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一株产多糖真菌的筛选、鉴定与发酵条件优化
被引量:
1
1
作者
王常贵
谭智杰
+3 位作者
张巧毅
赵柔
黄婷
林元山
《湖南农业科学》
2023年第2期1-6,共6页
以马铃薯汁(PDA)培养基为筛选培养基,从自然界枯枝腐木中筛选产多糖真菌,经平板初筛、摇瓶复筛获得最优菌株TL-8,胞外多糖产量达1.1 g/L。经形态观察和分子生物学鉴定,TL-8菌株鉴定为白囊耙齿菌(Irpex lacteus)。在发酵基本培养基初始...
以马铃薯汁(PDA)培养基为筛选培养基,从自然界枯枝腐木中筛选产多糖真菌,经平板初筛、摇瓶复筛获得最优菌株TL-8,胞外多糖产量达1.1 g/L。经形态观察和分子生物学鉴定,TL-8菌株鉴定为白囊耙齿菌(Irpex lacteus)。在发酵基本培养基初始条件下,分别以培养条件(如温度、摇床转速、pH值、发酵时间等)和培养基成分(如氮源、碳源)作单因素优化,并根据单因素优化结果筛选影响较大的因素进行正交试验优化,以确定白囊耙齿菌TL-8产胞外多糖的最优发酵条件。结果表明:在发酵基本培养基的基础上,采用乳糖(12 g/L)和葡萄糖(28 g/L)作复合碳源,采用酵母膏(6.0 g/L)和豆渣粉(9.0 g/L)作复合氮源,pH值6.0,摇床转速160 r/min,装液量为100 mL/250 mL,培养温度30℃的条件下培养8 d,白囊耙齿菌TL-8的生物量达15.78 g/L,胞外多糖产量达5.49 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状真菌
多糖
白囊耙齿菌
摇瓶发酵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茯苓菌液体发酵产胞内多糖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
2
2
作者
谭智杰
张巧毅
+2 位作者
赵柔
王常贵
林元山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43-548,共6页
以不同碳源、氮源、pH、温度、接种量、转速、时间为单一变量,通过单因素试验和Plackett–Burman试验从7个因素中筛选显著性因素,对筛选出的显著性因素进行最陡爬坡试验,采用Box–Behnken试验探究茯苓菌液体发酵产胞内多糖的最优条件。...
以不同碳源、氮源、pH、温度、接种量、转速、时间为单一变量,通过单因素试验和Plackett–Burman试验从7个因素中筛选显著性因素,对筛选出的显著性因素进行最陡爬坡试验,采用Box–Behnken试验探究茯苓菌液体发酵产胞内多糖的最优条件。结果表明:接种量、pH、葡萄糖质量分数和酵母膏质量分数是茯苓菌液体发酵产胞内多糖的显著性因素;在接种量9%、pH 5.7、葡萄糖质量分数4%、酵母膏质量分数1%、时间7 d、温度28℃、转速170 r/min的条件下,茯苓胞内多糖的含量为(5.82±0.18)g/L,生物量为(14.63±0.21)g/L,分别为未优化前的1.6倍和2.0倍。与常规栽培相比,茯苓菌液体发酵产胞内多糖的时间大大缩短,减少了松材消耗,且茯苓菌液体发酵培养基成本低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苓
液体发酵
胞内多糖
Plackett–Burman试验
Box–Behnken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一株产多糖真菌的筛选、鉴定与发酵条件优化
被引量:
1
1
作者
王常贵
谭智杰
张巧毅
赵柔
黄婷
林元山
机构
湖南农业大学生物科学技术学院
出处
《湖南农业科学》
2023年第2期1-6,共6页
基金
湖南省高效创新平台开放基金项目(19k045)。
文摘
以马铃薯汁(PDA)培养基为筛选培养基,从自然界枯枝腐木中筛选产多糖真菌,经平板初筛、摇瓶复筛获得最优菌株TL-8,胞外多糖产量达1.1 g/L。经形态观察和分子生物学鉴定,TL-8菌株鉴定为白囊耙齿菌(Irpex lacteus)。在发酵基本培养基初始条件下,分别以培养条件(如温度、摇床转速、pH值、发酵时间等)和培养基成分(如氮源、碳源)作单因素优化,并根据单因素优化结果筛选影响较大的因素进行正交试验优化,以确定白囊耙齿菌TL-8产胞外多糖的最优发酵条件。结果表明:在发酵基本培养基的基础上,采用乳糖(12 g/L)和葡萄糖(28 g/L)作复合碳源,采用酵母膏(6.0 g/L)和豆渣粉(9.0 g/L)作复合氮源,pH值6.0,摇床转速160 r/min,装液量为100 mL/250 mL,培养温度30℃的条件下培养8 d,白囊耙齿菌TL-8的生物量达15.78 g/L,胞外多糖产量达5.49 g/L。
关键词
丝状真菌
多糖
白囊耙齿菌
摇瓶发酵优化
Keywords
lamentous fungi
polysaccharide
Irpex lacteus
shaking fermentation optimization
分类号
Q93-335 [生物学—微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茯苓菌液体发酵产胞内多糖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
2
2
作者
谭智杰
张巧毅
赵柔
王常贵
林元山
机构
湖南农业大学生物科学技术学院
农业生物工程研究所
出处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43-548,共6页
基金
湖南省高校创新平台开放项目(19K045)
湖南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NK2114)。
文摘
以不同碳源、氮源、pH、温度、接种量、转速、时间为单一变量,通过单因素试验和Plackett–Burman试验从7个因素中筛选显著性因素,对筛选出的显著性因素进行最陡爬坡试验,采用Box–Behnken试验探究茯苓菌液体发酵产胞内多糖的最优条件。结果表明:接种量、pH、葡萄糖质量分数和酵母膏质量分数是茯苓菌液体发酵产胞内多糖的显著性因素;在接种量9%、pH 5.7、葡萄糖质量分数4%、酵母膏质量分数1%、时间7 d、温度28℃、转速170 r/min的条件下,茯苓胞内多糖的含量为(5.82±0.18)g/L,生物量为(14.63±0.21)g/L,分别为未优化前的1.6倍和2.0倍。与常规栽培相比,茯苓菌液体发酵产胞内多糖的时间大大缩短,减少了松材消耗,且茯苓菌液体发酵培养基成本低廉。
关键词
茯苓
液体发酵
胞内多糖
Plackett–Burman试验
Box–Behnken试验
Keywords
Poria cocos(Schw.)Wolf
liquid fermentation
intracellular polysaccharide
Plackett-Burman experiment
Box-Behnken experiment
分类号
S567.32 [农业科学—中草药栽培]
R282.71 [医药卫生—中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一株产多糖真菌的筛选、鉴定与发酵条件优化
王常贵
谭智杰
张巧毅
赵柔
黄婷
林元山
《湖南农业科学》
2023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茯苓菌液体发酵产胞内多糖条件的优化
谭智杰
张巧毅
赵柔
王常贵
林元山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