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直链淀粉含量大米对清香型白酒风味物质的影响 被引量:7
1
作者 张国豪 任飞 +5 位作者 陈虹 杨国星 孙利琼 杨国涛 王学春 胡运高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9-105,共7页
为探索不同直链淀粉含量大米对大米和高梁混合酿造清香型白酒风味物质的影响,该研究对不同直链淀粉含量稻米酿造清香型白酒进行感官评价,采用液液萃取-气相色谱-质谱(LLE-GC-MS)联用技术对其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检测,并对挥发性风味物质... 为探索不同直链淀粉含量大米对大米和高梁混合酿造清香型白酒风味物质的影响,该研究对不同直链淀粉含量稻米酿造清香型白酒进行感官评价,采用液液萃取-气相色谱-质谱(LLE-GC-MS)联用技术对其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检测,并对挥发性风味物质与白酒感官品质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5个酒样中共检出81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包括酯类38种、醇类13种、酸类8种、酚类2种、醛酮类7种、烷烃类6种、芳香烃类2种、呋喃类2种、硫化物2种和其他类1种。高直链大米和高粱混合酿造的清香型白酒可提高酯类相对含量(60.52%),其杂醇油降低比例(50.01%)高于低、中高直链淀粉含量大米;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白酒香气类别与己酸乙酯、辛酸乙酯和乳酸乙酯等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其香气、口感口味特征与乙酸乙酯、己酸乙酯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香型白酒 大米 直链淀粉 感官品质 风味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无机氮配施对高芥酸油菜绵油309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黄苗 刘蓉 +5 位作者 张敏 孙利琼 陈虹 王学春 杨国涛 胡运高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51-358,共8页
为探究有机无机氮配施对高芥酸油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本试验研究了6个不同处理(纯施有机肥、纯施无机肥、20%、30%、40%、50%有机肥替代量)对高芥酸工业型油菜(绵油309)产量、品质、土壤养分及经济效益的影响,以期为高芥酸工业型油菜的... 为探究有机无机氮配施对高芥酸油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本试验研究了6个不同处理(纯施有机肥、纯施无机肥、20%、30%、40%、50%有机肥替代量)对高芥酸工业型油菜(绵油309)产量、品质、土壤养分及经济效益的影响,以期为高芥酸工业型油菜的高产、提质、增效生产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与单施化肥相比,一定比例有机无机氮配施可以显著提升油菜产量,30%有机氮配施处理产量最高,达3501.63 kg/hm^(2),较纯施有机肥显著增产24.84%,较纯施无机肥显著增产23.47%;有机无机氮配施促进油菜主序和分枝的生长发育。30%有机氮肥替代处理下在不影响芥酸含量的同时增加含油量,进而达到显著增加单位面积芥酸和食用油脂产量的目的;还能够提高土壤氮储量,从而使土壤维持较高肥力水平,实现油菜的减肥增效,以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芥酸型油菜 有机无机氮配施 无机氮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旱塬不同施肥水平下小麦玉米轮作的产量与土壤水分效应模拟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王学春 李军 樊廷录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42-251,共10页
