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mad真核表达质粒构建及其在小鼠T淋巴瘤细胞中的表达
1
作者 王婧帆 季然 +1 位作者 李鑫宇 陈金铃 《山东医药》 CAS 2018年第21期9-12,共4页
目的构建并鉴定pc DNA3.1-Smad2、pc DNA3.1-Smad3及pc DNA3.1-Smad4真核表达质粒,探讨Smad在小鼠T淋巴瘤细胞(EL4)中能否稳定表达。方法以EL4细胞c DNA为模板,PCR法获取转录因子Smad2、Smad3、Smad4 mRNA CDS区即目的基因片段;构建含... 目的构建并鉴定pc DNA3.1-Smad2、pc DNA3.1-Smad3及pc DNA3.1-Smad4真核表达质粒,探讨Smad在小鼠T淋巴瘤细胞(EL4)中能否稳定表达。方法以EL4细胞c DNA为模板,PCR法获取转录因子Smad2、Smad3、Smad4 mRNA CDS区即目的基因片段;构建含有目的基因的T载体p MD19-T-Smad2、p MD19-T-Smad3、p MD19-TSmad4;用HindⅢ和EcoRⅠ双酶切pc DNA3.1载体、p MD19-T-Smad2,用XhoⅠ和EcoRⅠ双酶切pc DNA3.1载体、p MD19-T-Smad3及p MD19-T-Smad4,T4 DNA连接酶连接纯化后的酶切产物;将连接产物转化DH5α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并挑选阳性克隆,扩大培养并提取重组质粒;通过PCR、双酶切及DNA测序等方法鉴定重组质粒。将构建好的pc DNA3.1-Smad2、pc DNA3.1-Smad3、pc DNA 3.1-Smad4电转入EL4细胞,72 h后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EL4细胞中目的蛋白的表达。结果 PCR和双酶切结果均提示重组质粒pc DNA3.1-Smad2、pc DNA3.1-Smad3、pc DNA3.1-Smad4构建成功;测序结果确定插入片段无突变,序列完全正确。重组质粒pc DNA3.1-Smad2、pc DNA3.1-Smad3、pc DNA3.1-Smad4转入EL4细胞后上调目的蛋白Smad2、Smad3、Smad4蛋白的表达。结论成功构建pc DNA3.1-Smad2、pc DNA3.1-Smad3和pc DNA3.1-Smad4真核表达质粒;将Smad真核表达质粒成功转染入EL4细胞,诱导细胞内目的蛋白高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淋巴瘤细胞 SMAD蛋白 真核表达质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