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类亚胺连接键共价有机框架材料与锕系元素的分离检测
1
作者 杨成畅 王月 +2 位作者 王宏青 石伟群 袁立永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07-518,I0001,共13页
共价有机框架(covalent organic frameworks,COFs)是一类由C、H、O等轻质元素构成的单体通过共价键连接而成的具有良好结晶性和周期性结构的多孔材料。这类材料因其密度小、热稳定性高、化学稳定性好等特点在分离、储能、催化等方面展... 共价有机框架(covalent organic frameworks,COFs)是一类由C、H、O等轻质元素构成的单体通过共价键连接而成的具有良好结晶性和周期性结构的多孔材料。这类材料因其密度小、热稳定性高、化学稳定性好等特点在分离、储能、催化等方面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在这些领域中研究得最广泛、最深入的一类COFs材料由类亚胺连接键构成。近年来,核能的快速发展不可避免地带来了核资源紧缺和环境放射性污染等问题,将类亚胺COFs应用于锕系元素分离,特别是铀酰离子的吸附分离,对核燃料循环及核环境污染防治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介绍了近年来类亚胺COFs在锕系元素分离与检测方面的研究进展,展示了该类材料在分离金属离子方面的设计思路和应用潜力,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亚胺 COFs 锕系元素 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灭多威的超声降解研究 被引量:17
2
作者 王宏青 聂长明 +1 位作者 徐伟昌 夏黎明 《应用声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35-37,共3页
研究了灭多威模拟废水在超声作用下的降解反应动力学、降解产物、降解途径、以及影响降解速率的因素等问题.结果表明,灭多威经超声作用35min,可被完全转换为无机物,其降解过程为假一级反应;浓度增加时,降解减慢; Fe2+和... 研究了灭多威模拟废水在超声作用下的降解反应动力学、降解产物、降解途径、以及影响降解速率的因素等问题.结果表明,灭多威经超声作用35min,可被完全转换为无机物,其降解过程为假一级反应;浓度增加时,降解减慢; Fe2+和 H2O2对降解有促进作用,且 Fe2+促进作用比 H2O2的大;采用不同气体饱和溶液时,降解率的大小有下列顺序:Ar>O2>Air>N2.红外光谱表明降解产物为 SO24-、 NO3和 CO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灭多威 超声降解 反应动力学 废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烷氧基对甲硫苯氧基磷酰胺酯的合成与生物活性 被引量:2
3
作者 王宏青 杨风岭 刘钊杰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746-749,共4页
在甲苯溶剂中用“一锅反应法”,以 45 .9%~ 95 .9%的收率合成了 14个通式为 [RO(4 -CH3 SC6H4O) -P(O) NHR1 ]的新的磷酰胺酯化合物 ,用元素分析、IR和 N MR对其进行了表征。生物实验发现 ,所有目标化合物 4a~ 4n在施药量为 0 .0 12 ... 在甲苯溶剂中用“一锅反应法”,以 45 .9%~ 95 .9%的收率合成了 14个通式为 [RO(4 -CH3 SC6H4O) -P(O) NHR1 ]的新的磷酰胺酯化合物 ,用元素分析、IR和 N MR对其进行了表征。生物实验发现 ,所有目标化合物 4a~ 4n在施药量为 0 .0 12 5 %时 ,对蚜虫有 10 0 %的毒杀致死率 ,且 4e化合物防治蚜虫和红蜘蛛的大田实验表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烷基氧对甲硫苯氧基磷酰胺酯 生物活性 有机磷化合物 合成 杀虫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三氧化硫·二氧六环作磺化剂合成甜味素
4
作者 王宏青 钟爱国 《化学世界》 CAS CSCD 1999年第5期256-259,共4页
以三氧化硫·二氧六环作磺化剂合成甜味素,取得了最佳工艺条件,总收率可达94.8%,产品纯度在98.2%以上。
关键词 三氧化硫 二氧六环 磺化剂 甜味素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F/Al_2O_3催化合成月桂氮酮
5
作者 王宏青 夏黎明 《中南工学院学报》 1999年第1期64-67,共4页
以KF/Al2O3作催化剂合成月桂氮艹卓酮(Ⅰ),在已内酰胺、溴代十二烷、催化剂的摩尔比为1.00∶1.20∶0.207,反应温度60~65℃下,反应3.5h,I的收率为94.3%,产品I在粗品中的含量达94.7%,... 以KF/Al2O3作催化剂合成月桂氮艹卓酮(Ⅰ),在已内酰胺、溴代十二烷、催化剂的摩尔比为1.00∶1.20∶0.207,反应温度60~65℃下,反应3.5h,I的收率为94.3%,产品I在粗品中的含量达94.7%,己内酰胺的含量小于0.1%.精制后I的含量为98.8%,总收率为88.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桂氮ZHUO酮 催化 合成 氟化钾 三氧化二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酰基吡唑衍生物的合成与生物活性 被引量:17