在模拟精度验证基础上,应用WinEPIC模型模拟研究了黄土高原早塬地1957~1998年期间不同施肥水平下小麦玉米轮作方式“春玉米→春玉米→冬小麦→冬小麦→冬小麦→冬小麦”的产量变化和土壤水分效应。模拟结果表明:1)无肥、低肥、中肥... 在模拟精度验证基础上,应用WinEPIC模型模拟研究了黄土高原早塬地1957~1998年期间不同施肥水平下小麦玉米轮作方式“春玉米→春玉米→冬小麦→冬小麦→冬小麦→冬小麦”的产量变化和土壤水分效应。模拟结果表明:1)无肥、低肥、中肥和高肥处理下,小麦玉米轮作方式的模拟产量均呈现波动性降低趋势,其平均值分别为1.573、3.272、3.877和4.318t/hm^2,其适宜的施肥量范围为N90~120kg/hm^2、P30~60kg/hm^2;2)4种施肥处理下,小麦玉米轮作田逐月土壤有效含水量均呈现波动性降低趋势,平均每年分别减少8.5、10.3、12.3和12.0mm,无肥、低肥和中肥处理间土壤有效含水量差异十分显著;3)在模拟初期(1957~1962)出现了土壤湿度逐年降低、土壤干层逐年加厚的干燥化过程,在模拟中后期(1975~1980,1993~1998)均出现了稳定的土壤干层,无肥和低肥处理土壤干层分布于2—3m和2—4m土层,中肥和高肥处理均分布于2—5m土层,表现出随肥力和作物产量水平的提高,土壤干层厚度逐渐加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作物轮作 WINEPIC模型 产量 施肥 土壤水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PIC模型的四川丘陵区黑麦草生长过程及其土壤水分动态变化模拟 被引量:4
4
作者 王学春 王红妮 +2 位作者 黄晶 杨国涛 胡运高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13,共13页
明确黑麦草田土壤水分变化规律,对提高四川丘陵区人工草地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校验EPIC模型,有利于改进并提高模型对黑麦草的模拟精度,对推进作物生产系统模拟与决策技术在草粮轮作系统的应用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本研究通过田... 明确黑麦草田土壤水分变化规律,对提高四川丘陵区人工草地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校验EPIC模型,有利于改进并提高模型对黑麦草的模拟精度,对推进作物生产系统模拟与决策技术在草粮轮作系统的应用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本研究通过田间试验与计算机模型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四川丘陵区黑麦草生长过程及其土壤水分动态变化规律,明确了EPIC模型对黑麦草生长过程及土壤水分变化规律的模拟精度。结果表明,1)四川丘陵区黑麦草田土壤有效含水量在3-5月较低,深层(0.4~0.6m)土壤水分在5-10月间可以得到较好恢复,适当增加氮肥投入,可以显著提高黑麦草最大叶面积系数和饲草产量,在刈割4茬的条件下,氮肥施入量不宜低于75kg/hm2,且不高于225kg/hm2;2)黑麦草田0~1m土层土壤有效含水量模拟值和观测值间的r值为0.86~0.95,RRMSE值为6.0%~17.2%,土壤水分剖面分布动态变化的模拟值和观测值间的r值介于0.57与0.92之间,且大部分大于0.85;3)EPIC模型模拟的黑麦草叶面积系数和株高与观测值间的r值均大于0.90,在统计范围内模拟值和观测值间差异不显著;黑麦草产量模拟值和观测值间的r值大于0.90,ME值和R2间差异小于0.02。总体而言,EPIC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黑麦草生长过程,对黑麦草田土壤水分动态变化规律模拟较为准确,可以用来评价四川丘陵区以黑麦草为主的草粮轮作系统对当地气候条件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麦草 EPIC模型 产量 土壤水分 四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高原晋中半干旱区不同肥力水平下连作春玉米产量与土壤干燥化效应模拟 被引量:6
5
作者 王学春 李军 +1 位作者 胡伟 蒋斌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11,共11页
