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金属纳米簇的荧光传感平台的最新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
作者 王孟珂 苏星光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05-815,共11页
荧光纳米生物传感平台由于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操作简单、成本低、实时监测等特点,吸引了广泛的关注。近年来,随着纳米技术的飞速发展,具有纳米结构的材料(纳米材料)在生物传感领域显示出独特的优势。与传统材料相比,纳米材料显示... 荧光纳米生物传感平台由于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操作简单、成本低、实时监测等特点,吸引了广泛的关注。近年来,随着纳米技术的飞速发展,具有纳米结构的材料(纳米材料)在生物传感领域显示出独特的优势。与传统材料相比,纳米材料显示出独特的物化性质,如光学、电学、机械、催化和磁性等。金属(如Au、Ag、Cu及其合金)纳米簇(MNCs)是纳米科学和纳米技术领域中一种新颖的多功能纳米材料,其通常由几个到几十个金属原子组成,其核的尺寸通常小于2 nm。由于其发光能力强、易于合成和进行表面功能化、生物相容性好、尺寸超小、毒性低等优点,金属纳米簇在能源催化、医学诊断、电子器件、生物传感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此外,金属纳米簇的荧光性能极佳(如大的斯托克斯位移、可调节的荧光、高的光学稳定性和荧光量子产率等),因此被作为荧光纳米探针广泛应用于生物传感领域。该综述介绍了近年来基于不同构建机制的金属纳米簇基的传感平台的研究进展,及其在检测离子、生物分子、pH和温度传感等方面的应用。相信该综述能为从不同传感机理构建更具前景的生物传感器提供一些新见解和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纳米探针 金属纳米簇 生物传感 纳米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洛阳市大气污染对女贞叶解剖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孟珂 郭平平 +4 位作者 杨勇强 蔡凯旭 周爽爽 南亚培 吴新华 《吉林林业科技》 2019年第2期25-27,共3页
以洛阳市常见绿化树种女贞为研究对象,研究叶片解剖结构的变异规律,结果表明:由郊区向市中心方向,叶片厚度变化不大,上表皮厚度增加,栅栏细胞厚度、海绵组织厚度和下表皮变小,叶片栅栏细胞所占比例和组织结合度减小,叶片细胞组织离散度... 以洛阳市常见绿化树种女贞为研究对象,研究叶片解剖结构的变异规律,结果表明:由郊区向市中心方向,叶片厚度变化不大,上表皮厚度增加,栅栏细胞厚度、海绵组织厚度和下表皮变小,叶片栅栏细胞所占比例和组织结合度减小,叶片细胞组织离散度略有增加,各项指标的变化规律与空气污染程度的变化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阳市 大气污染 女贞 叶解剖结构 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冠果不同种质资源的叶片解剖结构分析及抗旱性评价 被引量:8
3
作者 许慧慧 刘肖娟 +3 位作者 王孟珂 毕泉鑫 王利兵 于海燕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48-355,共8页
【目的】评价文冠果Xanthoceras sorbifolium不同种质资源在干旱地区的适应能力,为干旱、半干旱地区筛选抗旱文冠果种质提供依据。【方法】以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文冠果种质资源圃内前期筛选的200份丰产型文冠果种质资源的叶片为材料,通... 【目的】评价文冠果Xanthoceras sorbifolium不同种质资源在干旱地区的适应能力,为干旱、半干旱地区筛选抗旱文冠果种质提供依据。【方法】以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文冠果种质资源圃内前期筛选的200份丰产型文冠果种质资源的叶片为材料,通过制作石蜡切片对叶片解剖结构进行观测,测定了叶片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蜡质层厚度等13个与文冠果抗旱性相关的指标,并基于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和隶属函数分析的方法评价不同文冠果种质资源的抗旱性。【结果】文冠果叶片解剖结构指标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基于因子分析法提取了4个公因子,对变异的累计贡献率达89.99%,涵盖了13个指标的大部分信息,对文冠果抗旱性的影响程度依次为:F1(厚度指数因子)>F2(组织指数因子)>F3(表皮占比因子)>F4(蜡质层占比因子)。【结论】F1公因子中载荷较大的上/下表皮厚度、栅栏组织厚度和导管直径可作为评价文冠果抗旱性的主要指标。筛选出的90份抗旱型种质资源能兼顾丰产和节水抗旱的优点,可为干旱地区提供适宜的种质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冠果 叶片解剖结构 因子分析 抗旱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滚流比对增压汽油机循环变动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贾志超 刘义克 王孟珂 《小型内燃机与车辆技术》 2020年第3期1-7,共7页
研究了2种不同滚流比进气道对涡轮增压汽油机燃烧循环变动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高滚流气道相对低滚流气道,不仅可加快燃烧,缩短燃烧持续期,还明显地降低了燃烧循环变动,燃烧循环变动各参数中缸内最大爆发压力和最大压升率循环变动表现... 研究了2种不同滚流比进气道对涡轮增压汽油机燃烧循环变动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高滚流气道相对低滚流气道,不仅可加快燃烧,缩短燃烧持续期,还明显地降低了燃烧循环变动,燃烧循环变动各参数中缸内最大爆发压力和最大压升率循环变动表现较为明显,分别降低了44.7%和61.3%。分析循环变动的原因,2种滚流比气道的缸内最大爆发压力都与燃烧起始时刻呈现一定的线性关系,低滚流气道受着火时刻的循环变动的影响,缸内最大爆发压力循环波动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油机 进气道 滚流比 循环变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