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红彩瑞猎蝽对菜青虫的捕食作用
1
作者 郭义 王孟卿 +3 位作者 李鹏燕 郑苑 邓海滨 李敦松 《植物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45-353,共9页
本研究旨在探究捕食性天敌昆虫红彩瑞猎蝽Rhynocoris fuscipes对菜青虫Pieris rapae的生物防治潜力。通过室内试验,系统评估了红彩瑞猎蝽若虫和成虫对菜青虫的捕食能力、搜寻效应、干扰效应及防治潜力。结果显示,不同虫态的红彩瑞猎蝽对... 本研究旨在探究捕食性天敌昆虫红彩瑞猎蝽Rhynocoris fuscipes对菜青虫Pieris rapae的生物防治潜力。通过室内试验,系统评估了红彩瑞猎蝽若虫和成虫对菜青虫的捕食能力、搜寻效应、干扰效应及防治潜力。结果显示,不同虫态的红彩瑞猎蝽对2~3龄菜青虫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模型,随着猎物密度增加,捕食能力增强,搜寻效应相应降低。红彩瑞猎蝽雄成虫对菜青虫3龄幼虫的瞬时攻击率最高(0.575);雌成虫对菜青虫3龄幼虫处理时间最短(0.024 d),理论日最大捕食量最高(41.7头),控害效能最高(16.833)。当菜青虫3龄幼虫密度为10头/皿时,红彩瑞猎蝽雄成虫对其搜寻效应最高(0.50)。此外,红彩瑞猎蝽对菜青虫3龄幼虫的捕食作用受到自身密度的干扰,红彩瑞猎蝽5龄若虫的干扰系数最大(0.447);4龄若虫和雌雄成虫的干扰系数略低,分别为0.347、0.438、0.436;3龄若虫的干扰系数最小(0.292)。研究结果表明,红彩瑞猎蝽对菜青虫幼虫具有显著的防控潜力,尤其是5龄若虫和成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彩瑞猎蝽 菜青虫 捕食功能反应 搜寻效应 干扰效应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色瓢虫对草地贪夜蛾和甜菜夜蛾的捕食作用及偏好性
2
作者 唐艺婷 张学峰 +4 位作者 赵云霞 张凯 曹凯歌 王孟卿 陈澄宇 《植物医学》 2025年第1期45-50,共6页
为探讨异色瓢虫对草地贪夜蛾和甜菜夜蛾混发的捕食作用及其偏好性,通过试验评估了异色瓢虫成虫对草地贪夜蛾和甜菜夜蛾2龄、 3龄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与捕食偏好性。结果表明:异色瓢虫对草地贪夜蛾和甜菜夜蛾的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 为探讨异色瓢虫对草地贪夜蛾和甜菜夜蛾混发的捕食作用及其偏好性,通过试验评估了异色瓢虫成虫对草地贪夜蛾和甜菜夜蛾2龄、 3龄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与捕食偏好性。结果表明:异色瓢虫对草地贪夜蛾和甜菜夜蛾的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型功能反应模型;异色瓢虫成虫对草地贪夜蛾和甜菜夜蛾2龄幼虫的最大日捕食量分别为129.87头和153.84头,对3龄幼虫的最大日捕食量分别为20.92头和24.94头。异色瓢虫成虫对草地贪夜蛾和甜菜夜蛾2龄和3龄幼虫均表现出较强的捕食作用,异色瓢虫对甜菜夜蛾的捕食偏好性明显强于草地贪夜蛾,表明异色瓢虫在甜菜夜蛾的生物防治中具有更大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色瓢虫 草地贪夜蛾 甜菜夜蛾 捕食功能反应 捕食偏好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蠋蝽成虫对草地贪夜蛾不同龄期幼虫的捕食能力 被引量:83
3
作者 王燕 张红梅 +7 位作者 尹艳琼 李向永 赵雪晴 唐艺婷 王孟卿 谌爱东 陈福寿 张礼生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2-46,共5页
