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思维新理念开创监管新局面
1
作者 王在斌 徐道琼 《武汉金融》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7-57,共1页
关键词 金融监管 监管制度 人民银行 金融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三维观察血管压迫神经根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和非疼痛人群中差异 被引量:6
2
作者 刘展 陶胜忠 +3 位作者 卢慧鹏 王在斌 睢豫擘 牛光明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67-674,共8页
目的以影像解剖学论证血管神经根冲突(neurovascular conflict or compression,NVC)是引起原发性三叉神经痛(idiopathic trigeminal neuralgia,PTN)的主要病因,完善NVC理论。方法对PTN组(n=48侧)和无痛侧组(n=84侧)脑干区MRI进行多模态... 目的以影像解剖学论证血管神经根冲突(neurovascular conflict or compression,NVC)是引起原发性三叉神经痛(idiopathic trigeminal neuralgia,PTN)的主要病因,完善NVC理论。方法对PTN组(n=48侧)和无痛侧组(n=84侧)脑干区MRI进行多模态影像融合及三维体绘制重建,观察两组血管和神经接触比率,测量接触点与神经根距离、接触点血管袢弯曲程度以及血管袢平面与神经长轴的夹角。结果疼痛侧动脉和神经接触的比率高于无疼痛侧,接触点较集中于三叉神经出脑干区。疼痛侧接触点血管袢曲率0.21_(中位数)(0.07_(四分位间距))mm^-1,血管袢平面神经夹角线-面角36.18°_(中位数)(12.47°_(四分位间距)),线-线角36.68°_(中位数)(15.67°_(四分位间距));非疼痛侧曲率0.12_(中位数)(0.03_(四分位间距))mm^-1,夹角24.56°_(中位数)(12.09°_(四分位间距))和26.28°_(中位数)(17.49°_(四分位间距)),两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疼痛和接触点位于入脑干区(root entrance zone,REZ)、血管袢曲率及血管袢神经夹角相关(P<0.05)。结论责任动脉在PTN患者疼痛侧以更弯曲的弧度和更大的血管神经夹角,更集中地压迫三叉神经REZ区,这种特异性压迫与疼痛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神经血管冲突理论 磁共振成像 三维体绘制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精准手术计划对减少高Hunt-Hess分级动脉瘤夹闭术中并发症的意义 被引量:5
3
作者 刘展 陶胜忠 +5 位作者 王艮卫 王在斌 耿晓腾 马帅 张栋韬 尹梦磊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4期1779-1785,共7页
目的探讨术者在进行合并严重颅内血肿的前循环动脉瘤夹闭时,能否在三维个体化的精准手术计划指导下,减少术中并发症的发生。方法使用3D Slicer软件对23例高Hunt-Hess分级的前循环动脉瘤患者术前CT和CTA图像进行融合及三维体绘制重建,制... 目的探讨术者在进行合并严重颅内血肿的前循环动脉瘤夹闭时,能否在三维个体化的精准手术计划指导下,减少术中并发症的发生。方法使用3D Slicer软件对23例高Hunt-Hess分级的前循环动脉瘤患者术前CT和CTA图像进行融合及三维体绘制重建,制定精确的个体化手术方案并指导动脉瘤夹闭术,并比较规划手术中与实际术中发现的一致性。结果按照精准手术方案进行头位摆放和开颅,能明显减少术中对患者头位的调整及因术野狭窄而二次磨除蝶骨嵴;规划术野中显示的瘤颈形态、瘤颈瘤体过渡区薄弱部位以及瘤颈旁细小动脉对实际术中发现判断的灵敏度分别为90%、50%和75%,特异度分别为100%、100%和93.3%,Kappa值分别为0.701、0.623和0.732;规划夹闭方式对实际夹闭方式判断的灵敏度为100%,特异度25%,Kappa系数0.355。结论三维个体化的精准手术计划,能有效帮助术者对合并大量颅内出血的前循环动脉瘤手术夹闭过程做出精确预判,有利于减少术中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动脉瘤 动脉瘤夹闭 术中并发症 HUNT-HESS分级 三维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Slicer软件结合导航无框架立体定向穿刺在脑干出血治疗的应用及预后因素分析 被引量:9
4
作者 秦庚 牛光明 +4 位作者 刘展 陶胜忠 娄金峰 王在斌 葛爽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323-1327,共5页