6
作者 周宝晗 曹宏 +1 位作者 王宏青 刘钊杰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91-394,共4页
通过1H吡唑衍生物和菊酰氯进行酰化反应合成了11种新的N 酰基吡唑类化合物,其结构均经过1HNMR、IR、MS、元素分析的确证。对合成的化合物进行了杀虫,抑菌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在250mg/L的浓度下,部分化合物对蚜虫有一定的毒杀作用,在50m... 通过1H吡唑衍生物和菊酰氯进行酰化反应合成了11种新的N 酰基吡唑类化合物,其结构均经过1HNMR、IR、MS、元素分析的确证。对合成的化合物进行了杀虫,抑菌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在250mg/L的浓度下,部分化合物对蚜虫有一定的毒杀作用,在50mg/L的浓度下化合物有较好的抑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除虫菊酯 1H吡唑衍生物 合成 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波诱导降解水溶液中甲胺磷 被引量:21
7
作者 钟爱国 王宏青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92-94,共3页
An ultrasonic decomposition of synthetic wastewater containing methanidophos is reported. The effects of power intensity, irradiation time, solution temperature, initial PH, Fe2+ and H2O2 concentrations on the decompo... An ultrasonic decomposition of synthetic wastewater containing methanidophos is reported. The effects of power intensity, irradiation time, solution temperature, initial PH, Fe2+ and H2O2 concentrations on the decomposition of methamidophos have been examined.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initial concentration of methamidophos 0. 5-5. 0×10-4 mol/L, PH = 2. 5-10. 8, 30℃, power intensity 80 W/cm2, Fe2+ concentration 50 mg/L in 2 h from the oxygen saturated sample solution 99 .2 % of methamidophos were decomposed according to the COD measurement resul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胺磷 超声波降解 废水处理 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基团贡献法和分子动力学预测聚间苯二甲酰对苯二胺的玻璃化转变温度 被引量:3
8
作者 吴红枚 李惠婷 +2 位作者 李永成 王宏青 王孟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80-186,共7页
采用基团贡献法(GC)和分子动力学法(MD)模拟了聚间苯二甲酰间苯二胺纤维(MPDI)和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PPTA)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并与实验值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使用基团贡献法和分子动力学法测得的MPDI和PPTA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与实验值接... 