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塔里木盆地巴楚中部地区寒武系盐下构造发育特征 被引量:12
1
作者 王宏语 樊太亮 +2 位作者 魏福军 武艳 徐亚宁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54-558,共5页
巴楚中部地区寒武系盐下构造的发育主要受断裂活动的控制。现存的构造圈闭都经过多期构造运动的改造。卡北构造、古董山构造和卡拉沙依构造分别在海西晚期和中生代早期达到最佳圈闭形态。后期构造运动对早期构造圈闭起到改造、破坏作用 ... 巴楚中部地区寒武系盐下构造的发育主要受断裂活动的控制。现存的构造圈闭都经过多期构造运动的改造。卡北构造、古董山构造和卡拉沙依构造分别在海西晚期和中生代早期达到最佳圈闭形态。后期构造运动对早期构造圈闭起到改造、破坏作用 ,使卡北构造由背斜向断背斜转变 ,卡拉沙依由背斜向断背斜、断鼻形态发展 ,闭合幅度都有所减小。古董山构造圈闭则是由于后期断层使原构造圈闭破碎、条带化 ,以及喜山期构造运动造成构造带南北向不等量抬升 ,构造带北高南低 ,从而失去了形成较大局部圈闭的条件。康塔库木构造圈闭形成时间短 ,形成于喜山中期 ,加强于喜山晚期 ,圈闭幅度也进一步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楚中部地区 寒武系 断裂活动 构造圈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中地区奥陶纪古地貌及其对储集层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17
2
作者 王宏语 樊太亮 +1 位作者 高志前 薛艳梅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5-19,共5页
塔中地区奥陶系具有埋深大、中下奥陶统剥蚀前地层厚度横向展布稳定的特点。运用地震地层学法、厚度趋势法和Ro法相结合的古地貌恢复方法较准确地表征了该地区加里东运动中期的地貌特征:隆起主体为围绕Ⅱ号构造带的椭圆状区域,地势比较... 塔中地区奥陶系具有埋深大、中下奥陶统剥蚀前地层厚度横向展布稳定的特点。运用地震地层学法、厚度趋势法和Ro法相结合的古地貌恢复方法较准确地表征了该地区加里东运动中期的地貌特征:隆起主体为围绕Ⅱ号构造带的椭圆状区域,地势比较平缓,局部构造并不十分发育;周缘凹陷到隆起主体之间存在坡折区,在由南、北、东向中央隆起地貌渐高的同时,地貌具有凹陷→斜坡→台缘坡折区→台内洼地、缓坡→凸起渐变的特征。上奥陶统礁滩主要分布于古地貌的台缘坡折带、台内凸起缓坡区,具有随着台缘迁移而变迁的特征,古地貌对礁滩储集体的分布及纵向演化、横向迁移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估计塔中南部塘北2井—中3井之间地区在加里东运动中晚期存在台缘相带,具有生物礁发育的有利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奥陶系 古地貌 礁滩储集体 岩溶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相盆地破碎断块区储层预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王宏语 樊太亮 +3 位作者 武艳 赵全国 陈杲 李尧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6年第4期362-366,共5页
陆相盆地破碎断块区具有砂体单层厚度薄、横向连续性差、地震反射紊乱等特征,采用常规的储层预测方法很难得到好的预测效果。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储层预测综合方法研究:①采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分析方法和相干体技术建立高精度地层约束模... 陆相盆地破碎断块区具有砂体单层厚度薄、横向连续性差、地震反射紊乱等特征,采用常规的储层预测方法很难得到好的预测效果。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储层预测综合方法研究:①采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分析方法和相干体技术建立高精度地层约束模型;②采用地质约束的测井归一化处理、多道记录自相关统计、精确的井震标定等手段建立精确的测井约束模型;③利用沉积相约束反演过程,地质因素约束储层解释过程,使预测结果更符合地质规律。利用以上方法在东濮凹陷某三维地震工区进行了储层预测,预测的砂体分布趋势与沉积微相的解释结果相关程度较高,符合该区的地质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碎断块区 储层预测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分析 相干体技术 沉积相 约束 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德尔特地区南一段凝灰质砂岩储层微观非均质性及其主控因素 被引量:8