为了探究蠋蝽Arma chinensis(Fallou)对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J.E.Smith)的生防潜力,在室内条件下测定了蠋蝽成虫对草地贪夜蛾3、4、5龄幼虫的捕食能力。结果表明:雌性成虫对草地贪夜蛾3、4、5龄幼虫的日最大捕食量分别为59.... 为了探究蠋蝽Arma chinensis(Fallou)对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J.E.Smith)的生防潜力,在室内条件下测定了蠋蝽成虫对草地贪夜蛾3、4、5龄幼虫的捕食能力。结果表明:雌性成虫对草地贪夜蛾3、4、5龄幼虫的日最大捕食量分别为59.7、23.4、9.0头;瞬时攻击率分别为1.081±0.133、1.247±0.116、0.984±0.159;处理时间分别为(0.017±0.001)、(0.043±0.002)、(0.111±0.014)d。雄性成虫对草地贪夜蛾3、4、5龄幼虫的日最大捕食量分别为58.9、22.5、8.3头;瞬时攻击率分别为0.964±0.118、1.248±0.095、1.025±0.183;处理时间分别为(0.017±0.002)、(0.044±0.002)、(0.121±0.015)d。蠋蝽成虫对草地贪夜蛾3、4、5龄幼虫都能捕食,对3龄幼虫捕食量最大,最喜欢捕食4~5龄幼虫,雌雄成虫都对4龄幼虫的瞬时攻击率最高。试验证实蠋蝽对草地贪夜蛾具有较好的控害效果,可用于对草地贪夜蛾的防控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蠋蝽成虫 草地贪夜蛾 捕食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食性盲蝽的饲养技术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胡月 王孟卿 +1 位作者 张礼生 陈红印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2-27,共6页
杂食性盲蝽在生物防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本文概述了国内外不同种类杂食性盲蝽的人工饲养技术及应用现状。
关键词 杂食性盲蝽 人工饲养技术 应用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眼蝉长蝽人工饲料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周正 王孟卿 +2 位作者 张礼生 陈红印 刘晨曦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0-84,共5页
大眼蝉长蝽[Geocoris pallidipennis(Costa)]作为一种捕食性昆虫,是棉花和其他作物害虫的重要捕食性天敌,室内大规模繁殖大眼蝉长蝽对于棉田害虫的控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试验以米蛾卵+菜豆叶片饲养作为对照,研究了4种不同的人工饲... 大眼蝉长蝽[Geocoris pallidipennis(Costa)]作为一种捕食性昆虫,是棉花和其他作物害虫的重要捕食性天敌,室内大规模繁殖大眼蝉长蝽对于棉田害虫的控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试验以米蛾卵+菜豆叶片饲养作为对照,研究了4种不同的人工饲料对大眼蝉长蝽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4种人工饲料分别以柞蚕匀浆液、柞蚕脱脂粉、柞蚕全脂粉和柞蚕冷冻干粉为主,并添加蔗糖、玉米油、鸡蛋黄、脱脂奶粉等配制而成。研究结果表明:以匀浆液为主要成分的饲料喂养效果最佳,大眼蝉长蝽成虫获得率最高,达到了76.0%,若虫发育历期为(34.42±0.80)d、产卵前期为(7.80±0.33)d,均显著长于对照;雄虫体重为(1.88±0.05)mg、雌虫体重为(2.90±0.04)mg,单雌产卵量为(46.10±1.85)粒、卵的孵化率为(0.80±0.04),与对照差异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眼蝉长蝽 人工饲料 柞蚕蛹 匀浆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蠋蝽对草地贪夜蛾的捕食能力评价和捕食行为观察 被引量:86
6
作者 唐艺婷 李玉艳 +4 位作者 刘晨曦 毛建军 陈红印 张礼生 王孟卿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5-68,共4页
