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54篇文章
< 1 2 8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强自发光高速侵蚀模拟环境粒子速度场测量
1
作者 王宏伟 黄湛 +4 位作者 张骞 李晓辉 石伟龙 任少洁 康国剑 《空气动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0,共10页
以电弧加热器为代表的粒子侵蚀模拟环境具有速度高、温度高、自发光强度大的特点,粒子速度场测量难度增加。针对高速飞行器头部/发动机喉道侵蚀环境模拟中粒子速度场的测量需求,本文通过引入窄带滤光片实现粒子散射光的滤波光谱分离,大... 以电弧加热器为代表的粒子侵蚀模拟环境具有速度高、温度高、自发光强度大的特点,粒子速度场测量难度增加。针对高速飞行器头部/发动机喉道侵蚀环境模拟中粒子速度场的测量需求,本文通过引入窄带滤光片实现粒子散射光的滤波光谱分离,大幅抑制由电弧加热器高温气流产生的自发光干扰,由此获得高速运动条件下的高信噪比粒子图像,进而发展建立了高温强自发光流动粒子速度测量技术。基于该技术,在总温范围为2150~3570 K条件下,对平均名义粒径分别为20、50μm的Al_(2)O_(3)粒子和石墨粒子开展了粒子速度场测量。结果表明:对于同种粒子材料,总焓提升可以有效提升侵蚀粒子的出口速度分布,其中Al_(2)O_(3)粒子在2150、2770、3570 K条件下的出口平均速度峰值分别为1302、1421、1527 m/s;对比分析发现,石墨粒子虽然具有较大直径,但因其密度较低,出口平均速度峰值可达1539 m/s;侵蚀粒子射流出口速度流向平均值沿径向(x方向)的分布近似正态分布;由于电弧加热器出口流场为自由大气环境,侵蚀模拟射流存在明显的低速剪切边界,剪切边界跨度最小为35.5 mm、最大为45 mm。通过系统对比不同来流条件下出口粒子速度分布和涡量分布,本文揭示了射流边界特性,为粒子侵蚀试验的精细化评估提供了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光干扰 粒子侵蚀 电弧加热器 速度场测量 粒子图像测速 窄带滤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粘结模块化装配式结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宏伟 齐鑫 +1 位作者 曾宪涛 陈绘锦 《力学与实践》 2025年第1期148-164,共17页
为促进模块化装配式结构建筑的抗震力学性能研究及推广应用,构建了无粘结模块化装配式框架结构关键节点力学模型,分析了不同振动工况下结构的位移振幅变化特征;设计了装配式框架结构和普通框架结构试验模型,开展了单向定频正弦振动载荷... 为促进模块化装配式结构建筑的抗震力学性能研究及推广应用,构建了无粘结模块化装配式框架结构关键节点力学模型,分析了不同振动工况下结构的位移振幅变化特征;设计了装配式框架结构和普通框架结构试验模型,开展了单向定频正弦振动载荷试验,构造了表征两种结构对于定频正弦振动位移响应的楼层位移对比因子和工况位移影响因子,从结构位移、结构各楼层的水平方向加速度响应及装配式结构模块间剪应力振动响应等多角度对比分析了装配式框架结构相对于普通框架结构的抗震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装配式结构位移理论值与试验结果吻合度较高,模块化装配式结构设计合理;相比于普通框架结构,无粘结模块装配框架结构在较高振动频率工况下的结构位移更小,水平方向加速度动力特性更趋于稳定;装配式结构模块间剪应力监测结果显示,结构中柱节点较边柱节点的剪应力变化显著,抵抗模块剪切作用更为明显,是影响装配式结构稳定性的关键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式结构 模块化 力学模型 振动试验 抗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麻籽胶对冷冻面团内淀粉微观结构和理化性能的影响
3
作者 王宏伟 李向杰 +5 位作者 乔靖玥 申慧珊 张艳艳 刘兴丽 赵学伟 张华 《食品科学》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5-71,共7页
