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碳酸盐岩测井层序识别方法研究--以塔中隆起卡1地区奥陶系为例 被引量:18
1
作者 王宏语 樊太亮 +2 位作者 赵为永 杜羽书 高超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51-58,共8页
进行碳酸盐岩高分辨率的测井层序识别,建立精细等时地层格架,对碳酸盐岩油气勘探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碳酸盐岩颗粒的大小和圆度不能明显地反映水动力作用的过程和能量;成岩作用往往增强储层非均质性,减弱原生沉积旋回性。这些特征使测... 进行碳酸盐岩高分辨率的测井层序识别,建立精细等时地层格架,对碳酸盐岩油气勘探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碳酸盐岩颗粒的大小和圆度不能明显地反映水动力作用的过程和能量;成岩作用往往增强储层非均质性,减弱原生沉积旋回性。这些特征使测井曲线对岩性变化与物性好坏的对应关系变差,测井曲线旋回性减弱,测井响应成为多因素作用的综合结果,划分层序所主要依据的沉积旋回特征隐藏在综合响应之中。测井层序识别的关键是多测井参数综合判定泥岩成因,剔除成岩作用后期改造等因素的响应信息,提取对层序划分有用的原生沉积特征信息。通过自然伽马、自然伽马能谱、FMI、地层倾角、双侧向电阻率等测井参数的综合应用,可以较好地识别碳酸盐岩中泥岩成因类型、不整合面,突出原生沉积旋回特征,在塔中隆起卡1地区奥陶系识别出三种泥质成因、两类层序界面。层序分析结果和缝洞统计规律对比表明:较高的泥质含量不利于溶蚀作用的发生;层序对溶孔的纵向分布有着显著的控制作用,而对裂缝的分布影响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测井层序 识别 泥岩成因 溶蚀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徐家围子地区深层异常压力分布及其成因 被引量:12
2
作者 王宏语 康西栋 +2 位作者 李军 程日辉 刘文龙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9-42,共4页
松辽盆地徐家围子地区深层蕴藏着丰富的天然气资源。天然气的生成、运移和聚集与流体压力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异常高压是由烃的生成、差异压实以及粘土矿物的转化等因素共同作用而导致。异常低压则主要归因于地层的抬升剥蚀和流体的运移。
关键词 异常压力 成因 流体封隔体 徐家围子 松辽盆地 天然气资源 运移 聚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上气态烃快速测试与西沙海槽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勘查 被引量:19
3
作者 王宏语 孙春岩 +2 位作者 黄永样 牛滨华 吴亚东 《现代地质》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86-190,共5页
西沙海槽具有适合天然气水合物形成和赋存的地形地貌及地质条件 ,是中国海洋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勘查的远景区。为配合中国首次天然气水合物资源的调查研究 ,在该区进行了海底表层沉积物甲烷、乙烷等气态烃快速现场测试。研究发现 ,海底沉... 西沙海槽具有适合天然气水合物形成和赋存的地形地貌及地质条件 ,是中国海洋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勘查的远景区。为配合中国首次天然气水合物资源的调查研究 ,在该区进行了海底表层沉积物甲烷、乙烷等气态烃快速现场测试。研究发现 ,海底沉积物随着埋深的增加气态烃含量具有增高的趋势 ;最佳取样深度应在埋深 1~ 4m处 ;海底沉积物甲烷高含量异常区域主要分布在B33周围、A0 9—A11周围、B17—A0 2周围和B0 1—B0 3周围等区域。西沙海槽北部陆坡比槽底及南部斜坡具有更好的甲烷异常显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沙海槽 天然气水合物 甲烷 气态烃测试 异常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沙海槽潜在天然气水合物成因及形成地质模式 被引量:20
4
作者 王宏语 孙春岩 +1 位作者 张洪波 牛滨华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85-91,共7页
