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乳粉中沙门氏菌能力验证样品研制及应用评价 被引量:3
1
作者 王学硕 赵琳娜 +2 位作者 刘娜 崔生辉 陈倩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7期6803-6809,共7页
目的研制均一性和稳定性符合能力验证要求的沙门氏菌能力验证样品,并应用于乳粉中沙门氏菌检测的能力验证。方法选取本实验室保存的ATCC、CMCC标准菌株及食品中分离菌株作为能力验证样品的菌株来源,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 目的研制均一性和稳定性符合能力验证要求的沙门氏菌能力验证样品,并应用于乳粉中沙门氏菌检测的能力验证。方法选取本实验室保存的ATCC、CMCC标准菌株及食品中分离菌株作为能力验证样品的菌株来源,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和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进行种属确认,并对沙门氏菌标准菌株进行血清学分型;采用冷冻干燥技术制备沙门氏菌能力验证样品,取阴性、阳性各20个能力验证样品添加灭菌乳粉基质后按照国标方法进行均匀性检验,并参照CNAS—GL003:2018《能力验证样品均匀性和稳定性评价指南》,采用最大可能数法(most probable number,MPN)对能力验证样品进行沙门氏菌计数,评价其储藏稳定性和运输稳定性;根据随机数字表对阴性、阳性样本进行编码,以防止实验室间数据串通。结果乳粉中沙门氏菌检测能力验证阳性样品于-20℃保藏12个月、4℃保藏7 d后,沙门氏菌含量仍能达到10^(3)MPN/g以上;于25和37℃保藏7 d后均能检出沙门氏菌,稳定性较好。17家实验室应用本样品进行了能力验证,报送结果与预期一致,结果评价均为满意。结论研制的沙门氏菌能力验证样品能够满足乳粉中沙门氏菌检测能力验证的需求,本次能力验证可以真实的反应参试实验室的检验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门氏菌 能力验证样品 乳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叶绿体rpoC1序列在山药分子鉴定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赵琳娜 刘娜 +4 位作者 王学硕 陈怡文 张晓东 崔生辉 路勇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4期5644-5650,共7页
目的研究基于rpoC1序列分析,建立山药物种鉴定的新方法。方法利用DNA条形码技术对收集到的7个山药样本提取基因组DNA,以rpoC1基因引物进行PCR扩增、测序,将所得序列在美国国家生物信息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Informati... 目的研究基于rpoC1序列分析,建立山药物种鉴定的新方法。方法利用DNA条形码技术对收集到的7个山药样本提取基因组DNA,以rpoC1基因引物进行PCR扩增、测序,将所得序列在美国国家生物信息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Information,NCBI)数据库中进行BLAST比对,从GenBank获取薯蓣属、木薯属和番薯属rpoC1序列,应用MEGA 7.0软件计算种内和种间的(K2P)遗传距离,并构建邻接(neighbor joining,NJ)系统聚类树。结果7个山药样本rpoC1基因获得成功扩增和测序。山药样本最大种内K2P遗传距离为0.009,远远小于山药与木薯、番薯的种间K2P遗传距离0.104~0.118,也小于山药与盾叶薯蓣和穿龙薯蓣的种间K2P遗传距离0.026~0.035,构建的系统发育树显示山药与盾叶薯蓣、穿龙薯蓣、木薯和番薯单独聚为一类。结论rpoC1序列作为DNA条形码候选序列,能够实现对山药和混伪品的鉴定,同时也适用于食用山药和药用山药物种的区分,rpoC1序列可为山药物种鉴定提供新的分子鉴定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药 薯蓣 DNA条形码 rpoC1 系统发育树 物种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道集聚性大肠埃希氏菌菌体和gDNA标准物质的研制 被引量:2
3
作者 赵琳娜 刘娜 +1 位作者 王学硕 崔生辉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8期103-110,共8页
目的:为满足肠道集聚性大肠埃希氏菌准确检测的实验室质量控制和能力验证需求,研制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且具有全基因组测序信息的均匀稳定的肠道集聚性大肠埃希氏菌菌体及gDNA标准物质。方法:利用二代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肠道集聚性大肠... 目的:为满足肠道集聚性大肠埃希氏菌准确检测的实验室质量控制和能力验证需求,研制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且具有全基因组测序信息的均匀稳定的肠道集聚性大肠埃希氏菌菌体及gDNA标准物质。方法:利用二代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肠道集聚性大肠埃希氏菌(CMCC 44841)进行全基因组测序,明确CMCC 44841的种属、血清分型、多位点序列分型和毒力基因。对CMCC 44841进行astA、aggR、pic特征性基因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确认。采用冷冻干燥技术制备含量为103 CFU/样品的菌球和含量为20 ng/样品的gDNA小球。参照CNAS-GL017对20个菌球样品进行均匀性检验,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将样品分别于-20、4、25℃和37℃条件下保藏,对其贮藏稳定性和运输稳定性进行评价。组织3家实验室进行协同标定和验证。使用5种不同基质的即食食品样本,按照国标法检验标准物质的适用性。结果: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CMCC44841基因组大小为5.057285 Mb,GC含量为50.6%,编码区基因5173个。种属鉴定结果为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 coli),血清预测结果为O127:H21,MLST为ST40型,携带除aggR、astA、pic之外其他相关的毒力基因。PCR扩增出astA、aggR、pic片段大小分别为102、400 bp和1111 bp。菌体标准物质均匀性检验结果F=1.59,符合标准物质的要求。菌体和gDNA标准物质样品于-20℃和4℃保藏60 d,25℃保藏7 d,37℃保藏5 d后仍然稳定。经3家实验室协同标定,菌体标准物质样品含量均为103 CFU/样品。20件不同基质的食品样品加入肠道集聚性大肠埃希氏菌标准物质进行检验,均可以检出。结论:本研究所制备的肠道集聚性大肠埃希氏菌菌体及gDNA标准物质所用菌株来源于我国国内分离菌株,且具有明确的全基因组序列信息,均匀性和稳定性均符合要求,适用性良好,能够满足食品检测实验室的质量控制和能力验证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泻大肠埃希氏菌 肠道集聚性大肠埃希氏菌 基因组DNA 标准物质 全基因组测序 毒力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PCR法检测原料乳中大肠埃希氏菌喹诺酮类的耐药基因
