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3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VDF纳米包芯纱线的连续制备及其无线传感应用
1
作者 魏子君 杨伟峰 +4 位作者 侯成义 李克睿 李耀刚 王宏志 张青红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共7页
随着可穿戴领域的发展,满足穿戴设备的能量需求和实现数字信号无线传输技术变得尤为迫切。基于摩擦纳米发电机(TENG)技术的纤维及纤维组件,在能量收集和自供电领域展现出重要的应用前景。采用共轭静电纺丝技术连续制备聚偏二氟乙烯(PVDF... 随着可穿戴领域的发展,满足穿戴设备的能量需求和实现数字信号无线传输技术变得尤为迫切。基于摩擦纳米发电机(TENG)技术的纤维及纤维组件,在能量收集和自供电领域展现出重要的应用前景。采用共轭静电纺丝技术连续制备聚偏二氟乙烯(PVDF)纳米包芯纱线,并通过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及水接触角等方法对纤维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以所制备的纳米包芯纱线为TENG的能量来源,结合电感电容(LC)谐振电路,构建无线传感织物。试验结果表明,这种摩擦电纱线不仅可数字刺绣,还具备136.2°的疏水接触角,并能与多种织物摩擦产生电荷,展现出优异的电学输出性能。此外,通过调控纤维刺绣图案和并联外部电容,能够区分谐振信号的频率,实现无线电话拨号功能。这种将纳米包芯纱线与LC谐振电路结合的方法为下一代自供电无线传感纺织品的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考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包芯纱线 无线传感 LC谐振电路 可穿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Xene基褶皱薄膜的制备及其三模态红外调控性能研究
2
作者 李清洲 侯成义 +3 位作者 张青红 李耀刚 王宏志 李克睿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14,共7页
绝对零度以上的物体均辐射红外能量,通过调控辐射的方式,可实现目标红外隐身或热管理,该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航天器组件、伪装平台、防护服及容器包装等领域。然而,目前基于温度场、电场及机械应变的热辐射红外调控技术,仅能实现高发射-低... 绝对零度以上的物体均辐射红外能量,通过调控辐射的方式,可实现目标红外隐身或热管理,该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航天器组件、伪装平台、防护服及容器包装等领域。然而,目前基于温度场、电场及机械应变的热辐射红外调控技术,仅能实现高发射-低发射或高反射-高透过两种模式间的切换,尚缺乏三模态间的灵活调控。采用苯乙烯嵌段共聚物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SBS)和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SEBS)作为弹性体基底,碳化钛(Ti_(3)C_(2)T_(x)MXene)作为红外调控层,通过预拉伸法制备褶皱MXene/SEBS-SBS三模态红外调控薄膜,对不同应变状态下的复合薄膜进行了微观形貌观察及红外光谱分析,旨在探究其红外性能与所施加应变之间的关联。研究结果表明:MXene薄膜的引入显著提高了SEBS-SBS弹性基底的断裂伸长率(475%)和拉伸强度(0.52 MPa)。在机械应变作用下,复合薄膜的微观结构发生变化,从而在中远红外波段实现了调控效果:发射率由0应变时的0.40降至100%应变时的0.26,而透过率则由100%应变时的0.56%显著提升至200%应变时的24%。这一发现为红外调控技术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Xene 褶皱结构 三模态 红外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翻译的危险”与“推想的危险”——从沈艾娣《翻译的危险:清代中国与大英帝国之间两位译者的非凡人生》谈起
3
作者 王宏志 《现代中文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21,共18页
