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8~2021年春季云南空气质量变化规律及境外生物质燃烧影响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王莉莉 金鑫 +5 位作者 刘博雅 赵广娜 张磊 王庆鲁 辛金元 王跃思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15-326,共12页
近年云南春季的大气污染问题凸显,成为打赢蓝天保卫战的关键阻力。本文基于地面监测和卫星遥感数据,分析了2018~2021年春季云南空气质量变化,并研究了气象要素和境外生物质燃烧对空气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近4年全省春季污染物超标262 d... 近年云南春季的大气污染问题凸显,成为打赢蓝天保卫战的关键阻力。本文基于地面监测和卫星遥感数据,分析了2018~2021年春季云南空气质量变化,并研究了气象要素和境外生物质燃烧对空气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近4年全省春季污染物超标262 d(含6 d重污染),占全年91.3%,滇南高达96.8%;污染集中在3月中旬至4月中旬,2019年污染最重,2021年次之,但优天减少良天增加明显,2020年尽管污染物浓度最低,但发生6 d重污染;空间分布表现为滇南远高于滇中和滇北,且西双版纳最高,占总超标天数的27%,但臭氧(O_(3))滇西南和滇中最高,以普洱为首;超标天的首要污染物仍以PM2.5为主,但2018和2019年O_(3)占比略高于PM2.5。总体PM2.5和O_(3)存在显著的正协同效应,高臭氧促进PM2.5二次生成。PM2.5和O_(3)污染发生都与西南风和少降水密切相关,叠加中高温、中低湿加剧O_(3)污染发生,叠加中高温度和湿度易导致PM2.5超标;叠加中高温度和中等湿度,易形成O_(3)和PM2.5协同污染;2019年污染最重的气象成因是高温少雨。云南污染与东南亚当天及1~3 d前的火点数均存在显著正相关,且PM2.5和O_(3)分别与2 d前和1 d前的火点相关最强。总体而言,在西南季风主导的不利气象条件下,以中南半岛的缅甸为主的境外生物质燃烧是云南空气污染的重要来源,加剧污染的二次生成。因此,云南春季污染控制重点为,构建完善的跨境大气污染防控机制,在不利气象条件下加强对境外生物质燃烧的提前预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PM2.5 臭氧 气象要素 生物质燃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加快理科类专业紧缺人才高质量培养研究——基于IPOE理论框架的476位理科专家访谈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陈新忠 王庆鲁 王圆晴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69-177,共9页
理工农医紧缺人才培养是当前中国面临的重大任务,而理科类高精尖人才短缺是突破“卡脖子”技术的最大瓶颈。本研究构建理科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IPOE理论框架模型,基于476位理科专家的调研访谈,从输入、过程、产出和效应4个方面展开分析... 理工农医紧缺人才培养是当前中国面临的重大任务,而理科类高精尖人才短缺是突破“卡脖子”技术的最大瓶颈。本研究构建理科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IPOE理论框架模型,基于476位理科专家的调研访谈,从输入、过程、产出和效应4个方面展开分析。研究发现科学精神缺失和成才动力不足是中国理科人才培养的突出问题,体现在高校理科人才培养理念不合理、师资队伍建设不充分、培养模式落后、培养质量不高、评价导向偏颇和社会效应低下。加快理科类专业紧缺人才高质量培养,中国亟需在总量控制中依据紧缺专业方向树立理科紧缺人才培养新理念,支持建立理科综合实践基地,构建学科交叉培养体系,轮训提升教师育才水平,改革评价促进原始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紧缺人才 理科类专业 高质量培养 加快培养 IPOE理论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