4
作者 赵琳娜 刘娜 +2 位作者 王学硕 崔生辉 路勇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4期5629-5635,共7页
目的建立大肠埃希氏菌喹诺酮类耐药基因的TaqMan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检测方法,为原料乳中耐药大肠埃希氏菌的监测提供技术方案。方法利用Chelex 100法快速获取细菌基因组DNA,对大肠埃希氏菌aac(6’)-Ib-cr... 目的建立大肠埃希氏菌喹诺酮类耐药基因的TaqMan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检测方法,为原料乳中耐药大肠埃希氏菌的监测提供技术方案。方法利用Chelex 100法快速获取细菌基因组DNA,对大肠埃希氏菌aac(6’)-Ib-cr和qepA基因的序列进行分析,利用Primer Express 3.0软件设计特异性引物和探针,建立单重和双重TaqMan荧光PCR方法。通过耐药基因阳性菌株和原料乳中分离的大肠埃希氏菌菌株,对方法的特异性和灵敏度进行评估。结果建立的aac(6’)-Ib-cr和qepA基因的单重和双重荧光PCR反应均有特异性曲线扩增,方法灵敏度为104 CFU/mL。北京地区52份原料乳中共分离出32株大肠埃希氏菌,利用建立的双重荧光PCR方法检测aac(6’)-Ib-cr和qepA基因为阴性,和环丙沙星肉汤稀释法药敏结果一致。结论本方法针对aac(6’)-Ib-cr和qepA基因建立的TaqMan荧光PCR检测方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可用于原料乳中大肠埃希氏菌常见喹诺酮类耐药基因的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埃希氏菌 喹诺酮类抗菌药 耐药基因 双重荧光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剂量依替巴肽联合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流灌注及心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王学硕 张旗 +2 位作者 李华 刘昕 宋达 《临床荟萃》 CAS 2020年第1期32-36,共5页
目的探讨小剂量依替巴肽联合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s,PCI)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血流灌注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2018年10月至2019年5月就诊并行急诊PCI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 目的探讨小剂量依替巴肽联合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s,PCI)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血流灌注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2018年10月至2019年5月就诊并行急诊PCI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符合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的行急诊PCI的STEMI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静脉内给予1次(180μg/kg)依替巴肽,后静脉泵入1μg/(kg·min);对照组不予注射及泵入。观察指标包括一般资料、心肌灌注及心功能指标及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MACE)。结果试验组ST段回落率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心肌声学造影中,峰值强度(peak intensity,PI)高于对照组,达峰时间(time to peak,TP)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试验组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BN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小剂量依替巴肽可以改善急性STEMI患者的心肌再灌注及心功能,且不增加MACE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依替巴肽 心肌声学造影 心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芪参益气滴丸对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3
6
作者 张凯旋 耿巍 +2 位作者 姜一鸣 王学硕 侯雪娜 《临床荟萃》 CAS 2019年第11期995-998,共4页
目的观察芪参益气滴丸对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就诊于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的180例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n=90,西药常规治疗)和治疗组(n=90,西药常规治疗加用芪参益气滴丸),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 目的观察芪参益气滴丸对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就诊于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的180例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n=90,西药常规治疗)和治疗组(n=90,西药常规治疗加用芪参益气滴丸),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的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6分钟步行距离(6-MWT)、舒张早期二尖瓣血流速度峰值与舒张晚期二尖瓣血流速度峰值的比值(E/A值)、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量表评分(MLHFQ评分)的情况。结果最终169例患者纳入评估,其中常规组81例,治疗组88例,随访结束后,治疗组的NT-proBNP水平、MLHFQ评分均低于常规组,E/A值、6-MWT均高于常规组(P<0.05)。未见与试验药物明显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芪参益气滴丸可以明显改善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患者心脏的舒张功能、提高运动耐量及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芪参益气滴丸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