4
作者 王宏语 张晓龙 +1 位作者 段志勇 魏冬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0-37,7,共8页
根据岩心观察、薄片鉴定、压汞实验及扫描电镜资料,分析海拉尔盆地苏德尔特地区南屯组一段凝灰质砂岩储层微观非均质性及其主控因素.结果表明:由于火山碎屑物介入,与正常砂岩相比,该地区储层凝灰质砂岩孔隙类型多样,结构更加复杂,微观... 根据岩心观察、薄片鉴定、压汞实验及扫描电镜资料,分析海拉尔盆地苏德尔特地区南屯组一段凝灰质砂岩储层微观非均质性及其主控因素.结果表明:由于火山碎屑物介入,与正常砂岩相比,该地区储层凝灰质砂岩孔隙类型多样,结构更加复杂,微观非均质性更强;凝灰质砂岩沉积微相类型及凝灰质来源成因是形成储层微观非均质性的基本因素,决定岩石的成分与组构和后期成岩作用的类型和强度;凝灰质砂岩成分中,火山碎屑颗粒晶屑、玻屑及岩屑的相对比例,火山碎屑颗粒与火山灰基质的相对比例不同,砂岩孔隙结构和物性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性.成岩作用是增强储层非均质性的关键,压实和胶结作用对形成低孔、低渗储层起到决定性作用;凝灰质成分与含量的差异,增加各成岩作用在空间的差异性,增强微观非均质性.研究结果对该类型储层的预测与油气藏开发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灰质砂岩 海拉尔盆地 孔隙结构 微观非均质性 沉积微相 砂岩成分 成岩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夏河地区构造演化及成藏耦合关系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王宏语 樊太亮 +1 位作者 武艳 魏福军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0-23,共4页
夏河地区位于塔里木盆地巴楚隆起中段的北部,20世纪90年代以来,巴楚隆起南缘相继发现了一批以构造圈闭为主体的油气藏。因此,在巴楚隆起区域构造演化背景上分析夏河地区的油气成藏规律,对指导该区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研究该区构... 夏河地区位于塔里木盆地巴楚隆起中段的北部,20世纪90年代以来,巴楚隆起南缘相继发现了一批以构造圈闭为主体的油气藏。因此,在巴楚隆起区域构造演化背景上分析夏河地区的油气成藏规律,对指导该区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研究该区构造圈闭的演化特征,并结合生储盖等成藏条件分析,初步理清了成藏条件的时空耦合关系。研究发现:该区构造的发育主要受断裂活动的控制,现今的构造圈闭都经过多期构造运动的改造。海西晚期—中生代早期为夏河地区成藏第一关键期,中下寒武统烃源岩处于生烃高峰期,卡北构造和卡拉沙依构造先后达到最佳圈闭形态,成藏条件达到最佳匹配关系;随后,中下寒武统烃源岩停止生烃,圈闭的演化决定着古油气藏的保存程度;喜山中期为夏河地区成藏第二关键期,该期构造活动强烈,卡拉沙依构造由断背斜向断鼻形态发育而使古油气藏遭受严重破坏,卡北构造的圈闭幅度有所减小,但仍具备形成中下寒武统残存气藏的条件;随后,该区构造形态基本定型,卡北残存构造能否继续捕获阿瓦提凹陷油气决定着该构造的现今油气规模及勘探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楚 隆起 构造演化 油气藏形成 耦合 关系 寒武纪 残存气藏 勘探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识一种新兴资源——天然气水合物 被引量:3
6
作者 王宏语 纪云龙 《资源.产业》 2005年第1期59-63,共5页
