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芦苇对阿特拉津胁迫的生理响应及其与耐受性的关系 被引量:11
1
作者 王庆海 李翠 +3 位作者 陈超 陈洁 马雪菊 却晓娥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968-1977,共10页
为揭示阿特拉津胁迫下芦苇的生理响应规律及其与芦苇耐受性的关系,通过水培实验研究了阿特拉津对芦苇叶绿素含量、抗氧化酶(SOD和POD)活性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并以植物相对生长率为耐受性指标,利用逐步回归法分析了各生理指标与耐... 为揭示阿特拉津胁迫下芦苇的生理响应规律及其与芦苇耐受性的关系,通过水培实验研究了阿特拉津对芦苇叶绿素含量、抗氧化酶(SOD和POD)活性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并以植物相对生长率为耐受性指标,利用逐步回归法分析了各生理指标与耐受性的关系。结果表明:≤8 mg·L^(-1)阿特拉津胁迫1周,芦苇虽可正常存活,但相对生长率受到显著抑制;胁迫2周时,生长停止;叶绿素a(Chla)和叶绿素b(Chlb)随处理浓度的增加而降低。POD活性胁迫1周时显著增强,胁迫2周时最低和最高浓度处理(0.5、8 mg·L^(-1))较1周时有所下降,与对照无显著差异;而SOD活性随处理浓度增加无显著变化。随处理浓度的增加,F_v/F_m和F_v/F_0显著降低,qN显著增加,而胁迫2周较1周时qN显著下降。研究表明,芦苇对阿特拉津比较敏感,但在短期内(1周)表现一定的耐受性,主要是通过增强非光化学淬灭能力来保护叶绿体,从而保持一定浓度的叶绿素来维持光合作用的物质基础,抵抗来自阿特拉津的胁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特拉津 芦苇 生理特性 水污染 耐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挺水植物对水体中毒死蜱去除的过程和效率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王庆海 阳娟 +2 位作者 武菊英 张国安 李瑞华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69-772,共4页
以水培试验为基础,比较了3种挺水植物在抑菌和不抑菌条件下对培养液中毒死蜱的降解作用。结果表明,植物处理系统中毒死蜱的去除率显著高于无植物对照,不抑菌条件下的显著高于抑菌条件下(P<0.05);不同植物处理系统,植物和微生物对毒... 以水培试验为基础,比较了3种挺水植物在抑菌和不抑菌条件下对培养液中毒死蜱的降解作用。结果表明,植物处理系统中毒死蜱的去除率显著高于无植物对照,不抑菌条件下的显著高于抑菌条件下(P<0.05);不同植物处理系统,植物和微生物对毒死蜱的降解贡献差异较大。水生鸢尾、水葱和菖蒲的去除贡献分别为67.70%、62.37%和65.29%,微生物的去除贡献分别为13.56%、17.92%和13.79%,植物的贡献起主导作用。抑菌条件下植物生物量增量低于不抑菌条件下的,微生物对植物生长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修复 挺水植物 微生物 毒死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高草篱对坡耕地土壤苯磺隆残留迁移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王庆海 庞卓 +4 位作者 郑瑞伦 李翠 陈洁 马雪菊 却晓娥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81-1089,共9页
在北京市昌平区冬小麦田采用模拟降雨的方法,对不同坡位(坡中和坡底)的土壤进行分层(0~5、5~10、10~15 cm)取样测定,研究了草木樨和狼尾草两种等高草篱在不同雨强(15、20 mm·h^(-1))和坡度(15%和20%)条件下对土壤苯磺隆残留迁移及... 在北京市昌平区冬小麦田采用模拟降雨的方法,对不同坡位(坡中和坡底)的土壤进行分层(0~5、5~10、10~15 cm)取样测定,研究了草木樨和狼尾草两种等高草篱在不同雨强(15、20 mm·h^(-1))和坡度(15%和20%)条件下对土壤苯磺隆残留迁移及分布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前期干旱条件下,降雨后土壤苯磺隆残留纵向迁移特征明显,无明显的水平移动,亦未产生残留径流输出。草篱能够促进土壤中苯磺隆残留向下迁移,导致草篱带内和无草篱区域土壤中的残留纵向分布特征有较大差异:草篱带内3个土层残留水平相近,而对应坡位无草篱区域残留主要滞留于土壤表层,并随土层加深而显著降低。雨强、草篱、坡度均对土壤苯磺隆残留量有显著影响,草篱的贡献超过雨强和坡度,成为影响坡耕地农药残留纵向迁移行为的首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篱 农药残留 迁移特征 坡耕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lob分析的玻璃纤维织物缺陷检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王庆海 赵凤霞 +1 位作者 李纪峰 金少搏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0-93,共4页
