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常压下纳米级羟基磷灰石针状晶体的合成 被引量:44
1
作者 王学江 汪建新 +4 位作者 李玉宝 冯健清 严永刚 黄玫 杨爱萍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2000年第11期92-94,共3页
通过使用一种易于重复的合成工艺 ,在常压下制备了纳米级羟基磷灰石针状晶体 ,这种纳米级针状晶体在形态 ,结构和组成上与人骨组织中纳米针晶非常相似 ,利于发挥羟基磷灰石优良的生物相容性 ,能用于研制一种类骨的高强柔韧的复合人工骨... 通过使用一种易于重复的合成工艺 ,在常压下制备了纳米级羟基磷灰石针状晶体 ,这种纳米级针状晶体在形态 ,结构和组成上与人骨组织中纳米针晶非常相似 ,利于发挥羟基磷灰石优良的生物相容性 ,能用于研制一种类骨的高强柔韧的复合人工骨修复材料 ,所用的制备工艺有助于简化这种类骨复合材料的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级 羟基磷灰石 针状晶体 生物相容性 类骨复合材料 生物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羟基磷灰石纳米针晶与聚酰胺仿生复合生物材料研究 被引量:52
2
作者 王学江 李玉宝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2001年第5期1-5,共5页
通过溶液共混法制备了羟基磷灰石纳米针晶与聚己二酰己二胺生物医用复合材料。用透射电镜、红外光谱仪和转靶X 射线衍射仪对复合材料的形态、组成和结构进行了分析 ,证明纳米复合材料中羟基磷灰石针晶与高分子基底之间产生了键合 ,具有... 通过溶液共混法制备了羟基磷灰石纳米针晶与聚己二酰己二胺生物医用复合材料。用透射电镜、红外光谱仪和转靶X 射线衍射仪对复合材料的形态、组成和结构进行了分析 ,证明纳米复合材料中羟基磷灰石针晶与高分子基底之间产生了键合 ,具有稳定的界面。各种分析表明 ,这是一种类骨的高强柔韧复合材料 ,充分发挥了羟基磷灰石优良的生物相容性 ,在骨修复和组织工程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级 羟基磷灰石 聚酰胺 复合材料 骨修复 生物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学生学业过程管理及其预警工作机制的探索与研究 被引量:31
3
作者 王学江 《现代教育技术》 CSSCI 2011年第5期133-136,共4页
文章在分析了高校学生学业过程管理及其预警工作机制重要意义的基础上,探索建立高校学生学业预警工作系统及高校学生学业预警援助机制,健全综合的学生学业预警工作信息平台,形成教育教学过程管理及其预警的合力机制。
关键词 高校 学业 过程管理 预警工作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施用垃圾堆肥及其复合肥的效果
4
作者 王学江 华珞 +6 位作者 蔡典雄 范海容 朱凤云 尹逊霄 张振贤 高娟 滑丽萍 《浙江农业科学》 2005年第1期50-54,共5页
采用田间微区试验 ,分化肥 (对照 )、垃圾复合肥、垃圾堆肥、垃圾堆肥 +尿素 4个肥料系列 ,每个系列设超高、高、中、低 4个施肥量处理 ,其中化肥与垃圾复合肥氮、磷、钾含量相同 ,与垃圾堆肥和垃圾堆肥 +尿素等氮量 ,研究了城市生活垃... 采用田间微区试验 ,分化肥 (对照 )、垃圾复合肥、垃圾堆肥、垃圾堆肥 +尿素 4个肥料系列 ,每个系列设超高、高、中、低 4个施肥量处理 ,其中化肥与垃圾复合肥氮、磷、钾含量相同 ,与垃圾堆肥和垃圾堆肥 +尿素等氮量 ,研究了城市生活垃圾堆肥及其复合肥对夏玉米生育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垃圾复合肥低量和垃圾堆肥低量处理较化肥系列各施肥量处理更有利于玉米苗期生长。玉米穗位以垃圾堆肥 +尿素系列低量处理最高 ,高于化肥低量处理 31 1 %。生育期垃圾堆肥、垃圾复合肥系列较化肥缩短 6 5和 8 0d。垃圾堆肥及其复合肥较化肥能明显增加玉米百粒重和土壤有机质含量 ,百粒重以垃圾复合肥低量较高 ,土壤有机质含量以垃圾复合肥效果较明显。垃圾复合肥和垃圾堆肥 +尿素每 6 6 7m2 最大经济效益分别高于化肥系列 5 1 8%、4 7 5 % ,其产量分别高 2 4 0 %、 1 3 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垃圾堆肥 垃圾复合肥 玉米 生育性状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钝化剂对铜污染土壤原位钝化修复 被引量:31
5
作者 陈杰 宋靖珂 +2 位作者 张晶 王鑫 王学江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42-747,共6页
