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航天飞行相关神经眼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刘谨硕(综述) 朱思泉 王宁利(审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76-483,共8页
航天员长期在轨飞行过程中,受到失重环境、空间辐射等诸多因素影响,视觉也会受到影响。执行任务的航天员主诉中都有视觉感受下降的描述,航天飞行相关神经眼综合征(SANS)是指在航天员长期太空飞行后观察到眼部生理学、神经学和神经影像... 航天员长期在轨飞行过程中,受到失重环境、空间辐射等诸多因素影响,视觉也会受到影响。执行任务的航天员主诉中都有视觉感受下降的描述,航天飞行相关神经眼综合征(SANS)是指在航天员长期太空飞行后观察到眼部生理学、神经学和神经影像学发现。美国航空航天局于2011年首次描述此疾病的临床表现,包括视盘水肿、眼球变平、脉络膜皱襞和远视移位。虽然SANS的确切发病机制还在探索阶段,但已经提出了几种假设来解释这种神经眼现象。本综述综合以往的研究,总结当前SANS的致病机制假设和影响因素,以及用于研究地面模拟失重的手段,同时汇总了相应的预防和干预措施。该研究领域的蓬勃发展有助于为保护航天员的眼部安全,以及实现未来的太空旅行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天飞行相关神经眼综合征 失重环境 跨筛板压差 病理生理 干预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光眼视野损害的评价方法 被引量:7
2
作者 张烨(综述) 王宁利(审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87-192,共6页
青光眼是眼科常见的不可逆性致盲眼病,其主要损害是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及其轴突的变性和丢失,最终可导致视野损害和视力下降。视野检查是青光眼早期诊断以及随访过程中观察病情进展最重要的视功能检查方法,但由于视野检查存在... 青光眼是眼科常见的不可逆性致盲眼病,其主要损害是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及其轴突的变性和丢失,最终可导致视野损害和视力下降。视野检查是青光眼早期诊断以及随访过程中观察病情进展最重要的视功能检查方法,但由于视野检查存在较强的主观性,因此如何建立客观、规范的视野评价和分析方法一直受到青光眼学者们的关注。就目前临床及研究中常用的视野缺损分级方法,包括视野指数、青光眼半视野检测(GHT)、晚期青光眼干预研究(AGIS)评分法、早期青光眼试验(EMGT)评分法、多中心青光眼初始治疗研究(CIGTS)评分法等,及其优缺点进行综述,希望能够对临床及科学研究中视野评价方法的选择有所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视野缺损 评价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光眼患者昼夜节律改变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1
3
作者 张烨(综述) 王宁利(审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03-306,共4页
人与其他哺乳动物一样,有明显的昼夜节律,光照是昼夜节律产生及调节最重要的授时因子。光线通过视杆细胞、视锥细胞及表达黑视素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mcRGCs),经视网膜-下丘脑束(RHT)传导至视交叉上核(SCN)等视觉中枢,共同调... 人与其他哺乳动物一样,有明显的昼夜节律,光照是昼夜节律产生及调节最重要的授时因子。光线通过视杆细胞、视锥细胞及表达黑视素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mcRGCs),经视网膜-下丘脑束(RHT)传导至视交叉上核(SCN)等视觉中枢,共同调节昼夜节律、瞳孔对光反应等非形觉功能。青光眼的病理基础是RGCs受损,进而累及mcRGCs,会影响患者的昼夜节律。就青光眼及实验性高眼压对昼夜节律影响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昼夜节律 黑视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网膜静脉搏动的发生机制及其临床应用价值
4
作者 章征(综述) 马建民 王宁利(审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048-1051,共4页
自发性视网膜静脉搏动(SVPs)可以在90%的正常人群中观察到,表现为视盘上的一条或多条视网膜静脉节律性的轻微收缩或扩张。国外多项研究表明,SVPs可用于颅内压监测及青光眼的诊断和随访,而目前国内尚未对这一现象进行研究和应用。... 自发性视网膜静脉搏动(SVPs)可以在90%的正常人群中观察到,表现为视盘上的一条或多条视网膜静脉节律性的轻微收缩或扩张。国外多项研究表明,SVPs可用于颅内压监测及青光眼的诊断和随访,而目前国内尚未对这一现象进行研究和应用。尽管有关SVPs的发生机制存在争议,但其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日益受到关注。就SVPs发生机制的研究现状及其测定方法和临床研究等方面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静脉搏动 颅内压 青光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见红光照射治疗近视的临床有效性、作用机制及安全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6