为了解决玻璃纤维织物在线检测效率低、实时性差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Blob分析的织物缺陷检测方法.首先对织物图像采用均值滤波器进行平滑处理,以削弱噪声和织物纹理的干扰,然后采用Otsu算法寻找最佳阈值将图像分割为Blob和背景的像素... 为了解决玻璃纤维织物在线检测效率低、实时性差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Blob分析的织物缺陷检测方法.首先对织物图像采用均值滤波器进行平滑处理,以削弱噪声和织物纹理的干扰,然后采用Otsu算法寻找最佳阈值将图像分割为Blob和背景的像素集合,采用形态学处理调整分割后的Blob形状,最后对图像进行连通性分析和特征提取,通过对Blob区域进行最小外接矩形拟合得到缺陷特征的个数和尺寸等信息.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计算简单、检测结果稳健可靠、实时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纤维织物 在线检测 缝隙缺陷 机器视觉 BLOB分析 OTSU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雨及助剂对咪唑乙烟酸药效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王庆海 武菊英 江国铿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3期55-58,共4页
以苘麻Abutilontheophrasti为测试植物,研究了施药后降雨和助剂对咪唑乙烟酸除草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咪唑乙烟酸有较好的耐雨性,药后2h内无降雨,可保持相当的防效,药后4~8h内无降雨,与无降雨的没有显著差异。添加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能... 以苘麻Abutilontheophrasti为测试植物,研究了施药后降雨和助剂对咪唑乙烟酸除草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咪唑乙烟酸有较好的耐雨性,药后2h内无降雨,可保持相当的防效,药后4~8h内无降雨,与无降雨的没有显著差异。添加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能明显提高咪唑乙烟酸的除草活性。其中增效作用从大到小依次为:AM-100>PPJ-15>OP-10>SDP,咪唑乙烟酸的IC50值分别比未加助剂处理的下降了33.6%、35.4%、29.5%和17.1%。咪唑乙烟酸的用量越低,助剂的增效作用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咪唑乙烟酸 降雨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菖蒲对水中阿特拉津污染的去除贡献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王庆海 夏凡 +1 位作者 李翠 却晓娥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613-2620,共8页
为了明确植物对水体阿特拉津(Atrazine,ATZ)污染去除的贡献,筛选适宜的修复植物,通过历时35 d的水培试验,比较了挺水植物黄菖蒲(Iris pseudacorus)在抑菌(添加氨苄青霉素)和不抑菌条件下对不同浓度(0.5、1、2、4 mg·L^-1)ATZ的消... 为了明确植物对水体阿特拉津(Atrazine,ATZ)污染去除的贡献,筛选适宜的修复植物,通过历时35 d的水培试验,比较了挺水植物黄菖蒲(Iris pseudacorus)在抑菌(添加氨苄青霉素)和不抑菌条件下对不同浓度(0.5、1、2、4 mg·L^-1)ATZ的消解率和消解速率,以及ATZ在植物体内的运移分布特征。结果表明:ATZ消解率随初始浓度的增加而显著降低,ATZ初始浓度、微生物和植物均是ATZ消解率的显著影响因素,影响的重要性依次为ATZ初始浓度>微生物>植物。植物对ATZ消解的贡献率不抑菌处理(34%~49%)显著高于抑菌处理;微生物对ATZ消解的贡献率,无植物处理(28%~41%)显著低于有植物处理;ATZ初始浓度≤4 mg·L^-1时,对植物去除污染物的贡献无显著影响(P=0.371),而对微生物去除污染物的贡献影响显著(P=0.039)。黄菖蒲能够吸收ATZ并向茎叶转运,植物体内ATZ含量与ATZ初始浓度呈正相关关系;同时ATZ可在植物体内发生降解。因此,黄菖蒲对水培系统中ATZ的去除贡献较高,具有修复水体ATZ污染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污染 黄菖蒲 阿特拉津 消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治理环境污染的绿色植物修复技术 被引量:54