天然气水合物是由水分子和甲烷、乙烷、二氧化碳等分子组成的具晶格骨架的格子状复合物 ,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特征及赋存条件 ,有望成为人类未来高效、清洁的替代能源。对天然气水合物的研究逐渐发展为集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地质... 天然气水合物是由水分子和甲烷、乙烷、二氧化碳等分子组成的具晶格骨架的格子状复合物 ,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特征及赋存条件 ,有望成为人类未来高效、清洁的替代能源。对天然气水合物的研究逐渐发展为集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地质工程、环境及气候等为一体的新兴学科 ,天然气水合物的资源勘查、开发和利用将会成为一个新兴的资源产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水合物 新兴能源 勘查开发 资源产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石凹陷古近系层序地层及沉积体系 被引量:26
7
作者 孙伟 樊太亮 +2 位作者 赵志刚 王宏语 高志前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6-28,共3页
乌石凹陷位于北部湾盆地南部坳陷的东北部。为指导该凹陷的油气勘探工作,以层序地层学、沉积学理论为指导,以地震剖面为基础,结合钻井、测井、古生物、岩心等资料,研究了该凹陷古近系的地层沉积特征。结果认为:乌石凹陷古近系从下至上... 乌石凹陷位于北部湾盆地南部坳陷的东北部。为指导该凹陷的油气勘探工作,以层序地层学、沉积学理论为指导,以地震剖面为基础,结合钻井、测井、古生物、岩心等资料,研究了该凹陷古近系的地层沉积特征。结果认为:乌石凹陷古近系从下至上可以划分为7个三级地震(测井)层序,整体上为一个水进到水退的序列,分别对应不同的构造演化阶段;不同构造演化阶段发育的层序具有不同的充填序列和沉积体系分布;构造演化的多期性使得该凹陷多个部位都有烃源岩和储、盖层发育;其中以强烈裂陷阶段沉积的层序2—层序4中发育的烃源岩和盖层条件为最好且发育多种有利储集体,是该凹陷寻找油气藏的最有利层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部湾盆地 乌石凹陷 古近纪 构造 沉降 层序地层学 沉积体系 勘探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苏门答腊盆地北部新生代层序地层格架及有利储层分布 被引量:21
8
作者 毛治国 樊太亮 +3 位作者 刘亚明 王宏语 蒋韧 高志前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225-1231,共7页
南苏门答腊盆地是在欧亚、印度洋-澳大利亚、太平洋三大板块交汇处发育起来的新生代弧后裂谷沉积盆地,经历了一次完整的海进—海退旋回。应用层序地层学的原理和方法,综合研究盆地北部钻井、测井及地震资料,确定4种层序界面识别标志,在... 南苏门答腊盆地是在欧亚、印度洋-澳大利亚、太平洋三大板块交汇处发育起来的新生代弧后裂谷沉积盆地,经历了一次完整的海进—海退旋回。应用层序地层学的原理和方法,综合研究盆地北部钻井、测井及地震资料,确定4种层序界面识别标志,在盆地北部新生代始新世—中新世识别出2种类型层序界面:不整合面和沉积作用转换面。南苏门答腊盆地北部新生代始新世—中新世发育8个具有等时意义的层序界面,将其划分为7个三级层序。分析层序格架内基准面上升期与下降期地层叠加样式及沉积相构成特征,认为冲积扇、河流、三角洲和盆底低位扇等沉积体系是南苏门答腊盆地北部最重要的勘探目标,有利的岩性储集相带主要分布在基准面上升期,为后期盆地勘探的潜在领域,特别要重视对邻近不整合面或沉积作用转换面位置的储集层精细描述,选择有利相带进行钻探与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地层格架 基准面旋回 层序界面 新生代 南苏门答腊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梨树断陷苏家屯地区营城组沉积特征 被引量:16
9
作者 杨特波 王宏语 +4 位作者 樊太亮 刘振华 郝悦娟 魏源 杨帆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49-356,共8页