西沙海槽具备良好的热解成因气及断层通道、深部异常压力等运移条件,分析海底表层沉积物所含甲烷气来源可以很好地指示潜在天然气水合物成因。西沙海槽海底表层沉积物所含甲烷气以热解成因气为主,可能混有少量生物成因气。表层沉积物所... 西沙海槽具备良好的热解成因气及断层通道、深部异常压力等运移条件,分析海底表层沉积物所含甲烷气来源可以很好地指示潜在天然气水合物成因。西沙海槽海底表层沉积物所含甲烷气以热解成因气为主,可能混有少量生物成因气。表层沉积物所含甲烷气为断层渗逸-自由扩散作用双重运移结果,主要有3种来源:(1)直接来自于下部断层通道中气态烃的释放;(2)来自于动态变化的水合物分解,再由渗滤作用或沿浅部微小断层向上运移;(3)来自于原地少量的生物气。不同地区有不同的气体来源,这是海底表层沉积物甲烷高值区与下部断层相关性较大而与BSR区域并非完全一致的原因。甲烷气来源及运聚条件综合分析表明,潜在天然气水合物以热解成因为主,为断层-渗滤综合地质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水合物 甲烷气 热解成因 地质模式 西沙海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巴楚中部地区寒武系盐下构造发育特征 被引量:12
5
作者 王宏语 樊太亮 +2 位作者 魏福军 武艳 徐亚宁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54-558,共5页
巴楚中部地区寒武系盐下构造的发育主要受断裂活动的控制。现存的构造圈闭都经过多期构造运动的改造。卡北构造、古董山构造和卡拉沙依构造分别在海西晚期和中生代早期达到最佳圈闭形态。后期构造运动对早期构造圈闭起到改造、破坏作用 ... 巴楚中部地区寒武系盐下构造的发育主要受断裂活动的控制。现存的构造圈闭都经过多期构造运动的改造。卡北构造、古董山构造和卡拉沙依构造分别在海西晚期和中生代早期达到最佳圈闭形态。后期构造运动对早期构造圈闭起到改造、破坏作用 ,使卡北构造由背斜向断背斜转变 ,卡拉沙依由背斜向断背斜、断鼻形态发展 ,闭合幅度都有所减小。古董山构造圈闭则是由于后期断层使原构造圈闭破碎、条带化 ,以及喜山期构造运动造成构造带南北向不等量抬升 ,构造带北高南低 ,从而失去了形成较大局部圈闭的条件。康塔库木构造圈闭形成时间短 ,形成于喜山中期 ,加强于喜山晚期 ,圈闭幅度也进一步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楚中部地区 寒武系 断裂活动 构造圈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中地区奥陶纪古地貌及其对储集层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17
6
作者 王宏语 樊太亮 +1 位作者 高志前 薛艳梅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5-19,共5页
塔中地区奥陶系具有埋深大、中下奥陶统剥蚀前地层厚度横向展布稳定的特点。运用地震地层学法、厚度趋势法和Ro法相结合的古地貌恢复方法较准确地表征了该地区加里东运动中期的地貌特征:隆起主体为围绕Ⅱ号构造带的椭圆状区域,地势比较... 塔中地区奥陶系具有埋深大、中下奥陶统剥蚀前地层厚度横向展布稳定的特点。运用地震地层学法、厚度趋势法和Ro法相结合的古地貌恢复方法较准确地表征了该地区加里东运动中期的地貌特征:隆起主体为围绕Ⅱ号构造带的椭圆状区域,地势比较平缓,局部构造并不十分发育;周缘凹陷到隆起主体之间存在坡折区,在由南、北、东向中央隆起地貌渐高的同时,地貌具有凹陷→斜坡→台缘坡折区→台内洼地、缓坡→凸起渐变的特征。上奥陶统礁滩主要分布于古地貌的台缘坡折带、台内凸起缓坡区,具有随着台缘迁移而变迁的特征,古地貌对礁滩储集体的分布及纵向演化、横向迁移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估计塔中南部塘北2井—中3井之间地区在加里东运动中晚期存在台缘相带,具有生物礁发育的有利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奥陶系 古地貌 礁滩储集体 岩溶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相盆地破碎断块区储层预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王宏语 樊太亮 +3 位作者 武艳 赵全国 陈杲 李尧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6年第4期362-366,共5页