采用扫描电镜、固体核磁共振、X射线衍射、快速黏度测定等方法研究了不同亚麻籽胶添加量(0%、0.2%、0.4%、0.6%、0.8%)对冻融淀粉颗粒结构、结晶结构、热力学特性的影响规律,通过探明冷冻面团内部主要组分淀粉特性的变化从而揭示亚麻籽... 采用扫描电镜、固体核磁共振、X射线衍射、快速黏度测定等方法研究了不同亚麻籽胶添加量(0%、0.2%、0.4%、0.6%、0.8%)对冻融淀粉颗粒结构、结晶结构、热力学特性的影响规律,通过探明冷冻面团内部主要组分淀粉特性的变化从而揭示亚麻籽胶对冷冻面团的潜在改良机制。结果表明:原淀粉经冻融循环处理后,淀粉颗粒表面出现凹陷,相对结晶度下降,分子双螺旋结构被破坏,导致水分子更容易进入淀粉颗粒内部导致其峰值黏度和最终黏度的增加。而添加亚麻籽胶抑制了冷冻面团中冰晶的形成,延缓了淀粉分子双螺旋结构的解旋,并且亚麻籽胶与淀粉分子内的氢键相互作用提高了淀粉相对结晶度(22.2%~23.8%),因此导致淀粉峰值黏度由2409.5 mPa·s降低至2247.2~2288.5 mPa·s,糊化温度逐渐升高。综上,亚麻籽胶延缓了冻融循环对面团内淀粉造成的破坏,对冷冻面团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融循环 淀粉 亚麻籽胶 微观结构 理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贮藏期小麦淀粉水合能力变化对面条品质的影响
4
作者 王宏伟 王小婷 +6 位作者 国思琪 乔靖玥 申慧珊 张艳艳 刘兴丽 赵学伟 张华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22-130,共9页
本文旨在探究不同贮藏期小麦淀粉水合能力变化对面条品质的影响,选取不同贮藏年份(0、1、2和3年)的小麦为研究对象,采用常温法、水接触角法等测定小麦淀粉的水合能力,并对其重组面团的微观结构、流变特性及其面条的食用品质进行测定,以... 本文旨在探究不同贮藏期小麦淀粉水合能力变化对面条品质的影响,选取不同贮藏年份(0、1、2和3年)的小麦为研究对象,采用常温法、水接触角法等测定小麦淀粉的水合能力,并对其重组面团的微观结构、流变特性及其面条的食用品质进行测定,以期为不同贮藏期小麦的合理化应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随着小麦贮藏时间的延长,小麦淀粉的吸水能力和溶解度均呈上升趋势,分别增加至2.47 g/g和6.51%,而膨胀度和水接触角均呈下降趋势,分别降低至5.59 g/g和59.97°;且随着贮藏时间的增加,重组面团的面筋网络结构连续性变差,从而导致重组面团的储能模量(G′)和损耗模量(G″)均降低,可能由于小麦经历长期贮藏后,淀粉分子链结构及聚集态结构受到破坏,导致淀粉内部结构松散,淀粉更容易与面筋蛋白发生竞争性吸水,互相聚集,导致所形成面筋网络的稳定性变差。此外,与新采收小麦淀粉所制备的重组面条相比,贮藏淀粉所制备的重组面条硬度和咀嚼性均显著(P<0.05)增加,小麦贮藏3年后,其淀粉制成的重组面条的硬度从4451.97 g增加至7537.71 g,咀嚼性从1423.64 g增加至3851.87 g,且面条的蒸煮损失率增加及感官评分降低与此结果相一致。综上所述,随着贮藏时间的增加,小麦淀粉的水合能力增强,这会导致其与面筋蛋白的结合发生变化,从而引起面制品加工和蒸煮品质的劣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贮藏期 小麦淀粉 面条 水合能力 加工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值计算的川滇地区场地非线性反应经验模型研究
5
作者 赵宇 任叶飞 +3 位作者 张鹏 刘也 王宏伟 温瑞智 《世界地震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1-132,共12页
我国川滇地区尚未通过场地信息建立各自适用的场地非线性反应经验模型。通过收集川滇地区大量工程场地钻孔资料,建立了适用于川滇地区的场地速度剖面随机生成经验模型,针对不同V S30和土层厚度组合的21种工况进行随机剪切波速剖面模拟... 我国川滇地区尚未通过场地信息建立各自适用的场地非线性反应经验模型。通过收集川滇地区大量工程场地钻孔资料,建立了适用于川滇地区的场地速度剖面随机生成经验模型,针对不同V S30和土层厚度组合的21种工况进行随机剪切波速剖面模拟生成。选取NGA-West数据库中的基岩场地强震动记录作为输入进行一维等效线性化场地地震反应计算,分析计算结果在不同场地和不同峰值加速度(peak ground acceleration,PGA)地震动输入下与震级、距离的相关性,结果显示震中距和震级对场地地震反应影响均有限。场地放大表现出明显的非线性特征,据此建立了适用于川滇地区的场地非线性反应经验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场地非线性效应与现有理论及认识相一致,残差分析亦验证了回归模型的可靠性;四川地区和云南地区的模型系数差异明显,体现了场地条件区域性差异的影响,也表明建立区域性经验模型的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地效应 川滇地区 场地非线性反应 经验模型 场地地震反应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STM-AM的水下软刚臂系泊力估算方法