松辽盆地梨树断陷苏家屯地区营城组具有形成油气藏的良好条件,且研究程度低。为了研究其沉积微相与砂体储集条件,以指明有利储集相带,应用沉积学与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序理论方法,通过分析岩心、录井、测井、地震资料、古地貌特征,认为研... 松辽盆地梨树断陷苏家屯地区营城组具有形成油气藏的良好条件,且研究程度低。为了研究其沉积微相与砂体储集条件,以指明有利储集相带,应用沉积学与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序理论方法,通过分析岩心、录井、测井、地震资料、古地貌特征,认为研究区主要发育湖泊相和辫状河三角洲相,并进一步识别出了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间湾、河口坝、远砂坝、席状砂、泥坪、滩坝等8种沉积微相,并描述了主要沉积微相砂体特征。同时,将营城组划分为4段、6个四级层序和7个砂组,阐明了各砂组沉积相分布特征和时空演化规律。研究认为,营一段末期(SG2)湖侵至最大湖泛面,沉积于其上的SG3砂组进积体系是最有利的油气储集层。沉积微相平面展布与储层分析表明,该区存在两支主辫状水道,分流河道砂体叠置且储层物性好,其与后期鼻状构造相组合是构造-岩性圈闭与岩性圈闭发育的最有利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特征 岩性圈闭 营城组 苏家屯地区 梨树断陷 松辽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序地层格架下岩性-地层油气藏成藏与分布--以南苏门答腊盆地北部为例 被引量:18
10
作者 毛治国 樊太亮 +4 位作者 王宏语 孙圆辉 刘亚明 高志前 白斌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20-127,共8页
南苏门答腊盆地是在欧亚、印度洋-澳大利亚、太平洋三大板块交汇处发育起来的新生代弧后裂谷沉积盆地,经历了一次完整的海进—海退旋回,发育冲积扇、河流、三角洲、浅海碳酸盐岩等多种沉积体系。应用层序地层学理论和研究方法,厘定南苏... 南苏门答腊盆地是在欧亚、印度洋-澳大利亚、太平洋三大板块交汇处发育起来的新生代弧后裂谷沉积盆地,经历了一次完整的海进—海退旋回,发育冲积扇、河流、三角洲、浅海碳酸盐岩等多种沉积体系。应用层序地层学理论和研究方法,厘定南苏门答腊盆地北部新生代层序地层格架,分析层序地层格架与成藏要素之间的关系。地层层序发育演化的规律性与旋回性控制了烃源岩、疏导体系以及储集层、盖层发育的位置和组合方式。岩性-地层油气藏在层序中的分布与烃源岩成烃演化、储集层展布、生储盖组合型式及疏导体系等地质条件密切相关,是有规律的,是可以预测的。南苏门答腊盆地北部发育3大类8亚类岩性-地层油气藏,构成盆地油气储量接替的重要勘探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性-地层油气藏 层序地层格架 成藏要素 新生代 南苏门答腊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奇异值分解压制随机噪声的方法及应用 被引量:16
11
作者 吴亚东 符溪 +4 位作者 文鹏飞 王宏语 谭绍泉 任富新 姜维财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44-145,共2页
针对随机噪声压制问题,通过对多项式确定的同相轴形状重新选取数据矩阵,再对新选取的数据矩阵进行SVD滤波,从而压制随机噪声。通过对矩阵奇异值分解的研究,揭示了奇异值分解的原理和SVD滤波原理,将一个多道地震记录看作一个图,它可分解... 针对随机噪声压制问题,通过对多项式确定的同相轴形状重新选取数据矩阵,再对新选取的数据矩阵进行SVD滤波,从而压制随机噪声。通过对矩阵奇异值分解的研究,揭示了奇异值分解的原理和SVD滤波原理,将一个多道地震记录看作一个图,它可分解为由一系列正交的子图,通过对子图适当选择并结合其它手段,从而达到提高信噪比的目的,为奇异值分解在地球物理中的进一步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实际数据应用表明,该方法去噪手段灵活、保真性好、分辨率高,对一些突然的脉冲干扰、侧反射、以及其他的反向干扰有明显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噪声压制 数据矩阵 SVD滤波 地震记录 信噪比 矩阵奇异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英台地区青山口组储层物性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3
12
作者 王进财 冯如进 +4 位作者 樊太亮 王宏语 侯伟 沈武显 刘振兴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2-36,共5页