考察了磷酸二氢钾、碳酸钙、硅酸钠、自制草木灰和自制生物质炭5种钝化剂对Cu污染土壤的钝化修复效果,对修复后的土壤进行了X射线衍射(XRD)分析;同时,对欧共体标准物质局提出的三步提取法(简称BCR法)进行了适当的改进,并运用改进的BCR法... 考察了磷酸二氢钾、碳酸钙、硅酸钠、自制草木灰和自制生物质炭5种钝化剂对Cu污染土壤的钝化修复效果,对修复后的土壤进行了X射线衍射(XRD)分析;同时,对欧共体标准物质局提出的三步提取法(简称BCR法)进行了适当的改进,并运用改进的BCR法对Cu在土壤中的形态进行分析,以探讨不同钝化剂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5种钝化剂的投加量分别为50、100、20、20和20 g/kg时,对土壤钝化修复效果最佳,投加钝化剂后,土壤中可交换态Cu含量快速减少、残渣态Cu含量快速增加。其中,自制草木灰由于提高土壤p H更易与Cu生成沉淀,对Cu的钝化效果最佳,该钝化剂使有效态Cu含量减少53%,可交换态Cu含量减少49.2%,残渣态Cu含量增加4.7倍,有效地降低了Cu的生物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态分析 钝化 重金属 土壤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物料对污染土壤中铅的钝化 被引量:15
6
作者 陈杰 张晶 +2 位作者 王鑫 宋靖珂 王学江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674-1678,共5页
通过向铅污染土壤中分别施加磷酸二氢钾、碳酸钙和硅酸钠三种物料,测定了土壤p H值、重金属铅有效态含量的变化,评价了不同物料对铅污染土壤的钝化修复效果。运用改进的BCR法对铅在土壤中的形态分析,并对修复后的土壤进行X射线衍射(XRD... 通过向铅污染土壤中分别施加磷酸二氢钾、碳酸钙和硅酸钠三种物料,测定了土壤p H值、重金属铅有效态含量的变化,评价了不同物料对铅污染土壤的钝化修复效果。运用改进的BCR法对铅在土壤中的形态分析,并对修复后的土壤进行X射线衍射(XRD)分析,探讨了不同物料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三种物料分别在5%、5%和2%(质量比)的投加比例下,对土壤钝化修复效果最佳;三种物料均可与土壤中铅发生反应,分别生成Pb3(PO4)2、Pb CO3和Pb Si O3等含铅矿物沉淀,促进土壤中铅的钝化;磷酸二氢钾施加后,土壤中有效态铅含量减少95.7%,可交换态铅含量减少96.1%,残渣态铅含量增加4.7倍,对土壤修复的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修复 形态分析 钝化 重金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垃圾堆肥的生态效应与对策研究 被引量:21
7
作者 范海荣 华珞 +1 位作者 傅桦 王学江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98-505,共8页
本文分析了城市垃圾堆肥的生态效应,其中包括肥力效应:提高土壤养分,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生物效应:改善土壤的微生物特性,提高植物的产量和品质;环境负效应:造成土壤的沙化、盐渍化、重金属积累等;环境正效应:修复被污染的土壤,防止水... 本文分析了城市垃圾堆肥的生态效应,其中包括肥力效应:提高土壤养分,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生物效应:改善土壤的微生物特性,提高植物的产量和品质;环境负效应:造成土壤的沙化、盐渍化、重金属积累等;环境正效应:修复被污染的土壤,防止水土流失;并阐述了垃圾堆肥环境效应的预防措施。最后提出了城市垃圾堆肥的发展对策:提高垃圾堆肥的质量,发展有机无机复合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垃圾堆肥 生态效应 肥力效应 生物效应 环境效应 有机无机复合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多孔支架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张利 李玉宝 +2 位作者 王学江 魏杰 彭雪林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2004年第6期43-46,共4页
使用多种致孔剂采用粒子沥滤法制备了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多孔支架材料,用IR、XRD、SEM等手段对多孔复合材料的组成结构及形貌进行了表征,并检测了其物理性能指标。结果表明,复合材料中两相分散均匀,且发生了界面结合;材料的孔... 使用多种致孔剂采用粒子沥滤法制备了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多孔支架材料,用IR、XRD、SEM等手段对多孔复合材料的组成结构及形貌进行了表征,并检测了其物理性能指标。结果表明,复合材料中两相分散均匀,且发生了界面结合;材料的孔隙率与致孔剂的含量成正比,支架中大孔与微孔并存且相互贯通;以NaCl作致孔剂且孔隙率达到80%左右时的支架材料可以同时满足组织工程对孔隙率和力学强度的双重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羟基磷灰石 聚酰胺 多孔支架材料 制备 复合材料 致孔剂 孔隙率 骨植入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沸石-鸟粪石复合材料对土壤中铅的稳定化作用 被引量:6
