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脏Ⅰ、Ⅳ段CT上不典型脂肪肝的MRI诊断及其形成机制探讨 被引量:7
1
作者 王夕富 张翔 +2 位作者 白人驹 孙浩然 王文红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3年第1期48-51,共4页
目的 :评价MRI检查对肝脏Ⅰ、Ⅳ段CT上不典型脂肪肝的诊断价值并探讨其形成机制。方法 :1 8例患者均行CT平扫和增强检查及MRI常规SE、FSE序列扫描和梯度回波化学位移同、反相位序列检查 ,并重点分析肝脏Ⅰ、Ⅳ段CT上不典型脂肪肝在MRI... 目的 :评价MRI检查对肝脏Ⅰ、Ⅳ段CT上不典型脂肪肝的诊断价值并探讨其形成机制。方法 :1 8例患者均行CT平扫和增强检查及MRI常规SE、FSE序列扫描和梯度回波化学位移同、反相位序列检查 ,并重点分析肝脏Ⅰ、Ⅳ段CT上不典型脂肪肝在MRI各序列上的表现和特点。结果 :本组肝脏Ⅰ、Ⅳ段CT表现不典型的脂肪肝中 ,局灶型脂肪肝为 5例 6个病灶 ,弥漫型脂肪肝中的正常肝岛 1 3例共 1 6个病灶。这些病例在CT检查时均未作出确切的诊断 ,MRI常规扫描仅能辨认少数脂肪含量较多的病灶 ,而化学位移反相位像上 ,全部病例均显示含脂病变部分与同相位比较有明显的信号下降 ,病变与正常肝组织之间的信号对比明显改善。结论 :MRI化学位移同、反相位检查对于检出少量脂肪组织很敏感 ,可以作为不典型脂肪肝诊断的可靠标准。体循环的一些正常或迷走的静脉和 /或某些异常或异位的动脉供血可能为肝脏第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不典型脂肪肝 MRI 诊断 形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良、恶性乏脂质性肾上腺肿瘤的动态MRI检查 被引量:3
2
作者 王文红 白人驹 +2 位作者 孙浩然 王夕富 李亚军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9年第11期1426-1429,共4页
目的:探讨MRI动态增强检查技术对乏脂质性肾上腺肿瘤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经手术和临床证实的29例共33个乏脂质性肾上腺肿瘤行MRI平扫并于注药后1min、2min、3min、5min、7min和9min时间点行动态增强检查,分别观察病变的增... 目的:探讨MRI动态增强检查技术对乏脂质性肾上腺肿瘤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经手术和临床证实的29例共33个乏脂质性肾上腺肿瘤行MRI平扫并于注药后1min、2min、3min、5min、7min和9min时间点行动态增强检查,分别观察病变的增强程度并获取乏脂质性肾上腺肿瘤的廓清率(Wash)和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S curve),以评估良、恶性肿瘤间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结果:T-S曲线分Ⅰ~Ⅴ五种类型。良性乏脂质性肿瘤的特征曲线为Ⅰ、Ⅱ型和Ⅳ型;恶性乏脂质性肿瘤的特征曲线为Ⅲ型和Ⅴ型(P=0.000),肾上腺良性乏脂质性肿瘤的廓清率高于恶性肿瘤,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在5min延迟点诊断价值较大,Wash≥23%提示为良性肿瘤。结论:MRI动态增强检查技术对乏脂质性肾上腺肿瘤良、恶性的鉴别诊断具有较高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乏脂质性肿瘤 磁共振成像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EGF反义核酸对兔VX2瘤脑脊液源性转移调控的MRI监测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康安 张贵祥 +4 位作者 张峰 王夕富 赵京龙 李玉洁 胡运胜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9年第7期920-924,共5页
目的:构建兔VEGF反义cDNA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ASVEGF);利用反义核酸技术调控脑脊液源性转移的形成,MRI活体动态监测,探讨抗血管生成治疗在脑脊液源性转移形成和预后中的价值。方法:构建兔VEGF反义核酸真核表达质粒;VX2细胞接种后不... 目的:构建兔VEGF反义cDNA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ASVEGF);利用反义核酸技术调控脑脊液源性转移的形成,MRI活体动态监测,探讨抗血管生成治疗在脑脊液源性转移形成和预后中的价值。方法:构建兔VEGF反义核酸真核表达质粒;VX2细胞接种后不同时间行MRI检查。使用GE公司的SIGNA1.5T磁共振成像系统,膝关节正交线圈。行常规及DCE-MRI检查,分析时间-信号曲线参数SLE值。在每次MR检查前抽取实验兔血液和脑脊液标本做VEGF的ELISA检测。所有实验兔在最后一次检查完毕后取材行病理检查和VEGF免疫组化染色分析。