陆相盆地破碎断块区具有砂体单层厚度薄、横向连续性差、地震反射紊乱等特征,采用常规的储层预测方法很难得到好的预测效果。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储层预测综合方法研究:①采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分析方法和相干体技术建立高精度地层约束模... 陆相盆地破碎断块区具有砂体单层厚度薄、横向连续性差、地震反射紊乱等特征,采用常规的储层预测方法很难得到好的预测效果。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储层预测综合方法研究:①采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分析方法和相干体技术建立高精度地层约束模型;②采用地质约束的测井归一化处理、多道记录自相关统计、精确的井震标定等手段建立精确的测井约束模型;③利用沉积相约束反演过程,地质因素约束储层解释过程,使预测结果更符合地质规律。利用以上方法在东濮凹陷某三维地震工区进行了储层预测,预测的砂体分布趋势与沉积微相的解释结果相关程度较高,符合该区的地质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碎断块区 储层预测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分析 相干体技术 沉积相 约束 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相裂谷盆地构造沉积学特征:以松辽盆地伏龙泉断陷为例 被引量:6
8
作者 王宏语 李瑞磊 +1 位作者 朱建峰 徐文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151-1162,共12页
构造沉积学不仅强调大地构造背景条件对盆地演化的控制作用,同时还注重盆地内部的构造特征与沉积充填特征之间的控制及响应关系研究。陆相裂谷盆地发育过程中,构造作用强烈,盆地沉积充填过程复杂,进行构造沉积学研究对揭示盆地构造沉积... 构造沉积学不仅强调大地构造背景条件对盆地演化的控制作用,同时还注重盆地内部的构造特征与沉积充填特征之间的控制及响应关系研究。陆相裂谷盆地发育过程中,构造作用强烈,盆地沉积充填过程复杂,进行构造沉积学研究对揭示盆地构造沉积演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以大量地震、钻测井资料为基础,结合大地构造背景资料,研究松辽盆地伏龙泉断陷发育过程中的构造、沉积演化特征,分析构造活动与沉积作用之间的响应及控制关系,并由此讨论半地堑陆相湖盆的沉积充填演化规律及其控制因素。研究表明,在伏龙泉断陷盆地演化过程中,早期的火山岩隆起对盆地初始裂陷期形态具有明显的影响作用;边界断层的分布及其生长速率特征则对盆地结构演化过程起着首要的控制作用。盆地裂陷期,研究区古气候环境比较稳定,构造因素是控制该陆相裂谷盆地地层序列与沉积特征的首要因素;断裂发育特征决定了盆地的古地貌特征,而盆地的古地貌特征直接影响着盆地内部的沉积充填类型与沉积体系展布格局;区域构造抬升与断块掀斜是该半地堑盆地内部发育不整合面的主要因素。在陆相裂陷盆地的构造沉积特征研究中,构造沉积学显示出了其必要性与适用性,有利于在揭示构造沉积现象的同时,合理解释其地质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沉积学 陆相裂谷盆地 同沉积断层 沉积体系 松辽盆地 伏龙泉断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梨树断陷构造沉积学特征及发育机制 被引量:6
9
作者 王宏语 李瑞磊 +1 位作者 朱建峰 张浩宇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2-127,共16页
梨树断陷是一个具有复杂构造沉积特征的箕状断陷湖盆,在松辽盆地深层断陷群中具有代表性。本文以大量的三维地震与钻井资料为基础,通过构造解释与沉积学分析,揭示该区整个断陷过程中的构造与沉积特征,总结其演化规律,分析其控制因素,明... 梨树断陷是一个具有复杂构造沉积特征的箕状断陷湖盆,在松辽盆地深层断陷群中具有代表性。本文以大量的三维地震与钻井资料为基础,通过构造解释与沉积学分析,揭示该区整个断陷过程中的构造与沉积特征,总结其演化规律,分析其控制因素,明确盆地的构造沉积学特征及演化机制;一方面为该区深层储层与圈闭预测研究提供地质依据,另一方面也为松辽盆地其他断陷的构造沉积学深入研究提供实例参考。研究表明,早白垩世的左旋拉伸应力背景及数次挤压构造活动造就了该区断陷过程中发育了多个亚构造阶段,经历了由断陷初期的多个“小而陡”的次级小断陷,向强烈断陷期的一个“西断东超”统一箕状断陷湖盆,再向断陷晚期的“盆缓、域广”浅水湖盆的演化历程。在断陷期的不同阶段,不整合面类型多样、成因各异;初始裂陷阶段区域地层抬升与断块掀斜均有发生,造成不整合的多类型样式;强烈断陷期更多发育断块旋转、掀斜造成的角度不整合;而在断陷晚期,平行不整合占据了更大的不整合面积比例,体现了地层整体抬升与沉降的结果。盆地沉积充填经历了由湖-扇沉积体系向辫状河体系的演变过程;强烈断陷阶段的各层序呈现“低位域逐渐萎缩,高位域所占比例不断增大”的层序结构变化特征;裂陷晚期层序则以“横向连续、纵向加积”为主要层序结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梨树断陷 构造沉积学 盆地结构 不整合 沉积充填 层序地层结构 控制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德尔特地区南一段凝灰质砂岩储层微观非均质性及其主控因素 被引量:8