本文以沈艾娣教授《翻译的危险:清代中国与大英帝国之间两位译者的非凡人生》一书为例,从宏观理念和具体写实践两个层面探讨翻译与历史研究和写作的问题。一方面主要讨论18—19世纪清代中国与西方国家交往的“翻译的危险”,但指出以李... 本文以沈艾娣教授《翻译的危险:清代中国与大英帝国之间两位译者的非凡人生》一书为例,从宏观理念和具体写实践两个层面探讨翻译与历史研究和写作的问题。一方面主要讨论18—19世纪清代中国与西方国家交往的“翻译的危险”,但指出以李自标和小斯当东作为主体并非恰当的选择;另一方面讨论历史研究和写作中不能避免的推想,以《翻译的危险》一些推想为例,说明当中的风险,并强调猜想不能直接转化为事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艾娣 《翻译的危险》 马戛尔尼使团 李自标 小斯当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可穿戴电子产品的自供能摩擦电纺织品研究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王宁 龚维 王宏志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1-49,共9页
伴随着人们对智能穿戴的需求日益增加,为解决可穿戴电子产品的供能问题,各种能源转化技术接连涌现,摩擦电纺织品凭借其在低频机械能收集和自驱动传感器等方面的优异表现脱颖而出,成为能源织物领域的佼佼者。为提高摩擦电纺织品的能量转... 伴随着人们对智能穿戴的需求日益增加,为解决可穿戴电子产品的供能问题,各种能源转化技术接连涌现,摩擦电纺织品凭借其在低频机械能收集和自驱动传感器等方面的优异表现脱颖而出,成为能源织物领域的佼佼者。为提高摩擦电纺织品的能量转换效率与舒适自然的穿戴感,基于摩擦电技术的理论,探讨了接触起电的物理机制,从材料、结构、运行模式以及功能性等角度出发,总结了纱线基摩擦纳米发电机、织物基摩擦纳米发电机与非织造布基摩擦纳米发电机的发展历程,综述了摩擦电纤维在柔性传感、电子皮肤、智能机器人、交互式设备等领域的应用情况,指出目前摩擦电纺织品所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的机遇,以期为摩擦电技术与传统纺织业的高值化结合提供一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穿戴电子产品 摩擦起电 摩擦电纺织品 摩擦电纤维 自供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间孔镜光学系统设计
5
作者 王宏志 冯大伟 向阳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5年第1期83-91,共9页
为了满足脊柱微创手术的成像需求,设计物镜F数为7带有30°视向角的硬性内窥镜。采用光导纤维传导来自冷光源的光线进行照明。通过内窥镜观察可以清晰地看到突出的椎间盘、受压力变形的硬膜囊、脊神经根和增生的各种组织。设计的医... 为了满足脊柱微创手术的成像需求,设计物镜F数为7带有30°视向角的硬性内窥镜。采用光导纤维传导来自冷光源的光线进行照明。通过内窥镜观察可以清晰地看到突出的椎间盘、受压力变形的硬膜囊、脊神经根和增生的各种组织。设计的医用硬性内窥镜,采用一体化设计思路,其中还包括反远距物镜系统设计、对称式的棒状镜中继系统设计、目镜和适配器设计。所设计的硬性内窥镜系统的光学系统F数为13,视场角为80°,总光学长度为255 mm,物镜系统和棒状镜光学外径不大于1.80 mm,调制传递函数在90 lp/mm处大于0.2且接近衍射极限。内窥镜的设计特点:对称的棒状镜中继系统和物像以远心的形式进行衔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性内窥镜 光学设计 视向角 中继系统 F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车站墙体裂缝分析及控制措施
6
作者 王宏志 《北方建筑》 2025年第1期123-126,共4页
为了研究城市轨道交通地下车站墙体裂缝控制措施,本文以苏锡常城际铁路某地下车站墙体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产生地下车站墙体裂缝的主要原因,包括温度、外力、结构、工艺四方面因素。针对以上因素提出了一系列控制措施,包括优化混凝土配... 为了研究城市轨道交通地下车站墙体裂缝控制措施,本文以苏锡常城际铁路某地下车站墙体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产生地下车站墙体裂缝的主要原因,包括温度、外力、结构、工艺四方面因素。针对以上因素提出了一系列控制措施,包括优化混凝土配合比、把控浇筑过程的数据监测、优化一次浇筑单元长度、采用“跳仓法”施工技术以及优化施工组织等。经实践得出结论:以上措施对于有效控制地下车站墙体裂缝产生具有良好的效果,可供今后类似工程治理裂缝时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车站 墙体裂缝 施工工艺 控制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电极电致发光纤维的连续制备及其可视化液体传感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杨小锐 杨伟峰 +4 位作者 李克睿 李耀刚 张青红 王宏志 侯成义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49-1057,共9页