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录测井资料分析、物性分析等方法,研究了松辽盆地长岭凹陷腰英台地区青山口组储层的岩石学特征、孔喉特征和物性特征,分析了影响储层物性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储层岩石为细-粗粒长石砂岩,砂岩成分成熟度较低... 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录测井资料分析、物性分析等方法,研究了松辽盆地长岭凹陷腰英台地区青山口组储层的岩石学特征、孔喉特征和物性特征,分析了影响储层物性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储层岩石为细-粗粒长石砂岩,砂岩成分成熟度较低、结构成熟度中等-较低。储层为低孔-特低渗储层,孔隙类型为粒间孔隙、粒内溶孔、粒间溶孔和微裂缝,以粒间孔隙为主。砂岩面孔率在10%~15%之间,平均喉道半径、视孔喉比小。影响储层物性的因素主要为微观方面的岩石结构及填隙物特征、成岩作用和宏观方面的沉积微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长岭凹陷 青山口组 储层物性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梨树断陷层序类型及发育模式 被引量:11
13
作者 陈贤良 纪友亮 +5 位作者 樊太亮 王宏语 赵春满 聂文彬 陈晓艳 闫宁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151-1162,共12页
根据层序地层学原理及构造-沉积关系,对梨树断陷构造样式和层序类型与层序地层模式进行研究,并分析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依据构造特征将梨树断陷断陷期划分为初始裂陷、快速裂陷和裂陷萎缩期3个演化阶段。相应的将梨树断陷断陷层划分为... 根据层序地层学原理及构造-沉积关系,对梨树断陷构造样式和层序类型与层序地层模式进行研究,并分析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依据构造特征将梨树断陷断陷期划分为初始裂陷、快速裂陷和裂陷萎缩期3个演化阶段。相应的将梨树断陷断陷层划分为3个二级层序和7个三级层序,建立其层序格架,阐明其内部沉积特征。最终依据构造特征、气候变迁、沉积物供给和层序发育特征等进行综合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梨树断陷断陷期发育3种层序类型和3种层序地层模式,其中SQ1和SQ2层序为初始裂陷期洪积层序,SQ3层序为快速裂陷湖泊层序,均发育简单箕状斜坡层序地层模式;SQ4,SQ5和SQ6层序为快速裂陷湖泊层序,发育快速裂陷缓坡坡折层序地层模式;SQ7层序为断拗转换期冲积层序,发育断拗转换层序地层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类型 层序模式 坡折带 构造样式 梨树断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南部梨树断陷下白垩统营城组物源分析 被引量:14
14
作者 杨帆 王宏语 +2 位作者 聂文彬 鄢伟 魏源 《断块油气田》 CAS 2012年第6期701-705,共5页
在建立梨树断陷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的基础上,通过岩心观察描述以及分析化验资料综合分析,从岩石矿物成分、重矿物组合以及锆石-电气石-金红石指数(ZTR)、砂体体积分数平面展布、泥岩颜色区域分布等方面对物源方向进行了判断。综合分析表... 在建立梨树断陷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的基础上,通过岩心观察描述以及分析化验资料综合分析,从岩石矿物成分、重矿物组合以及锆石-电气石-金红石指数(ZTR)、砂体体积分数平面展布、泥岩颜色区域分布等方面对物源方向进行了判断。综合分析表明:松辽盆地南部梨树断陷营城组沉积早、中、晚时期物源随时间有所变化,但变化不大。该时期主要存在北部、西北、东部3个方向的物源体系。营城组沉积早期,东部物源为主要物源;营城组沉积中期,东部物源有所分化,东南方向的物源起主导作用;营城组沉积晚期,整体物源整体向西迁移。整个时期北部物源一直稳定持续的供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白垩统 营城组 物源分析 梨树断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河滩海地区西部凹陷古近系岩性和地层圈闭形成条件与发育模式 被引量:10
15
作者 周宗明 于炳松 +2 位作者 张聪 王宏语 张迪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1-14,111-112,共4页
