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噻唑膦与硅肥联合使用对甘薯茎线虫病的防治效果 被引量:1
1
作者 马娟 高波 +3 位作者 李秀花 王容燕 黄山 陈书龙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07-312,324,共7页
为了有效控制甘薯茎线虫病的危害,通过盆栽试验和田间试验分别研究了不同种类硅肥及噻唑膦对甘薯茎线虫病的防控效果。室内试验结果表明,单独施用硅肥对甘薯茎线虫病防治效果较差,但10%噻唑膦颗粒剂与不同种类硅肥联合使用后可显著降低... 为了有效控制甘薯茎线虫病的危害,通过盆栽试验和田间试验分别研究了不同种类硅肥及噻唑膦对甘薯茎线虫病的防控效果。室内试验结果表明,单独施用硅肥对甘薯茎线虫病防治效果较差,但10%噻唑膦颗粒剂与不同种类硅肥联合使用后可显著降低甘薯种薯及薯苗受线虫侵染率,其效果优于单独使用等量的10%噻唑膦颗粒剂。田间施用噻唑膦后再增施硅肥,可使噻唑膦防治效果显著增高,甘薯受害率降低,甘薯产量提高。其中硅肥途保佳15 L/hm^(2)与10%噻唑膦颗粒剂18 kg/hm^(2)或22.5 kg/hm^(2)联合使用后,对茎线虫病的防治效果均达到87%以上,显著高于10%噻唑膦颗粒剂22.5 kg/hm^(2)处理。联合施用硅肥可以在减少噻唑膦用量情况下保持对茎线虫病较高防效,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茎线虫 噻唑膦 硅肥 增效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中烟嘧磺隆和莠去津残留对甘薯的药害评价 被引量:12
2
作者 王容燕 马娟 +3 位作者 高波 李秀花 李焦生 陈书龙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915-921,共7页
为了明确玉米田除草剂烟嘧磺隆和莠去津土壤残留对后茬作物甘薯生长的影响,于2017年分别在河北省保定满城区、文安县、霸州市和石家庄藁城区采集甘薯田土壤样品,采用QuEChERS法,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测定了土壤中... 为了明确玉米田除草剂烟嘧磺隆和莠去津土壤残留对后茬作物甘薯生长的影响,于2017年分别在河北省保定满城区、文安县、霸州市和石家庄藁城区采集甘薯田土壤样品,采用QuEChERS法,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测定了土壤中烟嘧磺隆和莠去津的残留量;通过盆栽试验,测定了烟嘧磺隆、莠去津以及二者混用对甘薯的药害作用。结果表明:在甘薯药害表现严重的河北保定满城区、文安县、霸州市3地甘薯田土壤中烟嘧磺隆的残留量在11.80~87.97μg/(kg土)之间,莠去津残留量在2.71~8.40μg/(kg土)之间;而在石家庄藁城区无药害症状甘薯田土壤中只检测到莠去津,含量在3.43~4.42μg/(kg土)之间。盆栽试验结果表明,栽后20 d每千克甘薯田土壤中烟嘧磺隆含量大于1μg时,甘薯产生药害症状;烟嘧磺隆对甘薯根系IC_(50)值为3.74μg/(kg土),IC_(10)值为1.27μg/(kg土)。土壤中莠去津含量在2~40μg/(kg土)范围内,对甘薯茎叶和根系没有可见药害症状,但对根系生长具有轻微抑制作用。烟嘧磺隆与莠去津按质量比10:1、5:1、5:2和5:5混用对甘薯药害有一定的拮抗作用,共毒系数CTC_(50)值分别为66.25、59.16、61.30和79.47。烟嘧磺隆对甘薯药害症状主要表现为植株矮小,叶片小,整株或心叶黄化,根系发育受阻,侧根短粗。生产上造成甘薯药害的诱因是土壤中残留的烟嘧磺隆,对甘薯药害阈值为1μg/(kg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烟嘧磺隆 莠去津 药害 土壤 残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性诱剂对福建甘薯蚁象的监测与防治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王容燕 李秀花 +2 位作者 马娟 高波 陈书龙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61-165,178,共6页
为了明确甘薯蚁象的发生情况,2009、2010年采用性诱剂诱集的方法对福建福州和莆田甘薯蚁象的发生情况进行了监测,2011年对性诱剂的诱捕器和放置密度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年份甘薯蚁象的发生高峰期不尽相同,总体上以7-10月为发... 为了明确甘薯蚁象的发生情况,2009、2010年采用性诱剂诱集的方法对福建福州和莆田甘薯蚁象的发生情况进行了监测,2011年对性诱剂的诱捕器和放置密度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年份甘薯蚁象的发生高峰期不尽相同,总体上以7-10月为发生最严重的时期;在连年种植、管理粗放的甘薯田块蚁象发生严重。商品黄色塑料筒诱捕器的诱集效果优于自制漏斗型瓶装诱捕器;但是自制漏斗型瓶装诱捕器较为实用;不同厂家的诱芯田间诱虫效果差异不明显;每667m2放置3个诱芯可以有效地诱集蚁象。性诱剂诱捕区与非诱捕区相比,危害明显减轻,甘薯产量明显增加,因此,采用性诱剂诱捕的措施可以减轻甘薯蚁象的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蚁象 发生 性诱剂 诱捕器 诱芯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薯蚁象在重庆的发生调查及成灾原因初探 被引量:8