6
作者 马刚 裘孝贤 +3 位作者 王宏伟 李鹏 靳丛林 李牧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36-943,共8页
针对水下软刚臂系泊张力海上实测数据有限、可靠性不高等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水下软刚臂系泊六自由度运动响应的单点系泊张力估算方法,采用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注意力机制神经网络(LSTM-AM)作为估算模型,能够有效捕捉系泊系统的动... 针对水下软刚臂系泊张力海上实测数据有限、可靠性不高等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水下软刚臂系泊六自由度运动响应的单点系泊张力估算方法,采用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注意力机制神经网络(LSTM-AM)作为估算模型,能够有效捕捉系泊系统的动态特性和非线性关系并对系泊张力进行估算。基于势流理论和集中质量法,对水下软刚臂系泊及系泊系统进行时域耦合分析,将数值模拟结果作为数据集,以水下软刚臂系泊六自由度运动为输入,系泊腿张力为输出,训练LSTM-AM与LSTM神经网络,对二者输出的系泊腿张力进行对比,并在不同海况训练集下训练测试LSTM-AM网络,通过比较神经网络模型估算值与实际计算数值,验证了LSTM-AM神经网络在软刚臂系泊张力估算方面的高精度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泊 浮式生产储卸装置 动态力学分析 单点系泊 长短期记忆 数值模型 神经网络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震动记录Flatfile研究综述
7
作者 郭文轩 姚鑫鑫 +3 位作者 刘也 王宏伟 任叶飞 温瑞智 《世界地震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25,共12页
强震动记录Flatfile为地震工程和地震学研究提供了关键的数据支持。自20世纪中叶以来,随着高灵敏度地震仪器的发明和全球地震观测网络的建立,强震动记录数据累增,推动了其Flatfile的形成和发展。基于第18届世界地震工程会议展现的研究成... 强震动记录Flatfile为地震工程和地震学研究提供了关键的数据支持。自20世纪中叶以来,随着高灵敏度地震仪器的发明和全球地震观测网络的建立,强震动记录数据累增,推动了其Flatfile的形成和发展。基于第18届世界地震工程会议展现的研究成果,调研了国际最新研究进展,简述了强震动记录Flatfile的定义与特点;根据Flatfile的建设目的和数据范围,介绍了不同类型的强震动记录Flatfile;并综合各类广泛应用的Flatfile,详细探讨了其常见内容及标准化处理方法。此外,还简要介绍了我国在强震动记录Flatfile建设中的最新进展,对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简要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地震动记录 Flatfile 地震动信息 数据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随机风载下风电齿轮箱的系统动态可靠性研究
8
作者 顾慧耘 王宏伟 +3 位作者 周建星 费翔 温建民 房忠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38-250,共13页
风电齿轮箱在随机风载的作用下产生疲劳损伤,导致系统可靠性的降低。针对风电齿轮箱系统可靠性实时评估的问题,以2 MW风电齿轮箱为研究对象,建立了齿轮箱传动系统动力学模型,统计动力学响应下各零件的疲劳应力,生成疲劳载荷谱。结合非... 风电齿轮箱在随机风载的作用下产生疲劳损伤,导致系统可靠性的降低。针对风电齿轮箱系统可靠性实时评估的问题,以2 MW风电齿轮箱为研究对象,建立了齿轮箱传动系统动力学模型,统计动力学响应下各零件的疲劳应力,生成疲劳载荷谱。结合非线性疲劳损伤累积理论和核密度估计法,建立了考虑强度退化的应力-强度干涉模型,计算各零件失效模式的动态可靠度。进一步利用Copula函数构建了系统可靠性模型,分析零件的共因失效对齿轮箱系统可靠性退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运行过程中齿轮箱的行星轮系和中速轴轴承的可靠度下降较快,其余零件的可靠度也呈下降趋势,说明服役初期的疲劳失效主要集中在行星轮系和中速轴轴承,其他零件在服役后期也会失效。齿轮箱的系统可靠度经过20年寿命周期预计降至约0.588,结合零件的可靠度可实现风电齿轮箱的故障预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发电机 可靠性 疲劳损伤 齿轮 轴承 失效相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质谷氨酰胺酶对玉米醇溶蛋白界面性质的影响
