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高位巷与工作面进回风巷联合卸压的坚硬顶板防冲技术研究
1
作者 谭云亮 任文涛 +6 位作者 李青海 殷鹏涛 张修峰 王子郡 陈洋 胡善超 李占海 《煤炭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5-81,共17页
深埋特厚煤层开采后高位坚硬顶板失稳造成强矿压现象突显,严重威胁矿井安全生产。为探究新型卸压防冲方案,以新巨龙煤矿8302工作面为研究背景,提出了高位巷与工作面进回风巷联合爆破卸压防冲方案。通过理论分析、物理模拟和数值计算相... 深埋特厚煤层开采后高位坚硬顶板失稳造成强矿压现象突显,严重威胁矿井安全生产。为探究新型卸压防冲方案,以新巨龙煤矿8302工作面为研究背景,提出了高位巷与工作面进回风巷联合爆破卸压防冲方案。通过理论分析、物理模拟和数值计算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高位巷爆破与进回风巷爆破协同卸压原理,揭示了高位巷爆破卸压对于坚硬顶板的破断失稳机制,明确了高位巷爆破对于煤层应力场演化特征。针对现场工况条件,设计并实践了高位巷与进回风巷联合爆破卸压及监测方案,取得了显著的卸压效果。结果表明:①高位巷与进回风巷联合卸压,弱化了覆岩结构,使其产生大量裂隙,破坏了其连续性,降低了覆岩承载能力。②高位巷爆破使高位关键岩层初次垮落步距由144 m减小为84 m,周期垮落步距由24~30 m减小为12~24 m。煤层垂直应力由18.1~18.3 MPa减小至16.2~18.0 MPa,最大降幅11.47%,改善了工作面应力分布状况。③设计了8302工作面进回风巷与高位巷联合爆破卸压方案。并从进回风巷表面变形、覆岩应力、顶板深部位移等方面制定了监测方案。④现场工程实践表明:104 J及以上的微震能量事件降幅64.3%,微震事件由改性前的“低频高能”逐渐向改性后的“高频低能”转化。联合爆破卸压后,围岩变形、钻孔应力及锚杆索受力对断层及不规则采空区具有高度的敏感性,而在进入正常阶段后,围岩稳定性得到改善,联合爆破卸压效果显著。为解决大采高坚硬顶板引发的强矿压显现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及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坚硬覆岩 联合爆破 冲击地压 卸压释能 微震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既有-新增双层排桩支护结构承载性状的离散元分析
2
作者 叶家辉 俞峰 王子郡 《水利规划与设计》 2025年第8期117-123,共7页
在既有建筑增层开挖时,支挡体系及邻近桩基受影响显著,合理量化由于增层引起的桩侧变形和弯矩变化有重要意义。基于一种特殊支挡结构——既有-新增双排桩支挡体系,通过室内模型和二维离散元数值模拟,分析支护桩受力行为。研究发现,桩排... 在既有建筑增层开挖时,支挡体系及邻近桩基受影响显著,合理量化由于增层引起的桩侧变形和弯矩变化有重要意义。基于一种特殊支挡结构——既有-新增双排桩支挡体系,通过室内模型和二维离散元数值模拟,分析支护桩受力行为。研究发现,桩排间距显著影响受力机制。排间距较小时,排间土体宽度增加会导致既有支护桩桩身弯矩上升,受力会由被动加固转变为主要受荷。适当延长桩长可提高结构稳定性,受荷基桩有效改善桩身受力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增层 既有-新增长短双排桩 原位试验 离散元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有机物料性质对黑土农田土壤微生物碳组分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王子郡 黄菁华 +2 位作者 麦建军 胡斐南 赵世伟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80-995,共16页
【目的】探索在不同性质和用量的有机物料输入后黑土农田微生物碳组分的变化规律及其对土壤有机碳的贡献,明确东北黑土农田固碳的微生物过程,为黑土培肥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采用室内培养方法,供试黑土采自黑龙江省克山... 【目的】探索在不同性质和用量的有机物料输入后黑土农田微生物碳组分的变化规律及其对土壤有机碳的贡献,明确东北黑土农田固碳的微生物过程,为黑土培肥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采用室内培养方法,供试黑土采自黑龙江省克山试验站的典型黑土农田,供试有机物料包括玉米秸秆(S)、生物炭(B)、水溶性有机肥(D),各有机物料均设3个施用量水平(低量、中量和高量),并以施化肥(F)和不施肥(CK)为对照,共计11个处理。在培养开始后的第5、15、30、60、105天分别采样,测定土壤有机碳(SOC)含量、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含量、细菌生物量(Ba)、真菌生物量(Fu)和微生物残体碳(MRC)含量。细菌与真菌生物量以其特征磷脂脂肪酸含量表征,微生物残体碳由不同土壤氨基糖含量表征的细菌与真菌残体量转换计算。【结果】与CK和F处理相比,3类有机物料输入均增加了土壤SOC、MBC和MRC含量,提升了MRC对SOC的贡献(MRC/SOC)。土壤MBC和MRC含量随秸秆和生物炭施用量的增加而提升,随水溶性有机肥施用量的增加而下降。在105天培养期内,所有处理MBC、MRC峰值均出现在培养第30、60天,3个有机物料分别以S3、B3和D1的提升效果最大。与CK相比,培养105天时S3、B3和D1处理的MBC分别提高了39.1%、8.2%和28.9%,真菌残体碳(FRC)含量分别提高了47.9%、43.5%和58.1%,S3和D1处理的细菌残体碳(BRC)含量分别提高了18.5%和16.5%。