4
作者 王容燕 陈书龙 +3 位作者 王良平 张菡 范开举 邹祥明 《农学学报》 2015年第1期15-19,共5页
为探明甘薯蚁象在重庆地区的发生规律,2011—2012年对甘薯蚁象在重庆巫山的发生情况进行调查。甘薯蚁象在重庆地区主要以幼虫、蛹、成虫在窖藏薯块和田间遗留的薯块中越冬。甘薯蚁象在育秧田发生集中,危害严重。育秧期是防治的关键时期... 为探明甘薯蚁象在重庆地区的发生规律,2011—2012年对甘薯蚁象在重庆巫山的发生情况进行调查。甘薯蚁象在重庆地区主要以幼虫、蛹、成虫在窖藏薯块和田间遗留的薯块中越冬。甘薯蚁象在育秧田发生集中,危害严重。育秧期是防治的关键时期。玉米套种田发生危害较轻。成虫发生高峰期在8月上旬—10月上旬,没有明显的世代数。甘薯蚁象繁殖力强、能够安全越冬和不间断食物链是重庆地区甘薯蚁象成灾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蚁象 育秧田 发生 成灾原因 重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枯草芽孢杆菌BS-208和BS-209菌株防治番茄灰霉病研究 被引量:18
5
作者 杜立新 冯书亮 +5 位作者 曹克强 王容燕 王金耀 曹伟平 林开春 张用梅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3期37-42,共6页
为开发防治番茄灰霉病Botrytiscinerea的生防细菌,进行了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subtilisBS-208和BS-209菌株对番茄灰霉病的温室和田间防治试验,并测定了两菌株对番茄灰霉病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BS-208菌株分泌物对番茄灰霉病菌菌丝生... 为开发防治番茄灰霉病Botrytiscinerea的生防细菌,进行了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subtilisBS-208和BS-209菌株对番茄灰霉病的温室和田间防治试验,并测定了两菌株对番茄灰霉病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BS-208菌株分泌物对番茄灰霉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率为44%以上;BS-208和BS-209菌株的发酵液在经稀释10倍后,对番茄灰霉病菌分生孢子萌发的抑制率可达90%以上。经温室盆栽试验测定,以BS-208和BS-209菌株发酵液和菌体处理后24和48h接种病菌,防效均达75%以上,好于0h接种的防效,但分泌物滤液防治效果较差。两年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BS-208和BS-209制剂对番茄灰霉病均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其防效随浓度加大而提高,以800倍液的防效最好,两菌株制剂800倍液连续3次施药后防效均达到74%以上,并且BS-208菌株的防效略高于BS-209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草芽孢杆菌 番茄灰霉病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甘薯茎腐病研究初报 被引量:11
6
作者 高波 王容燕 +2 位作者 马娟 李秀花 陈书龙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19-122,137,共5页
甘薯茎腐病是近几年在我国发现的一种新的细菌性病害,目前该病已在我国的福建、广东、江西、广西、海南、河南、重庆、江苏等地发生。2013年10月在对河北省甘薯病害的调查中在文安县发现了大量疑似甘薯茎腐病的病株,给当地的甘薯生产造... 甘薯茎腐病是近几年在我国发现的一种新的细菌性病害,目前该病已在我国的福建、广东、江西、广西、海南、河南、重庆、江苏等地发生。2013年10月在对河北省甘薯病害的调查中在文安县发现了大量疑似甘薯茎腐病的病株,给当地的甘薯生产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经对疑似病株病原菌的分离纯化、柯赫氏法则验证、形态观察以及基于16SrDNA序列的分析,最终确定该病害为甘薯茎腐病,病原菌为达旦提狄克氏菌(Dickeya dadantii)。这是该病害首次在河北省被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茎腐病 细菌性病害 达旦提狄克氏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薯爪哇黑腐病的病原鉴定 被引量:8