9
作者 刘兴丽 任晨辉 +3 位作者 申慧珊 王宏伟 张艳艳 张华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7-25,共9页
为提高玉米醇溶蛋白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本文通过测定溶解度、蛋白质结构、表面疏水性、起泡性、乳化性、表面张力、表面膨胀模量等指标,探究了蛋白质谷氨酰胺酶(Protein Glutaminase,PG)不同添加量(0、10、20、30、40、50 U/g)对玉米... 为提高玉米醇溶蛋白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本文通过测定溶解度、蛋白质结构、表面疏水性、起泡性、乳化性、表面张力、表面膨胀模量等指标,探究了蛋白质谷氨酰胺酶(Protein Glutaminase,PG)不同添加量(0、10、20、30、40、50 U/g)对玉米醇溶蛋白界面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PG添加量的增加,玉米醇溶蛋白的脱酰胺度逐渐升高,酶添加量为40 U/g时溶解度与对照组相比提升了504.38%。二级结构结果表明,PG使β-折叠相对含量减少,β-转角相对含量增加。内源荧光强度和表面疏水性先减小后增加,其微观结构由块状变成了片状,形成了规则的三维网状结构。拉曼光谱分析结果表明酪氨酸残基峰强比(I_(850)/I_(830))增强,色氨酸残基峰强比(I_(760)/I_(1004))先降低后升高。此外,PG降低了玉米醇溶蛋白在气-液界面的表面张力,增强了其表面膨胀模量,显著(P<0.05)提升了其乳化与起泡活性。综上所述,本研究表明PG处理可以改变玉米醇溶蛋白的结构,改善其界面性质,提高功能特性,有利于玉米醇溶蛋白在食品工业中更好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谷氨酰胺酶 玉米醇溶蛋白 界面性质 气-液界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质瘤切除术后同步放化疗联合卡瑞丽珠单抗静脉滴注临床效果观察
10
作者 高宇 闫文明 +6 位作者 王宏伟 秦晓玲 张汝焘 郭奇伟 刘福义 董禹伯 张巍瀚 《山东医药》 2025年第1期24-28,共5页
目的探讨胶质瘤切除术后同步放化疗联合卡瑞丽珠单抗静脉滴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胶质瘤患者7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所有患者进行胶质瘤切除术,对照组术后2~6周予放疗同步替莫唑胺化疗,观察组术后2~6周予PD-1... 目的探讨胶质瘤切除术后同步放化疗联合卡瑞丽珠单抗静脉滴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胶质瘤患者7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所有患者进行胶质瘤切除术,对照组术后2~6周予放疗同步替莫唑胺化疗,观察组术后2~6周予PD-1抑制剂卡瑞丽珠单抗联合放疗同步替莫唑胺化疗。治疗结束,评估近期疗效,计算疾病控制率(DCR)和肿瘤客观缓解率(ORR)。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采集外周静脉血,采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表皮生长因子(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3^(+)、CD4^(+)T淋巴细胞亚群,计算CD4^(+)/CD8^(+)。记录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包括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高血压、尿蛋白阳性以及白细胞(WBC)、血小板(PTL)、中性粒细胞(ANC)计数下降。化疗结束,采用卡氏功能状态(KPS)评分评估患者生活质量;进行为期2年的跟踪随访,记录总生存期(OS)和无进展生存期(PFS)。