在模拟精度验证基础上,应用WinEPIC模型模拟研究了黄土高原晋中半干旱区1960~2000年期间不同肥力水平下连作春玉米的产量变化和土壤水分效应。模拟结果表明:(1)无肥、低肥、中肥和高肥处理下连作春玉米的产量均呈现波动性降低趋势... 在模拟精度验证基础上,应用WinEPIC模型模拟研究了黄土高原晋中半干旱区1960~2000年期间不同肥力水平下连作春玉米的产量变化和土壤水分效应。模拟结果表明:(1)无肥、低肥、中肥和高肥处理下连作春玉米的产量均呈现波动性降低趋势,其平均值分别为1.484、1.768、2.129和2.337t/hm^2;(2)4种肥力处理下连作玉米田逐月土壤有效含水量均呈现波动性降低趋势,平均每年分别减少5.6、8.4、8.4和11.4mm,不同肥力处理玉米田剧烈土壤干燥化过程和处理间差异的出现均主要发生在模拟研究的前5a内,无肥与低肥和中肥、高肥处理间土壤有效含水量差异十分显著;(3)在模拟初期出现了0~7m剖面土壤湿度逐年降低、土壤干层逐年加厚的干燥化过程,在模拟中后期均出现了稳定的土壤干层,无肥处理土壤干层分布于1~2m,低肥和中肥处理土壤干层分布于1~3m土层,高肥处理均分布于1~4m土层,表现出随肥力和作物产量水平的提高,土壤干层厚度逐渐加深;(4)晋中半干旱区玉米田土壤水分承载力介于低肥和中肥处理之间(1.868-2.154t/hm^2),相应的肥力水平为N45~90kg/hm^2。和P15~55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春玉米 WINEPIC模型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热重分析法的油酸甲酯热解特性及动力学 被引量:3
6
作者 王学春 方建华 +2 位作者 陈波水 王九 吴江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179-1186,共8页
采用热重分析仪研究了油酸甲酯和硬脂酸甲酯的热解特性,获得了油酸甲酯在不同升温速率(10、15、20、30℃/min-1)下的TG-DTG、DSC曲线,并通过热分析数学方法获得热解动力学拟合参数。结果表明,油酸甲酯的热解过程为简单的一步分解,相比... 采用热重分析仪研究了油酸甲酯和硬脂酸甲酯的热解特性,获得了油酸甲酯在不同升温速率(10、15、20、30℃/min-1)下的TG-DTG、DSC曲线,并通过热分析数学方法获得热解动力学拟合参数。结果表明,油酸甲酯的热解过程为简单的一步分解,相比硬脂酸甲酯具有较差的热安定性;提高升温速率,热解区间往高温区移动,热解活化能和指前因子具有较好的补偿效应;油酸甲酯在不同升温速率下具有不同的热解反应机理函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酸甲酯 热重分析 热解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柴油氧化降解与动力学分析的研究进展及展望 被引量:5
7
作者 王学春 方建华 +1 位作者 闫忠意 夏迪 《节能技术》 CAS 2015年第1期38-42,共5页
作为石化柴油的替代燃料,生物柴油在世界范围内已得到广泛的应用。生物柴油的性能主要取决于混合脂肪酸甲酯的组成和结构,脂肪酸甲酯的不饱和结构极易发生氧化反应,在氧化降解过程中生成氢过氧化物,以及可溶性聚合物等二级氧化产物,这... 作为石化柴油的替代燃料,生物柴油在世界范围内已得到广泛的应用。生物柴油的性能主要取决于混合脂肪酸甲酯的组成和结构,脂肪酸甲酯的不饱和结构极易发生氧化反应,在氧化降解过程中生成氢过氧化物,以及可溶性聚合物等二级氧化产物,这不仅影响生物柴油的质量,而且还会带来车辆引擎腐蚀、油路阻塞和引擎功率不稳定等问题。文章综述了生物柴油氧化安定性、氧化降解机制以及热动力学分析的研究进展等方面,并对生物柴油氧化降解特性方面今后应重点研究的方向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柴油 氧化安定性 氧化降解特性 热动力学分析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丘陵旱区不同人工草地土壤水分动态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王学春 王萌冉 +1 位作者 杨国涛 王红妮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71-76,106,共7页
研究丘陵旱区人工草地土壤水分变化规律,能够明确饲草种植对坡耕地土壤水分的影响,对指导人工草地水分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采用长期定位试验的方法,分析了四川丘陵旱区不同人工草地土壤有效含水量、土壤水分剖面分布和水分... 