7
作者 王庆海 却晓娥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61-266,共6页
环境污染是全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植物修复技术的出现及逐步完善,为人类治理环境污染提供了新的思路。植物修复技术包括植物萃取、植物固定、植物降解、植物促进、根滤作用和利用植物去除大气污染物等类型。成本低廉、环境友好是该技... 环境污染是全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植物修复技术的出现及逐步完善,为人类治理环境污染提供了新的思路。植物修复技术包括植物萃取、植物固定、植物降解、植物促进、根滤作用和利用植物去除大气污染物等类型。成本低廉、环境友好是该技术的优势,但修复周期长、污染物的生物有效性和毒性水平也限制了其应用。已知的大多数超富集植物生长缓慢、生物量小,是制约植物修复技术应用的瓶颈。为进一步提高植物修复技术的效率,未来研究应侧重于以下几个方向: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技术在超累积植物品种培育中的应用,农事操作对植物修复技术的辅助作用,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技术在污染物吸收、转移和降解中的作用机制及应用,以及生物、物理和化学等多种修复措施的综合利用,同时开展大规模的田间验证试验,将植物修复与景观建设、生物质能利用以及观赏植物种苗生产相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污染 植物修复 微生物 降解 富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导炮弹协同方案弹道快速规划
8
作者 王庆海 陈琦 +1 位作者 王中原 尹秋霖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2-55,共14页
为求解复杂的多弹多阶段协同弹道规划问题,提出一种增广集中式-协同弹道规划算法(AC-CTPM)。首先根据制导炮弹飞行过程中各阶段特性建立5阶段弹道规划模型,之后将n_p发制导炮弹的5阶段弹道规划问题组合扩展为较为复杂的5n_p阶段最优控... 为求解复杂的多弹多阶段协同弹道规划问题,提出一种增广集中式-协同弹道规划算法(AC-CTPM)。首先根据制导炮弹飞行过程中各阶段特性建立5阶段弹道规划模型,之后将n_p发制导炮弹的5阶段弹道规划问题组合扩展为较为复杂的5n_p阶段最优控制问题,然后采用多阶段Radau伪谱法将无限维最优控制问题(OCP)离散为有限维非线性规划问题(NLP),最后调用成熟的NLP求解器SNOPT求解。为提高对复杂的5n_p阶段最优控制问题的求解效率,在AC-CTPM中提出一种将2D标称弹道转换为3D预测方案弹道的协同弹道规划问题初始值获取方法(IGVAM),每一发制导炮弹分别以各自发射点为原点建立新地面坐标系,在新地面坐标系内快速规划出2D方案弹道,之后通过扩展和坐标转换将新坐标系中规划的2D方案弹道转换成原地面坐标系中的3D方案弹道,这些3D方案弹道组合构成协同弹道规划问题的初始预测。采用AC-CTPM算法对单炮多发、多炮齐射同时弹着任务场景进行仿真求解,获得了满足炮弹自身约束以及协同约束的协同方案弹道,验证了AC-CTPM算法的有效性。与分布式协同弹道规划算法(D-CTPM)以及传统集中式协同弹道规划算法(TC-CTPM)进行仿真对比,结果表明:AC-CTPM算法规划的协同方案弹道的目标函数平均比TC-CTPM算法优5.07%,比D-CTPM算法优32.98%,而AC-CTPM算法的求解耗时却比TC-CTPM算法减少86.48%,比D-CTPM减少82.36%,验证了AC-CTPM算法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导炮弹 多弹协同 初始预测获取 快速弹道规划 Radau伪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云团衰减作用的激光制导炮弹弹道规划
9
作者 王庆海 陈琦 +1 位作者 王中原 尹秋霖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74-487,共14页