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DCR分别为65.71%、40.00%,ORR分别为11.43%、2.86%;观察组DCR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OR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血清EGF、VEGF水平均降低,外周血CD3^(+)、CD4^(+)T淋巴细胞亚群以及CD4^(+)/CD8^(+)均升高,以观察组治疗后变化更为显著(P均<0.05)。两组治疗期间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高血压、尿蛋白阳性发生率以及WBC、PTL、ANC计数下降总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KPS评分、OS、PFS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随访2年,观察组与对照组总生存率分别为65.71%、40.00%,观察组总生存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胶质瘤切除术后同步放化疗联合卡瑞丽珠单抗在胶质瘤治疗中表现出协同抑制作用,能够提高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同时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抑制肿瘤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同步放化疗 免疫治疗 卡瑞丽珠单抗 总生存期 无进展生存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收发一体平面圆型换能器的研究
11
作者 刘婷 夏丽莉 +1 位作者 王宏伟 兰宇丹 《压电与声光》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94-302,共9页
采用圆盘换能器嵌圆环换能器的方式设计了收发一体的平面圆型换能器,其外部圆环换能器发射信号,内部圆盘换能器接收反射信号。分别对负责发射和接收的两个换能器的谐振频率进行理论分析,理论推导了圆盘换能器的接收灵敏度计算公式。利... 采用圆盘换能器嵌圆环换能器的方式设计了收发一体的平面圆型换能器,其外部圆环换能器发射信号,内部圆盘换能器接收反射信号。分别对负责发射和接收的两个换能器的谐振频率进行理论分析,理论推导了圆盘换能器的接收灵敏度计算公式。利用有限元仿真软件确定内部圆盘水听器(接收换能器)的厚度,并调整其半径以改变面积比,从而分析了不同面积比对收发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面积比为0.2时,该收发一体换能器的最大发送电压响应为177 dB,接收灵敏度为-166 d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发一体 发射电压响应 接收灵敏度 有限元 圆环换能器 圆盘换能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2-2新型压电复合材料的有限元仿真
12
作者 黄仁海 夏丽莉 +2 位作者 王宏伟 杨鹏飞 兰宇丹 《压电与声光》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12-318,共7页
为了提升发射电压响应和机电耦合系数以提高压电性能,基于1-3型压电复合材料设计了一种3-2-2陶瓷-空气-聚合物新型复合材料。通过分析压电陶瓷阵列的理论机电特性,结合有限元仿真软件对敏感元件进行建模和物理场计算,确定敏感元件的发... 为了提升发射电压响应和机电耦合系数以提高压电性能,基于1-3型压电复合材料设计了一种3-2-2陶瓷-空气-聚合物新型复合材料。通过分析压电陶瓷阵列的理论机电特性,结合有限元仿真软件对敏感元件进行建模和物理场计算,确定敏感元件的发射电压响应和谐振频率,并对比不同尺寸对应的频率差异以确定聚合物最优尺寸。实验结果表明,相对于传统1-3型压电复合材料,3-2-2型新型复合材料换能器的机电耦合系数提高了0.02,发射电压响应提高了2 dB。因此,3-2-2型新型复合材料有望开发出高性能压电换能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3型压电复合材料 有限元 发射电压响应 3-2-2型新型压电复合材料 有效机电耦合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煤机滚筒工作性能优化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宏伟 郭军军 +3 位作者 梁威 耿毅德 陶磊 李进 《工矿自动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3-143,共11页