10
作者 王宏语 张晓龙 +1 位作者 段志勇 魏冬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0-37,7,共8页
根据岩心观察、薄片鉴定、压汞实验及扫描电镜资料,分析海拉尔盆地苏德尔特地区南屯组一段凝灰质砂岩储层微观非均质性及其主控因素.结果表明:由于火山碎屑物介入,与正常砂岩相比,该地区储层凝灰质砂岩孔隙类型多样,结构更加复杂,微观... 根据岩心观察、薄片鉴定、压汞实验及扫描电镜资料,分析海拉尔盆地苏德尔特地区南屯组一段凝灰质砂岩储层微观非均质性及其主控因素.结果表明:由于火山碎屑物介入,与正常砂岩相比,该地区储层凝灰质砂岩孔隙类型多样,结构更加复杂,微观非均质性更强;凝灰质砂岩沉积微相类型及凝灰质来源成因是形成储层微观非均质性的基本因素,决定岩石的成分与组构和后期成岩作用的类型和强度;凝灰质砂岩成分中,火山碎屑颗粒晶屑、玻屑及岩屑的相对比例,火山碎屑颗粒与火山灰基质的相对比例不同,砂岩孔隙结构和物性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性.成岩作用是增强储层非均质性的关键,压实和胶结作用对形成低孔、低渗储层起到决定性作用;凝灰质成分与含量的差异,增加各成岩作用在空间的差异性,增强微观非均质性.研究结果对该类型储层的预测与油气藏开发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灰质砂岩 海拉尔盆地 孔隙结构 微观非均质性 沉积微相 砂岩成分 成岩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含有机质泥页岩岩相表征的研究现状与趋势 被引量:15
11
作者 王宏语 杨润泽 +1 位作者 张峰 张斌 《地质科技情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41-148,共8页
富含有机质泥页岩往往具有丰富、多变的岩相特征;岩相提供了泥页岩储层形成的基础地质条件,岩相表征的方式与精细程度直接影响着页岩油、页岩气的储层质量评价及开发方案研究。通过对比大量国内外泥页岩岩相研究实例,综述分析了近年来... 富含有机质泥页岩往往具有丰富、多变的岩相特征;岩相提供了泥页岩储层形成的基础地质条件,岩相表征的方式与精细程度直接影响着页岩油、页岩气的储层质量评价及开发方案研究。通过对比大量国内外泥页岩岩相研究实例,综述分析了近年来泥页岩的岩相分类方法、测试表征技术与研究思路,总结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探讨了岩相表征研究的发展趋势。分析表明,泥页岩岩相的分类方案逐渐向适合于地质规律研究的双层次、多参数精细分类方向发展,向方便于工程应用的实用性方向发展;岩相参数测试呈现出测试新技术普及应用、多技术组合应用的趋势;岩相表征方式具有向多参数定量表征、岩相建模方向发展的趋势。针对泥页岩海(湖)相沉积背景,构建研究区的岩相模型分布体系。在岩相表征基础上,泥页岩储层非均质性研究、储层建模研究,以及典型岩相的储层形成机理研究逐渐得到重视,以服务于储层质量评价与储层预测模型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页岩 岩相表征 页岩气 页岩油 储层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夏河地区构造演化及成藏耦合关系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宏语 樊太亮 +1 位作者 武艳 魏福军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0-23,共4页
