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无人驾驶车辆感知空间的构建及可感知性判别
1
作者 王晓飞 王子旗 +2 位作者 丁振中 郭月利 姚江贝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34-140,共7页
无人驾驶车辆的传感器代替人眼感知道路空间的信息,保障一定感知空间的可感知性,是无人驾驶安全运行的重要前提。因此,该文在国内外研究文献调研以及相关软硬件技术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无人驾驶车辆感知技术的局限性,包括激光雷达... 无人驾驶车辆的传感器代替人眼感知道路空间的信息,保障一定感知空间的可感知性,是无人驾驶安全运行的重要前提。因此,该文在国内外研究文献调研以及相关软硬件技术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无人驾驶车辆感知技术的局限性,包括激光雷达、摄像头和毫米波雷达等传感器的识别范围和特性;利用激光雷达和组合导航系统对道路的现实信息进行采集,进一步利用收集到的点云数据、定位信息、同步定位与建模算法构建无人驾驶车辆的三维感知空间,实现了道路的三维数字模型构建。同时在三维点云地图中进行测距能力、水平视场角和垂直视场角等参数数学表达模型构建,利用空间坐标变换方法,将传感器识别范围内的三维点云数据进行分离,并转换到统一的坐标系下。最后利用Delaunay三角化方法,构建出能够反映感知空间特性的三维模型,从而实现三维感知空间的可感知性的判定方法。为验证该文方法的实用性和准确性,利用实地采集的数据对算法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该文提出的方法具有良好的鲁棒性,能够在复杂的道路环境中稳定工作,可以准确评估无人驾驶车辆的感知能力。这一研究成果不仅为无人驾驶车辆的道路设计和安全评估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无人驾驶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驾驶车辆 激光雷达 感知空间 道路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线机车信号系统的开发与应用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王俊峰 张勇 +1 位作者 王化深 王子旗 《铁道通信信号》 2005年第C00期4-7,共4页
介绍了无线机车信号系统的结构、原理及功能,并与通用机车信号对比,描述了无线机车信号系统的特点和优势。分析了系统的可靠性和故障一安全性。探讨了无线机车信号的应用方案。
关键词 无线数据传输 机车信号 故障-安全 机车信号系统 无线机车信号 应用 开发 信号对比 安全性 可靠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林型、不同林分密度植被下土壤养分及其化学计量比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梁广国 陶建元 +3 位作者 郭坤 王子旗 张艳明 王金颖 《吉林林业科技》 2021年第6期14-21,共8页
对比研究阔叶混交林和针阔混交林在不同林分密度植被下土壤养分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阔叶混交林和针阔混交林植被下土壤中有机碳和全氮含量会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加而增大,高密度林分含量最大,在相同林分密度下,有机碳... 对比研究阔叶混交林和针阔混交林在不同林分密度植被下土壤养分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阔叶混交林和针阔混交林植被下土壤中有机碳和全氮含量会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加而增大,高密度林分含量最大,在相同林分密度下,有机碳和全氮含量会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小,土壤表层含量最大。土壤全磷含量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加呈现出先增大后降低的趋势,中密度林分含量最大,在相同林分密度下,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呈现出先增大后降低的趋势,20~40 cm土层含量最大。不同林分密度植被下,各土层之间C∶N均无显著差异性,C∶P和N∶P均在高密度林分下最大,且显著大于中密度林分和低密度林分,同时会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小,0~20 cm的表层土比值最大,且显著大于其他土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分密度 阔叶混交林 针阔混交林 土壤养分 化学计量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利工程建设中的风险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王要治 郭晓飞 +1 位作者 田文强 王子旗 《河南科技》 2013年第2X期62-62,共1页
水利工程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设施建设,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水利工程项目开发进入了一个高峰时期。而此类项目具有规模大、建设周期长以及投资巨大等特点,在建设过程中将遇到大量不确定的风险。基于这些原因,本文将研究水利工程建... 水利工程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设施建设,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水利工程项目开发进入了一个高峰时期。而此类项目具有规模大、建设周期长以及投资巨大等特点,在建设过程中将遇到大量不确定的风险。基于这些原因,本文将研究水利工程建设中进行风险管理的必要性,并提出了风险防范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利工程建设 风险分析 风险管理 风险防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条件对色木槭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梁广国 陶建元 +3 位作者 郭坤 王勉 王子旗 于海洋 《吉林林业科技》 2021年第3期9-11,23,共4页
采用不同质量浓度的IAA和不同浸种时间处理色木槭种子,进行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及活力指数测定试验。结果表明:随IAA质量浓度、浸种时间的增加,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及活力指数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最适的IAA质量浓度为150 mg·L... 采用不同质量浓度的IAA和不同浸种时间处理色木槭种子,进行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及活力指数测定试验。结果表明:随IAA质量浓度、浸种时间的增加,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及活力指数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最适的IAA质量浓度为150 mg·L-1,最佳的浸种时间为21 h,此时的发芽率、发芽指数及活力指数分别为85%、9.6、14.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木槭 IAA 种子萌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