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常规石油绿色热改质技术研究进展
1
作者 齐以强 刘贺 +7 位作者 韩莉 谢丽颖 张啸杞 杨颖 李维宁 郭爱军 陈坤 王宗贤 《石油炼制与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5-32,共8页
非常规石油因黏度高、流动性差,严重制约其输送和下游深加工,如何进行轻质化改质成为其开发利用的关键。在严格的环保要求和“双碳”政策驱动下,非常规石油改质势必朝绿色、清洁方向发展。基于此,综述了以重油为典型代表的非常规石油绿... 非常规石油因黏度高、流动性差,严重制约其输送和下游深加工,如何进行轻质化改质成为其开发利用的关键。在严格的环保要求和“双碳”政策驱动下,非常规石油改质势必朝绿色、清洁方向发展。基于此,综述了以重油为典型代表的非常规石油绿色热改质技术研究进展,包括传统临氢/供氢热裂化改质技术、超临界水改质技术、临水煤气降黏改质技术以及临甲烷改质技术,分析了各种绿色改质技术的优势、制约因素、工业应用和前景等,为重油绿色改质技术的创新和发展提供参考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质油 绿色轻质化 降黏改质 超临界水改质 临水煤气改质 临甲烷改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渣油中沥青质的缔合状况与热生焦趋势研究 被引量:14
2
作者 王宗贤 张宏玉 +1 位作者 郭爱军 阙国和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60-64,共5页
分别以苯、氯代苯和硝基苯为溶剂用 VPO法研究了辽河、孤岛、胜利和大庆减压渣油中沥青质在不同溶剂和不同温度下的分子缔合状况及渣油热转化过程中沥青质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缔合度的变化规律及其与生焦行为的内在关系。结果表明 ,在苯... 分别以苯、氯代苯和硝基苯为溶剂用 VPO法研究了辽河、孤岛、胜利和大庆减压渣油中沥青质在不同溶剂和不同温度下的分子缔合状况及渣油热转化过程中沥青质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缔合度的变化规律及其与生焦行为的内在关系。结果表明 ,在苯溶液中原生沥青质以 2~ 3个分子缔合 ,渣油热处理后的残渣油中的沥青质以3~ 6个分子缔合 ;沥青质缔合指数与渣油的热生焦趋势有一定的相关性 ;以硝基苯为溶剂所测得的沥青质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更能反映沥青质化学结构的实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质 缔合度 生焦趋势 渣油 热生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馏分循环对延迟焦化加热炉管结焦规律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4
3
作者 王宗贤 耿亚平 +1 位作者 郭爱军 田凌燕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65-69,共5页
结合克拉玛依石化公司延迟焦化工艺,就馏分循环对焦化加热炉受热结焦规律进行实验研究,主要考察采用不同类型馏分油循环、不同循环比时炉管中结焦趋势的变化规律,并进一步研究循环物流所携带焦粉对炉管结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不同焦... 结合克拉玛依石化公司延迟焦化工艺,就馏分循环对焦化加热炉受热结焦规律进行实验研究,主要考察采用不同类型馏分油循环、不同循环比时炉管中结焦趋势的变化规律,并进一步研究循环物流所携带焦粉对炉管结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不同焦化原料的性质(如密度、粘度、残炭等)和组成差别都较大;相对于减压渣油而言,加热炉进料的结焦诱导期较长,表明采样期间的循环焦化方案利于抑制焦化加热炉炉管的结焦。深入研究发现,不同循环馏分都可不同程度抑制炉管结焦,尤其以分馏塔焦化循环油加入后的结焦诱导期最长;随着循环比的增大,结焦诱导期不断延长,但循环比在0.6以上时的影响变化不大;循环馏分携带来的焦粉对加热炉炉管中的结焦具有一定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迟焦化 结焦诱导期 循环比 焦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孤岛减压渣油加氢处理过程中硫类型的变化 被引量:6