针对多云天气条件下,云团对激光信号产生较大衰减作用从而影响末制导性能这一问题,提出一种考虑云团对激光衰减作用的滑翔增程激光制导炮弹弹道规划方法。经过合理假设建立云团近似模型,在此基础上设计云团规避—控制能量最优复合规避... 针对多云天气条件下,云团对激光信号产生较大衰减作用从而影响末制导性能这一问题,提出一种考虑云团对激光衰减作用的滑翔增程激光制导炮弹弹道规划方法。经过合理假设建立云团近似模型,在此基础上设计云团规避—控制能量最优复合规避目标函数(Compound Evasion Objective Function,CEOF)。根据激光导引头工作特性和制导炮弹的飞行特性建立弹道规划模型,采用Radau伪谱法将弹道规划问题转化为非线性规划问题(Non-linear Programming,NLP)。调用NLP求解器SNOPT求解。选取多组云团算例进行仿真分析,仿真结果验证所提弹道规划方法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弹道规划方法进行仿真对比,新的弹道规划方法以增加较少动能损耗、控制能量消耗和攻击时长为代价,大幅减少了云团对激光的衰减作用,验证了其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制导炮弹 云团 弹道规划 Radau伪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校企共生模式下职工培训培养创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10
作者 王庆海 王晓侃 武燕 《职业》 2022年第20期31-33,共3页
职工培训是企业发展和高水平运营的基础性工作,也是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一环。但目前职工培训存在需求不清晰、计划性不强、培训目标不高和效果差等问题,本研究从校企共生角度提出职工培训培养一体化的创新育训一体模式。通过校企共建产... 职工培训是企业发展和高水平运营的基础性工作,也是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一环。但目前职工培训存在需求不清晰、计划性不强、培训目标不高和效果差等问题,本研究从校企共生角度提出职工培训培养一体化的创新育训一体模式。通过校企共建产业学院、共同开发培训课程、共同构建培训体系和共同开展职工培训培养等方式,构建校企共生的职工培训培养一体化模式,助力企业高速发展,加快助推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工培训 产教融合 校企共生 培训培养一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炭对京郊沙化地土壤性质和苜蓿生长、养分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29
11
作者 郑瑞伦 王宁宁 +4 位作者 孙国新 谢祖彬 庞卓 王庆海 武菊英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04-912,共9页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施用生物炭(14 t·hm-2)和种植苜蓿对京郊沙化地的改良作用。试验设裸地(BL)、裸地添加生物炭(BLB)、种植苜蓿不加生物炭(A)和种植苜蓿添加生物炭(AB)四个处理。结果表明:添加生物炭使土壤容重显著减小11.5%~11.6...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施用生物炭(14 t·hm-2)和种植苜蓿对京郊沙化地的改良作用。试验设裸地(BL)、裸地添加生物炭(BLB)、种植苜蓿不加生物炭(A)和种植苜蓿添加生物炭(AB)四个处理。结果表明:添加生物炭使土壤容重显著减小11.5%~11.6%,p H值显著增加0.1~0.2个单位,田间持水量和总孔隙度分别增加9.1%~10.3%和7.6%~11.3%,土壤总氮、有机碳含量和氮、磷、钾、锌的有效含量分别增加10.3%~25.8%、52.8%~71.7%、12.7%~23.5%、141.7%~233.3%、47.7%~81.1%、94.2%~95.2%,有效铁含量最高减小29.1%,阳离子代换量(CEC)和钙、镁、锰、硼的有效含量无显著变化;种植苜蓿没有显著影响土壤p H值、容重、总孔隙度、田间持水量、CEC和氮、钙、镁、锌、硼的有效性,总体上显著减小了土壤含水量和总氮、速效磷、速效钾的含量,增加了铁和锰的有效含量。BLB处理土壤含水量比BL显著增加13.9%(P<0.05);添加生物炭使苜蓿地上部生物量、含水量和氮、磷、钾、钙、镁、铁、锌、锰、硼的吸收累积量分别显著增加91.1%、3.6%、110.0%、130.9%、200.4%、82.6%、44.8%、89.5%、102.7%、99.5%、104.7%。生物炭与苜蓿种植相结合可在短期内改善京郊沙化地土壤的理化性质、提高养分有效性和恢复植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苜蓿 沙化 容重 田间持水量 有机碳 有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特拉津胁迫对菖蒲的生理毒性效应 被引量:11
12
作者 李翠 温海峰 +3 位作者 郑瑞伦 陈洁 马雪菊 王庆海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895-1902,共8页
