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常减压蒸馏装置灵活加工方案的探讨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如强 程华农 +2 位作者 项曙光 李忠杰 郑世清 《炼油技术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17-21,共5页
运用校验后的常减压蒸馏装置模型,对加工3.0Mt/a高硫高酸原油和加工2.0Mt/a沙轻原油的全流程进行了模拟及水力学计算。通过分析比较,确定了该常减压蒸馏装置对两种原油进行灵活加工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该装置在保证加工3.0Mt/a高硫高... 运用校验后的常减压蒸馏装置模型,对加工3.0Mt/a高硫高酸原油和加工2.0Mt/a沙轻原油的全流程进行了模拟及水力学计算。通过分析比较,确定了该常减压蒸馏装置对两种原油进行灵活加工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该装置在保证加工3.0Mt/a高硫高酸原油的情况下,经过部分改造就可以加工2.0Mt/a沙轻原油,且各设备能正常运行。流程模拟为该常减压蒸馏装置的改造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减压蒸馏装置 原油 加工方案 高硫 水力学计算 流程模拟 校验 工艺条件 改造 分析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炼油厂初馏塔生产计划与工艺的优化集成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如强 何小荣 陈丙珍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4-58,共5页
将石化企业的生产计划与装置的操作工艺作为两个等级进行优化集成,从而构成了一个带有信息反馈通道的闭环系统。在分析了该系统基本内容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优化集成策略:利用GIOPIMS优化得到生产计划,采用过程模拟软件求取实现计划... 将石化企业的生产计划与装置的操作工艺作为两个等级进行优化集成,从而构成了一个带有信息反馈通道的闭环系统。在分析了该系统基本内容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优化集成策略:利用GIOPIMS优化得到生产计划,采用过程模拟软件求取实现计划指标的装置操作条件,经过决策-检验-修正-决策的循环求解过程,实现生产计划和装置操作工艺的优化集成。以炼油厂初馏塔为例介绍了该闭环系统的优化集成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分馏塔 生产计划 工艺设计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炼油能耗计算方法对比及影响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李向进 于型伟 +2 位作者 龚燕 王如强 黄明富 《石油石化节能》 2016年第5期50-54,12,共5页
科学合理的能耗统计计算方法是节能降耗工作的关键。通过对比新颁布的行业标准《石化行业能源消耗统计指标及计算方法炼油》与当前国内炼油能耗计算方法,阐述了2种方法在炼油能耗统计界区、装置能耗统计界区、装置能耗定额及能量系数、... 科学合理的能耗统计计算方法是节能降耗工作的关键。通过对比新颁布的行业标准《石化行业能源消耗统计指标及计算方法炼油》与当前国内炼油能耗计算方法,阐述了2种方法在炼油能耗统计界区、装置能耗统计界区、装置能耗定额及能量系数、辅助系统能耗定额及能量因数、能源折标系数等方面存在的详细区别。针对上述区别,以企业实例说明了其在应用中对能耗统计计算带来的影响,并对行标的贯彻应用提出了补充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炼油能耗 计算 区别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局过程集成技术在炼油企业中的应用
4
作者 黄明富 李宇龙 +1 位作者 王广河 王如强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6-100,共5页
介绍了全局过程集成技术的特点,以某炼油企业为案例,运用SuperTarget软件为工具,阐述了该技术的具体应用方法和过程,并进行优化分析,给出了在现有工艺条件下公用工程理论最佳配置,公用工程等级优化的方向,全局夹点位置和热功联产潜力,... 介绍了全局过程集成技术的特点,以某炼油企业为案例,运用SuperTarget软件为工具,阐述了该技术的具体应用方法和过程,并进行优化分析,给出了在现有工艺条件下公用工程理论最佳配置,公用工程等级优化的方向,全局夹点位置和热功联产潜力,以及工艺与公用工程系统联合优化的潜力。以分析结果为指导在案例炼油企业开展能量系统优化并实施,取得了节能31.4 MW的显著效果,应用结果表明,该技术对指导炼油企业能量系统优化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局过程集成 公用工程 优化 能量系统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智能炼厂技术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20
5
作者 龚燕 杨维军 +1 位作者 王如强 黄明富 《石油科技论坛》 2018年第3期28-33,共6页