夏河地区位于塔里木盆地巴楚隆起中段的北部,20世纪90年代以来,巴楚隆起南缘相继发现了一批以构造圈闭为主体的油气藏。因此,在巴楚隆起区域构造演化背景上分析夏河地区的油气成藏规律,对指导该区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研究该区构... 夏河地区位于塔里木盆地巴楚隆起中段的北部,20世纪90年代以来,巴楚隆起南缘相继发现了一批以构造圈闭为主体的油气藏。因此,在巴楚隆起区域构造演化背景上分析夏河地区的油气成藏规律,对指导该区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研究该区构造圈闭的演化特征,并结合生储盖等成藏条件分析,初步理清了成藏条件的时空耦合关系。研究发现:该区构造的发育主要受断裂活动的控制,现今的构造圈闭都经过多期构造运动的改造。海西晚期—中生代早期为夏河地区成藏第一关键期,中下寒武统烃源岩处于生烃高峰期,卡北构造和卡拉沙依构造先后达到最佳圈闭形态,成藏条件达到最佳匹配关系;随后,中下寒武统烃源岩停止生烃,圈闭的演化决定着古油气藏的保存程度;喜山中期为夏河地区成藏第二关键期,该期构造活动强烈,卡拉沙依构造由断背斜向断鼻形态发育而使古油气藏遭受严重破坏,卡北构造的圈闭幅度有所减小,但仍具备形成中下寒武统残存气藏的条件;随后,该区构造形态基本定型,卡北残存构造能否继续捕获阿瓦提凹陷油气决定着该构造的现今油气规模及勘探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楚 隆起 构造演化 油气藏形成 耦合 关系 寒武纪 残存气藏 勘探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塞内加尔盆地北部次盆被动大陆边缘沉积演化特征与控制因素 被引量:6
13
作者 王宏语 张峰 蔡雨薇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7-77,共11页
塞内加尔盆地是位于西北非大西洋沿岸的一个裂谷-被动大陆边缘叠合型盆地,其中的北部次盆在非洲的大西洋沿岸盆地中,其以陆坡地貌多变、碳酸盐岩发育而盐构造相对欠发育为特征.本文通过地震、钻井资料解释与构造沉积学分析,研究北部次... 塞内加尔盆地是位于西北非大西洋沿岸的一个裂谷-被动大陆边缘叠合型盆地,其中的北部次盆在非洲的大西洋沿岸盆地中,其以陆坡地貌多变、碳酸盐岩发育而盐构造相对欠发育为特征.本文通过地震、钻井资料解释与构造沉积学分析,研究北部次盆南段在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发育期的陆坡地貌与沉积充填演化特征,明确其主控因素,为系统揭示塞内加尔盆地发育特征、西北非被动大陆边缘盆地演化规律提供地质依据.研究表明,研究区在白垩纪经历了台地边缘斜坡、同沉积断坡、宽缓沉积斜坡等陆坡地貌阶段,发育了早白垩世Neocomian-Aptian期的碳酸盐岩台地建设期、Albian-Santonian期的断坡-碎屑岩陆坡内外分离式沉积期、Campanian-Maastrichtian期的碎屑岩缓坡沉积期等构造沉积演化阶段,各阶段形成了不同的沉积格局.全球海平面变化与陆源碎屑供给相对欠发育是造就研究区被动大陆边缘盆地沉积充填特征的首要因素;区域构造运动对该区陆坡地貌的演化、不整合的发生、物源的进退有着直接的控制作用;古气候与物源区条件则间接影响着盆内沉积物的类型、规模与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动大陆边缘 陆坡地貌 构造-沉积演化 控制因素 塞内加尔盆地北部次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塞内加尔盆地北部次盆白垩系被动大陆边缘深海扇演化特征及主控因素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宏语 张峰 杨雄兵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62-375,共14页
被动大陆边缘深海扇是当今海洋深水油气勘探的热点。识别深海扇,明确其时空演变特征,总结关键地质因素对其发育的控制作用,对于建立深海扇成因与预测地质模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地震与钻井资料综合解释,分析塞内加尔盆地北部次盆白... 被动大陆边缘深海扇是当今海洋深水油气勘探的热点。识别深海扇,明确其时空演变特征,总结关键地质因素对其发育的控制作用,对于建立深海扇成因与预测地质模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地震与钻井资料综合解释,分析塞内加尔盆地北部次盆白垩纪被动大陆边缘时期的构造-沉积演化特征,识别深海扇体,并分析其岩性、形态与规模的演变特征;然后分析海平面变化、陆源物质供给、陆坡与沟谷地貌等地质条件对深海扇体发育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研究区在白垩纪盆地被动大陆边缘阶段,经历了早白垩世的碳酸盐岩台地建设期、Albian-Santonian期碎屑岩沉积被陆坡内外分割的沉积期、Campanian-Maastrichtian期的碎屑岩缓坡沉积期等3个构造-沉积演化阶段;从早白垩世Aptian期到白垩纪末期发育了具有不同岩性、形态与规模特征的深海扇体。全球海平面变化、陆源碎屑供给、陆坡与沟谷地貌特征共同制约了深海扇的演化特征,但它们对深海扇发育与演化的影响作用又有所不同。全球海平面变化与陆源碎屑供给特征更多是影响了扇体的岩性粗细与规模,而陆坡沟谷地貌特征则直接决定了扇体的形态与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塞内加尔盆地 白垩系 被动大陆边缘 深海扇 演化特征 控制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项式Radon变换 被引量:47