随着柔性电子产品、智能传感器、智能穿戴等领域的兴起,柔性电致发光器件得到了蓬勃的发展。柔性电致发光纤维以其便携性、柔软性及可编织性,为可视化传感领域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潜力。但受限于其大多为双电极结构,制备工艺复杂,使其在成... 随着柔性电子产品、智能传感器、智能穿戴等领域的兴起,柔性电致发光器件得到了蓬勃的发展。柔性电致发光纤维以其便携性、柔软性及可编织性,为可视化传感领域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潜力。但受限于其大多为双电极结构,制备工艺复杂,使其在成本、器件均匀性、灵敏性及柔软性方面仍存在不足。本文开发了一种单电极电致发光纤维,通过简单、可扩展和低成本的制造工艺,实现了电致发光纤维的连续制备。且通过无线驱动的方式实现了电致发光,单电极纤维接受无线电场能量,通过接地线与大地、无线发射源形成闭合回路,从而消除了对外部电源的依赖。单电极电致发光纤维由导电层、介质层和发光层构成,发光波长为456 nm,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发光性能及柔软性。单电极电致发光纤维可应用于溶液的可视化传感,其发光强度对于氯化钠浓度的识别度可达到0.001%(质量分数),具有出色的灵敏度,在汗液检测及生物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发光纤维可进一步编织成发光织物,其透气性及力学方面均与普通的商用面料相媲美,并可实现不同浓度氯化钠的可视化传感。在可穿戴设备领域,无线驱动的单电极电致发光纤维具有实现视觉显示和通信功能的巨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纤维 可视化传感 连续制备 无线驱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n型柔性半导体的有机晶体管及其电子-离子双响应特性 被引量:1
8
作者 蒋浩 钟岳桁 +1 位作者 王刚 王宏志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9-44,共6页
为了研究n型有机混合离子电子导体电子-离子双响应特性及分子量对载流子迁移率的影响,采用具有平面刚性的梯形分子链结构的高分子量聚苯并二咪唑苯并菲绕啉二酮制备高性能有机电化学晶体管,并对晶体管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晶体管器件电气... 为了研究n型有机混合离子电子导体电子-离子双响应特性及分子量对载流子迁移率的影响,采用具有平面刚性的梯形分子链结构的高分子量聚苯并二咪唑苯并菲绕啉二酮制备高性能有机电化学晶体管,并对晶体管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晶体管器件电气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利用高分子量聚苯并二咪唑苯并菲绕啉二酮制备的n型有机电化学晶体管表现出极高的响应速度(0.034 s)、高载流子迁移率(4.72×10^(-3) cm^(2)/(V·s)),以及在水系电解液中优异的稳定性(稳定运行超过120次脉冲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晶体管 n型柔性半导体 电子-离子双响应特性 聚苯并二咪唑苯并菲绕啉二酮 载流子迁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可变形3D卷积和Bert时序建模的人体行为识别算法
9
作者 战楚卿 王宏志 胡黄水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 2025年第2期128-135,共8页
提出了基于可变形3D卷积和Bert时序建模的人体行为识别算法。在3D卷积神经网络上引入了可变形卷积,将其与Bert时序建模相融合进行人体行为识别研究,融合DCNv4和Bert后在HMDB51数据集中模型测试准确率有明显提升,模型的损失函数值显著下... 提出了基于可变形3D卷积和Bert时序建模的人体行为识别算法。在3D卷积神经网络上引入了可变形卷积,将其与Bert时序建模相融合进行人体行为识别研究,融合DCNv4和Bert后在HMDB51数据集中模型测试准确率有明显提升,模型的损失函数值显著下降。实验结果显示,基于可变形3D卷积和Bert时序建模的人体行为识别算法在提升模型性能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变形3D卷积 HMDB51数据集 Bert时序建模 人体行为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与材料的交响:硫化锌基场致发光纤维
10
作者 常博雅 郭素文 +5 位作者 郑岩 李克睿 李耀刚 张青红 王宏志 侯成义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758-1766,共9页