为明确阿特拉津对菖蒲的毒性效应,本文通过水培实验研究了阿特拉津浓度和培养时间在抑菌和不抑菌条件下对菖蒲叶绿素含量、叶绿素a/b值、丙二醛含量(MDA)、抗氧化酶(SOD和POD)活性和最大光能转化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抑菌条件下,叶绿... 为明确阿特拉津对菖蒲的毒性效应,本文通过水培实验研究了阿特拉津浓度和培养时间在抑菌和不抑菌条件下对菖蒲叶绿素含量、叶绿素a/b值、丙二醛含量(MDA)、抗氧化酶(SOD和POD)活性和最大光能转化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抑菌条件下,叶绿素a和叶绿素总量随处理浓度的增加和培养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叶绿素a/b值无显著变化;MDA含量随着培养时间延长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至培养第5周,≤2 mg·L^(-1)处理的MDA含量恢复至对照水平;SOD和POD活性随培养时间延长和处理浓度增加均无显著变化;最大光能转化效率(Fv/Fm)随处理浓度的增加而降低,0.5 mg·L^(-1)处理与对照无显著差异,≥1 mg·L^(-1)处理培养1~4周显著低于对照,第5周时恢复至对照水平。抑菌条件下,培养第1周叶绿素含量和Fv/Fm均显著低于不抑菌处理,培养4~5周时,≥1 mg·L^(-1)处理Fv/Fm亦显著低于不抑菌处理;整个试验期间≥2 mg·L^(-1)处理Fv/Fm均显著低于对照水平。可见,菖蒲对阿特拉津胁迫具有较好的耐受能力,水培系统中的微生物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阿特拉津胁迫对菖蒲的毒性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特拉津 菖蒲 生理特性 水污染 抑菌条件 耐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液共沸法直接合成较高分子量的聚乳酸 被引量:18
13
作者 黎莉 唐颂超 +2 位作者 王庆海 潘泳康 王婷兰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72-675,共4页
采用溶液共沸法直接缩聚制备聚乳酸。探讨了复合催化剂、溶剂用量、反应时间及反应装置对聚乳酸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以乳酸质量分数w=0.01的复合催化剂(其中氯化亚锡与对甲苯磺酸质量比为1∶1)为催化剂,溶剂与乳酸的体积比为0... 采用溶液共沸法直接缩聚制备聚乳酸。探讨了复合催化剂、溶剂用量、反应时间及反应装置对聚乳酸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以乳酸质量分数w=0.01的复合催化剂(其中氯化亚锡与对甲苯磺酸质量比为1∶1)为催化剂,溶剂与乳酸的体积比为0.75∶1.00,在氮气氛保护下反应35 h左右,能得到重均分子量为6.6×104的聚乳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溶液共沸 直接聚合 复合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滨缓冲带植物根系和根际微生物特征及其对农业面源污染物去除效果 被引量:9
14
作者 尧水红 刘艳青 +2 位作者 王庆海 肖波 宋佃丽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65-370,共6页
对河滨缓冲带常见的3种水生植物根系形态特点、活力特征及其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进行了研究,并对其农业面源污染物的去除效果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3种水生植物根系形态和活力特征具有显著差异。根系活力表现为水生鸢尾>菖蒲>千... 对河滨缓冲带常见的3种水生植物根系形态特点、活力特征及其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进行了研究,并对其农业面源污染物的去除效果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3种水生植物根系形态和活力特征具有显著差异。根系活力表现为水生鸢尾>菖蒲>千屈菜,与根尖数呈显著相关。同时,3种水生植物具有显著的根际效益,根际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显著高于非根际土壤;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数量为细菌>放线菌>真菌;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指数为水生鸢尾>菖蒲>千屈菜,这与3种水生植物根系活力特征表现一致。3种水生植物河滨缓冲区对农业面源污染物TN、TP和CODCr的去除效果表现为水生鸢尾>菖蒲>千屈菜。说明不同水生植物根系结构导致根系活力不同,由此引起的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差异对水生植物农业面源污染物去除效果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滨缓冲带 根系结构 根系活力 土壤微生物 微生物生物量 微生物多样性 去除效果 农业面源污染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护性耕作与等高草篱防治坡耕地水土及氮磷流失研究 被引量:17