在实际生产中,截割破碎过程是多作用耦合的结果,离散元法(DEM)与多体动力学(MBD)双向耦合技术可实现煤机设备与煤壁的信息交互,符合实际生产情况,具有较大的优越性。为提高采煤机滚筒的工作性能,基于DEM−MBD双向耦合机理,结合力学性能... 在实际生产中,截割破碎过程是多作用耦合的结果,离散元法(DEM)与多体动力学(MBD)双向耦合技术可实现煤机设备与煤壁的信息交互,符合实际生产情况,具有较大的优越性。为提高采煤机滚筒的工作性能,基于DEM−MBD双向耦合机理,结合力学性能试验和模拟试验得到实际工况参数,采用仿真软件EDEM和RecurDyn建立了采煤机滚筒截割煤壁的双向耦合模型,对仿真过程中滚筒所受的转矩和截割力进行分析,证明耦合效果和截割效果较好。设计了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分析了滚筒运行参数对工作性能的影响规律,并利用SPSS软件得到滚筒转速、截割深度、牵引速度对截割比能耗、装煤率、载荷波动系数的影响程度,通过现场试验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构建了以滚筒转速、截割深度、牵引速度为决策变量,以截割比能耗、装煤率和载荷波动系数为目标的多目标优化模型,利用改进多目标灰狼(MOGWO)算法和优劣解距离法(TOPSIS)对模型进行求解,得出当滚筒转速为31.12 r/min、截割深度为639.4 mm、牵引速度为5.58 m/min时,采煤机滚筒的工作性能最优,此时截割比能耗为0.4677 kW·h/^(3),装煤率为43.01%,载荷波动系数为0.327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煤机滚筒 双向耦合机理 离散元法 多体动力学 多目标优化 改进多目标灰狼优化算法 优劣解距离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单张冷冻电镜显微照片解析近原子分辨率的单颗粒三维重构
14
作者 杨梓 范潇 王宏伟 《电子显微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1-105,共15页
冷冻电镜单颗粒三维重构方法解析生物大分子结构通常需要收集大量的照片进行分析。本工作证明当冷冻样品质量足够好时,仅使用单张冷冻电镜显微照片上的蛋白颗粒图像就可以获得近原子级分辨率的单颗粒三维重构密度图,并分别解析了apoferr... 冷冻电镜单颗粒三维重构方法解析生物大分子结构通常需要收集大量的照片进行分析。本工作证明当冷冻样品质量足够好时,仅使用单张冷冻电镜显微照片上的蛋白颗粒图像就可以获得近原子级分辨率的单颗粒三维重构密度图,并分别解析了apoferritin和20S蛋白酶体的三维结构。研究发现,由于蛋白分子颗粒在样品中Z轴不同位置的分布和电子显微镜的像散作用对单张照片中衬度传递函数零点缺失形成了综合补偿效应,从而在单颗粒三维重构中有效恢复了空间频率全域内的结构信息。本研究通过分析不同累计曝光剂量数据的三维重构发现,保存无损高频信息以及足够角度搜索的低频信息的最低辐照剂量其实远低于当前通用的累积曝光量。据此,本工作估算了完成正确高分辨率三维结构解析所需要的最低辐照剂量以及最小颗粒数。本工作加深了我们对冷冻电镜数据信号在图像中保存的理解,为开发更好的冷冻电镜数据采集策略、更好地保存完整高频信号提供了实验上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冻电镜(Cryo⁃EM) 单颗粒分析(SPA) 衬度传递函数(CTF) 信噪比(SN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载网在冷冻电镜样品制备中的应用研究
15
作者 宋佶岭 张晨辉 +2 位作者 付韵桥 王宏伟 刘楠 《电子显微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6-114,共9页
在冷冻电镜结构解析过程中,样品制备是关键限速步骤之一,经常受到气液界面等问题困扰。石墨烯支撑膜能够富集生物样品颗粒、降低电子束照射导致的样品漂移和充电效应,并且具有较低的背景噪音,已经被应用于冷冻样品的制备,缓解气液界面... 在冷冻电镜结构解析过程中,样品制备是关键限速步骤之一,经常受到气液界面等问题困扰。石墨烯支撑膜能够富集生物样品颗粒、降低电子束照射导致的样品漂移和充电效应,并且具有较低的背景噪音,已经被应用于冷冻样品的制备,缓解气液界面等问题造成的影响,提高样品制备成功率。为了更广泛地将石墨烯载网用以冷冻电镜样品制备,本文介绍了石墨烯膜覆盖度的表征办法和对比了不同亲水化处理条件对石墨烯支撑膜产生的影响,着重针对使用石墨烯载网制备冷冻样品时出现的一些异常冰层现象进行了研究分析,并讨论了冷冻样品制备过程中溶液的扩散过程。该研究加深了对石墨烯表面液体分布和扩散过程的理解,为优化使用石墨烯载网用以冷冻电镜样品制备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冻电镜 样品制备 石墨烯 生物大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转型视角下高校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研究