近年来,场致发光(EL)技术在智能可穿戴设备和视觉交互传感领域的应用引起了业界的极大兴趣。硫化锌(ZnS)基场致发光器件因其优良的发光性能、高稳定性和耐久性,已经成为众多应用场景和可视化交互平台的焦点。本文系统回顾了硫化锌基场... 近年来,场致发光(EL)技术在智能可穿戴设备和视觉交互传感领域的应用引起了业界的极大兴趣。硫化锌(ZnS)基场致发光器件因其优良的发光性能、高稳定性和耐久性,已经成为众多应用场景和可视化交互平台的焦点。本文系统回顾了硫化锌基场致发光材料的性能,深入探讨了其发光机制、器件设计和应用研究,着重分析了硫化锌基场致发光纤维的最新研究动态,揭示了其在未来发展中的潜力与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致发光纤维 柔性 显示 智能可穿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光充能的多重荧光安全防伪织物的研究
11
作者 李明财 侯成义 +3 位作者 张青红 李克睿 王宏志 吉亚丽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57-261,共5页
SrS∶Eu,Sm具有红外响应频带宽、效率高等特点,是一种理想的上转换荧光防伪材料。以高温固相法和共沉淀法规模化制备出SrS∶Eu,Sm和NaYF4∶Yb,Er上转换荧光粉(SrS-NaYF4UCPs),通过共混后丝网印刷得到具有多波段、宽频带响应的安全防伪织... SrS∶Eu,Sm具有红外响应频带宽、效率高等特点,是一种理想的上转换荧光防伪材料。以高温固相法和共沉淀法规模化制备出SrS∶Eu,Sm和NaYF4∶Yb,Er上转换荧光粉(SrS-NaYF4UCPs),通过共混后丝网印刷得到具有多波段、宽频带响应的安全防伪织物,织物经过日光下充能后在980nm激发光下印刷图案会逐渐变色发光,在850nm红外摄像头及智能手机红外镜头下可响应发光。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和荧光光谱仪等多种表征手法,对所制备荧光粉结构、形貌以及发光性能进行了表征,证明了该织物在防伪、防偷拍领域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转换 宽频带 丝网印刷 光充能 防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轴电缆用超疏水二氧化硅@石英纤维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
12
作者 张港澳 秦宗益 +6 位作者 张亚闪 侯成义 张青红 李耀刚 靳志杰 王宏志 李克睿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3-67,共5页
具有低介电常数的SiO_(2)复合材料在低介电和隔热保温材料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但SiO_(2)复合材料在实际应用中存在吸水性强、保存条件苛刻等问题。使用疏水改性剂(六甲基二硅氮烷(HMDS)、硬脂酸、十二烷基硫酸钠)对SiO_(2)@石英纤... 具有低介电常数的SiO_(2)复合材料在低介电和隔热保温材料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但SiO_(2)复合材料在实际应用中存在吸水性强、保存条件苛刻等问题。使用疏水改性剂(六甲基二硅氮烷(HMDS)、硬脂酸、十二烷基硫酸钠)对SiO_(2)@石英纤维复合材料进行改性,研究疏水改性剂类型及质量分数对复合材料疏水性能和介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3%的HMDS改性复合材料的疏水改性效果最好(接触角为151.6°),保存240d后接触角最低为132.6°,200℃煅烧后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低至1.87。将疏水改性SiO_(2)@石英纤维复合材料制成同轴通信电缆,所得电缆的电压驻波比为1.48,衰减值为1.56dB,特性阻抗为48Ω。疏水改性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电缆性能,在通信电缆等领域展示出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O_(2)@石英纤维复合材料 低介电常数 疏水改性 同轴电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硅增强复合电解质的电致变色纤维
13
作者 翟凯悦 范庆超 +5 位作者 吴锡录 侯成义 张青红 李耀刚 王宏志 李克睿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14,共5页