15
作者 肖波 喻定芳 +2 位作者 赵梅 王庆海 申小波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15-323,共9页
坡耕地是水土流失和农业面源污染物的重要来源,同时也是当前治理的薄弱环节。本文以北京地区坡耕地为研究对象,采用人工模拟降雨方法,研究了保护性耕作和等高草篱措施在不同坡度条件下对水土及氮磷流失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保护性耕作... 坡耕地是水土流失和农业面源污染物的重要来源,同时也是当前治理的薄弱环节。本文以北京地区坡耕地为研究对象,采用人工模拟降雨方法,研究了保护性耕作和等高草篱措施在不同坡度条件下对水土及氮磷流失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保护性耕作和等高草篱措施均能有效降低坡耕地水土及氮磷养分流失,4种处理的降低效果由大到小依次为:保护性耕作+草篱>传统耕作+草篱>保护性耕作+无草篱>传统耕作+无草篱。与传统耕作+无草篱相比,传统耕作+草篱、保护性耕作+无草篱、保护性耕作+草篱分别减少56%、44%和68%的径流流失,66%、49%和82%的土壤流失,以及56%、43%和66%的总氮流失和54%、40%和70%的总磷流失。同时,等高草篱和保护性耕作措施的防治效果与坡度呈负相关关系,即随着坡度增加其作用效果逐渐减弱。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保护性耕作和等高草篱措施是控制坡耕地水土及氮磷流失的最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性耕作 等高草篱 坡耕地 水土保持 农业面源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吡啶衍生物研究(X):2-仲丁氨基-5-(2-芳氧吡啶-4-基)-1,3,4-噻二唑的合成及除草活性 被引量:9
16
作者 徐彦军 王庆海 +4 位作者 武菊英 吴厚斌 冉兆晋 毛朝姝 覃兆海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2期189-192,共4页
为了研究2-仲丁氨基-5-(2-氯吡啶-4-基)-1,3,4-噻二唑(BCPT)的结构-活性关系和开发活性更高的新型除草剂,以BCPT为先导化合物,依据活性亚结构连接法,在吡啶环2-位上引入二芳醚类除草剂的典型结构单元——芳醚,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新... 为了研究2-仲丁氨基-5-(2-氯吡啶-4-基)-1,3,4-噻二唑(BCPT)的结构-活性关系和开发活性更高的新型除草剂,以BCPT为先导化合物,依据活性亚结构连接法,在吡啶环2-位上引入二芳醚类除草剂的典型结构单元——芳醚,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新的芳氧吡啶噻二唑类化合物,其结构经元素分析和^1H NMR确证。初步除草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在500mg/L剂量下,所有化合物的除草活性(抑制率0-45%)远低于先导化合物(抑制率72%-87%),说明吡啶环2-位上的氯原子可能对维持该类化合物的除草活性是必需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芳醚 吡啶衍生物 1 3 4-噻二唑 除草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录井在水平井钻进中的作用 被引量:17
17
作者 王升永 宋庆田 +1 位作者 李富强 王庆海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2004年第3期29-30,共2页
在水平井作业过程中,准确判断井眼轨迹方向,有效控制层位尤为重要。MWD和LWD等随钻测井技术虽然具有有效的地质导向作用,但因随钻测井仪器自身的不足,存在一定的测量盲区。因此,仅仅依靠随钻测井资料还不能准确了解井底的岩性特征及其... 在水平井作业过程中,准确判断井眼轨迹方向,有效控制层位尤为重要。MWD和LWD等随钻测井技术虽然具有有效的地质导向作用,但因随钻测井仪器自身的不足,存在一定的测量盲区。因此,仅仅依靠随钻测井资料还不能准确了解井底的岩性特征及其含油气性。相比较而言,综合录井能及时、有效地反映随钻仪器测量盲区的地层岩性及其含油气性,只有两者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为其钻进提供导向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井 综合录井技术 层位判断 非烃组分 标志信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种禾本科牧草对官厅水库库滨荒地的培肥效应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肖波 武菊英 +1 位作者 王庆海 尧水红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13-121,共9页
