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优化教学行为 共享学习乐趣
1
作者 王小鹰 《教师博览(下旬刊)》 2012年第4期22-22,共1页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改变教学方法,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切实转变和优化教师教学行为,是决定新课程成败的关键,是新课程改革得以深入扎实推进的基本要求。
关键词 教学行为 学习 乐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静娴激情塑班昭——看昆剧《班昭》有感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小鹰 《上海戏剧》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19-19,共1页
张静娴与班昭梦魂萦绕了三年多,终于在舞台上与她合二为一了。 正史上关于班昭的记载少得可怜,因为史书典籍大都是男人们写的,他们的笔墨对女性向来十分吝啬,然而这却给今人的再创造提供了广阔的想像的余地。
关键词 班昭 张静娴 昆剧 汉书 花旦 新婚 正旦 男人们 行当 剧作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愚亦韩非 壮亦韩非
3
作者 王小鹰 小雨 《上海戏剧》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6-16,共1页
淮剧《千古韩非》讲述了先秦时代法家集大成者韩非生命中最特殊、最深刻的一段历史故事。战国末年,七国纷争,秦王赢政意欲一统天下。韩王安于公元前234年将韩非献给赢政。秦王喜得韩非,恳请韩非辅佐西秦,但却没有完全信任他。韩非... 淮剧《千古韩非》讲述了先秦时代法家集大成者韩非生命中最特殊、最深刻的一段历史故事。战国末年,七国纷争,秦王赢政意欲一统天下。韩王安于公元前234年将韩非献给赢政。秦王喜得韩非,恳请韩非辅佐西秦,但却没有完全信任他。韩非深感秦王雄才大略,必建奇功,但他绝不愿背弃故国血脉,身陷两难。当秦王要求韩非兴秦灭韩时,韩非再三拒绝。另一方面,秦王对韩非的器重和热盼,引起了韩非昔日同窗、秦国上卿李斯的不安,为保权位,李斯一再向秦王进谗言,说韩非不能为秦所用,不如除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非 先秦时代 集大成者 历史故事 公元前 赢政 李斯 生命 法家 两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眼中的这个林黛玉(上)
4
作者 王小鹰 《上海戏剧》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28-31,共4页
一 年逾八十的越剧表演艺术家王文娟老师亲自执笔撰写了她自己从艺七十载的艺术传记,计二十万言。我花了两天的功夫,一口气读了下来。王文娟老师的文风与她创立的越剧旦角王派艺术一样,质朴自然,平实敦厚,却又刚柔相济,读着像品... 一 年逾八十的越剧表演艺术家王文娟老师亲自执笔撰写了她自己从艺七十载的艺术传记,计二十万言。我花了两天的功夫,一口气读了下来。王文娟老师的文风与她创立的越剧旦角王派艺术一样,质朴自然,平实敦厚,却又刚柔相济,读着像品新茶,愈品愈有味道,具有隽永的美学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剧表演艺术家 林黛玉 质朴自然 刚柔相济 美学价值 王文娟 老师 传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眼中的这个林黛玉(下)
5
作者 王小鹰 《上海戏剧》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38-41,共4页
在越剧一百多年的发展史上,不同发展阶段都涌现出属于那个阶段的"角儿",自女子越剧登上历史舞台,逐渐形成了不同行当的不同流派,越剧这个剧种终于成熟起来。可以说,是越剧养育了流派,而流派又众星捧月地将越剧推向艺术高峰。我仔细阅... 在越剧一百多年的发展史上,不同发展阶段都涌现出属于那个阶段的"角儿",自女子越剧登上历史舞台,逐渐形成了不同行当的不同流派,越剧这个剧种终于成熟起来。可以说,是越剧养育了流派,而流派又众星捧月地将越剧推向艺术高峰。我仔细阅读了王文娟老师的艺术自传,王老师12岁入行学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黛玉 越剧 发展史 流派 王文娟 艺术 老师 剧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生大戏──观越剧《舞台姐妹》