9
作者 张志昊 陈杰 +3 位作者 夏鹏 王浩 王学江 赵建夫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101-2106,共6页
从模拟污水中回收制备了一种沸石-鸟粪石复合材料(Zeo-str材料)并用于土壤中铅的稳定。通过SEM/EDS和XRD表征、重金属有效态提取,改进的BCR连续提取法和酶活性分析等手段,探讨了该材料对土壤中铅的稳定化效果。结果表明:Zeo-str材料的... 从模拟污水中回收制备了一种沸石-鸟粪石复合材料(Zeo-str材料)并用于土壤中铅的稳定。通过SEM/EDS和XRD表征、重金属有效态提取,改进的BCR连续提取法和酶活性分析等手段,探讨了该材料对土壤中铅的稳定化效果。结果表明:Zeo-str材料的主要组成为鸟粪石负载的铵饱和沸石,且相比于沸石具有更好的铅稳定化能力;当施加10%的Zeo-str材料,稳定28 d后,土壤中铅的可交换态含量降低了83%,可还原态和残渣态含量分别上升了8.7倍和2.5倍,并使得被铅抑制的蔗糖酶活性上升,被铅激活的过氧化氢酶活性下降。由此可见,Zeo-str材料可以稳定土壤中的铅,进而实现废物的资源化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粪石 人造沸石 重金属 土壤 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生生态毒理学方法在废水毒性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24
10
作者 赵红宁 王学江 夏四清 《净水技术》 CAS 2008年第5期18-24,共7页
水生生态毒理学方法可以直观地反映水体中的污染物对水生生物的综合毒性,是预测和控制水体污染的一种有效辅助手段。论文从受试生物出发,综述了国内外几种典型的水生生物急性毒性检测方法的原理及其应用情况,并对微生物传感器在生物毒... 水生生态毒理学方法可以直观地反映水体中的污染物对水生生物的综合毒性,是预测和控制水体污染的一种有效辅助手段。论文从受试生物出发,综述了国内外几种典型的水生生物急性毒性检测方法的原理及其应用情况,并对微生物传感器在生物毒性分析中的优势及其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毒性 水质检测 微生物传感器 废水综合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垃圾堆肥及其复混肥对草坪草生长及土壤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10
11
作者 范海荣 华珞 王学江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88-192,共5页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比较了城市垃圾堆肥及其不同种类复混肥在不同施肥水平施用下对草坪草及土壤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垃圾堆肥及复混肥能够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其中以复混肥1的各施肥处理效果最明显,与其...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比较了城市垃圾堆肥及其不同种类复混肥在不同施肥水平施用下对草坪草及土壤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垃圾堆肥及复混肥能够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其中以复混肥1的各施肥处理效果最明显,与其他相应施肥量处理相比差异显著;草坪获得良好的生长响应,草坪生物量增加,绿期延长;土壤重金属含量增加,除了垃圾堆肥高量施肥处理时Cu的含量超过了土壤环境一级标准外,其余都小于土壤环境质量一级标准,不会造成土壤重金属污染;按照《地下水质量标准》,对不同雨强、覆盖状况、时段条件下渗滤液中重金属元素浓度进行评价,得出所有渗滤液均达到了国家规定的三类水质,部分甚至达到一类水质,不会对人类饮用水造成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垃圾堆肥 复混肥 黑麦草 土壤环境 重金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血清浸泡纳米羟基磷灰石及其聚酰胺复合材料的表面生物活性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彭雪林 李玉宝 +2 位作者 王学江 张利 左奕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2004年第8期51-55,共5页