16
作者 武凯 王宏伟 郑玉凤 《会计之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0-134,共5页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财务数字化正成为新一轮生产力革命的核心力量。财政部、教育部、国家发改委曾先后发文提出推动数字化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财务风险预警是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财务数字化的发展对高校财务风险预...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财务数字化正成为新一轮生产力革命的核心力量。财政部、教育部、国家发改委曾先后发文提出推动数字化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财务风险预警是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财务数字化的发展对高校财务风险预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首先从财务数字化转型视角,分析高校财务风险预警的必要性;其次,应用内部控制理论框架,结合管理会计工具中的风险管理理念,总结了目前高校财务风险预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了财务数字化转型背景下高校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基本原则及对策,旨在为高校的财务管理高质量发展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务数字化转型 高校财务 风险预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旱兼用绿豆新品种汾绿豆5号选育研究
17
作者 王彩萍 侯小峰 +4 位作者 王宏伟 宋瑞军 王静华 刘静 凌旭伟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2期26-28,共3页
绿豆以耐旱、耐瘠薄著称,是世界上有名的耐旱、耐瘠薄作物。国内大部分绿豆在瘠薄地、山旱地种植,逆境环境下选育出的绿豆品种在肥水较好种植地表现出营养生长过旺、生殖生长较弱、花荚期落花落荚严重,导致经济产量较差的现象发生。为... 绿豆以耐旱、耐瘠薄著称,是世界上有名的耐旱、耐瘠薄作物。国内大部分绿豆在瘠薄地、山旱地种植,逆境环境下选育出的绿豆品种在肥水较好种植地表现出营养生长过旺、生殖生长较弱、花荚期落花落荚严重,导致经济产量较差的现象发生。为选育出水旱兼用的绿豆新品种,山西农业大学经济作物研究所杂豆课题组对已有的绿豆种质资源进行了田间鉴定,筛选出抗逆性强、适应性好的资源用于新组合配置。2010年,以河北粮油所育成的绿豆新品种冀绿10号为母本、以吉林省的绿豆种质资源驯化后的黑又亮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经水旱穿梭逐代定向选育F_(4)代出圃,选育而成的高产、抗逆、水旱兼用的绿豆新品种汾绿豆5号。2021年8月通过山西省品审委认定,该品种适宜在山西(及同纬度地区)各地春播和中南部夏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豆 水旱穿梭 汾绿豆5号 新品种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数据资本存量测算:基于上市公司数据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宏伟 董康 李平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3-123,共11页