采用基团贡献法(GC)和分子动力学法(MD)模拟了聚间苯二甲酰间苯二胺纤维(MPDI)和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PPTA)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并与实验值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使用基团贡献法和分子动力学法测得的MPDI和PPTA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与实验值接近,说明基团贡献法和分子动力学法可以用来预测芳香族聚酰胺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在此基础上,采用GC和MD预测了聚间苯二甲酰对苯二胺(PPIA)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在MD模拟中,对密度、比体积、回转半径和非键相互作用随温度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自由体积理论能较好地解释PPIA的玻璃化转变现象,其中非键相互作用随温度的变化是玻璃化转变的本质原因. PPIA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介于MPDI和PPTA之间,有望成为综合性能介于两者之间的另一种高性能聚酰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团贡献法 分子动力学模拟 玻璃化转变温度 聚间苯二甲酰对苯二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吡唑并嘧啶-4-酮衍生物的合成与除草活性 被引量:4
9
作者 刘惠 王宏青 刘钊杰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86-290,共5页
研究了膦亚胺(4)与芳基异氰酸酯、取代酚的连续aza -Wittig和关环反应合成 1 -苯基- 3- 甲硫 (砜 )基 -5 -取代芳基- 6- (4- (2 烷氧羰基)乙氧基)苯氧基吡唑[3, 4 -d]并嘧啶- 4- 酮类化合物的方法,其产物结构经元素分析、1HNMR、EI -MS... 研究了膦亚胺(4)与芳基异氰酸酯、取代酚的连续aza -Wittig和关环反应合成 1 -苯基- 3- 甲硫 (砜 )基 -5 -取代芳基- 6- (4- (2 烷氧羰基)乙氧基)苯氧基吡唑[3, 4 -d]并嘧啶- 4- 酮类化合物的方法,其产物结构经元素分析、1HNMR、EI -MS和IR确证。初步生物活性测试表明,该类化合物对单子叶和双子叶的根的生长具有较好的抑制活性。如浓度为 100mg/L时,化合物 6h、7a、7c对油菜根和稗草根的抑制率均超过 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唑[3 4-d]并嘧啶酮 苯氧丙酸酯 AZA-WITTIG反应 合成 除草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烯丙氧基不对称硫逐磷酸酯的合成及其重排效应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风岭 王宏青 +2 位作者 王英 严赞开 刘钊杰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4期23-27,共5页
采用相转移双催化技术 ,以 79%~ 95 %的收率合成了 9种 O-烯丙基 - O-芳基 - O-甲基不对称硫逐磷酸酯 ( ) ;并通过 的重排反应合成了烯丙硫基不对称硫赶磷酸酯 ,重排前后化合物的结构均得到了元素分析、IR、1H NMR和 3 1P NMR的证实 ;
关键词 PTC 生物活性 杀虫剂 烯丙氧基不对称硫逐磷酸酯 合成 重排效应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逆向案例教学法在普通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及体会 被引量:4
11
作者 肖锡林 廖力夫 +6 位作者 林英武 王宏青 聂长明 樊华 赵玉宝 周昕 谭春红 《大学化学》 CAS 2017年第1期31-35,共5页
分析了普通化学课程目前在教学环节所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逆向案例教学法的改革举措。
关键词 逆向案例教学 普通化学 教学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炔丙基硫代磷酸酯的合成与生物活性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风岭 王宏青 +1 位作者 曹宏 刘钊杰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870-873,共4页
联合运用“相转移催化技术”和“连续反应”法 ,以 60 %~ 97%的收率合成了 1 6个未见文献报道的硫代磷酸酯 ,通式为 CH3O(Xn-C6 H5- n O) P(S) OCH2 C CH。用元素分析、IR和 1 H NMR进行了结构表征 ,并对相转移催化剂 TEBAC和 TBAB的... 联合运用“相转移催化技术”和“连续反应”法 ,以 60 %~ 97%的收率合成了 1 6个未见文献报道的硫代磷酸酯 ,通式为 CH3O(Xn-C6 H5- n O) P(S) OCH2 C CH。用元素分析、IR和 1 H NMR进行了结构表征 ,并对相转移催化剂 TEBAC和 TBAB的效用做了优化研究。生物活性实验结果表明 ,施药浓度为 0 .0 2 5 %时 ,部分目标化合物 5、 4 和 7对蚜虫的致死率分别为 1 0 0 %、70 %和 66.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炔丙基硫代磷酸酯 相转移催化 合成 生物活性 连续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3-(2,2-二氯乙烯基)-2,2-二甲基环丙基甲酰氧基烷基]膦酸酯的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