通过三维地震资料解释,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及层序发育、沉积充填演化特点,对辽河滩海地区西部凹陷古近系岩性和地层圈闭的形成条件及发育模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发育砂岩透镜体圈闭和地层超覆圈闭,其中砂岩透镜体圈闭可分为低位... 通过三维地震资料解释,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及层序发育、沉积充填演化特点,对辽河滩海地区西部凹陷古近系岩性和地层圈闭的形成条件及发育模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发育砂岩透镜体圈闭和地层超覆圈闭,其中砂岩透镜体圈闭可分为低位浊积扇圈闭、高位滑塌扇圈闭和近岸水下扇圈闭。沉积坡折和断裂坡折是各体系域中岩性、地层圈闭砂体发育的主要条件,岩性、地层圈闭发育模式以低位体系域及高位体系域发育透镜体圈闭、湖侵体系域发育地层超覆圈闭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性圈闭 地层圈闭 坡折带 层序 发育模式 辽河坳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南长岭地区坳陷层油气富集规律 被引量:6
16
作者 沈武显 樊太亮 +3 位作者 王宏语 宫雪 侯伟 王进财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715-721,共7页
以构造、层序和沉积研究为基础,从'层序控砂'和'微相控储'的角度预测有利储层分布;结合油气成藏条件分析,探讨松南长岭地区坳陷层油气富集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层序旋回控制油气富集部位,重点含油层位靠近成熟烃源岩;沉... 以构造、层序和沉积研究为基础,从'层序控砂'和'微相控储'的角度预测有利储层分布;结合油气成藏条件分析,探讨松南长岭地区坳陷层油气富集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层序旋回控制油气富集部位,重点含油层位靠近成熟烃源岩;沉积相控制有利储层发育区带,主要含油区呈环带状分布于三角洲前缘与滨浅湖的交互区域,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微相中的油气显示较多,且含油气性较好,为有利储集相带;基底断裂带和有利油气聚集区紧密相联,含油气带主要受继承性发育的基底断裂控制与影响;油气富集与地层展布形态、圈闭类型密切相关,中部平缓区为低幅度构造圈闭发育带,东部构造反转区为反转上倾尖灭的岩性和构造-岩性复合型圈闭发育带,而西部斜坡区于西掉断层上升盘,可形成低幅度构造和构造-岩性油气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南长岭地区 坳陷层 有利储层 成藏条件 油气富集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额盆地拐子湖凹陷断陷早期沉积充填演化 被引量:6
17
作者 张斌 王宏语 +4 位作者 樊太亮 彭君 周杰 侯云超 杨润泽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5-26,39,123,124,共15页
根据三维地震、钻井新资料、岩心观察及构造沉积学分析,研究银额盆地拐子湖凹陷断陷早期发育的含油层系巴音戈壁组的构造与沉积特征。结果表明:拐子湖凹陷具有明显的断陷、坳陷双重地层结构,经历断陷期、断坳转换期、坳陷期3个构造演化... 根据三维地震、钻井新资料、岩心观察及构造沉积学分析,研究银额盆地拐子湖凹陷断陷早期发育的含油层系巴音戈壁组的构造与沉积特征。结果表明:拐子湖凹陷具有明显的断陷、坳陷双重地层结构,经历断陷期、断坳转换期、坳陷期3个构造演化阶段。燕山Ⅲ幕构造活动影响盆地断陷初期的盆地结构及巴音戈壁组沉积充填特征;巴一段沉积早期,区内发育断层数量多,呈现多个局限地堑、半地堑并存的盆地结构;物源多方向供给,凹陷整体发育冲积扇、扇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巴一段沉积晚期,边界断层活动剧烈,在A井西侧发育的扇三角洲沉积物由于断块掀斜而形成滑塌重力流沉积;巴二段沉积期,边界断层持续活动,盆内次级断裂活动减弱,形成典型的半地堑湖盆,凹陷以扇三角洲前缘—砂坝—浅湖沉积为特征。研究结果为揭示勘探新区构造、沉积演化及油气储层评价提供地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额盆地 拐子湖凹陷 断陷早期 巴音戈壁组 沉积充填 构造-沉积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岭凹陷腰英台地区青山口组沉积微相及其对有利储层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10
