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流固耦合作用的库区高速公路岸坡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11
1
作者 王孟超 高秦 曹骏驹 《中外公路》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2期50-54,共5页
以白鹤滩水电站库区的格巧高速公路工程为依托,通过有限元方法对渗流场和应力场共同作用下的库岸边坡稳定性进行分析研究,得出了岸坡在水位变化过程中浸润线的滞后效应,以及水位骤降后在降落比为0~65%区间范围内岸坡极易出现塌岸风险,... 以白鹤滩水电站库区的格巧高速公路工程为依托,通过有限元方法对渗流场和应力场共同作用下的库岸边坡稳定性进行分析研究,得出了岸坡在水位变化过程中浸润线的滞后效应,以及水位骤降后在降落比为0~65%区间范围内岸坡极易出现塌岸风险,其稳定系数降幅可达41%。结合数值计算数据拟合出了岸坡稳定性系数Fs与库水位升降幅度n的定量计算公式,为水位波动影响下的库岸边坡稳定性发展趋势提供了初判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岸边坡 浸润线 流固耦合 边坡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公路煤矸石路基的使用性能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孟超 阮帮贤 《黑龙江交通科技》 2012年第11期140-140,142,共2页
首先分析煤矸石本身的性能,然后根据对煤矸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以及力学性质的分析,对煤矸石路基的使用性能进行分析。
关键词 高速公路 煤矸石 使用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少洛高速公路路线方案设计 被引量:7
3
作者 林宣财 掌军 王孟超 《中外公路》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6-8,共3页
介绍了少(林寺)—洛(阳)高速公路的路线方案设计及主要技术指标的采用情况;全面阐述了路线布设的原则、路线方案的比选论证及采用的结果;阐述了路线方案设计在高速公路建设中的重要性,为高速公路路线方案设计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 方案设计 公路路线 高速公路建设 技术指标 路线布设 路线方案 比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光束追踪的SBR方法中棱边绕射计算的改进 被引量:2
4
作者 王孟超 杨武 +1 位作者 李茁 陆卫兵 《新型工业化》 2013年第12期28-35,共8页
基于光束追踪的SBR方法是一种改进的SBR方法,它是高频条件下计算复杂目标雷达散射截面RCS的有效方法之一。分析了基于改进SBR方法查找可见棱边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了改进措施;在棱边绕射计算中重点探讨了基于TW-ILDC的截断长度计算,找到... 基于光束追踪的SBR方法是一种改进的SBR方法,它是高频条件下计算复杂目标雷达散射截面RCS的有效方法之一。分析了基于改进SBR方法查找可见棱边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了改进措施;在棱边绕射计算中重点探讨了基于TW-ILDC的截断长度计算,找到了一种比较高效的计算方法。计算实例证明,探讨的这种方法确实修正了SBR方法的计算结果,提高了其计算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光束追踪的SBR 可见棱边 TW-ILDC 棱边绕射 P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形理论的粗粒土宏细观力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蒋宗岑 王孟超 《中外公路》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2期257-261,共5页
采用室内粗粒土直剪试验与数值模拟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不同分形维数粗粒土试样的宏细观力学性质展开研究。通过理论推导得到分形维数的计算公式,并采用Matlab编程计算。通过分形维数与级配指标的关系揭示了分形维数随细颗粒含量增加而... 采用室内粗粒土直剪试验与数值模拟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不同分形维数粗粒土试样的宏细观力学性质展开研究。通过理论推导得到分形维数的计算公式,并采用Matlab编程计算。通过分形维数与级配指标的关系揭示了分形维数随细颗粒含量增加而增大的规律。粗粒土试样在不同正应力下的试验结果表明:内摩擦角和黏聚力随分形维数增加而减小,并从细观角度探究了颗粒间接触力的角度分布及概率密度分布,清晰地展现了剪切过程中颗粒间接触力随分形维数的演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粒土 分形维数 内摩擦角 黏聚力 接触力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源性刺激响应策略在肿瘤精准诊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赵旭 王孟超 +1 位作者 张抗抗 严秀平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87-592,共6页