13
作者 曹宏 王宏青 +2 位作者 杨凤岭 王今红 刘钊杰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1期21-26,共6页
以二氯菊酰氯和α-羟基烃基膦酸酯为中间体合成了 14种新的二氯菊酰氧基膦酸酯类化合物 ,其结构均通过 1H NMR、MS、IR确证。对合成的化合物进行了杀虫、抑菌活性测试。结果表明 ,在 2 5 0 mg/L的浓度下 ,部分化合物对蚕豆蚜虫有较好的... 以二氯菊酰氯和α-羟基烃基膦酸酯为中间体合成了 14种新的二氯菊酰氧基膦酸酯类化合物 ,其结构均通过 1H NMR、MS、IR确证。对合成的化合物进行了杀虫、抑菌活性测试。结果表明 ,在 2 5 0 mg/L的浓度下 ,部分化合物对蚕豆蚜虫有较好的毒杀作用 ,在 5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除虫菊酯 α-羟基烃基膦酸酯 合成 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元链醇、环戊烷基链烷临界温度的三参数预报函数
14
作者 范明舫 谭良 +1 位作者 聂长明 王宏青 《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年第2期26-28,共3页
本文依据由HMO理论导出的临界温度预报函数,从链状H-[-CH2-]n-OH和H-[-CH2-]n- 同系物不确定度各异的27组临界温度文献值中甄选出一致性样本,据此拟合出临界温度预报函数中的三参数值,得到最大预报偏差分别为0.48K、0.62K,平均绝对误... 本文依据由HMO理论导出的临界温度预报函数,从链状H-[-CH2-]n-OH和H-[-CH2-]n- 同系物不确定度各异的27组临界温度文献值中甄选出一致性样本,据此拟合出临界温度预报函数中的三参数值,得到最大预报偏差分别为0.48K、0.62K,平均绝对误差分别为0.29K、0.45K,且显著优于复合基团贡献法估算精度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界温度 一致性样本 结构与性质 链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纳米材料吸附放射性核素的机理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杜毅 王建 +2 位作者 王宏青 夏良树 王祥科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837-1847,共11页
人工纳米材料因其优异的理化性能以及独特的微观结构,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放射医疗、建筑、农业等多个领域,尤其在放射性环境污染治理方面有着巨大的应用价值和潜力。通过综述人工纳米材料对废水中的放射性核素[U(Ⅵ)、Eu(Ⅲ)、Co(Ⅱ... 人工纳米材料因其优异的理化性能以及独特的微观结构,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放射医疗、建筑、农业等多个领域,尤其在放射性环境污染治理方面有着巨大的应用价值和潜力。通过综述人工纳米材料对废水中的放射性核素[U(Ⅵ)、Eu(Ⅲ)、Co(Ⅱ)等]富集、去除等方面的研究,系统讨论吸附行为和作用机理,借助吸附动力学、吸附热力学、光谱分析技术、表面络合模型和理论计算等方法,对纳米材料吸附放射性核素机理进行了深入分析,表明纳米材料对放射性核素具有强吸附能力而在放射性废水处理领域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认为在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过程中,还需开展更多的研究工作,重点应放在低成本、高选择性的功能性纳米材料的绿色环保制备和应用。通过对前期研究结果的总结,期望能对放射性废物处理以及人工纳米材料应用等研究提供一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纳米材料 放射性核素 吸附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衡电负性与不对称烯烃亲电加成规律探讨
16
作者 聂长明 王宏青 池吉安 《武汉化工学院学报》 1999年第4期26-29,共4页
根据电负性平均化原理提出了有机分子中原子平衡电负性及其计算公式,用平衡电负性讨论了烯烃加成反应的定位规律.
关键词 平衡电负性 烯烃亲电加成 不对称 原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农药中毒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芳 高丽霞 王宏青 《广东蚕业》 2024年第1期1-3,共3页