在官厅水库库滨选择典型荒滩荒坡地,种植苇状羊茅、老芒麦、无芒雀麦和草地雀麦4种禾本科牧草,对比研究其生长特征及种植后对表层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所选4种牧草表现较为近似,其在荒滩荒地上均可正常生长,且平均每年可提供10... 在官厅水库库滨选择典型荒滩荒坡地,种植苇状羊茅、老芒麦、无芒雀麦和草地雀麦4种禾本科牧草,对比研究其生长特征及种植后对表层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所选4种牧草表现较为近似,其在荒滩荒地上均可正常生长,且平均每年可提供10.99t/hm2的干饲料,同时显著改善了土壤理化性质,具有较好的培肥改土效应。4种牧草种植2年后,平均可使表层土壤粘粒含量显著增加14%,粉粒含量显著减少21%,大于0.25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增加112%,土壤容重显著降低15%,同时还可使土壤有机质含量显著增加227%,全氮含量显著增加76%,全磷、碱解氮、速效磷含量分别增加66%,41%和4%。综合认为,官厅水库库滨种植的4种禾本科牧草可在产生一定经济效益的同时显著改善表层土壤理化性质,兼具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对荒地土壤的持续培育和科学利用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苇状羊茅 老芒麦 草地雀麦 无芒雀麦 荒滩荒地治理 废弃土地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内关联合Bobath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全手肌痉挛对照研究 被引量:11
19
作者 王利春 刘海燕 王庆海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6期82-83,共2页
在脑卒中患者的康复过程中,手部痉挛严重阻碍了患者手功能的恢复,是临床及康复医师亟待解决的问题。临床中,笔者在常规Bobath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针刺内关来缓解手部痉挛,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手痉挛 脑卒中 内关 针刺 康复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1%氯氨吡啶酸水剂对不同生育期黄花棘豆的防控效果及对草地植被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陈超 王庆海 +2 位作者 武菊英 莫重辉 辛玉春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19-224,228,共7页
在黄花棘豆的不同生育期(返青期、现蕾期和初花期)以不同浓度的21%氯氨吡啶酸水剂对天然草地进行喷施,探讨其对黄花棘豆的防控效果和对草地植被的影响。结果表明,21%氯氨吡啶酸水剂对于黄花棘豆有很强的灭除效果:喷施后15d,85%的植株表... 在黄花棘豆的不同生育期(返青期、现蕾期和初花期)以不同浓度的21%氯氨吡啶酸水剂对天然草地进行喷施,探讨其对黄花棘豆的防控效果和对草地植被的影响。结果表明,21%氯氨吡啶酸水剂对于黄花棘豆有很强的灭除效果:喷施后15d,85%的植株表现出明显药害症状;喷施后35d,92.5%的植株药害等级达到4级。喷施后75d,125.0mL/hm2处理的株防效可达85%以上;187.5mL/hm2处理的株防效可达95%。在鲜重防效方面,高浓度和低浓度处理都可达95%以上的防控效果。不同喷施时期和喷施浓度对于草地其他植物和草产量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对于双子叶植物,高浓度和低浓度喷施水平下其草产量都明显降低,分别降低52.5%和40.3%,降低趋势为返青期>现蕾期>初花期。单子叶植物受21%氯氨吡啶酸水剂的影响不同于双子叶植物:高浓度喷施,所有处理组草产量都显著降低,平均降低18.7%;低浓度喷施时,返青期草产量降低26.3%,现蕾期和初花期草产量增加,分别增加1.0%和10.6%。对草地植被的调查表明,21%氯氨吡啶酸水剂喷施后草地单位面积植物种数、盖度和植物多样性都有明显的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氨吡啶酸 黄花棘豆 返青期 现蕾期 初花期 毒害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