4
作者 王宗贤 阙国和 梁文杰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23-28,共6页
孤岛减压渣油加氢脱硫后所得残渣油(>500℃)的化学组成与原料渣油明显不同,饱和分、轻芳烃、中芳烃显著增加,饱和分与芳烃占83%,而原料渣油中这两个组分仅占41%。加氢残渣油的硫含量远低于原料的硫含量,残余硫主要集中... 孤岛减压渣油加氢脱硫后所得残渣油(>500℃)的化学组成与原料渣油明显不同,饱和分、轻芳烃、中芳烃显著增加,饱和分与芳烃占83%,而原料渣油中这两个组分仅占41%。加氢残渣油的硫含量远低于原料的硫含量,残余硫主要集中在重胶质和沥青质中,且主要是硫醚硫,其中脂硫醚硫约占一半,说明在高压加氢条件下,渣油中噻吩类化合物的主要脱硫途径是先加氢生成相应的硫醚,然后进一步氢解脱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醚硫 噻吩硫 加氢处理 减压渣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红外光谱表征干酪根和煤的芳碳量 被引量:10
5
作者 王宗贤 刘雁来 +1 位作者 阮竹 秦匡宗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2年第4期66-71,共6页
干酪根和煤红外光谱中的芳碳含量常以1600cm^(-1)频带来表征.但该频带的强度受芳碳骨架化学环境和结构的强烈影响.用苯并菲、茬、二羟基蓁、二苯酮和联苄等6种模型化合物进行红外光谱分析发现,1600 cm^(-1)频带因芳环稠化而迅速减弱,因... 干酪根和煤红外光谱中的芳碳含量常以1600cm^(-1)频带来表征.但该频带的强度受芳碳骨架化学环境和结构的强烈影响.用苯并菲、茬、二羟基蓁、二苯酮和联苄等6种模型化合物进行红外光谱分析发现,1600 cm^(-1)频带因芳环稠化而迅速减弱,因邻接含氧基团而显著增强.对不同类型干酪根的热模拟系列产物进行了红外光谱和固体^(13)C核磁共振波谱的综合研究.结果表明,1600 cm^(-1)的摩尔吸光系数ε_1600有随演化加深而下降的趋势,尤以煤系干酪根为甚,与模型化合物的结果相符.因此,吸收系数K_1600可用以区分干酪根的类型,但不宜用作其成熟度的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光谱测量 干酪根 芳香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选择性氧化结合红外光谱定量分析减压渣油中的硫醚硫 被引量:4
6
作者 王宗贤 阙国和 梁文杰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6年第4期83-86,共4页
减压渣油中的硫主要是硫醚硫和噻吩硫,但因渣抽结构组成复杂.很难直接定量.若用选择性氧化剂将减压渣油中的硫醚硫选择性氧化成相应亚砜.借助亚砜S= O键在 1030 cm-1附近的强红外振动吸收,就可用红外光谱仪测定亚砜.从而得到相应硫醚硫... 减压渣油中的硫主要是硫醚硫和噻吩硫,但因渣抽结构组成复杂.很难直接定量.若用选择性氧化剂将减压渣油中的硫醚硫选择性氧化成相应亚砜.借助亚砜S= O键在 1030 cm-1附近的强红外振动吸收,就可用红外光谱仪测定亚砜.从而得到相应硫醚硫含量.以KIO3为选择性氧化剂.以已知硫醚硫含量的胜利减压渣油为标样(ωs=0.47% ),选择性氧化后,测定其在 1030 cm-1处的峰面积A(?),依据Lambert- Beer定律.求出渣油亚砜的红外吸收系数K(13.3 L·g-1).然后测定其它油样选择性氧化后在 1030 cm-1处的峰面积,求出亚砜硫浓度后进而求出相应硫醚硫的含量.测定结果与电化学方法所得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压渣油 渣油 硫醚 氧化 选择性 红外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两步热重法测定生油岩干酪根的芳碳率和生油量 被引量:3
7
作者 王宗贤 秦匡宗 +1 位作者 王廷芬 张亚丽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3年第6期99-104,共6页