家蚕对农药十分敏感,接触农药或食下因农药污染的桑叶会引起中毒,轻则影响蚕的生长发育,重则造成大批死亡。家蚕农药中毒现象的频发,导致蚕茧产量少、质量差、效益低,严重挫伤农民种桑养蚕的积极性,阻碍了蚕业生产的发展。文章从外部环... 家蚕对农药十分敏感,接触农药或食下因农药污染的桑叶会引起中毒,轻则影响蚕的生长发育,重则造成大批死亡。家蚕农药中毒现象的频发,导致蚕茧产量少、质量差、效益低,严重挫伤农民种桑养蚕的积极性,阻碍了蚕业生产的发展。文章从外部环境的角度分析了家蚕农药中毒的原因,提出了针对性的预防对策,以期在整体上减少家蚕农药中毒现象的发生;从家蚕本身角度,概述了家蚕对各类常见农药的中毒症状,进而给出了对中毒家蚕的处理措施,以期在家蚕发生中毒后尽量降低农户的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农药中毒 原因分析 预防对策 桑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CR脱硝催化剂再生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海军 阳鹏飞 王宏青 《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第3期92-97,共6页
采用筛分、洗涤、吹扫等方法彻底清除废旧SCR催化剂中的积灰,得到基本不含灰尘的SCR催化剂,利用包括酸洗、碱洗等方法除去催化剂表面残存的微量杂质,将废SCR催化剂中的砷、铝、铁、钠、钾、硫、钙、硅等有害成分降低至新产品水平.对上... 采用筛分、洗涤、吹扫等方法彻底清除废旧SCR催化剂中的积灰,得到基本不含灰尘的SCR催化剂,利用包括酸洗、碱洗等方法除去催化剂表面残存的微量杂质,将废SCR催化剂中的砷、铝、铁、钠、钾、硫、钙、硅等有害成分降低至新产品水平.对上述处理的催化剂进行补钒实验,通过再生处理,废SCR催化剂化学成分可以达到新产SCR催化剂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硝 催化剂 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球/亚铁氰化铜钾复合物固定床选择性去除污染水体中的Cs^(+)及其影响因素
19
作者 唐潇逸 张致慧 +4 位作者 孙健 王百荣 李子杰 王宏青 石伟群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40-249,I0003,共11页
采用柱上淋洗方式,在硅球(SiO_(2))填料上原位负载亚铁氰化铜钾(Cu-PBA),制得SiO_(2)/Cu-PBA复合材料固定床吸附柱。采用扫描电镜-能谱(SEM-EDS)、红外光谱(FTIR)、粉末X射线衍射(XRD)和N_(2)吸附等温测试等手段对材料进行表征,证实了Cu... 采用柱上淋洗方式,在硅球(SiO_(2))填料上原位负载亚铁氰化铜钾(Cu-PBA),制得SiO_(2)/Cu-PBA复合材料固定床吸附柱。采用扫描电镜-能谱(SEM-EDS)、红外光谱(FTIR)、粉末X射线衍射(XRD)和N_(2)吸附等温测试等手段对材料进行表征,证实了Cu-PBA的成功负载。通过批式法吸附实验,明确了SiO_(2)/Cu-PBA在模拟地下水中对Cs^(+)的最大吸附容量约为4.0 mg/g,30 min内达吸附平衡。进而系统研究了该材料在固定床系统中对Cs^(+)的吸附行为,包括柱床高、柱内径、进水流速和进水Cs^(+)浓度的影响。在最优固定床实验条件下,对比了SiO^(2)/Cu-PBA和阳离子交换树脂、在模拟地下水及模拟海水中保留Cs^(+)及其他共存碱金属及碱土金属离子(K^(+)、Na^(+)、Ca^(2+)和Mg^(2+))性能,结果表明,SiO_(2)/Cu-PBA拥有优异的Cs^(+)选择性和吸附性能,而树脂柱则在高盐分条件下失效。综上所述,SiO_(2)/Cu-PBA复合物在环境污染水体中选择性去除Cs^(+)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铁氰化铜钾 Cs^(+) 动态吸附 模拟地下水 模拟海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子内电荷转移的近红外荧光探针的设计合成及其对N2H4识别和细胞成像性能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黄秋香 胡清华 王宏青 《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年第2期82-89,96,共9页
设计并合成了一种新型近红外异佛尔酮衍生物荧光探针(IS—NR—NH),利用肼(N 2H 4)特异性诱导的脱乙酰基反应,使得探针分子内电荷转移效应由弱变强,从而导致荧光增强,最终实现肼的选择性检测。该探针在HCO3^-,SO4^2-,Cl^-,SO3^2-,CO3^2-,... 设计并合成了一种新型近红外异佛尔酮衍生物荧光探针(IS—NR—NH),利用肼(N 2H 4)特异性诱导的脱乙酰基反应,使得探针分子内电荷转移效应由弱变强,从而导致荧光增强,最终实现肼的选择性检测。该探针在HCO3^-,SO4^2-,Cl^-,SO3^2-,CO3^2-,Ac^-,Br^-,NO3^-,NO2^-,HSO3^-,I^-,F^-,Mg^2+,Co^2+,Cd^2+,Zn^2+,Pb^2+,Cr^3+,Fe^3+,Al^3+,Mn^2+,Ca^2+,Ba^2+等不同干扰物质存在下,仍能实现对N 2H 4的特异性比色及荧光识别。同时,在pH 7.4,二甲基亚砜与磷酸缓冲溶液的体积比为6∶4的体系中,探针IS—NR—NH对N 2H 4在0.02×10^-3~0.4×10^-3 mol/L的浓度范围内呈现出良好的线性关系,且检测限低至2×10^-7 mol/L。此外,探针成功地实现了对HeLa细胞中N 2H 4的近红外荧光成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佛尔酮衍生物 近红外荧光探针 细胞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