7
作者 高波 王容燕 +2 位作者 马娟 李秀花 陈书龙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200-204,209,共6页
甘薯爪哇黑腐病是甘薯贮藏期的一种真菌性病害,是全球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甘薯贮藏期的重要病害之一。2013年我们从广东湛江采集的甘薯中,发现病薯薯块由两端向中间变黑变硬,切开发病薯块,在伤口处会逐渐长出黑色或灰色的菌丝。发病薯块室... 甘薯爪哇黑腐病是甘薯贮藏期的一种真菌性病害,是全球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甘薯贮藏期的重要病害之一。2013年我们从广东湛江采集的甘薯中,发现病薯薯块由两端向中间变黑变硬,切开发病薯块,在伤口处会逐渐长出黑色或灰色的菌丝。发病薯块室内放置30d后表面龟裂,裂口处有大量的黑色粉末溢出,显微镜下观察发现大量褐色有隔膜孢子。经对病原菌进行分离,采用柯赫氏法则回接验证,依据病原菌的形态特征和rDNA-ITS及β-tubulin基因序列,确定该病害为甘薯爪哇黑腐病,病原菌为可可毛色二孢(Lasiodiplodia theobromae)。致病性测定发现该病具有较强致病性,对于贮藏期甘薯具有较大威胁。这是国内首次对该病进行的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爪哇黑腐病 可可毛色二孢 分子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杀虫剂对苏云金杆菌芽孢及伴胞晶体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曹伟平 冯书亮 +2 位作者 范秀华 王容燕 杨更亮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1期39-44,共6页
研究了 7种常用化学杀虫剂对苏云金杆菌芽孢及伴胞晶体的影响及作用 ,结果表明 ,常用浓度下 ,2 .5 %溴氰菊酯乳油、4 8%毒死蜱乳油对苏云金杆菌芽孢及伴胞晶体无影响 ,可与苏云金杆菌制剂事先做成混剂 ;4 .5 %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 .5 %... 研究了 7种常用化学杀虫剂对苏云金杆菌芽孢及伴胞晶体的影响及作用 ,结果表明 ,常用浓度下 ,2 .5 %溴氰菊酯乳油、4 8%毒死蜱乳油对苏云金杆菌芽孢及伴胞晶体无影响 ,可与苏云金杆菌制剂事先做成混剂 ;4 .5 %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 .5 %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2 0 %灭多威和 4 0 %辛硫磷在短时期内对芽孢及伴胞晶体无明显影响 ,可与苏云金杆菌制剂现混现用 ;80 %敌敌畏乳油(5 0 0倍稀释 )对苏云金杆菌伴胞晶体有明显损伤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云金杆菌 化学杀虫剂 芽孢 伴胞晶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云金杆菌与其他芽孢杆菌在土壤中消长动态的关系 被引量:4
9
作者 冯书亮 王容燕 +2 位作者 曹伟平 王金耀 杜立新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877-880,共4页
选用具有天然标记的产核黄素的苏云金杆菌(以下简称Bt)CH菌株作为供试菌株,在土壤模拟条件下与钾细菌、磷细菌及土壤中固有芽孢杆菌之间消长动态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Bt与土壤中固有的芽孢杆菌之间不存在拮抗关系。在自然土... 选用具有天然标记的产核黄素的苏云金杆菌(以下简称Bt)CH菌株作为供试菌株,在土壤模拟条件下与钾细菌、磷细菌及土壤中固有芽孢杆菌之间消长动态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Bt与土壤中固有的芽孢杆菌之间不存在拮抗关系。在自然土壤中,供试Bt与钾细菌或磷细菌混合添加处理与不添加处理土样中菌数的消长变化趋势几乎完全相同,由此可以说明,它们之间也不存在拮抗关系。在没有其他生物因子影响的灭菌土壤中,供试Bt与钾细菌、磷细菌之间表现出一定程度上的生存竞争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云金杆菌 钾细菌 磷细菌 土壤固有芽孢扦菌 消长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小麦主产区禾谷孢囊线虫群体致病型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秀花 马娟 +2 位作者 高波 王容燕 陈书龙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27-131,共5页