对n-HA及n-HA/PA66复合材料在人血清中的浸泡行为进行了研究。通过ICP、FT-IR、XRD、SEM等检测手段,分析了n-HA及n-HA/PA66复合材料浸泡前后表面化学组成、结晶结构及表面形貌等的变化。结果表明,n-HA及n-HA/PA66复合材料表面均能... 对n-HA及n-HA/PA66复合材料在人血清中的浸泡行为进行了研究。通过ICP、FT-IR、XRD、SEM等检测手段,分析了n-HA及n-HA/PA66复合材料浸泡前后表面化学组成、结晶结构及表面形貌等的变化。结果表明,n-HA及n-HA/PA66复合材料表面均能吸附蛋白质,并在材料表面生成了与骨磷灰石相似的类骨磷灰石层。这对材料植入体内与骨组织形成骨性键合有着重要意义。同时,也说明了n-HA/PA66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生物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 纳米羟基磷灰石 聚酰胺66 复合材料 生物活性 浸泡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零价铁修复铬污染水体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3
作者 王吟 赵建夫 +1 位作者 王学江 张亚雷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3117-3119,3134,共4页
综述了零价铁处理含铬废水研究进展,分析了零价铁处理含铬废水的机理、影响因素及改良方法,并指出了使用零价铁处理含铬废水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零价铁 六价铬 纳米铁 化学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悬浮液进样-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土壤中的微量银 被引量:2
14
作者 程光磊 王学江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680-1684,共5页
探讨了固体悬浮液进样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GFAAS)测定土壤中微量银的方法,对悬浮液种类及浓度的选择、稳定性考察、灰化温度、原子化温度、等分析条件进行了讨论和优化。采用0.1%琼脂溶液为悬浮剂制成土壤悬浮液,并通过自动进样器将... 探讨了固体悬浮液进样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GFAAS)测定土壤中微量银的方法,对悬浮液种类及浓度的选择、稳定性考察、灰化温度、原子化温度、等分析条件进行了讨论和优化。采用0.1%琼脂溶液为悬浮剂制成土壤悬浮液,并通过自动进样器将其注入石墨炉中,磷酸二氢铵溶液作基体改进剂,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GFAAS)测土壤中银,避免了传统样品前处理时繁琐的消解过程和可能的样品污染与损失。条件经优化后,本法测定银的检出限为0.43pg,银的质量浓度在0~6μg·L^(-1)以内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0.9988,测定土壤标准样品(型号ESS-5、GSS-6、ESS-15)结果与标准值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浮液进样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 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丝桃素蛋白络合物体外抗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的活性研究 被引量:18
15
作者 赵晓虹 梁剑平 +5 位作者 祝艳华 尚若锋 王雯慧 崔颖 罗永江 王学江 《中兽医医药杂志》 2006年第3期13-15,共3页
用鸡胚法进行了金丝桃素蛋白络合物抗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活性研究。分别采用了感染病毒同时给药、给药后接种病毒、先感染病毒后给药三种方式,通过测定鸡胚尿囊液的血凝效价和计算药物对感染鸡胚的保护率,观察金丝桃素蛋白络合物的抗H5N... 用鸡胚法进行了金丝桃素蛋白络合物抗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活性研究。分别采用了感染病毒同时给药、给药后接种病毒、先感染病毒后给药三种方式,通过测定鸡胚尿囊液的血凝效价和计算药物对感染鸡胚的保护率,观察金丝桃素蛋白络合物的抗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活性。实验结果表明,①药物在体外与病毒作用一段时间后再将其混悬液接种鸡胚,药物浓度在0.5mg/ml以上时,对感染鸡胚的保护率达100%,同时给药组的血凝效价显著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②在感染病毒前给药,药物浓度在2mg/ml以上时,对感染鸡胚的保护率达100%,药物组的血凝效价显著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③先感染病毒后给药,药物浓度在2mg/ml以上时,对感染鸡胚的保护率达88.9%,血凝效价明显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同时,在此种方式下,药物对病毒的抑制作用与药物浓度有一定依赖性,适当提高药物浓度,可以增强其抗病毒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丝桃素蛋白络合物 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 血凝效价 保护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研究生学制改革的几点看法 被引量:2