伴随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美国、英国、德国等国都提出了智能制造战略和行动计划,我国也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的总体战略。炼化行业作为传统流程行业,通过工业化与信息化的不断融合,以及对智能化技术在炼化生产全过程的应用,已逐步在生产过... 伴随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美国、英国、德国等国都提出了智能制造战略和行动计划,我国也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的总体战略。炼化行业作为传统流程行业,通过工业化与信息化的不断融合,以及对智能化技术在炼化生产全过程的应用,已逐步在生产过程优化智能化、供应链优化智能化、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智能化等方面取得初步成效。石化企业智能工厂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智能炼厂1.0总体以炼化企业信息系统建设与应用为核心,智能炼厂2.0则以智能化优化技术研发与应用为核心,并对两个阶段的典型企业案例和技术应用进行了介绍和分析,指出未来的智能炼厂将以具有较高知识结构的专业技术人员为基础,以生产管控一体化优化为主线,以自主学习和智能预测为最终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制造 石化企业 智能炼厂 一体化 优化 智能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催化裂化汽油加氢脱硫装置能耗分析及优化方案 被引量:3
6
作者 李诚 王如强 +1 位作者 于型伟 陈振刚 《石化技术与应用》 CAS 2020年第2期113-117,共5页
采用流程模拟技术,从装置负荷率、产品含硫量指标、装置能耗构成、主要用能点等方面,对催化裂化(FCC)汽油加氢脱硫装置的关键能耗因素进行定量分析,针对中国石油克拉玛依石化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克石化公司) 50万t/a FCC汽油加氢脱硫装置... 采用流程模拟技术,从装置负荷率、产品含硫量指标、装置能耗构成、主要用能点等方面,对催化裂化(FCC)汽油加氢脱硫装置的关键能耗因素进行定量分析,针对中国石油克拉玛依石化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克石化公司) 50万t/a FCC汽油加氢脱硫装置提出优化方案。结果表明:影响FCC汽油加氢脱硫装置能耗的主要因素为装置负荷率和产品含硫量指标,装置综合能耗主要由燃料、电、蒸汽、循环水和除盐水等构成,燃料占50%~60%;针对克石化公司装置,采用增加预加氢反应产物与装置进料换热流程的方案A,控制预加氢反应产物进分馏塔温度稳定,优化后重汽油加氢反应产物出口温度从92.0℃升至121.5℃;在方案A基础上,采用增设重汽油加氢反应产物热分离罐的方案B,能够增加精制重汽油低温热输出,按照重汽油加氢反应产物进热分离罐温度5.9℃,低温热水来水温度75℃、换热温差10℃计算,优化后装置可输出低温热169.6×10^4 kcal/h,可节约低压蒸汽2.8 t/h;在方案A和方案B基础上,采用装置进料为热进料的方案C,能够避免有效能损失,增加低温热输出,按照混合原料温度60℃计算,优化后稳定汽油输出低温热由169.6×10^4 kcal/h增加至210.9×10^4 kcal/h,折合1.0 MPa蒸汽3.5 t/h,可降低装置能耗1.4 kg/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裂化汽油 加氢脱硫 负荷率 含硫量 能耗 优化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VR导联及Vi/Vt比值对期前宽QRS波鉴别诊断的价值 被引量:2
7
作者 陈浩刚 姜凤兰 +3 位作者 代少华 罗海娟 陈艺英 王如强 《中国医药科学》 2011年第17期82-83,共2页
目的探讨应用aVR导联及Vi/Vt比值对期前宽QRS波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用aVR导联及Vi/Vt比值分析已确诊期前宽QRS波的心电图72例,鉴别其激动是室性还是室上性伴室内差异传导。结果 45例室性期前收缩阳性指标有43例,27例室上性期前收缩伴... 目的探讨应用aVR导联及Vi/Vt比值对期前宽QRS波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用aVR导联及Vi/Vt比值分析已确诊期前宽QRS波的心电图72例,鉴别其激动是室性还是室上性伴室内差异传导。结果 45例室性期前收缩阳性指标有43例,27例室上性期前收缩伴室内差异传导阳性指标只有8例,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aVR导联及Vi/Vt比值鉴别期前宽QRS波,具有简便、快捷、准确的优点,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期前宽QRS波 AVR导联 Vi/Vt比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etro-SIM模拟优化汽油加氢装置节能方案
8
作者 宫静 何勇 +1 位作者 王如强 于型伟 《炼油与化工》 CAS 2021年第5期59-62,共4页
采用Petro-SIM流程模拟软件对某厂催化汽油加氢装置进行模拟计算,利用模拟数据提出了节能优化方案。结果表明:所建模型模拟值与实际生产操作情况基本吻合。通过对换热网络模拟优化,分馏塔塔底重沸炉热负荷可降3.9%,节约燃料气成本151万... 采用Petro-SIM流程模拟软件对某厂催化汽油加氢装置进行模拟计算,利用模拟数据提出了节能优化方案。结果表明:所建模型模拟值与实际生产操作情况基本吻合。通过对换热网络模拟优化,分馏塔塔底重沸炉热负荷可降3.9%,节约燃料气成本151万元/a。对分馏塔降压的模拟优化,分馏塔塔顶压力降低0.1 MPa时,分馏塔塔底重沸炉热负荷降低了5.7%,节约燃料气费用1898.4万元/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油加氢 Petro-SIM模拟优化 能耗 节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