用两步热重法(用样量小于10mg)快速测定干酪根的无水无灰基。固定碳含量(FC),并与固态^13CNMR法测定的芳碳率(FA)相比较,得到关联公式。两步热重法的原理是,第一步:在惰性气氛(N2)下,将干酪根升温至11... 用两步热重法(用样量小于10mg)快速测定干酪根的无水无灰基。固定碳含量(FC),并与固态^13CNMR法测定的芳碳率(FA)相比较,得到关联公式。两步热重法的原理是,第一步:在惰性气氛(N2)下,将干酪根升温至110℃,测出水分失重,于110~900℃热解并测出挥发分失重;第二步:在900℃下将N2切换成空气,燃烧至恒重测固定碳重,残渣为灰分。本文还结合干酪根有机碳的质量系数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酪根 芳碳率 热重法 油页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渣油中硫和硫类型分布对热转化产物中硫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王宗贤 阙国和 梁文杰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7-21,共5页
考察了热转化反应条件对胜利和孤岛渣油热转化产品中硫分布的影响。在研究原料中硫、硫醚硫、噻酚硫分布和残炭分布的基础上,探讨了原料硫分布与热转化产品中硫分布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定时(60min)热反应条件下,随着温度的升... 考察了热转化反应条件对胜利和孤岛渣油热转化产品中硫分布的影响。在研究原料中硫、硫醚硫、噻酚硫分布和残炭分布的基础上,探讨了原料硫分布与热转化产品中硫分布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定时(60min)热反应条件下,随着温度的升高(460~540℃),胜利减压渣油热转化产物(馏出物、焦和气态产物)中的硫含量及分布变化不大,且焦的硫含量低于原料硫含量;而孤岛减压渣油热转化产物中的硫含量及分布变化较大,其焦的硫含量高于原料硫含量。这样的差异是由其原料中硫类型分布和残炭分布的差异引起的,渣油重组分中硫和噻酚硫含量高,残炭含量低,则所生焦的硫含量就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渣油 热转化 硫分布 硫醚硫 噻酚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功能热重分析综合评价生油岩干酪根
9
作者 王宗贤 秦匡宗 王廷芬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27-33,共7页
本文用热重分析(MTA)参数对干酪根类型和成熟度的划分做了如下尝试:用脂碳率(fa1)和挥发分产率(VM)描述干酪根的演化规律;用固定碳含量(FC)、VM和镜质体反射率(R0)描述干酪根的演化规律;用DTG的Tmax... 本文用热重分析(MTA)参数对干酪根类型和成熟度的划分做了如下尝试:用脂碳率(fa1)和挥发分产率(VM)描述干酪根的演化规律;用固定碳含量(FC)、VM和镜质体反射率(R0)描述干酪根的演化规律;用DTG的Tmax划分高成熟干酪根的类型。根据干酪根热模拟实验结果和MTA分析,推导出计算单位重量生油岩最大油气生成量公式,并以此评价了襄9井生油岩生油气量。MTA分析法是一种耗样量少(5~10mg),快速简便的综合评价生油岩干酪根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重分析 干酪根 油页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波对沥青质分散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6
10
作者 张龙力 杨国华 +3 位作者 孙在春 王宗贤 阙国和 关继腾 《应用声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30-34,共5页
本文论述了超声作用原理,并分析了超声波对液体中的化学反应的物理效应和化学效应,指出了超声波对沥青质的作用也可以分为物理效应和化学效应。指出超声作用的一个突出优势是超声的复合作用,即空穴塌陷产生的局部高温、高压对反应的... 本文论述了超声作用原理,并分析了超声波对液体中的化学反应的物理效应和化学效应,指出了超声波对沥青质的作用也可以分为物理效应和化学效应。指出超声作用的一个突出优势是超声的复合作用,即空穴塌陷产生的局部高温、高压对反应的引发作用,冲击波及微相射流对颗粒的分散作用和对传质的改善作用,以及超声对片层的破坏作用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波空化 物理效应 沥青质 研究进展 分散作用 化学效应 化学工业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油卟啉化学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11