具有光反射调节的电致变色纤维在智能服装、自适应伪装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现有的电致变色纤维在实际应用中仍面临电化学稳定性差、切换速度慢等问题。使用SiO_(2)纳米颗粒对电致变色电解质进行改性,对基于改性电解质制备的电... 具有光反射调节的电致变色纤维在智能服装、自适应伪装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现有的电致变色纤维在实际应用中仍面临电化学稳定性差、切换速度慢等问题。使用SiO_(2)纳米颗粒对电致变色电解质进行改性,对基于改性电解质制备的电致变色纤维的光学性能、电化学性能进行讨论,同时分析SiO_(2)纳米颗粒对变色材料稳定性的影响。结果显示:SiO_(2)改性电致变色纤维的着色效率达53.1 cm^(2)/C,展现出较快的切换速度(22.9/12.6 s);300个电化学循环后,仍具有良好的变色稳定性(光学反射对比度保持初始值的58.3%)。未掺杂SiO_(2)改性的电致变色纤维的着色效率(20.2 cm^(2)/C)较低、切换速度(34.7/38.4 s)较慢。此外,电致变色纤维器件具有优异的机械柔性,在可穿戴显示等领域展现出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O_(2) 电致变色 纤维 变色稳定性 变色切换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间轴承对船舶轴系力学状态影响的数字模拟 被引量:15
14
作者 王宏志 魏海军 +1 位作者 关德林 陈椿芳 《船舶力学》 E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98-105,共8页
本文以主机为WNSD7RTA62U的某油轮的轴系为对象,通过对比分析四种不同的中间轴承的布置方案,评价了中间轴承对船舶轴系力学状态的影响。本文轴系合理校中与轴系回旋振动的数字计算结果表明,中间轴承对船舶轴系的状态存在着比较复杂的作... 本文以主机为WNSD7RTA62U的某油轮的轴系为对象,通过对比分析四种不同的中间轴承的布置方案,评价了中间轴承对船舶轴系力学状态的影响。本文轴系合理校中与轴系回旋振动的数字计算结果表明,中间轴承对船舶轴系的状态存在着比较复杂的作用,首先在常规设计中,必须对中间轴承的位置进行三维优化;其次取消中间轴承的非常规设计,对船舶轴系的状态的改善是可行的。这对解决大型船舶轴系校中受船体变形影响和革新大型船舶轴系的传统设计与计算是有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舶轴系 轴系校中 回旋振动 状态监控 数字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顶板大断面开切眼锚网索支护技术研究 被引量:20
15
作者 王宏志 张东升 +2 位作者 王旭锋 张胜龙 程继鑫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05-109,共5页
为解决复合顶板大断面开切眼支护难题,根据王家岭煤矿20106工作面大断面开切眼的地质条件,通过物理模拟试验分析了复合顶板大断面开切眼围岩变形破坏特征,结果表明:大断面复合顶板开切眼顶底角及顶板易变形破坏,开切眼扩帮期间围岩变形... 为解决复合顶板大断面开切眼支护难题,根据王家岭煤矿20106工作面大断面开切眼的地质条件,通过物理模拟试验分析了复合顶板大断面开切眼围岩变形破坏特征,结果表明:大断面复合顶板开切眼顶底角及顶板易变形破坏,开切眼扩帮期间围岩变形破坏明显超过掘巷期间围岩变形,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围岩控制对策,确定工作面开切眼采用"二次成巷+锚网索+单体液压支柱"联合支护方式,现场工程实践结果显示,开切眼最大离层量为9 mm,最大断面收缩率为6.6%,支护方案较好地控制了大断面开切眼的围岩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顶板 大断面 开切眼 支护技术 二次成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层土中变截面桩振动问题半解析解的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王宏志 陈云敏 陈仁朋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55-58,共4页
本文首先考虑桩端的弹性阻尼支承 ,建立了具有多个变截面的桩与分层土相互作用的数学模型。其次 ,采用积分变换法对该模型进行了求解 ,得到了在桩顶任意荷载激振下桩顶振动响应的半解析解。最后 ,获得了瞬态半个正弦波荷载作用下桩顶速... 本文首先考虑桩端的弹性阻尼支承 ,建立了具有多个变截面的桩与分层土相互作用的数学模型。其次 ,采用积分变换法对该模型进行了求解 ,得到了在桩顶任意荷载激振下桩顶振动响应的半解析解。最后 ,获得了瞬态半个正弦波荷载作用下桩顶速度响应的半解析解 ,并且研究了激振力的持续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分变换 半解析解 分层土 变截面桩 桩顶 振动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乘法噪声中非线性耦合谐波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宏志 王树勋 戴逸松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75-79,共5页