为了探究蠋蝽对草地贪夜蛾的捕食潜力,本试验在室内条件下评价了蠋蝽5龄若虫对草地贪夜蛾6龄幼虫的捕食能力,结合田间观察总结了蠋蝽捕食行为特点。结果表明:蠋蝽5龄若虫对草地贪夜蛾6龄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Ⅱ模型,对草地贪夜... 为了探究蠋蝽对草地贪夜蛾的捕食潜力,本试验在室内条件下评价了蠋蝽5龄若虫对草地贪夜蛾6龄幼虫的捕食能力,结合田间观察总结了蠋蝽捕食行为特点。结果表明:蠋蝽5龄若虫对草地贪夜蛾6龄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Ⅱ模型,对草地贪夜蛾6龄幼虫的日最大捕食量、瞬时攻击率和处理时间分别为3.175头、1.344和0.315 d;蠋蝽锁定猎物后,其口针可从草地贪夜蛾的头部、胸部或腹部各节刺入,当猎物尝试摆脱时蠋蝽随其移动,维持口针伸展刺入猎物体内的状态,直至猎物被征服失去活力;蠋蝽对草地贪夜蛾幼虫吮吸持续时间较长,直至草地贪夜蛾幼虫体躯干瘪后,蠋蝽才收回口针,继续搜索并攻击下一头猎物。试验证实蠋蝽对草地贪夜蛾具有较好的控害效果,可用于对草地贪夜蛾的防控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蠋蝽 草地贪夜蛾 捕食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蠋蝽对小菜蛾幼虫的捕食作用 被引量:37
7
作者 唐艺婷 郭义 +4 位作者 潘明真 毛建军 陈红印 张礼生 王孟卿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55-160,共6页
本试验在室内研究了蠋蝽3~5龄若虫及成虫对小菜蛾幼虫的捕食能力,采用HollingⅡ功能反应模型和Hassell模型,以明确蠋蝽对小菜蛾的捕食潜能以及蠋蝽自身密度对小菜蛾捕食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蠋蝽3~5龄若虫及成虫对小菜蛾幼虫的捕食模... 本试验在室内研究了蠋蝽3~5龄若虫及成虫对小菜蛾幼虫的捕食能力,采用HollingⅡ功能反应模型和Hassell模型,以明确蠋蝽对小菜蛾的捕食潜能以及蠋蝽自身密度对小菜蛾捕食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蠋蝽3~5龄若虫及成虫对小菜蛾幼虫的捕食模型均符合HollingⅡ模型;蠋蝽3~5龄若虫和成虫瞬时攻击率由大到小依次为1.461(3龄若虫)>1.322(4龄若虫)>1.086(5龄若虫)>0.803(雌成虫)>0.734(雄成虫);蠋蝽5龄若虫的日最大捕食量最高,为83.33头。随着小菜蛾幼虫密度增大,蠋蝽的搜寻效应逐渐降低,5龄若虫的搜寻效应明显大于其他虫态。蠋蝽3~5龄若虫及成虫自身密度对其捕食作用的干扰效应明显,其中蠋蝽3龄若虫的竞争参数最大,为0.862。本研究表明蠋蝽对小菜蛾具有较好的捕食潜力,尤其是蠋蝽5龄若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蠋蝽 小菜蛾 功能反应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地贪夜蛾的昆虫病原微生物资源及其应用现状 被引量:26
8
作者 陈万斌 李玉艳 +4 位作者 王孟卿 刘晨曦 毛建军 陈红印 张礼生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9,19,共10页
昆虫病原微生物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并能调控昆虫种群数量动态的一类重要自然资源。我国独特的地理位置、丰富的植物资源、适宜的气候条件等因素促使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J. E. Smith)在我国将呈现周年常态化发生态势,因此... 昆虫病原微生物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并能调控昆虫种群数量动态的一类重要自然资源。我国独特的地理位置、丰富的植物资源、适宜的气候条件等因素促使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J. E. Smith)在我国将呈现周年常态化发生态势,因此草地贪夜蛾的防控工作将是一项长期的重大任务。本文整理了草地贪夜蛾的昆虫病原微生物资源,概述了昆虫病原微生物在草地贪夜蛾防控工作中的应用现状,就其现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为未来的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旨在为更好地利用昆虫病原微生物防控草地贪夜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贪夜蛾 生物防治 昆虫病原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夜蛾黑卵蜂人工扩繁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9