作者 徐海 于道永 +1 位作者 王宗贤 阙国和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47-352,共6页
本文对石油卟啉化学的研究状况进行了评述。一方面 ,文中讨论了石油卟啉的一些物理和化学性质 ;另一方面 ,作者对石油卟啉的分离、提纯方法以及鉴定手段进行了详细阐述 ;此外 ,本文还就石油卟啉化学的研究前景做了展望。
关键词 石油 卟啉 化学性质 分离 鉴定 物理性质 石油化学 提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碱氮化合物吲哚催化裂化转化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15
12
作者 于道永 徐海 +1 位作者 阙国和 王宗贤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2-28,共7页
采用固定床微反活性实验装置,以甲苯、十六烷、四氢萘为溶剂,研究了非碱性含氮化合物吲哚的催化裂化转化规律。反应温度、催化剂与原料油的质量比、空速、原料氮含量都影响待生催化剂的氮含量和氮在产物中的分布。吲哚在催化裂化实验条... 采用固定床微反活性实验装置,以甲苯、十六烷、四氢萘为溶剂,研究了非碱性含氮化合物吲哚的催化裂化转化规律。反应温度、催化剂与原料油的质量比、空速、原料氮含量都影响待生催化剂的氮含量和氮在产物中的分布。吲哚在催化裂化实验条件下较易发生裂化开环反应,生成苯胺类和氨。催化剂的酸性、烃类溶剂的供氢能力对吲哚裂化有显著影响,酸性中心的作用有利于吲哚转化为氨;溶剂供氢能力越强,氨氮产率越高。提出了吲哚催化裂化的可能转化途径:吲哚通过物理或化学作用吸附于催化剂表面,或在催化剂上脱氢缩合生焦;吲哚烷基化;吲哚需先加氢生成二氢吲哚,二氢吲哚快速裂化转化为苯胺和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裂化 转化规律 吲哚 含氮化合物 甲苯 十六烷 四氢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渣油悬浮床加氢裂化水溶性催化剂的硫化 被引量:11
13
作者 管翠诗 王宗贤 +1 位作者 郭爱军 阙国和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75-80,共6页
以水溶性钼酸钠、硝酸镍和硝酸铁为催化剂前身物,研究多元金属复合催化剂在渣油悬浮床加氢裂化过程中的加氢抑焦活性,及催化剂硫化反应过程中反应温度和分散介质对催化剂颗粒度、比表面积和活性价态的影响。活性评价结果表明,催化剂的... 以水溶性钼酸钠、硝酸镍和硝酸铁为催化剂前身物,研究多元金属复合催化剂在渣油悬浮床加氢裂化过程中的加氢抑焦活性,及催化剂硫化反应过程中反应温度和分散介质对催化剂颗粒度、比表面积和活性价态的影响。活性评价结果表明,催化剂的活性顺序为Mo-Ni-Fe>Mo-Fe>Ni-Fe>Mo>Fe。XRD、TEM、BET和XPS等分析表明,随着分散介质粘度的提高,催化剂分散度增加,颗粒度减小,比表面积增大;随着硫化反应温度的提高,催化剂活性组分的硫化率增大,其硫化物结晶度升高,颗粒度增大,比表面积下降,分散效果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渣油 悬浮床 催化剂 硫化 分散介质 反应温度 结晶度 比表面积 加氢裂化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金属氧化物对食品污染菌的杀、抑能力研究 被引量:30
14
作者 高艳玲 刘熙 +1 位作者 王宗贤 杨雪梅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5-48,共4页
本文选择5种纳米级金属氧化物,针对5种常见的食品污染菌,分别采用杯碟法和试管双倍稀释法进行抑菌效果研究,检测出几种纳米金属氧化物对各种细菌的抑菌圈直径,并检测出抑菌性能最好的纳米ZnO对各种细菌的MIC值。探讨了纳米氧化锌抗菌机... 本文选择5种纳米级金属氧化物,针对5种常见的食品污染菌,分别采用杯碟法和试管双倍稀释法进行抑菌效果研究,检测出几种纳米金属氧化物对各种细菌的抑菌圈直径,并检测出抑菌性能最好的纳米ZnO对各种细菌的MIC值。探讨了纳米氧化锌抗菌机理及在食品抗菌包装领域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金属氧化物 食品污染菌 MI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阳离子聚丙烯酰胺(CHM-1)用于孤岛油田含聚污水除油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吕志凤 王宗贤 +2 位作者 战风涛 张锡波 肖建洪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61-164,共4页