针对信号的非平稳性质 ,引入傅里叶级数多谱和比例多周期图的概念 ,分别提出了零均值乘法噪声二次耦合及非零均值乘法噪声三次耦合谐波频率估计方法 ,仅使用单个数据记录即可得到耦合频率估计 ,并且可以抑制加性平稳噪声而无须假定其颜... 针对信号的非平稳性质 ,引入傅里叶级数多谱和比例多周期图的概念 ,分别提出了零均值乘法噪声二次耦合及非零均值乘法噪声三次耦合谐波频率估计方法 ,仅使用单个数据记录即可得到耦合频率估计 ,并且可以抑制加性平稳噪声而无须假定其颜色和分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乘法噪声 耦合谐波频率估计 傅里叶级数多谱 比例多周期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冷速试验的冷却液传热性能对比研究
18
作者 麻志国 许扬 +1 位作者 桃春生 王宏志 《汽车工艺与材料》 2025年第1期41-45,共5页
通过冷速试验研究了6种不同添加剂类型及含量冷却液的冷却性能。结果表明:非离子型冷却液的冷却性能最好,其次是混合型冷却液,离子型冷却液的冷却性能最差;添加剂的含量越低,冷却液的冷却性能越好;含质量分数0.11%的非离子型添加剂的冷... 通过冷速试验研究了6种不同添加剂类型及含量冷却液的冷却性能。结果表明:非离子型冷却液的冷却性能最好,其次是混合型冷却液,离子型冷却液的冷却性能最差;添加剂的含量越低,冷却液的冷却性能越好;含质量分数0.11%的非离子型添加剂的冷却液A的冷却性能最优,其探头温度达到200℃时所对应的时间最短,为6.1 s,且其最大冷速最大,为60℃/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沸腾传热 冷却液 冷却性能 冷速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行船与停泊船水动力相互作用的数值分析 被引量:8
19
作者 王宏志 邹早建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45-449,共5页
采用动网格技术并选取RNGk-ε湍流模型,通过求解非定常RANS方程,对浅水中航行船与停泊船相互作用的三维非定常黏性流场进行了数值分析.计算了停泊船受到的水动力,通过将计算结果与经验公式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本文采用的数值计算方法的... 采用动网格技术并选取RNGk-ε湍流模型,通过求解非定常RANS方程,对浅水中航行船与停泊船相互作用的三维非定常黏性流场进行了数值分析.计算了停泊船受到的水动力,通过将计算结果与经验公式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本文采用的数值计算方法的有效性;计算了航行船所受水动力,比较了作用在航行船和停泊船上的水动力的大小.最后,计算了不同水深、两船间距、停泊船离岸距离和航行船离岸距离条件下停泊船受到的水动力,并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得出了以上4种因素对停泊船受到的水动力作用的影响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行船-停泊船水动力 浅水 动网格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专欲发表区区政见”:梁启超和晚清政治小说的翻译及创作 被引量:12
20
作者 王宏志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8-18,共11页
一 众所周知,传统以来,小说地位低微,不入九流,人们不是把它看成“游戏笔端,资助谈柄”的文字游戏,便倒过来强调它的教化作用,“劝善惩恶,幼存鉴戒,不可谓无补于世”,这两种态度表面看来截然不同——前者是把小说定位于边缘,而后者则... 一 众所周知,传统以来,小说地位低微,不入九流,人们不是把它看成“游戏笔端,资助谈柄”的文字游戏,便倒过来强调它的教化作用,“劝善惩恶,幼存鉴戒,不可谓无补于世”,这两种态度表面看来截然不同——前者是把小说定位于边缘,而后者则是从边缘走向中心,尝试跟正统文学拉近,但其实二者背后隐藏的意识形态都是文学必须具备教晦的功能。从这角度看,晚清的“小说界革命”——特别是那时候出现的“政治小说”,很大程度上是第二种态度的延续或扩张,而“小说界革命”和“政治小说”的提倡者,所认同的便是一种非常功利的文学观。 毫无疑问,晚清文坛最重要的一个人物是梁启超——“小说界革命”和“政治小说”都是由他所提出的,不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启超 政治小说 “小说界革命” 政治思想 中国未来 中国小说理论 日本政治小说 陈平原 新小说 政治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