5
作者 许文隽(综述) 康梦田 王宁利(审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98-404,共7页
近年来,低强度600~670 nm红光照射治疗近视引起了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国内为期1年的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发现,红光治疗可以抑制儿童的眼轴增长和近视进展,然而其作用机制及安全性尚未完全明确。纵向色差理论可以解释红光照射在雏鸡和豚... 近年来,低强度600~670 nm红光照射治疗近视引起了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国内为期1年的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发现,红光治疗可以抑制儿童的眼轴增长和近视进展,然而其作用机制及安全性尚未完全明确。纵向色差理论可以解释红光照射在雏鸡和豚鼠中表现出的延缓近视作用,然而不同物种的研究存在差异,在灵长类动物中表现出相反的结果。研究表明,红光控制近视的可能机制包括:短暂增加脉络膜血流,改善巩膜缺氧;影响视锥细胞代谢信号通路;光照强度达到一定阈值可促进视网膜分泌多巴胺;影响昼夜节律;通过细胞色素C氧化酶减少氧化应激,促进细胞修复,抑制细胞凋亡。安全性方面,研究提示红光治疗存在双剂量效应:低强度、低剂量、短时间的红光照射尚未发现安全性事件,但需警惕过度照射引起感光细胞和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损伤。本文对红光照射治疗近视的临床有效性、作用机制及安全性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疗法 安全性 红光 治疗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海拔环境对眼部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6
作者 杨一俭(综述) 王宁利(审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81-485,共5页
高原地区有其独特的环境特点,可引起多种急性和慢性高原病。随着人类在高原地区活动增加,高海拔环境下机体变化成为许多科学家研究的热点。在高海拔地区,缺氧、低气压、强风沙、强辐射、气温剧烈变化等可引起眼部以及其他全身的一系列... 高原地区有其独特的环境特点,可引起多种急性和慢性高原病。随着人类在高原地区活动增加,高海拔环境下机体变化成为许多科学家研究的热点。在高海拔地区,缺氧、低气压、强风沙、强辐射、气温剧烈变化等可引起眼部以及其他全身的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且存在个体差异性。本文综述了高原地区自然环境特点及其对眼部的影响,包括对视功能(视力、色觉、视野、视觉电生理)、眼压、眼组织结构(泪膜、角结膜、瞳孔、晶状体、眼底)和眼部治疗的影响,以期为深入研究高原眼部改变的机制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海拔环境 视功能 眼压 眼组织结构 眼部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晶状体摘出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郭春雨(综述) 王宁利(审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761-764,共4页
晶状体的形态和位置改变所引起的浅前房、瞳孔阻滞及房角关闭是诱发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的因素之一。晶状体摘出术可以增加前房深度,解除瞳孔阻滞;而晶状体摘出术联合房角分离术可使关闭的房角重新开放,防止周边房角前粘连。... 晶状体的形态和位置改变所引起的浅前房、瞳孔阻滞及房角关闭是诱发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的因素之一。晶状体摘出术可以增加前房深度,解除瞳孔阻滞;而晶状体摘出术联合房角分离术可使关闭的房角重新开放,防止周边房角前粘连。近年来采用晶状体摘出术治疗PACG的研究取得较大进展,而其作用机制的研究、治疗效果的评价及仍然存在的问题等日益受到关注。就PACG的发生和发展与晶状体改变的关系、晶状体摘出术在治疗PACG中的作用、效果及手术的安全性评价等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晶状体摘出术 房角分离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与血流异常的关系 被引量:14
8