考虑到孤岛二联污水中含量较高的高酸值亚组分对油水乳状液有稳定作用,将多种阳离子聚丙烯酰胺及类似产物用于含聚污水的脱油处理,一种自制高阳离子度(50%)、高相对分子质量(500万)的丙烯酰胺与阳离子单体共聚物CHM-1的除油率最高,加量5... 考虑到孤岛二联污水中含量较高的高酸值亚组分对油水乳状液有稳定作用,将多种阳离子聚丙烯酰胺及类似产物用于含聚污水的脱油处理,一种自制高阳离子度(50%)、高相对分子质量(500万)的丙烯酰胺与阳离子单体共聚物CHM-1的除油率最高,加量50mg/L时为93.9%,但除聚率较低,约为20%;污水中所含的聚合物似能促进CHM-1的除油作用;质量比3:1的CHM-1与PAC复配物,总加量40mg/L时除油率达93%以上。将水处理剂直接用于孤二联含聚采出液,加量50mg/L,测定脱出污水含油率,使用CHM-1时除油率最高,为87.8%,加大摇振频度或提高加剂处理温度至55℃(井排来油温度)可大大提高除油率,加量10mg/L时除油率即超过90%。CHM-1还可促进所用破乳剂的脱水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离子聚丙烯酰胺 净水剂(清水剂) 除油剂 采油污水 含聚污水 除油 胜利孤东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悬浮床加氢反应的水溶性Ni催化剂的预硫化 被引量:12
16
作者 刘东 马魁菊 +2 位作者 石斌 王宗贤 阙国和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1-66,共6页
采用不同的分散及硫化过程,研究了水溶性分散型Ni催化剂的硫化,表征与评价了不同条件下形成的硫化态催化体系。结果表明,在300℃条件下硫化,不论是采用分别破乳还是共同破乳,水溶性Ni催化剂均形成了NiS2、NiS晶体。采用共同破乳方案比... 采用不同的分散及硫化过程,研究了水溶性分散型Ni催化剂的硫化,表征与评价了不同条件下形成的硫化态催化体系。结果表明,在300℃条件下硫化,不论是采用分别破乳还是共同破乳,水溶性Ni催化剂均形成了NiS2、NiS晶体。采用共同破乳方案比分别破乳形成的硫化态Ni晶体的平均粒度小,能够更好地抑制反应过程中大分子自由基之间的缩合生焦。笔者还制成了稳定性较好的硫化态Ni催化剂的液溶胶催化体系,考察了其在加氢反应中的抑焦活性。结果表明,该催化体系在原料油中能够高度均匀分散,在反应过程中具有很高的抑焦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溶性 NI 催化剂 硫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水中聚丙烯酰胺的水解度、摩尔质量及含量的测定 被引量:14
17
作者 薛龙英 吕志凤 +3 位作者 何芳 贺伟东 王宗贤 王代流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69-172,共4页
富集并提纯了聚合物驱采油污水中的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对富集的HPAM粗品和纯化品进行了元素分析及IR分析。结果表明,纯化品的元素分析结果及IR谱图与工业品的吻合较好。用淀粉-碘化镉法同时测定了富集HPAM的水解度及孤岛油田孤二联... 富集并提纯了聚合物驱采油污水中的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对富集的HPAM粗品和纯化品进行了元素分析及IR分析。结果表明,纯化品的元素分析结果及IR谱图与工业品的吻合较好。用淀粉-碘化镉法同时测定了富集HPAM的水解度及孤岛油田孤二联合站污水中HPAM的含量,用粘度法测定了富集HPAM的相对分子质量。孤岛油田孤二联合站污水中HPAM的含量为207.3mg/L;富集HPAM纯化品的水解度为30.1%,摩尔质量为2.26×106g/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PAM 聚合物驱 含油污水 水解度 摩尔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焦化原料的表征与延迟焦化性能 被引量:11
18
