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推拿联合物理因子疗法治疗体操运动员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的临床观察及肌骨超声影像学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王峻良 胡丽君 +3 位作者 何缪缪 刘刚 刘鲲鹏 顾非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12期124-129,共6页
目的观察推拿联合物理因子疗法对体操运动员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的临床效果,探讨肌骨超声测得的韧带厚度作为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观察指标的可靠性。方法选取踝关节外侧副韧带Ⅰ~Ⅱ型损伤的体操运动员64例,采用全分析集意向性入组原则... 目的观察推拿联合物理因子疗法对体操运动员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的临床效果,探讨肌骨超声测得的韧带厚度作为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观察指标的可靠性。方法选取踝关节外侧副韧带Ⅰ~Ⅱ型损伤的体操运动员64例,采用全分析集意向性入组原则,分为物理因子治疗组(理疗组)与物理因子治疗+推拿组(推拿组)各32例。理疗组采用超声波及微波治疗,每次各10 min,每周3次。推拿组在理疗组治疗基础上采用推拿手法,每次20 min,每周3次。均连续治疗3个月。观察2组临床疗效,比较2组治疗不同时点踝关节距腓前韧带厚度和跟腓韧带厚度、踝关节周径、踝关节活动度评分。结果推拿组总有效率为96.88%(31/32),理疗组为90.63%(29/32),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距腓前韧带厚度、跟腓韧带厚度减小(P<0.05);2组治疗后比较,推拿组距腓前韧带厚度、跟腓韧带厚度小于理疗组(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1个月、治疗后踝关节周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1个月、治疗后踝关节周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1个月、治疗后踝关节活动度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1个月、治疗后比较,推拿组踝关节活动度评分优于理疗组(P<0.05)。结论推拿联合物理因子疗法可改善体操运动员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症状,在改善距腓前韧带和跟腓韧带厚度、踝关节活动度方面均优于单纯物理因子疗法,肌骨超声测量可作为评价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拿治疗 肌骨超声 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 体操运动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像学移动度测量在颞下颌关节紊乱病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5
2
作者 顾非 庄月琴 +2 位作者 王峻良 王炜 周超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6年第31期113-115,127,共4页
目的探索新的影像学测量方法应用于颞下颌关节紊乱病临床诊断中的可行性及可靠性。方法采用流行病学中非全面调查中的典型调查,以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常见发病年龄为基线,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张贴海报宣传,自愿入组的2... 目的探索新的影像学测量方法应用于颞下颌关节紊乱病临床诊断中的可行性及可靠性。方法采用流行病学中非全面调查中的典型调查,以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常见发病年龄为基线,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张贴海报宣传,自愿入组的2013年9月~2014年12月期间无张口障碍、无颞颌关节疼痛及关节弹响等症状的在校大学生、研究生、公司员工、社区居民等正常人员300例。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60例。拍摄标准颞下颌关节张闭口位片。测量张闭口位片中,外耳门前缘垂直切线到下颌骨髁顶点的垂直切线距离(A方法 )和机械耳点垂直切线到下颌骨髁顶点的垂直切线距离(B方法 )。用A、B两种方法测量张闭口位片中距离的差值——"移动度",统计出正常人群95%可信区间下的颞下颌关节"移动度"参考范围。同样方法测量60例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的颞下颌关节"移动度",与正常人"移动度"比较,探讨该指标在颞下颌关节紊乱病临床诊断中的灵敏度。结果 300例正常人颞下颌关节移动度参考范围,A方法 :左12.75~30.83 mm,右12.49~31.39 mm,应用于患者诊断的灵敏度为76.67%。B方法 :左12.41~30.99 mm,右12.42~31.54 mm,应用于患者诊断的灵敏度为76.67%。A方法与B方法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颞下颌关节张闭口位X片关节移动度可应用于临床研究,且有一定的灵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诊断 影像学 移动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步推拿法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椎曲度的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顾非 黄盠 +2 位作者 王峻良 卫明 郑磊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3年第19期115-117,120,共4页
目的进一步论证三步推拿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同时研究其对于腰椎生理曲度改善的程度。方法研究选取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80例,随机分入三步推拿组、牵引治疗组和传统手法组,每组60例。三步推拿组采用松解、调整、整理三步治... 目的进一步论证三步推拿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同时研究其对于腰椎生理曲度改善的程度。方法研究选取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80例,随机分入三步推拿组、牵引治疗组和传统手法组,每组60例。三步推拿组采用松解、调整、整理三步治疗,每次治疗20 min;牵引治疗组采用电动机械牵引床牵引患者腰椎,每次治疗20 min;传统手法组采用松解、拔伸、按压、调整等手法,每次治疗20 min。三组均以3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结合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AS)观察比较三组间的临床疗效差异。选用Seze法测量值观察三步推拿法对于腰椎生理曲度改善的效果。结果三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三步推拿组85.00%、牵引治疗组60.00%和传统手法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种治疗方法对于腰椎生理曲度都有改善。组间两两比较:三步推拿组与牵引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三步推拿组与传统手法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牵引治疗组与传统手法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三步推拿法等同于传统手法,且两者均显著优于牵引治疗组。结论三步推拿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以及其对于腰椎曲度的改善等同于传统推拿手法,且明显优于单一的牵引治疗,其具有简捷、易掌握的特点,在广大基层医院中有着更为广阔的推广使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步推拿法 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生理曲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扳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4
作者 吉登军 刘鲲鹏 +3 位作者 顾非 王峻良 王炜 周超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5年第13期32-35,共4页
腰椎扳法是推拿常用手法之一,以往认为其具有一定的风险性,现在大量的数据已说明腰椎扳法是相对安全的手法。近年来扳法在解剖形态、生物力学等多方面有了一定的研究。也有许多学者提出了腰椎扳法操作上的改良,提高手法临床运用的安全... 腰椎扳法是推拿常用手法之一,以往认为其具有一定的风险性,现在大量的数据已说明腰椎扳法是相对安全的手法。近年来扳法在解剖形态、生物力学等多方面有了一定的研究。也有许多学者提出了腰椎扳法操作上的改良,提高手法临床运用的安全性和功效性。但是腰椎扳法基础研究大部分是在尸体解剖上观察所得,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这可能是扳法一般本质特征一直未曾明确提出的原因。随着新的研究手段、研究设备的运用,直接获得腰椎扳法作用在人体时的数据,可能会进一步推进腰椎扳法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扳法 机制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