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0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上深水油气田双层管双梯度钻井可行性实验研究
1
作者 王国荣 吕志宇 +1 位作者 唐洋 龚彦 《石油钻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0-46,共7页
深水油气开采时面临安全密度窗口窄的问题,而双层管双梯度钻井是解决该问题的技术途径之一,但其系统结构和工作原理与现有钻井技术不同,需要进行可行性实验验证。基于流体力学理论,结合双层管双梯度钻井工作原理,研制了双层管双梯度钻... 深水油气开采时面临安全密度窗口窄的问题,而双层管双梯度钻井是解决该问题的技术途径之一,但其系统结构和工作原理与现有钻井技术不同,需要进行可行性实验验证。基于流体力学理论,结合双层管双梯度钻井工作原理,研制了双层管双梯度钻井室内实验系统,开展了不同钻井液排量、不同返出液排量下举升泵泵压的变化实验,研究了钻井液排量、返出液流量对举升泵泵压、效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钻井液排量为20~35L/s时,双层管双梯度钻井举升系统能实现返出液流量大于钻井液排量的运行工况,且最大泵压达3.5MPa;通过调节钻井液排量和返出液流量,可以精确调节举升泵泵压,实现井筒压力调节,验证了双层管双梯度钻井的可行性。研究结果明确了钻井液排量、返出液流量对井底压力的影响规律,为双层管双梯度钻井井底压力调控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油气 双层管 双梯度钻井 举升泵 泵压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杆式泵新旧杆管混用模式对磨损性能的影响
2
作者 何霞 邱轩 +5 位作者 钟林 王国荣 魏刚 冯梦泽 高梵 李禹霏 《润滑与密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39-146,共8页
为探究杆式泵新旧J55油管与D抽油杆混用对磨损性能的影响,利用UMT摩擦磨损试验机,开展在纯油、油砂(砂质量分数为0.02%)、油水砂(水质量分数为55%、砂质量分数为0.02%)介质条件下,不同J55油管/D级抽油杆混用模式(J55新/D旧、J55新/D新、... 为探究杆式泵新旧J55油管与D抽油杆混用对磨损性能的影响,利用UMT摩擦磨损试验机,开展在纯油、油砂(砂质量分数为0.02%)、油水砂(水质量分数为55%、砂质量分数为0.02%)介质条件下,不同J55油管/D级抽油杆混用模式(J55新/D旧、J55新/D新、J55旧/D旧)的杆管磨损规律研究。采用带X射线能谱仪的扫描电镜以及白光干涉仪对磨损表面形貌进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三种混用配对副中,新管/旧杆混用配对副耐磨性能最优,新管/新杆配对副次之,旧管/旧杆混用配对副耐磨性能最差;新管/旧杆混用配对副表面存在Fe2O3摩擦保护层,可减少摩擦副直接接触,在纯油、油砂和油水砂润滑介质条件下耐磨性能最优,是最佳选配方案。研究结果为不同介质条件下杆式泵新旧油管与抽油杆配副方式的选择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杆式泵 J55油管 D抽油杆 摩擦磨损 润滑介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冲击强化与表面织构协同作用对活塞环-缸套副摩擦性能的影响
3
作者 钟林 陈俊名 +3 位作者 王国荣 康桂蓉 魏刚 廖文玲 《表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63-73,共11页
目的针对储气库压缩机活塞环-缸套副的磨粒磨损和黏着磨损失效,创新性地提出利用激光冲击强化与表面织构协同来提升PTFE/42CrMo活塞环缸套副的润滑及耐磨性能的新方法。方法针对42CrMo缸套试样,首先采用脉冲能量为5 J、光斑直径为3 mm... 目的针对储气库压缩机活塞环-缸套副的磨粒磨损和黏着磨损失效,创新性地提出利用激光冲击强化与表面织构协同来提升PTFE/42CrMo活塞环缸套副的润滑及耐磨性能的新方法。方法针对42CrMo缸套试样,首先采用脉冲能量为5 J、光斑直径为3 mm、脉冲宽度为10 ns、搭接率为50%的激光工艺参数进行冲击强化处理;其次,在冲击强化后的42CrMo试样表面,采用激光烧蚀出直径约800μm、深度约100μm、面积比20%的均布圆形凹坑。基于UMT高频线性往复模块,在模拟载荷200 N、频率5 Hz、固相粉尘粒径10~20μm、质量分数1%的ISO VG 32润滑油浸没环境下,开展PTFE/42CrMo活塞环缸套副单元摩擦磨损试验研究,以摩擦因数、磨损量和磨损形貌等特征综合分析评价织构、激光冲击强化和二者协同作用下配对副的摩擦学性能。