研究丘陵旱区人工草地土壤水分变化规律,能够明确饲草种植对坡耕地土壤水分的影响,对指导人工草地水分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采用长期定位试验的方法,分析了四川丘陵旱区不同人工草地土壤有效含水量、土壤水分剖面分布和水分利用效率等,明确了饲草种植对丘陵坡耕地土壤水分的影响,为该地区人工草地水分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四川丘陵旱区人工黑麦草地、菊苣地和苜蓿地0~100 cm土层月均土壤有效含水量分别为88.8、189.3 mm和181.7 mm,其中,1—4月土壤有效含水量较低,6—9月土壤有效含水量较高,9—12月土壤有效含水量逐渐下降;(2)从第一季度(1—3月)到第三季度(7—9月)土壤重量含水率呈增加趋势,从第三季度到翌年第一季度土壤重量含水率呈降低趋势;人工草地在第一季度消耗的深层土壤水分在第三季度能得到较好恢复;(3)人工黑麦草地、菊苣地和苜蓿地的土壤蓄水率均在6—8月最小(71%、64%和68%),11月到翌年3月最大(93%、94%和94%);土壤耗水率在8—10月最大(66%、70%和72%),在11月至翌年3月最小(41%、42%和44%);(4)在绵阳丘陵坡耕地,从鲜草产量角度考虑,菊苣和苜蓿较为理想;从干草产量角度考虑,苜蓿和菊苣较为理想;从粗蛋白供应度考虑,苜蓿和黑麦草较为理想;从消化能产量角度考虑,苜蓿和菊苣较为理想。四川丘陵区黑麦草、菊苣和苜蓿的种植不会引起深层土壤干燥化现象,0~100 cm土层土壤水分在第三季度可以得到较好的恢复;从提高饲草产量角度考虑,可以根据饲草生长需要在11月至翌年4月对人工草地进行适当灌溉,尤其是在刈割后,适当灌溉有利于饲草的快速萌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 人工草地 旱地 四川 坡耕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武旱塬不同麦玉轮作系统产量效应模拟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王学春 李军 任晶晶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71-78,95,共9页
利用EPIC模型对不同麦玉轮作系统进行模拟,通过对其输出结果的分析,综合考虑产量、经济效益、干旱胁迫和氮肥生产率等因素,对不同麦玉轮作系统进行综合评价,从而比较不同麦玉轮作系统的优劣。结果表明:(1)在模拟研究期间,8种麦玉轮作系... 利用EPIC模型对不同麦玉轮作系统进行模拟,通过对其输出结果的分析,综合考虑产量、经济效益、干旱胁迫和氮肥生产率等因素,对不同麦玉轮作系统进行综合评价,从而比较不同麦玉轮作系统的优劣。结果表明:(1)在模拟研究期间,8种麦玉轮作系统的产量均呈波动性下降趋势,其平均值分别为4.61、4.40、4.16、4.48、4.28、4.29、4.714、.55 t/hm2。所有的麦玉轮作系统中,麦玉轮作系统"春玉米→冬小麦"的经济效益最好。(2)在模拟研究期间,麦玉轮作系统"春玉米→冬小麦→冬小麦"的冬小麦和春玉米所遭受的年均干旱胁迫日数最少(29.51d)。在干旱年份麦玉轮作系统中的冬小麦较春玉米更容易遭受干旱威胁。综合产量、经济效益、作物所遭受的干旱胁迫天数和麦玉轮作系统的氮肥生产率等因素,在长武地区适宜采用的麦玉轮作系统为春玉米→冬小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作 EPIC模型 产量 长武旱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饱和脂肪酸甲酯诱导柴油机润滑油氧化衰变模拟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学春 方建华 +1 位作者 陈波水 王九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7-21,共5页
在柴油机润滑油中分别加入不同比例的硬脂酸甲酯、油酸甲酯和亚油酸甲酯,通过高温氧化试验对柴油机润滑油的氧化过程进行了模拟。采用旋转氧弹法和傅里叶红外光谱对柴油机润滑油的氧化诱导期和氧化衰变产物结构组成进行了试验分析。结... 在柴油机润滑油中分别加入不同比例的硬脂酸甲酯、油酸甲酯和亚油酸甲酯,通过高温氧化试验对柴油机润滑油的氧化过程进行了模拟。采用旋转氧弹法和傅里叶红外光谱对柴油机润滑油的氧化诱导期和氧化衰变产物结构组成进行了试验分析。结果表明,不饱和脂肪酸甲酯的存在加速了柴油机润滑油的氧化,且不同质量等级的脂肪酸甲酯对柴油机润滑油氧化速率影响程度不同,其由大到小顺序依次为CD 15W/40+亚油酸甲酯,CD 15W/40+油酸甲酯,CD 15W/40+硬脂酸甲酯,CD 15W/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饱和脂肪酸甲酯 柴油机油 氧化衰变 模拟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脂肪酸甲酯的热解特性及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学春 方建华 +2 位作者 陈波水 王九 吴江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50-55,共6页
