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鼻内窥镜下微波凝固术治疗普通鼻出血(附56例分析) 被引量:21
1
作者 王娜亚 喻妮 +4 位作者 王忠植 杨继生 田英明 罗义 马树前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1995年第2期73-75,共3页
1994年2月~6月,应用微波手术仪,在鼻内窥镜下门诊治疗普通鼻出血56例。本治疗方法视野清晰,止血迅速,无痛操作,对鼻腔中、后部位的止血尤为显著。术后观察3~6个月,均未再出血。
关键词 鼻衄 内窥镜 凝固术 外科手术 微波
全文增补中
鼻内镜下动脉性鼻出血的综合治疗 被引量:49
2
作者 罗克强 杨大章 +1 位作者 王娜亚 刘丹丹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295-297,共3页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治疗鼻腔深、浅部动脉性出血的方法及特点。方法以电热烧灼术、高频电凝术、微波凝固术及微创填塞法治疗深、浅部动脉性鼻出血。结果487例患者中,电热烧灼术治疗327例浅部鼻出血患者,均治疗成功;微波烧灼术治疗135例浅...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治疗鼻腔深、浅部动脉性出血的方法及特点。方法以电热烧灼术、高频电凝术、微波凝固术及微创填塞法治疗深、浅部动脉性鼻出血。结果487例患者中,电热烧灼术治疗327例浅部鼻出血患者,均治疗成功;微波烧灼术治疗135例浅部鼻出血患者,其中有40例患者在活动性出血状态下,治疗失败,改用电热烧灼法治疗均获成功;高频电凝术治疗鼻腔后部动脉性出血15例及嗅裂区微创填塞术治疗筛顶部动脉出血10例,均获成功。经随访治疗后4周以内,原部位均未再次出血。结论①隐蔽部位即中、下鼻道侧后部及嗅裂筛顶部等往往是顽固性鼻出血发生的常见区域;②动脉性鼻出血内镜下微创治疗是可靠、方便、有效的方法;③微波凝固术不适宜治疗活动性动脉出血点,这与微波不能有效加热凝固快速流动的血液有关;④对于静止的或活动性的动脉出血点电热烧灼术及电凝术均能施行有效热凝治疗,为最迅速和可靠的止血方法之一;⑤嗅裂筛顶部动脉出血点适宜用可吸收性止血材料微创填塞法治疗;⑥动脉性鼻出血好发于中老年人群,以男性为常见,常发生于鼻中隔前中部,即鼻腔动脉末梢部;⑦高血压病及动脉粥样硬化可能是动脉性鼻出血的主要原因,且与季节、吸烟和饮酒有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出血 内窥镜检查 电凝术 微波 烧灼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咽侧成形术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高血压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韩红蕾 李海霞 +4 位作者 王娜亚 刘丹丹 李原 刘剑锋 杨大章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13年第4期211-214,共4页
目的探讨改良咽侧成形术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高血压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12年1月间在我院住院手术的以口咽部狭窄为主的OSAHS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8例患者行悬雍垂腭咽成形术,其余4... 目的探讨改良咽侧成形术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高血压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12年1月间在我院住院手术的以口咽部狭窄为主的OSAHS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8例患者行悬雍垂腭咽成形术,其余41例患者行改良咽侧成形术,分析其术前和术后的睡眠监测和血压的结果。结果悬雍垂腭咽成形术组患者中,治愈3例,显效1 5例,有效11例,总有效率76.3%。改良腭咽成形术组患者中,治愈5例,显效30例,有效6例,总有效率100%。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血压较术前都有明显下降,且部分患者减少了所需降压药物的剂量或种类,其中改良咽侧成形术组变化更明显。结论改良咽侧成形术是治疗口咽腔狭窄为主的OSAHS的更有效办法,且能同时更好的治疗其合并的高血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呼吸暂停 阻塞性 高血压 咽侧成形术 悬雍垂腭咽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鼓室胆脂瘤型中耳炎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成元 李原 +1 位作者 王娜亚 韩红蕾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 2009年第3期15-18,共4页
目的探讨上鼓室胆脂瘤型中耳炎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23例(23耳)上鼓室胆脂瘤型中耳炎患者经耳内切口行上鼓室切开清理病变。20耳胆脂瘤破坏并超过锤砧关节达前上鼓室,3耳锤砧关节鼓室侧隐藏胆脂瘤,彻底清除胆脂瘤并切除病变的锤... 目的探讨上鼓室胆脂瘤型中耳炎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23例(23耳)上鼓室胆脂瘤型中耳炎患者经耳内切口行上鼓室切开清理病变。20耳胆脂瘤破坏并超过锤砧关节达前上鼓室,3耳锤砧关节鼓室侧隐藏胆脂瘤,彻底清除胆脂瘤并切除病变的锤骨头及砧骨,人工听小骨(partial ossicular replacement protheses,PORP)架桥于锤骨柄与镫骨头之间重建听骨链(Ⅲ型鼓室成型术)。23耳采用带软骨膜的耳屏软骨重建上鼓室外侧壁,其软骨膜修复鼓膜松弛部穿孔。观察术后上鼓室外侧壁和鼓膜愈合及听力恢复情况。结果23例患者随诊1~4年,所有病例上鼓室外侧壁及鼓膜松弛部愈合良好。术后患耳PTA=21.1 dB HL,较术前平均降低12.8 dB HL,差别有统计学意义(t=20.136,P〈0-01);术后患耳气骨导差下降12.8 dB HL,差别有统计学意义(t=19.48,P〈0.01);术后患耳骨导听阈改变无显著意义(t=1.56。P〉0.05)。一例患耳术后出现4000Hz以上感音神经性听力下降。术后随访听力基本稳定,无眩晕及耳鸣等并发症。结论上鼓室胆脂瘤型中耳炎应尽早发现,合理的手术方式既可彻底清除病灶。又能保留和恢复中耳传音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脂瘤型中耳炎 上鼓室 手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