结果在模拟测试工况下,未作处理试样的平均摩擦因数为0.1406,总磨损量为1.188 mg,而经激光冲击强化与表面织构协同作用后,试样的平均摩擦因数为0.0699,总磨损量为0.670 mg,协同作用可使PTFE/42CrMo活塞环缸套副的摩擦因数降低约50%,耐磨性能提升了约43%,主要归因于织构可捕捉储存磨损产生的磨粒及激光强化可降低黏着磨损的协同作用,另一方面,激光冲击强化作用产生的表面残余压应力能够中和激光烧蚀织构区域的部分残余拉应力,从而有效消除了织构边缘的热效应缺陷,表面硬度的提升有效提升了配对副的抗磨性能。结论该研究为储气库压缩机复杂介质条件下活塞环-缸套副润滑及耐磨性能的提升提供了创新的解决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FE/42CrMo摩擦副 激光冲击强化 表面织构 协同作用 摩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双层管井下水力举升的双喷嘴射流泵冲蚀磨损特性研究
4
作者 唐洋 徐嘉庆 +2 位作者 张吴镝 熊浩宇 王国荣 《表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0-131,共12页
目的研究双喷嘴射流泵在井下水力举升过程中的冲蚀磨损特性,探究影响冲蚀磨损特性的因素及其规律。方法结合固液两相流的冲蚀模型和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对射流泵泵芯在流场中的冲蚀磨损行为进行模拟,预测易发生冲蚀磨损的区域,并通过... 目的研究双喷嘴射流泵在井下水力举升过程中的冲蚀磨损特性,探究影响冲蚀磨损特性的因素及其规律。方法结合固液两相流的冲蚀模型和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对射流泵泵芯在流场中的冲蚀磨损行为进行模拟,预测易发生冲蚀磨损的区域,并通过实验验证,进一步探究颗粒直径、质量流量、动力液流量等参数对泵芯冲蚀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射流泵泵芯的易冲蚀区域为喉管入口内壁面、喉管出口内壁面、扩散管入口附近内壁面等3个位置,通过实验验证了仿真模型的准确性。在控制单因素变量条件下,粒径从0.05 mm增大到1.1 mm时,喉管入口锥面冲蚀位置由闭合圆环状变为三角状,扩散管入口处冲蚀区域面积逐渐减小。质量流量从0.005 kg/s增至0.01 kg/s时,易冲蚀区域最大冲蚀率和冲蚀面积随之增大,喉管入口锥面的最大冲蚀率增大了2倍,喉管-扩散管的最大冲蚀率增大了1.93倍。动力液流量从11 L/s增至15 L/s时,易冲蚀区域的最大冲蚀率随之增大,喉管入口锥面的最大冲蚀率增大了14.2倍,喉管-扩散管的最大冲蚀率增大了1.3倍。结论对最大冲蚀率的数值和增长倍数进行综合分析发现,动力液流量是冲蚀率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该研究能够为双喷嘴射流泵的设计和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举升 双喷嘴 射流泵 固液两相流 冲蚀磨损 冲蚀率 数值模拟 实验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态流化双射流开采天然气水合物颗粒回收
5
作者 钟林 张文超 +3 位作者 王国荣 张林锋 王党飞 余兴勇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878-1886,共9页
固体流态化开采作为一种创新性天然气水合物开采新方法,其中水合物颗粒回收决定了该方法的开采效率,是其关键技术环节之一。现有工艺中均采用单射流破碎开采,但由于其水力吸力有限,导致水合物颗粒回收率低,因此为了提高颗粒的回收性能,... 固体流态化开采作为一种创新性天然气水合物开采新方法,其中水合物颗粒回收决定了该方法的开采效率,是其关键技术环节之一。现有工艺中均采用单射流破碎开采,但由于其水力吸力有限,导致水合物颗粒回收率低,因此为了提高颗粒的回收性能,创新性地提出了双射流回收方案。探究了不同工作条件下的固体颗粒回收效率,同时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回收流场和颗粒回收率。结果表明:随着前端射流与回收孔距离(l_(1))和后端射流与回收孔的距离(l_(2))增加,双射流之间的流场效果减弱导致颗粒沉积现象愈发明显,砂堆的数量从2个转变为3个;当后端射流与回收孔的距离(l_(2))为300 mm时,随着前端射流与回收孔距离(l_(1))的增大导致颗粒回收率先增大后减小;当l_(1)=300 mm时,随着l_(2)的增大导致回收率先增大后减小。研究结果进一步丰富了水合物开采机理,有助于优化开采工具的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水合物 固态流化 双射流 颗粒回收率 DDPM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道封堵机器人减速制动系统控制响应分析