数据要素在经济生活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但如何衡量数据资产投资以及测算数据资本存量的相关研究还比较薄弱。运用我国沪深市场所有上市公司数据,根据数据资本特点对永续盘存法的重要参数进行调整,并采用几何、双曲线、直线年龄—... 数据要素在经济生活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但如何衡量数据资产投资以及测算数据资本存量的相关研究还比较薄弱。运用我国沪深市场所有上市公司数据,根据数据资本特点对永续盘存法的重要参数进行调整,并采用几何、双曲线、直线年龄—效率函数,结合不同的退出模式估算2010—2020年我国各行业及总体的数据资本存量。研究发现:第一,几何路径下我国数据资本存量从2010年的0.95万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6.11万亿元,年均增长率为20.46%,而在3种路径下数据资本存量数值存在一定差异,但始终保持较快上升趋势且变化趋势基本相同。从内部结构看,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与制造业两个行业中数据资本存量高于其他行业;第二,国家出台支持数据要素发展的重大政策对我国数据资本存量增加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第三,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数据资本存量基础比较薄弱,但上升速度较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资产投资 永续盘存法 年龄—效率函数 数据资本存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土壤分层的双U型地埋管出口温度及土壤温度场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宏伟 于川淇 +2 位作者 安瑞 张芸栗 于磊鑫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38-344,共7页
目的 探究在土壤分层和地下水渗流条件下地埋管的出口温度以及传热规律。方法 基于多孔介质理论建立分层岩土体瞬态三维模型,分析土壤的初始温度、地下水渗流、回填材料种类对地埋管出口温度及土壤温度场的影响。结果 土壤初始温度为290... 目的 探究在土壤分层和地下水渗流条件下地埋管的出口温度以及传热规律。方法 基于多孔介质理论建立分层岩土体瞬态三维模型,分析土壤的初始温度、地下水渗流、回填材料种类对地埋管出口温度及土壤温度场的影响。结果 土壤初始温度为290.15 K时,热泵运行30 d后地埋管的出口温度最高,达到280.43 K;三种常用的回填材料中沙土的换热效果最好,黏土作为回填材料时,地埋管附近出现明显的冷量堆积;地下水渗流速度达到200 m/a时,地埋管出口温度为280.85 K,相较于不存在地下水渗流时的出口温度增加了0.51 K。结论 土壤初始温度、地下水渗流速度均与地埋管出口温度呈正相关;土壤温度场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回填材料的种类及热物性;地下水渗流的存在能够消除土壤冷量的堆积,在地埋管敷设时应适当增加沿着渗流方向管间距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竖直双U型地埋管 出口温度 回填材料 地下水渗流 土壤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RNSYS模拟土壤源热泵长期运行效果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宏伟 李斯南 +1 位作者 张芸栗 于磊鑫 《建筑技术》 2024年第9期1064-1068,共5页
为了分析土壤源热泵长期运行能效及适用情况,针对间歇运行的情况下土壤源热泵对周围环境,尤其是地下土壤温度的影响开展了研究。通过对太原市某办公楼进行建模,利用TRNSYS软件搭建土壤源热泵系统,并模拟房间温度、建筑负荷、设备选型、... 为了分析土壤源热泵长期运行能效及适用情况,针对间歇运行的情况下土壤源热泵对周围环境,尤其是地下土壤温度的影响开展了研究。通过对太原市某办公楼进行建模,利用TRNSYS软件搭建土壤源热泵系统,并模拟房间温度、建筑负荷、设备选型、分析热泵机组COP、地埋管进出水温度变化。进而对该项目进行运行10年效果预测,发现系统运行10年土壤温度由11.2℃降低到8.47℃,埋管进水温度与出水温度均降低。且夏季热泵机组COP升高,冬季热泵机组COP降低,进而分析地源热泵长期运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源热泵 TRNSYS 运行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