作者 陈万斌 李玉艳 +3 位作者 向梅 李萍 王孟卿 张礼生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1-20,48,共11页
夜蛾黑卵蜂是多种鳞翅目害虫的重要卵寄生性天敌之一,特别是对当前全球暴发的草地贪夜蛾有较好的控害效果。本文从生物防治的角度出发,对草地贪夜蛾优势卵寄生天敌夜蛾黑卵蜂的生物学、人工扩繁以及在生产中的应用现状3个方面进行了梳... 夜蛾黑卵蜂是多种鳞翅目害虫的重要卵寄生性天敌之一,特别是对当前全球暴发的草地贪夜蛾有较好的控害效果。本文从生物防治的角度出发,对草地贪夜蛾优势卵寄生天敌夜蛾黑卵蜂的生物学、人工扩繁以及在生产中的应用现状3个方面进行了梳理和归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蛾黑卵蜂 草地贪夜蛾 生物防治 寄生蜂 扩繁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雌虫单头饲养对蠋蝽寿命和繁殖力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廖平 殷艳芳 +5 位作者 李玉艳 王孟卿 毛建军 陈红印 刘晨曦 张礼生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5-89,95,共6页
本研究分别对有效交配后,单头饲养和配对饲养的蠋蝽雌虫寿命和繁殖力参数进行统计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有效交配后,单头饲养的蠋蝽雌虫平均产卵量为343.80粒、平均产卵次数14.83次、平均寿命为53.13 d,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配对饲养)的平... 本研究分别对有效交配后,单头饲养和配对饲养的蠋蝽雌虫寿命和繁殖力参数进行统计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有效交配后,单头饲养的蠋蝽雌虫平均产卵量为343.80粒、平均产卵次数14.83次、平均寿命为53.13 d,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配对饲养)的平均产卵量(258.20粒)、平均产卵次数(10.63次)和平均寿命(45.30 d);蠋蝽的单次产卵量、卵孵化率、卵直径均随产卵次数增加而减小,其中单头饲养组的减小趋势显著;单头饲养组蠋蝽的卵孵化率为59.5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8.89%,而单头饲养组蠋蝽单雌所产卵的孵化数192.95头较对照组的177.87头更高。蠋蝽雌虫有效交配后进行单头饲养有利于延长蠋蝽寿命、提高其繁殖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蠋蝽 雌虫 单头饲养 繁殖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七星瓢虫乙酰辅酶A羧化酶基因克隆及表达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向梅 谢应强 +4 位作者 张洪志 李玉艳 王孟卿 臧连生 张礼生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4-21,36,共9页
乙酰辅酶A羧化酶(acetyl-CoA carboxylase,ACC)是脂肪酸合成第一步反应的限速酶,参与长链脂肪酸的合成。本试验基于七星瓢虫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 L.转录组数据,探究ACC在滞育七星瓢虫脂代谢中的调控作用。利用RT-PCR和RACE技术从... 乙酰辅酶A羧化酶(acetyl-CoA carboxylase,ACC)是脂肪酸合成第一步反应的限速酶,参与长链脂肪酸的合成。本试验基于七星瓢虫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 L.转录组数据,探究ACC在滞育七星瓢虫脂代谢中的调控作用。利用RT-PCR和RACE技术从七星瓢虫中克隆得到ACC基因全长,命名为CsACC(GenBank登录号:MT012819),该基因cDNA序列全长7217 bp,开放阅读框(ORF)长为6792 bp,编码2263个氨基酸,预测蛋白质分子量为255.9 kDa,理论等电点(pI)为5.90,无跨膜螺旋结构,无信号肽。通过氨基酸多序列比对分析,结果显示CsACC与鞘翅目的赤拟谷盗Tribolium castaneum乙酰辅酶A羧化酶同源性较高。