目的 探讨3D-Slicer软件结合导航无框架立体定向穿刺治疗脑干出血的手术疗效及手术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于我院接受3D-Slicer软件结合导航下无框架立体定向穿刺手术的31例原发性脑干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手术治疗... 目的 探讨3D-Slicer软件结合导航无框架立体定向穿刺治疗脑干出血的手术疗效及手术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于我院接受3D-Slicer软件结合导航下无框架立体定向穿刺手术的31例原发性脑干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手术治疗90 d后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分级作为预后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及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方法评估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绘制ROC曲线判断危险因素的预测价值。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出血量、血肿分型、PPH评分、合并脑积水、拔管前血肿量为预后的影响因素(P <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出血量(OR=1.297,P=0.043)、新型脑桥出血评分(OR=6.134,P=0.015)、拔管前血肿量(OR=1.561,P=0.019)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手术患者预后不良的出血量阈值为9.00 mL、拔管前血肿量阈值为2.85 m L。结论 3D-Slicer软件结合导航下无框架立体定向穿刺治疗脑干出血预后较好,手术预后与出血量、拔管前血肿量及新型脑桥出血评分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Slicer软件 无框架立体定向 脑干出血 预后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导航无框架立体定向下穿刺引流术治疗少量深部脑内血肿疗效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金俊庆 牛光明 +4 位作者 陶胜忠 刘展 娄金峰 王在斌 秦庚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3期2991-2995,共5页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无框架立体定向下穿刺引流术治疗少量深部脑内血肿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54例(15~30 mL)深部脑出血患者,采用神经导航无框架立体定向下穿刺引流术治...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无框架立体定向下穿刺引流术治疗少量深部脑内血肿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54例(15~30 mL)深部脑出血患者,采用神经导航无框架立体定向下穿刺引流术治疗的28例患者为研究组;采用保守治疗的26例患者为对照组。以治疗1周后GCS评分、1个月后mRS评分及3月后ADL评分为疗效及预后评价指标,并比较分析两组治疗后的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在1周后血肿清除率、1周后GCS评分、1个月后mRS评分、3月后ADL分级方面均优于保守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肺部感染、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高于研究组(P<0.05),研究组再出血率、脑积水发生率与对照组相似(P>0.05)。结论对于存在神经功能障碍的少量深部脑出血患者,可应用神经导航无框架立体定向引流术治疗,促进早期神经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框架立体定向 脑出血 神经导航 治疗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讨多模态三维体绘制重建在微血管减压术术前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8
6
作者 金冬花 刘展 +4 位作者 牛光明 陶胜忠 耿晓腾 王在斌 卢慧鹏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193-1198,共6页
目的探讨多模态三维体绘制重建对微血管减压术术前评估的价值。方法对术前运用3D Slicer体绘制重建并接受微血管减压术的34例患者(20例三叉神经痛及14例面肌痉挛)及同一手术组术前未进行三维重建的28例微血管减压患者(19例三叉神经痛和... 目的探讨多模态三维体绘制重建对微血管减压术术前评估的价值。方法对术前运用3D Slicer体绘制重建并接受微血管减压术的34例患者(20例三叉神经痛及14例面肌痉挛)及同一手术组术前未进行三维重建的28例微血管减压患者(19例三叉神经痛和9例面肌痉挛)进行临床统计,比较两组在术前判断责任血管的准确度、手术效果及术后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与未重建组相比,重建组在术前判断责任血管的准确率、术后近期及远期手术效果方面明显高于未重建组,术后发生并发症率及复发率明显低于未重建组。结论术前运用多模态三维体绘制重建方法不仅可以更有效地判断责任血管,并能准确地模拟术中术野情景,使术者在微血管减压术中快速准确分辨责任血管,从而提高手术疗效并减少手术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面肌痉挛 多模态三维体绘制重建 微血管减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