作者 郭爱军 张宏玉 +2 位作者 沐宝泉 于道永 王宗贤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CAS 2003年第1期14-19,共6页
 研究了锦州石化分公司两种焦化原料样品及自制焦化循环油的基本性质及分子结构,采用实验室微型反应釜考察了这些试样的延迟焦化性能。结果表明,虽然两种焦化原料的性质相差较大,如残炭质量分数分别为17.3%和20.1%、沥青质分别为1.9%和...  研究了锦州石化分公司两种焦化原料样品及自制焦化循环油的基本性质及分子结构,采用实验室微型反应釜考察了这些试样的延迟焦化性能。结果表明,虽然两种焦化原料的性质相差较大,如残炭质量分数分别为17.3%和20.1%、沥青质分别为1.9%和5.6%,但是它们的平均结构参数比较接近,60%~80%的硫氮原子富集在胶质组分中。另一方面,锦州焦化原料的密度、残炭、灰分、金属质量分数都显著高于国内熟知的孤岛减压渣油,而硫质量分数较低,约为后者的10%;尽管循环油的性质总体优于焦化原料,但是其沥青质质量分数高于相应焦化原料的沥青质质量分数、残炭也占两种焦化原料残炭的20%以上。延迟焦化性能考察表明,温度和焦化原料都可影响产物分布,高温有利于增加液收、提高柴汽比、降低焦中硫质量分数,而焦化原料与焦化循环油的共焦化可抑制焦炭增加液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化原料 焦化循环油 延迟焦化 液体收率 硫质量分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驱采油污水中乳化活性物质对污水处理的影响 被引量:12
19
作者 吕志凤 王宗贤 +1 位作者 何方 肖建洪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89-195,共7页
研究了聚合物驱采油污水中乳化活性亚组分及亚组分与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之间的相互作用对絮凝剂破乳絮凝效果的影响,提出了含聚污水的处理对策。结果表明,高相对分子质量、强极性亚组分SF42及高酸值亚组分SF31与HPAM共同稳定的乳状液... 研究了聚合物驱采油污水中乳化活性亚组分及亚组分与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之间的相互作用对絮凝剂破乳絮凝效果的影响,提出了含聚污水的处理对策。结果表明,高相对分子质量、强极性亚组分SF42及高酸值亚组分SF31与HPAM共同稳定的乳状液比弱极性亚组分SF2所稳定的乳状液更难破乳絮凝;在不含盐的模拟体系中,高相对分子质量絮凝剂聚合铝(PAC)、阳离子聚丙烯酰胺(CPAM-1)与HPAM有较弱的协同絮凝作用,协同作用机制以桥连作用为主;HPAM的盐敏效应导致含聚污水盐质量浓度超过7000 mg/l以后,其中油珠zeta电位由负值变成正值,使得具有一定阳离子度的高相对分子质量絮凝剂CPAM-1对含盐、含HPAM模拟乳状液及实际污水的破乳絮凝效果明显优于其它絮凝剂,且CPAM-1与污水中HPAM在较宽的浓度范围内都有很强的协同絮凝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驱 含油污水 乳化活性亚组分 协同絮凝作用 絮凝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微孔-介孔复合分子筛加氢裂化催化剂 被引量:16
20
作者 张学军 王刚 +2 位作者 孙发民 袁宗胜 王宗贤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75-78,82,共5页
以后合成方法制备的Y/Al-SBA-15复合分子筛为主要裂化组分、W-Ni金属组合为加氢组分,利用浸渍法制备系列化的新型微孔-介孔复合分子筛加氢裂化催化剂,分析重油加氢裂化性能.结果表明,新型加氢裂化催化剂结合SBA-15的介孔结构和Y分子筛... 以后合成方法制备的Y/Al-SBA-15复合分子筛为主要裂化组分、W-Ni金属组合为加氢组分,利用浸渍法制备系列化的新型微孔-介孔复合分子筛加氢裂化催化剂,分析重油加氢裂化性能.结果表明,新型加氢裂化催化剂结合SBA-15的介孔结构和Y分子筛的酸性特征,其中Y/Al-SBA-15复合分子筛载体中Y分子筛和SBA-15的质量分数比是影响催化剂性质和加氢裂化性能的主要因素.受到Y和SBA-15分子筛之间的协同作用,大孔容与低酸强度匹配对大分子环烷烃和芳烃裂化开环裂化具有较强的催化性能,表现出高的中油选择性和优异的产品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氢裂化 催化剂 Y/Al—SBA-15复合分子筛 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