6
作者 王小鹰 《文化艺术研究》 1999年第2期13-,共1页
关键词 《舞台姐妹》 邢月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品戏
7
作者 王小鹰 《上海戏剧》 1988年第2期41-42,共2页
我喜欢看戏。不怕人说我是老古董或骂我俗气,如果同时将音乐会票、舞蹈票和戏曲票放在我面前,我会毫不迟疑地选择戏曲票(特别是古装戏)。人的兴趣爱好是天生遗传的还是受环境影响的?我没有仔细探讨过。我是如何染上戏瘾的?说来话长。小... 我喜欢看戏。不怕人说我是老古董或骂我俗气,如果同时将音乐会票、舞蹈票和戏曲票放在我面前,我会毫不迟疑地选择戏曲票(特别是古装戏)。人的兴趣爱好是天生遗传的还是受环境影响的?我没有仔细探讨过。我是如何染上戏瘾的?说来话长。小时候我是个胆怯而腼腆的小姑娘,不爱唱歌跳舞,唯一的嗜好是描小人书里的古代仕女。那时在书摊上一分钱可以借两本小人书,我常常去借了来描。最喜欢描的是林黛玉,因为她好看,我觉得她比薛宝钗和王熙凤都好看。我描过很多林黛玉,如果都保存下来,大概就是林黛玉的一生了。那时侯我什么都不懂,仅是一种本能的唯美的感觉在驱使着我去做傻乎乎毫无意义的事情。大概是上五年级的时候,我从父亲的书橱里偷得一本曹雪芹的《红楼梦》,便囫囵吞枣地读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黛玉 薛宝钗 人说 玉镯记 毫无意义 一本 《窦娥冤》 洪异 汉宫秋 黛玉葬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赵志刚的柔与刚——赵志刚印象记
8
作者 王小鹰 《上海戏剧》 1985年第1期25-28,共4页
1984年9月23日晚,上海东南角,南市影剧院,彩灯辉映、人群熙攘。数以百万计的越剧观众所瞩目的“江、浙、沪越剧青年演员电视汇演大奖赛”在这里举行揭奖大会。八十年代的大上海,电影、电视、电子音乐、流行歌曲、爵士舞……各种现代艺... 1984年9月23日晚,上海东南角,南市影剧院,彩灯辉映、人群熙攘。数以百万计的越剧观众所瞩目的“江、浙、沪越剧青年演员电视汇演大奖赛”在这里举行揭奖大会。八十年代的大上海,电影、电视、电子音乐、流行歌曲、爵士舞……各种现代艺术迅猛发展,然而,越剧,这个由浙江乡村的“的笃班”发展起来的地方戏曲,仍以它优美、深沉、隽永的艺术魅力占据了非常优势的观众群——不仅有“婆婆妈妈”的老越剧迷,还有许多颇具现代性格的男女青年越剧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志刚 地方戏曲 印象记 何文秀 尹派 尹桂芳 汉文皇后 上海越剧院 现代艺术 徐天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杨乃武的舞台新生──观越剧《杨乃武》
9
作者 王小鹰 《文化艺术研究》 1999年第2期22-,共1页
关键词 杨乃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看大剧院版本越剧《红楼梦》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小鹰 《上海戏剧》 2000年第3期10-11,共2页
越剧从浙江山村的小歌班坎坷崎岖地走入大城市,逐渐发展成一个具有完整艺术体系的大剧种,必得依靠不断积累一大批经典剧目来完成它的质的飞跃,如《梁祝》、《西厢》、《祥林嫂》等等等等,而《红楼梦》当算越剧经典剧目中最出色的一个,... 越剧从浙江山村的小歌班坎坷崎岖地走入大城市,逐渐发展成一个具有完整艺术体系的大剧种,必得依靠不断积累一大批经典剧目来完成它的质的飞跃,如《梁祝》、《西厢》、《祥林嫂》等等等等,而《红楼梦》当算越剧经典剧目中最出色的一个,它使越剧这个民间剧种在现代审美的深度和广度上都大大地跨前了一步,并为越剧赢得了更广泛的观众。所以,在上海国际艺术节期间,主办者与策划者推出大剧院版本的越剧《红楼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版越剧 <<红楼梦>> 人物塑造 评论
全文增补中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