16
作者 杨扬 王学江 +1 位作者 朱淼 李杨 《西北医学教育》 2007年第4期638-640,共3页
学制改革已成为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本文从学制改革的趋势、内涵等方面提出了一些看法。
关键词 研究生 学制改革 弹性学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八烷基氨甲基芦丁常规水浴合成与微波合成的比较
17
作者 陈慧 王学江 +2 位作者 杨茂 何方 蔡兵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72-176,共5页
以芦丁、十八胺、甲醛为原料,甲醇为溶剂,按照Mannich反应机理合成十八烷基氨甲基芦丁(RuC18)。旨在获得一种适宜的合成方式,既保留芦丁完整的活性结构,同时又增加芦丁脂溶性,合成出具有双亲性的可作为生物治疗功能用的分子。分别通过... 以芦丁、十八胺、甲醛为原料,甲醇为溶剂,按照Mannich反应机理合成十八烷基氨甲基芦丁(RuC18)。旨在获得一种适宜的合成方式,既保留芦丁完整的活性结构,同时又增加芦丁脂溶性,合成出具有双亲性的可作为生物治疗功能用的分子。分别通过常规水浴合成和微波合成的方法去探究反应条件对反应速率和产率的影响。得到常规合成的的最佳条件为:单体摩尔比(芦丁:十八胺:甲醛)为1∶2∶12;pH 4.2~4.5;温度75℃,产率最高可达11.2%。微波合成的最佳功率与时间为:150 W,8 min或者200 W,5 min,产率可达18.9%左右,远高于常规的水浴合成方法。并通过FT-IR、1H NMR、13C NMR表征发现,C-取代反应发生在芦丁单元"A"环上的C8位,而且为单取代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丁 MANNICH反应 双亲分子 微波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刍议煤炭企业供应物流采购和库存控制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学江 《山东煤炭科技》 2008年第3期177-178,共2页
本文首先分析了兖矿集团供应物流采购与库存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就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及解决方法。
关键词 物流采购 库存控制 牛鞭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生物絮凝工艺自动控制优化研究
19
作者 胡业诚 夏四清 +1 位作者 王学江 张志强 《净水技术》 CAS 2007年第5期11-14,共4页
主要介绍化学生物絮凝工艺的自动控制系统,以TP为目标通过对控制加药系统中药剂和磷酸盐反应摩尔数MR和廊道曝气量这两个参数的优化,使自动控制系统针对不同水质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优化系统的污染物去除能力。实验表明在MR=2.0时,化学... 主要介绍化学生物絮凝工艺的自动控制系统,以TP为目标通过对控制加药系统中药剂和磷酸盐反应摩尔数MR和廊道曝气量这两个参数的优化,使自动控制系统针对不同水质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优化系统的污染物去除能力。实验表明在MR=2.0时,化学生物絮凝工艺处理上海市城市污水能够保证处理后出水的TP平稳达标排放。设置各廊道DO上下浓度为:第一格DO,2~3mg/L;第二格DO,2~4mg/L;第三格DO,0~1.0mg/L,不仅实现对污染物的稳定去除,而且提供生物絮凝所需的水力条件,使出水SS得到良好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生物絮凝 自动控制 药剂反应摩尔数MR 曝气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滁州市油菜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 被引量:7
20
作者 王学江 李文晋 朱国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01-202,共2页
分析了滁州市油菜生产的优势及存在问题,提出了发展对策。
关键词 油菜 生产优势 存在问题 发展对策 滁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