15
作者 牛滨华 孙春岩 +4 位作者 张中杰 沈操 李英才 吕景贵 王宏语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63-271,共9页
Radon变换是数据处理中广泛应用的一种方法技术 .本文介绍了次数为“2”的多项式Radon变换 .讨论了多项式正反Radon变换的公式、实现方法和有关计算参数的选择 .通过理论模型试算 ,对多项式、线性、抛物线三种Radon变换进行了比较 .对... Radon变换是数据处理中广泛应用的一种方法技术 .本文介绍了次数为“2”的多项式Radon变换 .讨论了多项式正反Radon变换的公式、实现方法和有关计算参数的选择 .通过理论模型试算 ,对多项式、线性、抛物线三种Radon变换进行了比较 .对实际资料进行了多项式Radon变换处理 ,给出了消除地震反射记录中线性干扰的算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项式Radon变换 τ-pq RADON变换 最小平方反演 能量聚焦 地震数据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石凹陷古近系层序地层特征及充填演化 被引量:27
16
作者 孙伟 樊太亮 +3 位作者 赵志刚 王宏语 高志前 段锐晖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33-239,共7页
依据层序地层学、沉积学理论方法,综合地震剖面、钻测井、岩心、古生物、地球化学等资料研究认为;乌石凹陷古近系可识别3种级别不整合面,划分为7个三级地震(测井)层序,是一个进积(加积)—退积—加积序列。构造沉降是控制层序几何形态,... 依据层序地层学、沉积学理论方法,综合地震剖面、钻测井、岩心、古生物、地球化学等资料研究认为;乌石凹陷古近系可识别3种级别不整合面,划分为7个三级地震(测井)层序,是一个进积(加积)—退积—加积序列。构造沉降是控制层序几何形态,充填叠置方式、演化及沉积体系分布的最重要因素:凹陷由多个半地堑在不同层序发育时期以不同方式叠置联结而成;受断层控制,层序外部形态有箱状-楔形、楔形-席状披覆型,边界终止方式有双断终止型、单断终止超覆型;不同构造演化阶段层序内部充填的沉积体系各具特征,初始断陷阶段的SQ1沉积冲积层序,强烈断陷阶段的SQ2—SQ4充填湖相层序,晚期断陷阶段SQ5—SQ7内部充填浅湖和河流三角洲沉积;同沉积断层陡坡带沉降迅速、可容纳空间快速增长,是凹陷的沉积和沉降中心,断陷期主控断裂活动时间和空间的变化导致了凹陷沉积和沉降中心的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石凹陷 不整合面 层序 几何形态 构造沉降 沉积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上E区天然气水合物地质、地震、地球化学特征综合研究与成藏远景预测 被引量:21
17
作者 孙春岩 牛滨华 +4 位作者 文鹏飞 黄永样 王宏语 黄新武 李佳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076-1085,共10页
本文提出一种将地质、地震、地球化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以研究海区天然气水合物的成藏条件 ,首先用物源、构造、沉积和地温等资料进行地质分析 ,确定海区天然气水合物成藏的地质条件 ;然后根据对水合物的地震属性 (BSR ,AVO ,BZ等 )分... 本文提出一种将地质、地震、地球化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以研究海区天然气水合物的成藏条件 ,首先用物源、构造、沉积和地温等资料进行地质分析 ,确定海区天然气水合物成藏的地质条件 ;然后根据对水合物的地震属性 (BSR ,AVO ,BZ等 )分析和正演模拟研究 ,预测水合物及其游离气的存在 ,结合地质条件 ,圈定出水合物成藏的有利区带 ;最后结合对水合物主要成分 (甲烷及烃类等 )的地球化学异常分析 ,对研究区天然气水合物成藏的远景作出评价 .野外实践结果表明 ,这种综合研究方法是有效可行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区 天然气水合物 成藏 地震属性 地球化学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石凹陷古近系层序地层及沉积体系 被引量:26
18