18
作者 陈亚青 侯伟 +2 位作者 樊太亮 王宏语 沈武显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6-20,25,共6页
通过沉积微相研究和数据统计,分析青山口组重点层位的沉积微相类型和分布特征,及其对储层控制作用.结果表明:松辽盆地南部长岭凹陷腰英台地区青山口组发育湖泊相和三角洲相沉积.湖泊相由滨浅湖亚相组成,可识别泥滩、混合滩、砂质滩坝微... 通过沉积微相研究和数据统计,分析青山口组重点层位的沉积微相类型和分布特征,及其对储层控制作用.结果表明:松辽盆地南部长岭凹陷腰英台地区青山口组发育湖泊相和三角洲相沉积.湖泊相由滨浅湖亚相组成,可识别泥滩、混合滩、砂质滩坝微相;该区三角洲相由三角洲平原亚相和三角洲前缘亚相组成,三角洲平原亚相可识别分流河道、分流间湾微相;三角洲前缘亚相可识别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间湾、河口坝、席状砂、远砂坝微相.不同类型的相、亚相和微相特征不仅控制该区岩相变化特征、砂体展布和砂体的储集性能,而且控制砂体的含油气性.河口坝、水下分流河道和滩坝砂体在储集性能和含油气性方面更具优越性,是勘探开发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岭凹陷 腰英台 青山口组 沉积微相 有利储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中地区加里东中期古地貌特征及沉积控制 被引量:7
19
作者 高志前 樊太亮 +2 位作者 薛艳梅 王宏语 段锐晖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1-23,27,共4页
利用地震、测井和分析测试资料,结合镜质体反射率剥蚀厚度恢复法和地震地层学古地貌恢复法,对塔中地区中加里东期古地貌进行了恢复.加里东中期塔中地区古地貌整体格局表现为西高东低、中央高四周低、地势平缓、构造不太发育.古地貌格局... 利用地震、测井和分析测试资料,结合镜质体反射率剥蚀厚度恢复法和地震地层学古地貌恢复法,对塔中地区中加里东期古地貌进行了恢复.加里东中期塔中地区古地貌整体格局表现为西高东低、中央高四周低、地势平缓、构造不太发育.古地貌格局的变化受控于区域构造运动变化,影响着沉积速率变化、沉积中心迁移及沉积物保存,制约着塔中地区的沉积相类型及沉积相带的平面展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里东 古地貌 剥蚀厚度 不整合面 构造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堡凹陷高柳地区沙三段构造-层序地层特征 被引量:6
20
作者 康海涛 王宏语 +3 位作者 樊太亮 赵家强 王凯杰 杨超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30-37,47,共9页
构造-层序地层特征是储层精细研究及岩性油气藏勘探的基础。通过对南堡凹陷高柳地区三维地震与钻(测)井资料的解释,研究沙三段沉积期的区域构造、断裂演化及沉积层序发育特征,进一步明确构造对沉积层序发育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沙三段... 构造-层序地层特征是储层精细研究及岩性油气藏勘探的基础。通过对南堡凹陷高柳地区三维地震与钻(测)井资料的解释,研究沙三段沉积期的区域构造、断裂演化及沉积层序发育特征,进一步明确构造对沉积层序发育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沙三段沉积期,裂陷沉降与沉积充填过程中存在构造抬升和断裂掀斜等作用,形成了该裂陷期内的3个"裂陷拉张-快速沉积-抬升剥蚀"旋回,其控制了3个亚构造层的沉积层序旋回特征。西南庄断层与柏各庄断层构造活动的横向差异造成了沙三段"跷跷板"式交错增厚的地层充填模式。区内构造地貌演化控制了沉积体系的类型、纵向叠置样式与横向展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演化 沉积层序 构造地貌 层序叠置样式 高柳地区 南堡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