为了明确河北省小麦主产区禾谷孢囊线虫的致病类型,采用27个国际鉴别寄主品种和2个感病小麦品种‘石新733’和‘温麦4’对河北省邯郸、保定、任丘和唐山的4个禾谷孢囊线虫群体致病型进行了鉴定。依据Andersen等鉴别标准,4个群体的致病... 为了明确河北省小麦主产区禾谷孢囊线虫的致病类型,采用27个国际鉴别寄主品种和2个感病小麦品种‘石新733’和‘温麦4’对河北省邯郸、保定、任丘和唐山的4个禾谷孢囊线虫群体致病型进行了鉴定。依据Andersen等鉴别标准,4个群体的致病型不同于国际上已命名的16个禾谷孢囊线虫致病型。唐山群体为一个致病型,它的致病型和山西太谷、安徽固镇群体的致病型相似;邯郸群体、保定群体和任丘群体的致病型属于同一致病型,这3个群体的致病型和定州群体的致病型很接近。对照小麦品种‘石新733’和‘温麦4’对4个禾谷孢囊线虫群体均表现感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禾谷孢囊线虫 毒性 致病型 鉴别寄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云金芽孢杆菌HBF-1菌株对铜绿丽金龟和黄褐丽金龟幼虫生长发育及取食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宋健 王金耀 +6 位作者 王容燕 冯书亮 曹伟平 杜立新 张海剑 张杰 宋福平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2期134-138,共5页
研究了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 iensisHBF-1菌株对10日龄铜绿丽金龟Anomalacorpulenta和黄褐丽金龟A.exoleta幼虫存活率、拒食、抑制生长及取食选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感染剂量的增大和感染时间的延长,两种金龟子幼虫的存... 研究了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 iensisHBF-1菌株对10日龄铜绿丽金龟Anomalacorpulenta和黄褐丽金龟A.exoleta幼虫存活率、拒食、抑制生长及取食选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感染剂量的增大和感染时间的延长,两种金龟子幼虫的存活率均下降,对铜绿丽金龟幼虫的拒食作用和生长抑制作用增强,使该幼虫对饲料的选择性增强。感染7d时,对黄褐丽金龟幼虫的LC50值为64.16μg/g,14d时下降到13.98μg/g,对铜绿丽金龟幼虫的LC50值则由79.69下降到19.14μg/g。当菌剂浓度为10μg/g、感染7d时,HBF-1菌株对铜绿丽金龟幼虫的拒食率和生长抑制率分别为4.74%和9.84%,14d时分别为30.75%和73.87%;当菌剂浓度达到160μg/g、感染7d时,对铜绿丽金龟幼虫的拒食率和生长抑制率分别为39.01%和83.61%,14d时分别为86.10%和97.75%。可见高浓度菌剂对铜绿丽金龟幼虫有一定的拒食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云金芽孢杆菌 铜绿丽金龟 黄褐丽金龟 生长发育 拒食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云金芽胞杆菌工程菌BIOT185对金龟子幼虫的田间防效及其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2
12
作者 杜立新 王金耀 +3 位作者 王容燕 曹伟平 宋健 冯书亮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54-358,共5页
为评价苏云金芽胞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Bt)工程菌BIOT185对金龟子幼虫的田间防治效果以及其中间试验水平的安全性,在河北省定州市花生田开展了两年的田间小区试验。调查结果表明,每mL含100亿芽胞的工程菌BIOT185悬浮剂稀释10... 为评价苏云金芽胞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Bt)工程菌BIOT185对金龟子幼虫的田间防治效果以及其中间试验水平的安全性,在河北省定州市花生田开展了两年的田间小区试验。调查结果表明,每mL含100亿芽胞的工程菌BIOT185悬浮剂稀释10倍和100倍处理对金龟子幼虫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虫口减退率可达52.08%-70.51%,保果效果为50.40%-66.57%,说明高浓度的BIOT185可以有效控制金龟子幼虫的危害。