作者 田佳鑫(综述) 王宁利(审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643-648,共6页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作为青光眼的常见类型,发病隐匿,并存在患者眼压不高却伴有青光眼性视神经损害或眼压降低至正常范围后疾病仍处于进展状态的情况,相应的病程控制和疾病预防也仍是难点。本文主要对POAG患者存在的眼部及全...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作为青光眼的常见类型,发病隐匿,并存在患者眼压不高却伴有青光眼性视神经损害或眼压降低至正常范围后疾病仍处于进展状态的情况,相应的病程控制和疾病预防也仍是难点。本文主要对POAG患者存在的眼部及全身血流异常情况,包括眼部血流高阻低流、血管密度减少,全身血流调控能力降低、血液流变学改变、血压和甲皱襞微循环的异常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归纳血流异常引起青光眼性视神经损害的作用机制。加强对POAG发病机制中血流学说的认识,为今后POAG的研究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血流异常 青光眼性视神经损害 发病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托品控制近视进展及作用机制研究现状 被引量:7
9
作者 张铎幸(综述) 魏士飞 王宁利(审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94-598,共5页
阿托品是控制近视进展的选择之一,临床研究已证实从0.01%到1%等多种浓度的阿托品对近视进展均有控制作用,其中0.01%阿托品滴眼液因不良反应小、反弹少而被广泛采用。虽然阿托品控制近视进展有众多假说,但其具体的分子作用机制至今仍未... 阿托品是控制近视进展的选择之一,临床研究已证实从0.01%到1%等多种浓度的阿托品对近视进展均有控制作用,其中0.01%阿托品滴眼液因不良反应小、反弹少而被广泛采用。虽然阿托品控制近视进展有众多假说,但其具体的分子作用机制至今仍未完全阐明。研究表明,阿托品控制近视进展可能是通过影响视网膜和后部巩膜的相关受体,包括M1-M5、γ-氨基丁酸、多巴胺受体、ZENK基因、α2肾上腺素能受体等,通过胆碱能、G-蛋白等信号通路实现的;其作用部位主要在巩膜胶原蛋白和视网膜色素上皮以及脉络膜。临床研究还显示,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点眼联合角膜塑形镜配戴对近视进展的控制效果优于单纯使用角膜塑形镜。本文就阿托品控制儿童近视进展的作用机制、作用部位以及不同浓度阿托品的最新临床研究结果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托品 近视 防控 机制 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他氟前列素治疗青光眼和高眼压症的真实世界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悦(综述) 孙云晓(审校) 王宁利(审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910-914,共5页
药物治疗是青光眼常见的降眼压措施,多个指南或共识一致推荐前列腺素衍生物为治疗青光眼的首选药物。真实世界研究(RWS)是指在真实临床、社区或家庭环境下获取多种数据,从而评价某种治疗措施对患者健康真实影响的观察性研究,RWS显示他... 药物治疗是青光眼常见的降眼压措施,多个指南或共识一致推荐前列腺素衍生物为治疗青光眼的首选药物。真实世界研究(RWS)是指在真实临床、社区或家庭环境下获取多种数据,从而评价某种治疗措施对患者健康真实影响的观察性研究,RWS显示他氟前列素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高眼压症、正常眼压性青光眼和其他各种类型青光眼均有良好的降眼压效果,在单药初治、换药治疗及联合治疗的治疗模式下均可降低各类型青光眼或高眼压症患者的眼压,且眼部不良反应较轻。然而目前相关的RWS还存在无对照组等局限性,未来还需要进一步研究,评估其药物应用效果。本文就他氟前列素治疗不同类型青光眼及高眼压症患者的RWS概览及在不同治疗模式下的疗效和他氟前列素在RWS中的安全性、依从性进行综述,以期为他氟前列素实际的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高眼压症 他氟前列素 真实世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钟“看到”光的视觉基础——内在光感受性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敬学(综述) 王宁利(审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879-882,共4页
哺乳动物眼除了调节图形视觉功能外,还负责调节非形觉视觉功能。非形觉功能主要是指眼可以将外部光信息传递到机体生物钟,调节昼夜节律、激素分泌、瞳孔大小变化等功能。传统理论认为,无论图形视觉功能还是非形觉功能都由经典的光感受器... 哺乳动物眼除了调节图形视觉功能外,还负责调节非形觉视觉功能。非形觉功能主要是指眼可以将外部光信息传递到机体生物钟,调节昼夜节律、激素分泌、瞳孔大小变化等功能。传统理论认为,无论图形视觉功能还是非形觉功能都由经典的光感受器(视杆、视锥细胞)启动的。近年发现一类特殊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具有内在光感受性,称为内在光感受性视网膜神经节细胞(ipRGCs),被认为是第三类光感受器。此类细胞的出现为理解非形觉视觉系统,特别是生物钟如何依据外部光信号调节机体节律功能带来了长足进展。就ipRGCs的解剖学、发育特点,以及生物功能和相关调控作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钟 非形觉功能 内在光感受性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黑视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