响;指出灌浆期,孕穗期是影响玉米产量的关键期,其田间持水量不能低于49%、52%。通过计算机优选出高产玉米各生育期土壤水分条件的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 田间持水量 节水灌溉 玉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麦种质资源成株期对西藏白粉菌自然群体的抗性评价及8个菌株的毒性谱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延宇 王凤涛 +3 位作者 郎晓威 冯晶 旺姆 蔺瑞明 《大麦与谷类科学》 2020年第3期1-14,共14页
大麦白粉病病原菌禾谷布氏白粉菌(Blumeria graminis f.sp.hordei)毒性变异频率高,常因主要流行小种的更替而导致抗病基因“丧失”功能。该病在我国东部以及西南部大麦栽培区域为害日益严重,急需发掘抗病基因资源,为抗白粉病育种提供抗... 大麦白粉病病原菌禾谷布氏白粉菌(Blumeria graminis f.sp.hordei)毒性变异频率高,常因主要流行小种的更替而导致抗病基因“丧失”功能。该病在我国东部以及西南部大麦栽培区域为害日益严重,急需发掘抗病基因资源,为抗白粉病育种提供抗源材料。本研究对来源于云南和西藏的不同地点的8个菌株进行毒性谱分析,选用其中强毒性菌株16248-4苗期人工接种鉴定300份大麦品种资源的抗病性,同时将这些大麦资源在白粉病常发流行区西藏林芝种植,利用病原菌自然群体田间鉴定成株期抗病性。毒性谱分析发现,云南菌株对鉴别品系的平均毒性频率高于西藏林芝地区菌株。在所鉴定的大麦资源中,全生育期高抗材料92份,具有成株抗性特点的品种97份,另外还发现12份材料在苗期表现为抗病,但在成株期表现为感病。本研究获得的大麦抗白粉病品种资源可为大麦抗白粉病育种提供良好的抗源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稞 白粉病 全生育期 抗性 成株 毒性谱 毒性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藜麦叶斑病的分离鉴定及其生防菌的筛选 被引量:8
3
作者 王建鹏 卓玛曲措 +2 位作者 王延宇 普仓 旺姆 《高原农业》 2020年第5期463-469,共7页
引起藜麦叶斑病的病原菌种类繁多,由于各病原菌引起的病害症状无明显区别。本研究旨在明确引起林芝市藜麦叶斑病的病原菌种类及生物防治方法,为今后藜麦叶斑病的预防和防治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本研究以林芝市具典型叶斑症状的藜麦发病... 引起藜麦叶斑病的病原菌种类繁多,由于各病原菌引起的病害症状无明显区别。本研究旨在明确引起林芝市藜麦叶斑病的病原菌种类及生物防治方法,为今后藜麦叶斑病的预防和防治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本研究以林芝市具典型叶斑症状的藜麦发病叶片为样品,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分离获得4个菌株,经形态学和分子鉴定明确其中3株菌归属于链格孢属(Alternaria),但分属于不同的种,另一株为韦斯特壳属(Westerdykella),通过柯赫氏法则进行致病性验证,结果表明引起林芝市藜麦叶斑病的病原菌为(A.alternata);选用5株生防芽孢杆菌,通过五点对峙培养法对分离获得的4株菌进行拮抗试验。结果表明,芽孢杆菌C-01、C-02和C-05对3株链格孢属的菌株有显著的拮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麦 叶斑病 分离 鉴定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