肿瘤微环境具有低pH值、乏氧、高谷胱甘肽含量、过表达酶以及氧化应激增加等系列异常特征。这些内源性差异在肿瘤增殖、侵袭、迁移以及新生血管生成等环节发挥重要作用,同时也为肿瘤精准诊疗提供了机遇。开发内源性刺激响应型诊疗剂已... 肿瘤微环境具有低pH值、乏氧、高谷胱甘肽含量、过表达酶以及氧化应激增加等系列异常特征。这些内源性差异在肿瘤增殖、侵袭、迁移以及新生血管生成等环节发挥重要作用,同时也为肿瘤精准诊疗提供了机遇。开发内源性刺激响应型诊疗剂已成为肿瘤精准诊疗领域的研究热点。该文综述了近年来发展的各类内源性刺激响应型诊疗体系的设计原理及其在肿瘤精准诊疗中的应用,并展望了该领域面临的问题及发展趋势,旨在为新型智能诊疗体系的构建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源性 刺激响应 精准诊疗 肿瘤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LAC^(3D)的深部软岩巷道加强支护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王孟超 《煤》 2019年第2期40-41,45,共3页
为了对深部软岩巷道进行有效的加强支护,以淮南某矿2S101工作面的巷道为研究背景,理论分析了围岩破坏特征并提出了加强支护方案,利用FLAC3D模拟了加强支护后巷道围岩变形特征,对比加强支护前,巷道的顶底板及两帮的移近量均有显著减少,... 为了对深部软岩巷道进行有效的加强支护,以淮南某矿2S101工作面的巷道为研究背景,理论分析了围岩破坏特征并提出了加强支护方案,利用FLAC3D模拟了加强支护后巷道围岩变形特征,对比加强支护前,巷道的顶底板及两帮的移近量均有显著减少,表明加强支护方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地下深部软岩巷道中,采取全面加强支护,可使巷道有效的维持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软岩巷道 围岩变形 加强支护 FLAC^3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密镗床进给轴差异化主动冷却方法 被引量:1
8
作者 赵亮 王孟超 +4 位作者 雷默涵 任宏迪 张鑫 杨军 梅雪松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91-100,共10页
针对精密镗床双驱丝杠进给轴连续运行时发热严重导致热误差较大的问题,提出了进给轴热源的差异化主动冷却方法。首先,确定了进给轴主要热源部位为轴承、电机和丝杠螺母副,分析了进给轴热源生热和散热机理,确定了关键边界条件,建立起主... 针对精密镗床双驱丝杠进给轴连续运行时发热严重导致热误差较大的问题,提出了进给轴热源的差异化主动冷却方法。首先,确定了进给轴主要热源部位为轴承、电机和丝杠螺母副,分析了进给轴热源生热和散热机理,确定了关键边界条件,建立起主动冷却下的热流固耦合仿真模型;然后,设计了内置流道的冷却板并安装于热源处,每一冷却板分别设置冷却回路并通入4号主轴油作为冷却剂,每一冷却回路单独配置油箱进行独立调温;最后,建立了进给轴的轴承、电机及丝杠螺母等热源生热模型,精确匹配各热源生热率来控制冷却系统中进出口冷却液的温度,从而差异化地带走不同热源处所产生的热量以控制各部位温度,减小热误差。实验结果表明:与进给轴无冷却时对比,采用差异化主动冷却方法,最大热误差下降了58.56%以上;与恒温冷却方法相比,最大热误差下降了34.55%;同时缩短了热误差的稳定时间,表明该进给轴主动冷却方法能有效减小进给轴热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给轴系统 主动冷却 热误差 冷却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采工作面揭露空巷时瓦斯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孟超 《煤》 2017年第9期74-75,共2页
为研究复采工作面揭露空巷时瓦斯变化规律,以潞安矿区某煤矿即将复采的1302工作面为研究背景,通过地质资料调查、数值分析工作面揭露空巷时瓦斯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当空巷内瓦斯浓度为3%,工作面揭露空巷时,工作面处瓦斯浓度先急剧上升后... 为研究复采工作面揭露空巷时瓦斯变化规律,以潞安矿区某煤矿即将复采的1302工作面为研究背景,通过地质资料调查、数值分析工作面揭露空巷时瓦斯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当空巷内瓦斯浓度为3%,工作面揭露空巷时,工作面处瓦斯浓度先急剧上升后缓慢下降,300 s后,工作面处瓦斯浓度降到0.5%以下;空巷内瓦斯浓度需900 s后才能下降到0.5%以下;空巷内瓦斯不会给上隅角瓦斯浓度带来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采工作面 揭露空巷 瓦斯变化规律 FLUE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