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CsACC基因在七星瓢虫正常发育及滞育诱导不同阶段的相对表达量,结果显示,滞育诱导30 d表达量达到最高,滞育诱导60 d、滞育解除期以及正常发育30 d表达量几乎持平。本研究为揭示CsACC基因在脂代谢通路中的调控作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星瓢虫 乙酰辅酶A羧化酶 脂代谢 基因克隆 表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取食不同猎物对黄带犀猎蝽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苏怡 李永青 +4 位作者 石安宪 查世钰 彩万志 王孟卿 李虎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8-74,共7页
黄带犀猎蝽Sycanus croceovittatus可捕食多种害虫,是农林业害虫生物防治的重要天敌昆虫。为评价黄粉虫Tenebrio molitor、果蝇Drosophila sp.、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和棉蚜Aphis gossypii 4种猎物作为规模化饲养黄带犀猎蝽的食物... 黄带犀猎蝽Sycanus croceovittatus可捕食多种害虫,是农林业害虫生物防治的重要天敌昆虫。为评价黄粉虫Tenebrio molitor、果蝇Drosophila sp.、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和棉蚜Aphis gossypii 4种猎物作为规模化饲养黄带犀猎蝽的食物来源的效果,在室内温度(25±1)℃,相对湿度(60±5)%,光周期L∥D=14 h∥10 h条件下,测定了分别取食上述4种猎物的黄带犀猎蝽生长发育和繁殖的相关生物学参数。结果表明,黄带犀猎蝽以这4种猎物为食均可完成1个世代,且可以继续繁殖,但猎物种类对其相关生物学参数有显著影响。取食斜纹夜蛾的黄带犀猎蝽成虫获得率(69.9±7.6)%,若虫总历期(70.3±0.6)d,产卵前期(21.5±0.5)d,卵期(20.0±0.1)d,单雌产卵量(213.4±22.7)粒,卵孵化率(76.5±3.6)%。其若虫死亡率较低,成虫获得率较高,若虫发育历期最短,各发育阶段的黄带犀猎蝽体重最重。与黄粉虫组相比,其成虫产卵前期显著缩短,卵孵化率显著提高,但成虫寿命较短。说明斜纹夜蛾幼虫可作为室内扩繁黄带犀猎蝽的猎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带犀猎蝽 生物防治 规模化饲养 猎物来源 生物学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龄期蠋蝽对黏虫幼虫的捕食作用
13
作者 孙婧婧 王孟卿 +2 位作者 张礼生 彩万志 李虎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43-149,195,共8页
为了明确天敌昆虫蠋蝽Arma custos对黏虫Mythimna separata幼虫的捕食潜能,本试验在室内条件下测定了蠋蝽3~5龄若虫及成虫在不同猎物密度和天敌密度下对黏虫3龄幼虫的日捕食量,并用HollingⅡ圆盘方程、搜寻效应方程和Watt干扰模型拟合... 为了明确天敌昆虫蠋蝽Arma custos对黏虫Mythimna separata幼虫的捕食潜能,本试验在室内条件下测定了蠋蝽3~5龄若虫及成虫在不同猎物密度和天敌密度下对黏虫3龄幼虫的日捕食量,并用HollingⅡ圆盘方程、搜寻效应方程和Watt干扰模型拟合分析。结果表明,蠋蝽3~5龄若虫及雌、雄成虫对黏虫3龄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模型,瞬时攻击率分别为1.022、0.933、0.892、0.961和0.872;处理时间分别为0.242、0.100、0.084、0.063 d和0.074 d;理论日最大捕食量分别为4.132、10.000、11.905、15.873头和13.514头。蠋蝽对黏虫3龄幼虫的搜寻效应随着猎物密度的增加而降低,干扰作用随蠋蝽自身密度的增加而增加,3~5龄若虫和雌、雄成虫的干扰系数分别为0.321、0.408、0.413、0.767和0.600。表明蠋蝽对黏虫3龄幼虫具有较好的防治潜能,且控害能力随龄期的增加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蠋蝽 黏虫 功能反应 搜寻效应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