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明末《新制诸器图说》所见汲水灌溉农具“鹤饮”考释
1
作者 王少迟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89-194,共6页
明代王徵在中西科技思想交汇影响下,设计了杠杆式灌溉农具鹤饮。它的主体结构由戽、转槽、函轴和绳索组成,设计精巧,高效省力。《新制诸器图说》是保存鹤饮图像的唯一来源,但其刻本系统绘图粗疏,失真问题层出叠生,故须经抄本校正后得以... 明代王徵在中西科技思想交汇影响下,设计了杠杆式灌溉农具鹤饮。它的主体结构由戽、转槽、函轴和绳索组成,设计精巧,高效省力。《新制诸器图说》是保存鹤饮图像的唯一来源,但其刻本系统绘图粗疏,失真问题层出叠生,故须经抄本校正后得以复原。明末至清中期,鹤饮曾在北方小范围内使用过,甚至还兼作泄洪、灭火工具。然而,因适用范围局限、制作繁难和高成本,鹤饮逐渐与农家生产、农民需求脱节,继而淡出历史视线,成为精神文化中的一份遗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具 鹤饮 王徵 《新制诸器图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瑞安蚕桑产业发展史研究
2
作者 王少迟 《中国蚕业》 2024年第2期68-71,共4页
古代瑞安曾以纺织加工为能事,种桑养蚕不发达,规模小且拘泥旧法,丝质不佳。近代以来,蚕桑落后的旧貌仍延续了较长时间。不过在时局、政策的利好影响下,瑞安积极扩大蚕桑生产规模,改进落后技术,出现了3次发展高峰:一是清末维新运动前后,... 古代瑞安曾以纺织加工为能事,种桑养蚕不发达,规模小且拘泥旧法,丝质不佳。近代以来,蚕桑落后的旧貌仍延续了较长时间。不过在时局、政策的利好影响下,瑞安积极扩大蚕桑生产规模,改进落后技术,出现了3次发展高峰:一是清末维新运动前后,被当作挽回利权、改善民生之抓手;二是抗战后期,被视为运销不畅、物资紧缺环境下的意外商机;三是20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初,国家政策调整带动桑农、蚕农的生产积极性高涨。但失去这些依托条件后,当地蚕桑产业重新因原有禀赋缺乏竞争力而被抛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桑产业 产业史 时局 政策 湖桑 务农会 试验场 制造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走进方观承笔下的天虫世界--清代农书《看蚕词》考论
3
作者 王少迟 《古今农业》 2024年第1期128-136,8,共10页
《看蚕词》是清朝著名大臣方观承的农学作品,自单行本问世后不久,便被收进安徽桐城方氏家族祖孙三代的精刻本家集——《述本堂诗集》中。二者以“母子”关系相存130余年,直到晚清光绪间单独重刻《看蚕词》时,才有所改变。由于长期载入诗... 《看蚕词》是清朝著名大臣方观承的农学作品,自单行本问世后不久,便被收进安徽桐城方氏家族祖孙三代的精刻本家集——《述本堂诗集》中。二者以“母子”关系相存130余年,直到晚清光绪间单独重刻《看蚕词》时,才有所改变。由于长期载入诗集,导致流行面不广等原因,人们对这部用词(诗)注形式写成、兼具雅与俗两种格韵的农书了解很少。这种局面,与方观承本人及其亲友们设想的“上荐下教”的美好预期差距很大,同时也影响了该书在历史进程中的价值发挥。因此,通过概述《看蚕词》的成书背景、版本流传和体例内容,尝试挖掘所蓄藏的珍贵的农学思想,以期该农书能得到更多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看蚕词》 《述本堂诗集》 方观承 农学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中国马齿苋的利用历史 被引量:3
4
作者 王少迟 《古今农业》 2022年第3期11-26,共16页
马齿苋在中国大地上曾长期被人们利用,遗存目前最早可以追溯到距今八千多年的淮河中下游地区,时代属新石器时代早期。此后历经新石器时代中晚期、青铜时代,马齿苋遗存一直动态发展式地向四周传播。出土数量和频次的增多,代表着它在人类... 马齿苋在中国大地上曾长期被人们利用,遗存目前最早可以追溯到距今八千多年的淮河中下游地区,时代属新石器时代早期。此后历经新石器时代中晚期、青铜时代,马齿苋遗存一直动态发展式地向四周传播。出土数量和频次的增多,代表着它在人类生产生活中逐渐受到重视。汉代及以后,相关的考古材料极少,书籍著录成为了解马齿苋利用情况的主要渠道。本文通过搜集和整理这些考古与文献材料,以尽可能比较完整地考述中国先民利用马齿苋的历史,继而深入挖掘其具有的药用和食用等多方面价值,为当代医药诊治、储粮备荒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齿苋 利用历史 考古发现 文献记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