结果:经酶切及测序鉴定,成功获得兔子反义VEGF核酸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ASVEGF);通过对DCE-MRI参数SLE、肿瘤生长速度、动物存活时间的分析,各组之间有统计学意义;DCE-MRI参数SLE与VEGF的IHS评分以及与血液及脑脊液VEGF表达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VEGF反义核酸对脑脊液源性转移瘤具有调控作用。MRI是一种可靠、无创的脑脊液源性转移病变反义核酸治疗监测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义核酸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X2细胞 转移 脑脊液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纵隔原发性绒毛膜癌的影像学诊断 被引量:3
4
作者 李玉洁 郑林丰 +1 位作者 王夕富 张贵祥 《北方药学》 2010年第5期51-52,18,共3页
本文报道1例纵隔原发性绒毛膜癌合并未成熟性畸胎瘤,伴肺内转移及肿瘤原发灶及转移灶破裂出血患者,并进行文献复习。纵隔原发性绒毛膜癌是一种非常罕见的生殖细胞肿瘤,具有比较典型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认真分析能够提高该病的术前... 本文报道1例纵隔原发性绒毛膜癌合并未成熟性畸胎瘤,伴肺内转移及肿瘤原发灶及转移灶破裂出血患者,并进行文献复习。纵隔原发性绒毛膜癌是一种非常罕见的生殖细胞肿瘤,具有比较典型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认真分析能够提高该病的术前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隔原发性绒毛膜癌 生殖细胞肿瘤 影像学 诊断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CT薄层扫描和图像重建对肝脏小病变诊断敏感性的临床研究
5
作者 王夕富 王滨 +3 位作者 周茂义 李丽新 邹强 邢美芬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3年第2期93-96,共4页
目的 :探讨SCT薄层扫描和图像重建技术在肝脏小病变检出和显示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 :原发性肝癌 2 2例 ,进行SCT薄层扫描和图像重建。 5mm准直 ,于动脉期和门脉期分别进行全肝扫描 (Pitch =1)。选层厚 6.5mm和10 0mm进行图像重建 ,前... 目的 :探讨SCT薄层扫描和图像重建技术在肝脏小病变检出和显示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 :原发性肝癌 2 2例 ,进行SCT薄层扫描和图像重建。 5mm准直 ,于动脉期和门脉期分别进行全肝扫描 (Pitch =1)。选层厚 6.5mm和10 0mm进行图像重建 ,前者重建间隔分别取 2 .5mm和 5 .0mm ,后者分别取 4.0mm和 8.0mm。根据病灶大小 ,按≤10 0mm ,11.0~ 2 0 .0mm ,2 1.0~ 3 0 .0mm分为三组 ,并分别对在不同层厚和重建间隔下病灶检出的敏感性和显示情况进行分析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 10 .0mm组、11~ 2 0 .0mm组的病灶检出敏感性在不同层厚和重建间隔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而确定病灶数只在部分层厚和重建间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2 1.0~ 3 0 .0mm病灶敏感性仅在层厚 6.5mm、间隔 2 .5mm和层厚 10 .0mm、间隔 8.0mm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2 5 )。结论 :应用SCT薄层扫描和重叠重建技术 ,明显提高肝脏小病变检出的敏感性 ,并且可以改善病变的显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病变 敏感性 薄层扫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肝癌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CT的特点及应用
6
作者 姜涛 耿海 +1 位作者 王夕富 张国华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43-43,共1页
螺旋CT的特点及应用潍坊市人民医院(261041)姜涛,耿海,王夕富,张国华螺旋CT是90年代影像学检查的最新技术,其特点是可连续快速扫描和3-D后处理重建图像,由于将高压发生器置入扫描架内,解除了高压电缆对X线管的... 螺旋CT的特点及应用潍坊市人民医院(261041)姜涛,耿海,王夕富,张国华螺旋CT是90年代影像学检查的最新技术,其特点是可连续快速扫描和3-D后处理重建图像,由于将高压发生器置入扫描架内,解除了高压电缆对X线管的约束,高压装置、球管和探测器在机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像学诊断 CT 螺旋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