采用热重分析法研究了硬脂酸甲酯、油酸甲酯和亚油酸甲酯在氮气气氛中的热分解特性,并采用Coats-Redfern积分法对硬脂酸甲酯、油酸甲酯和亚油酸甲酯的热分解过程进行动力学分析,建立热分解模型。结果表明:硬脂酸甲酯和油酸甲酯的热分解... 采用热重分析法研究了硬脂酸甲酯、油酸甲酯和亚油酸甲酯在氮气气氛中的热分解特性,并采用Coats-Redfern积分法对硬脂酸甲酯、油酸甲酯和亚油酸甲酯的热分解过程进行动力学分析,建立热分解模型。结果表明:硬脂酸甲酯和油酸甲酯的热分解过程表现为简单的一步分解,而亚油酸甲酯则呈现出较复杂的两步分解过程;随着升温速率提高,热分解区间向高温区移动,热分解活化能和指前因子呈现出较好的动力学补偿效应,且在不同升温速率下具有不同的热分解反应机理函数;模拟计算的热分解率与实验数据误差基本在10%左右。动力学模型能够很好地预测各脂肪酸甲酯热分解过程,为进一步扩大试验和生物柴油应用中的高温热分解衰变模型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酸甲酯 热重分析 热解特性 动力学 误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油酸甲酯热氧化衰变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学春 方建华 +2 位作者 陈波水 王九 吴江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CAS 2015年第2期1-6,共6页
为了考察亚油酸甲酯的热氧化衰变特性,采用自制氧化模拟装置将样品加速氧化,定时取样,利用气相色谱测定亚油酸甲酯在不同温度下的氧化曲线;通过Rancimat法加速氧化实验,测定了亚油酸甲酯的氧化诱导期;同时采用一个简单连串反应模型,求... 为了考察亚油酸甲酯的热氧化衰变特性,采用自制氧化模拟装置将样品加速氧化,定时取样,利用气相色谱测定亚油酸甲酯在不同温度下的氧化曲线;通过Rancimat法加速氧化实验,测定了亚油酸甲酯的氧化诱导期;同时采用一个简单连串反应模型,求出了反应速度方程的积分形式,并且分别利用微分方程法和积分法对反应速度方程式的参数进行了计算,进而确定了反映亚油酸甲酯热氧化降解历程的宏观反应动力学方程式,为进一步建立生物柴油高温热氧化衰变模型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油酸甲酯 氧化衰变 诱导期 连串反应模型 动力学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气相色谱法的油酸甲酯和亚油酸甲酯热氧化降解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学春 方建华 +3 位作者 陈波水 王九 吴江 李亮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40-44,共5页
利用气相色谱法分别测定油酸甲酯和亚油酸甲酯在不同温度下的氧化曲线,同时采用微分法和积分法对热氧化降解反应方程的参数进行了计算,进而确定了反映油酸甲酯和亚油酸甲酯热氧化降解历程的宏观反应动力学方程。微分法动力学分析结果表... 利用气相色谱法分别测定油酸甲酯和亚油酸甲酯在不同温度下的氧化曲线,同时采用微分法和积分法对热氧化降解反应方程的参数进行了计算,进而确定了反映油酸甲酯和亚油酸甲酯热氧化降解历程的宏观反应动力学方程。微分法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油酸甲酯热氧化降解反应的平均反应级数为1.37,活化能为5.48 k J/mol,反应动力学模型为rA=-dcA/dt=7.06exp(-5.48/RT)c1.37A;亚油酸甲酯热氧化降解反应的平均反应级数为2.49,活化能为392.73 k J/mol,反应动力学模型为rA=-dcA/dt=1.13×1047exp(-392.73/RT)c2.49A。积分法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当反应级数n=1时,油酸甲酯热氧化降解反应的活化能为27.68 k J/mol,反应动力学模型为rA=-dcA/dt=1 690.55exp(-27.68/RT)cA,亚油酸甲酯热氧化降解反应的活化能为107.04 k J/mol,反应动力学模型为rA=-dcA/dt=2.20×1013exp(-107.04/RT)cA;当反应级数n≠1时,油酸甲酯热氧化降解反应的平均反应级数为1.45,活化能为31.29 k J/mol,反应动力学模型为rA=-dcA/dt=369.19exp(-31.29/RT)c1.45A,亚油酸甲酯热氧化降解反应的平均反应级数为1.60,活化能为108.90 k J/mol,反应动力学模型为rA=-dcA/dt=9.27×1013exp(-108.90/RT)c1.60A。