作者 孙伟 樊太亮 +2 位作者 赵志刚 王宏语 高志前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6-28,共3页
乌石凹陷位于北部湾盆地南部坳陷的东北部。为指导该凹陷的油气勘探工作,以层序地层学、沉积学理论为指导,以地震剖面为基础,结合钻井、测井、古生物、岩心等资料,研究了该凹陷古近系的地层沉积特征。结果认为:乌石凹陷古近系从下至上... 乌石凹陷位于北部湾盆地南部坳陷的东北部。为指导该凹陷的油气勘探工作,以层序地层学、沉积学理论为指导,以地震剖面为基础,结合钻井、测井、古生物、岩心等资料,研究了该凹陷古近系的地层沉积特征。结果认为:乌石凹陷古近系从下至上可以划分为7个三级地震(测井)层序,整体上为一个水进到水退的序列,分别对应不同的构造演化阶段;不同构造演化阶段发育的层序具有不同的充填序列和沉积体系分布;构造演化的多期性使得该凹陷多个部位都有烃源岩和储、盖层发育;其中以强烈裂陷阶段沉积的层序2—层序4中发育的烃源岩和盖层条件为最好且发育多种有利储集体,是该凹陷寻找油气藏的最有利层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部湾盆地 乌石凹陷 古近纪 构造 沉降 层序地层学 沉积体系 勘探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苏门答腊盆地北部新生代层序地层格架及有利储层分布 被引量:21
19
作者 毛治国 樊太亮 +3 位作者 刘亚明 王宏语 蒋韧 高志前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225-1231,共7页
南苏门答腊盆地是在欧亚、印度洋-澳大利亚、太平洋三大板块交汇处发育起来的新生代弧后裂谷沉积盆地,经历了一次完整的海进—海退旋回。应用层序地层学的原理和方法,综合研究盆地北部钻井、测井及地震资料,确定4种层序界面识别标志,在... 南苏门答腊盆地是在欧亚、印度洋-澳大利亚、太平洋三大板块交汇处发育起来的新生代弧后裂谷沉积盆地,经历了一次完整的海进—海退旋回。应用层序地层学的原理和方法,综合研究盆地北部钻井、测井及地震资料,确定4种层序界面识别标志,在盆地北部新生代始新世—中新世识别出2种类型层序界面:不整合面和沉积作用转换面。南苏门答腊盆地北部新生代始新世—中新世发育8个具有等时意义的层序界面,将其划分为7个三级层序。分析层序格架内基准面上升期与下降期地层叠加样式及沉积相构成特征,认为冲积扇、河流、三角洲和盆底低位扇等沉积体系是南苏门答腊盆地北部最重要的勘探目标,有利的岩性储集相带主要分布在基准面上升期,为后期盆地勘探的潜在领域,特别要重视对邻近不整合面或沉积作用转换面位置的储集层精细描述,选择有利相带进行钻探与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地层格架 基准面旋回 层序界面 新生代 南苏门答腊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梨树断陷苏家屯地区营城组沉积特征 被引量:16
20
作者 杨特波 王宏语 +4 位作者 樊太亮 刘振华 郝悦娟 魏源 杨帆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49-356,共8页
松辽盆地梨树断陷苏家屯地区营城组具有形成油气藏的良好条件,且研究程度低。为了研究其沉积微相与砂体储集条件,以指明有利储集相带,应用沉积学与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序理论方法,通过分析岩心、录井、测井、地震资料、古地貌特征,认为研... 松辽盆地梨树断陷苏家屯地区营城组具有形成油气藏的良好条件,且研究程度低。为了研究其沉积微相与砂体储集条件,以指明有利储集相带,应用沉积学与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序理论方法,通过分析岩心、录井、测井、地震资料、古地貌特征,认为研究区主要发育湖泊相和辫状河三角洲相,并进一步识别出了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间湾、河口坝、远砂坝、席状砂、泥坪、滩坝等8种沉积微相,并描述了主要沉积微相砂体特征。同时,将营城组划分为4段、6个四级层序和7个砂组,阐明了各砂组沉积相分布特征和时空演化规律。研究认为,营一段末期(SG2)湖侵至最大湖泛面,沉积于其上的SG3砂组进积体系是最有利的油气储集层。沉积微相平面展布与储层分析表明,该区存在两支主辫状水道,分流河道砂体叠置且储层物性好,其与后期鼻状构造相组合是构造-岩性圈闭与岩性圈闭发育的最有利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特征 岩性圈闭 营城组 苏家屯地区 梨树断陷 松辽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