利用平板菌落计数法结合PCR检测发现,在施药后的365d中BIOT185在土壤中的菌量总体呈下降趋势;调查田间各小区的昆虫种群发现,工程菌BIOT185处理区与野生菌HBF-1、BT185以及对照区的昆虫种群差异不显著。说明BIOT185不会在土壤环境中大量残留,也不会影响花生田的昆虫种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云金芽胞杆菌 工程菌 防效 金龟子幼虫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燕麦孢囊线虫在田间的水平和垂直分布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秀花 马娟 +2 位作者 陈书龙 高波 王容燕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40-143,共4页
为明确燕麦孢囊线虫在田间的水平和垂直分布,分别在小麦收获后玉米播种前和小麦播种前土壤翻耕后进行水平和垂直取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燕麦孢囊线虫在田间水平分布主要为聚集分布,翻耕对其水平分布影响不大;小麦收获后翻耕前燕麦孢囊... 为明确燕麦孢囊线虫在田间的水平和垂直分布,分别在小麦收获后玉米播种前和小麦播种前土壤翻耕后进行水平和垂直取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燕麦孢囊线虫在田间水平分布主要为聚集分布,翻耕对其水平分布影响不大;小麦收获后翻耕前燕麦孢囊线虫在田间垂直分布主要分布于5-10cm处,占取样深度土层孢囊总数量的35.8%,翻耕后燕麦孢囊线虫的垂直分布主要在0-15cm的土层发生变化,0-10cm的孢囊数量下降而10-15cm的孢囊数量增加。在0-20cm土壤中,翻耕前与翻耕后孢囊数量分别占孢囊总数量的89.4%和88.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孢囊线虫 水平分布 垂直分布 聚集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云金芽孢杆菌Cry8Ca2蛋白的纯化与活性的研究
14
作者 吴洪福 张彦彩 +3 位作者 郭淑元 张杰 王容燕 高继国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9-32,共4页
cry8 Ca2基因是本实验室自行分离克隆的一种新型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Bt)杀虫晶体蛋白基因,其表达130 kDa蛋白对铜绿异丽金龟(Anomala corpulenta)和黄褐异丽金龟(A.exoleta)幼虫具有较高的活性。本研究对Cry8Ca2蛋... cry8 Ca2基因是本实验室自行分离克隆的一种新型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Bt)杀虫晶体蛋白基因,其表达130 kDa蛋白对铜绿异丽金龟(Anomala corpulenta)和黄褐异丽金龟(A.exoleta)幼虫具有较高的活性。本研究对Cry8Ca2蛋白原毒素及胰凝乳蛋白酶消化片断的纯化条件及活性进行研究,最适的消化条件为质量比1∶20,37℃,消化1 h。通过阴离子交换层析得到纯的活性毒素蛋白。用原毒素与纯化的毒素对铜绿丽金龟幼虫进行生测,Cry8Ca2原毒素蛋白的LC50为0.47μg/g土,纯化的毒素的LC50为0.08μg/g土,毒素的杀虫活性可以达到原毒素的6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云金芽孢杆菌 Cry8Ca2原毒素 Cry8Ca2毒素 纯化 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甘薯小象甲防治药剂田间筛选试验 被引量:7
15
作者 张菡 王良平 +3 位作者 范开举 邹祥明 陈书龙 王容燕 《陕西农业科学》 2013年第6期34-36,共3页
甘薯小象甲是甘薯生长期和储藏期最重要的害虫,严重影响甘薯品质和产量。为探寻防治甘薯小象甲的高效低毒药剂,连续两年共开展了14种药剂筛选试验,筛选出48%毒死蜱乳油和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两个单剂对甘薯小象甲的防治效果较好,使用... 甘薯小象甲是甘薯生长期和储藏期最重要的害虫,严重影响甘薯品质和产量。为探寻防治甘薯小象甲的高效低毒药剂,连续两年共开展了14种药剂筛选试验,筛选出48%毒死蜱乳油和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两个单剂对甘薯小象甲的防治效果较好,使用55%氯氰·毒死蜱乳油复配剂可取得更好的防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小象甲 防治药剂 田间筛选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