积分法得到的活化能数值更为接近,因此更适合研究油酸甲酯和亚油酸甲酯的热氧化降解反应动力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酸甲酯 亚油酸甲酯 氧化降解特性 动力学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市场需求导向的“卓越种业人才”分层次培养模式探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学春 王红妮 陶诗顺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9期2806-2808,共3页
深入分析了种业发展的趋势,研究了企业对种业人才数量和质量方面的需求变化。为适应种业发展的"育、繁、销"一体化和国际化趋势,认为分层次培养卓越种业人才是较为理想的培养模式,进而详细阐述了本科—硕士—博士3个层次的分... 深入分析了种业发展的趋势,研究了企业对种业人才数量和质量方面的需求变化。为适应种业发展的"育、繁、销"一体化和国际化趋势,认为分层次培养卓越种业人才是较为理想的培养模式,进而详细阐述了本科—硕士—博士3个层次的分层培养模式的具体目标与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卓越人才 市场 种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等院校教研室建设与管理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王学春 晁学鹏 冯灵霞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年第12期148-148,共1页
根据参与教研室管理的亲身体会,首先分析了教研室工作在学院建设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和所处的地位,然后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关于教研室的管理与改革建议。
关键词 教研室 管理 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酸甲酯和亚油酸甲酯热氧化降解反应动力学研究
16
作者 王学春 方建华 +2 位作者 陈波水 王九 吴江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2134-2140,共7页
为了考察油酸甲酯和亚油酸甲酯的热氧化降解特性,采用自制氧化模拟装置将样品加速氧化,定时取样,利用气相色谱测定油酸甲酯和亚油酸甲酯在不同温度下的氧化曲线;通过Rancimat法加速氧化试验,测定油酸甲酯和亚油酸甲酯的氧化诱导期;同时... 为了考察油酸甲酯和亚油酸甲酯的热氧化降解特性,采用自制氧化模拟装置将样品加速氧化,定时取样,利用气相色谱测定油酸甲酯和亚油酸甲酯在不同温度下的氧化曲线;通过Rancimat法加速氧化试验,测定油酸甲酯和亚油酸甲酯的氧化诱导期;同时采用一个简单串联反应模型,求出反应速度方程的积分形式,并利用积分法对反应速度方程式的参数进行计算,确定反映油酸甲酯和亚油酸甲酯热氧化降解历程的宏观反应动力学方程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酸甲酯 亚油酸甲酯 氧化降解 诱导期 气相色谱 动力学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饱和脂肪酸甲酯对柴油机油氧化和润滑性能的影响
17
作者 王学春 方建华 +3 位作者 陈波水 陈尔余 陈力 王晶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59-63,共5页
在柴油机油中分别加入不同比例硬脂酸甲酯、油酸甲酯和亚油酸甲酯,通过实验室模拟高温氧化实验,研究了不饱和脂肪酸甲酯对柴油机油氧化诱导期、氧化安定性以及润滑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硬脂酸甲酯相比,不饱和脂肪酸甲酯自身较易氧化... 在柴油机油中分别加入不同比例硬脂酸甲酯、油酸甲酯和亚油酸甲酯,通过实验室模拟高温氧化实验,研究了不饱和脂肪酸甲酯对柴油机油氧化诱导期、氧化安定性以及润滑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硬脂酸甲酯相比,不饱和脂肪酸甲酯自身较易氧化,并且明显加速了基础油和柴油机油的高温氧化变质,使得柴油机油的氧化诱导期下降更明显,氧化安定性以及抗磨性能变得更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饱和脂肪酸甲酯 柴油机油 氧化诱导期 氧化安定性 抗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南旱地草粮轮作田土壤水可持续利用模拟研究