9个有机物料C/N和全氮(TN)含量与微生物碳组分的回归分析发现,有机物料C/N低于29.89、28.57时,分别与培养105天的MBC和BRC呈正相关关系,高于该阈值时呈负相关关系(P<0.05);有机物料TN含量低于0.18、0.11 g/kg时,分别与MBC和FRC呈正相关关系(P<0.05),超过该阈值时呈负相关关系(P<0.05),而BRC始终与有机物料TN含量呈正相关关系(P<0.05)。在9个有机物料处理中,MBC占SOC的比例为3.8%~9.4%,MRC占SOC的比例则高达24.1%~35.3%。与CK和F处理相比,生物炭输入显著增加了SOC含量,但未显著提升MBC的占比;秸秆和水溶性有机肥输入显著提升了MBC和MRC占SOC的比例。【结论】含氮量较高、碳氮比值较低的秸秆增加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残体碳含量及其对有机碳的贡献,且高施用量时效果更显著;氮含量和碳氮比值低的生物炭增加了土壤有机碳含量,促进了真菌生物量和残体碳增加,但未提升微生物生物量碳对有机碳的贡献;含氮量高的水溶性有机肥低施用量时有利于提升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残体碳含量及其对土壤有机碳的贡献,但高施用量作用相反。因此,增加秸秆和生物炭投入量,控制水溶性有机肥投入量有利于微生物碳组分的积累,促进土壤有机碳的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黑土 有机物料含氮量 有机物料碳氮比 土壤有机碳 微生物残体碳 微生物生物量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坑二次开挖的排桩支挡结构承载特性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王子郡 俞峰 +1 位作者 廖宇飚 王磊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年第1期131-138,共8页
通过基坑二次开挖的排桩支挡结构模型试验,以新增支护桩桩间距为主要参数,研究其对组合支挡结构承载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开挖深度的增加,既有支护桩桩顶位移比新增支护桩桩顶位移变化更明显;随着新增支护桩桩间距的增加,既有... 通过基坑二次开挖的排桩支挡结构模型试验,以新增支护桩桩间距为主要参数,研究其对组合支挡结构承载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开挖深度的增加,既有支护桩桩顶位移比新增支护桩桩顶位移变化更明显;随着新增支护桩桩间距的增加,既有支护桩的最大弯矩值增大,而维持稳定的极限开挖深度减小;由于土拱效应的影响,新增支护桩的桩间距过大会导致整个支挡结构的安全性降低;为了确保整个支挡结构发挥最佳支挡性能,应控制新增支护桩的桩间距在2~3倍桩径之间。该结果可为基坑二次开挖的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开挖 模型试验 支护桩 桩间距 土拱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高中数学思维逻辑在金融领域的应用
5
作者 王子郡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19年第1期199-200,共2页
高中阶段,学生的思维能力逐步成熟,为思维逻辑的建立打下了稳定的基础;高中数学较之初中数学难度提高,因此这个时期也是建立学生严谨数学思维逻辑的重要时期。高中数学的思维逻辑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更能使学生将数学知识广泛... 高中阶段,学生的思维能力逐步成熟,为思维逻辑的建立打下了稳定的基础;高中数学较之初中数学难度提高,因此这个时期也是建立学生严谨数学思维逻辑的重要时期。高中数学的思维逻辑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更能使学生将数学知识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甚至是特定领域。数学和金融的关系十分紧密,探究高中数学思维逻辑在金融领域的运用,使学生的数学能力得到延伸,对金融领域也产生了浓厚兴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中数学 思维逻辑 金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合经济性优化的地下连续墙支护结构鲁棒性设计 被引量:2
6
作者 楼恺俊 俞峰 王子郡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年第4期534-542,共9页
在未考虑岩土力学参数的变异系数及变异系数标准差的情况下,岩土工程确定性设计与可靠度设计存在一定的风险。为克服岩土力学参数的非确定性对地下连续墙支护结构设计的影响,并优化设计方法的经济性,针对隆起破坏、墙体倾覆破坏、支护... 在未考虑岩土力学参数的变异系数及变异系数标准差的情况下,岩土工程确定性设计与可靠度设计存在一定的风险。为克服岩土力学参数的非确定性对地下连续墙支护结构设计的影响,并优化设计方法的经济性,针对隆起破坏、墙体倾覆破坏、支护结构侧移破坏三类破坏模式,提出了适用于地下连续墙支护结构的鲁棒性设计方法。通过杭州地铁文新站工程案例,分析各种破坏模式下几何参数与鲁棒性设计的关系,并通过设计流程确定地下连续墙支护结构设计的几何参数最优解。研究结果表明:增加地下连续墙深度、加固土厚度均可提高隆起破坏模式的鲁棒性;增加地下连续墙深度可显著提高墙体倾覆破坏模式下的鲁棒性;增加地下连续墙厚度、加固土厚度可显著提高支护侧移破坏模式下的鲁棒性。该设计方法可获得同时满足安全性、鲁棒性、经济性的几何参数最优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连续墙 支护结构 鲁棒性设计 可靠度设计 帕累托前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