18
作者 王学春 李军 +1 位作者 王美艳 方新宇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0-19,共10页
采用野外调查和计算机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宁夏南部旱地草粮轮作田土壤水分恢复问题进行了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模拟土壤湿度和观测土壤湿度剖面分布自上而下的变化趋势一致,土壤湿度模拟值基本能够反映苜蓿地土壤湿度等级在不同土层的分... 采用野外调查和计算机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宁夏南部旱地草粮轮作田土壤水分恢复问题进行了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模拟土壤湿度和观测土壤湿度剖面分布自上而下的变化趋势一致,土壤湿度模拟值基本能够反映苜蓿地土壤湿度等级在不同土层的分布。苜蓿地土壤干燥化进程和土壤湿度恢复进程均表现为前期快后期慢。在宁夏南部丘陵半干旱区,8~10 m土层土壤湿度恢复较困难,种植苜蓿期间应尽量避免该土层土壤湿度等级降低到D以下,即土壤湿度不应低于8.5%。在宁夏南部丘陵半干旱区苜蓿适宜种植年限为6~8年,翻耕后适宜采用PPW轮作模式(马铃薯→马铃薯→春小麦)进行土壤水分恢复,种植16~20年粮食作物后可以再次种植苜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恢复 草粮轮作 半干旱区 EPIC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油酸甲酯氧化衰变特性及氧化反应表观活化能
19
作者 王学春 方建华 +2 位作者 陈波水 吴江 李亮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CAS 2015年第3期17-21,40,共6页
为了考察亚油酸甲酯的氧化安定性,采用自制氧化模拟装置将样品加速氧化,定时取样检测样品过氧化值、酸值和运动黏度(40℃),考察了不同温度和氧气流量对氧化速率的影响;利用傅立叶红外光谱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定性表征了亚油酸甲酯氧化... 为了考察亚油酸甲酯的氧化安定性,采用自制氧化模拟装置将样品加速氧化,定时取样检测样品过氧化值、酸值和运动黏度(40℃),考察了不同温度和氧气流量对氧化速率的影响;利用傅立叶红外光谱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定性表征了亚油酸甲酯氧化前后的结构变化;通过Rancimat法加速氧化实验,测定了亚油酸甲酯的氧化诱导期,同时从氧化反应活化能角度进一步研究亚油酸甲酯的氧化反应。结果表明,随氧气流量改变,亚油酸甲酯氧化安定性较好,但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氧化诱导期缩短,氧化安定性明显下降;通过计算得到氧化反应表观活化能是36.003kJ/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油酸甲酯 氧化安定性 诱导期 活化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气相色谱法的油酸甲酯热氧化降解动力学研究
20
作者 王学春 方建华 +3 位作者 陈波水 王九 闫忠意 郑寻 《可再生能源》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43-648,共6页
为了考察油酸甲酯的热氧化降解特性,采用自制的氧化模拟装置将样品加速氧化,定时取样,利用气相色谱测定油酸甲酯在不同温度下的氧化曲线;通过Rancimat法加速氧化试验,测定了油酸甲酯的氧化诱导期;同时采用一个简单连串反应模型,求出了... 为了考察油酸甲酯的热氧化降解特性,采用自制的氧化模拟装置将样品加速氧化,定时取样,利用气相色谱测定油酸甲酯在不同温度下的氧化曲线;通过Rancimat法加速氧化试验,测定了油酸甲酯的氧化诱导期;同时采用一个简单连串反应模型,求出了反应速度方程的积分形式,利用微分法和积分法获得了相应动力学参数,确定了反映油酸甲酯热氧化降解历程的宏观反应动力学方程式,为进一步建立生物柴油高温热氧化衰变模型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酸甲酯 氧化降解 诱导期 连串反应模型 动力学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