6
作者 唐洋 皮云森 +1 位作者 王强 王国荣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79-187,共9页
为控制管道封堵机器人快速、精准完成减速制动,进一步提高管道维抢修作业的工作效率。创新设计了一种管道封堵机器人减速制动液压控制系统,并搭建了系统试验装置验证其可行性。建立了机器人管内流体模型以及动力学模型,提出了一种恒减... 为控制管道封堵机器人快速、精准完成减速制动,进一步提高管道维抢修作业的工作效率。创新设计了一种管道封堵机器人减速制动液压控制系统,并搭建了系统试验装置验证其可行性。建立了机器人管内流体模型以及动力学模型,提出了一种恒减速非线性动力学联合仿真模型,揭示了初速度、制动距离等重要参数对机器人减速制动过程中动态控制稳定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设计的液压控制系统减速制动效果良好;随着机器人初速度减小,系统稳态误差越小,减速制动距离误差在0.3~0.5 m,定位误差和稳态误差均较小;不同减速制动距离下,加速度最大超调量为-3.54 m/s~2,增加减速制动距离可有效降低定位误差。该研究对管道封堵机器人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道封堵机器人 减速制动 液压系统 联合仿真 控制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气合采中天然气助排举升水合物浆液流动机理研究
7
作者 唐洋 徐嘉庆 +2 位作者 付强 张吴镝 王国荣 《海洋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1-154,共14页
海洋天然气水合物试采过程中存在水合物产量低,在射流破碎工况下沉沙严重、返出液极少甚至失返等问题。为提高水合物产量,充分利用开采设备的价值,基于天然气水合物、浅层气、天然气藏纵向立体开发思想,提出了一种三气合采分层调控工程... 海洋天然气水合物试采过程中存在水合物产量低,在射流破碎工况下沉沙严重、返出液极少甚至失返等问题。为提高水合物产量,充分利用开采设备的价值,基于天然气水合物、浅层气、天然气藏纵向立体开发思想,提出了一种三气合采分层调控工程实施方案。基于气液两相流理论,考虑水合物自分解行为以及固相颗粒有效运移条件,建立了天然气水合物固态流化不同开采阶段下天然气助排举升水合物浆液数学模型,并对气液流动机理相关数学模型进行求解和验证,最终得到了三气合采分层调控工艺中天然气助排举升水合物浆液工艺图版。在水平段钻进阶段,钻井液流量大于13 L/s时,不需要额外注入气相即可保证固相颗粒的有效运移,注入气体可加速固相颗粒的运移,根据钻井液的泵入量,气相注入量范围为0~67 L/s;水合物破碎回收阶段,破碎流量在49~55 L/s内,不需要额外注入气相即可保证固相颗粒的有效运移,在水合物破碎流量范围内,气相注入量范围为0~129 L/s。该研究为提高水合物开采产量,加快实现水合物早期商业化开采,推进中国“双碳”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参考和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气合采 天然气水合物 气液两相流 水合物浆液 注气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合物压控射流破碎工具关键结构动力学仿真与实验研究
8
作者 唐洋 陈均阳 +1 位作者 张玉林 王国荣 《中国海上油气》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94-202,共9页
针对天然气水合物固态流化试采过程中常规射流喷头存在的作业过程不可控、不可重复使用,不能根据工况进行自动切换与连续运作以及需要反复起下钻柱等问题,设计了一种新型的自锁式压控射流破碎工具。为探明压控射流破碎工具滑芯与自锁机... 针对天然气水合物固态流化试采过程中常规射流喷头存在的作业过程不可控、不可重复使用,不能根据工况进行自动切换与连续运作以及需要反复起下钻柱等问题,设计了一种新型的自锁式压控射流破碎工具。为探明压控射流破碎工具滑芯与自锁机构运动规律,采用动力学仿真软件建立压控滑芯动力学仿真模型,考虑不同钻井液入口流量、弹簧刚度、摩擦系数和流量加载方式,分析压控滑芯的运动规律,并加工工具样机,开展压控射流破碎工具室内验证实验。仿真结果表明,同一弹簧刚度下,钻井液流量越小,滑芯波动幅度越小;同一流量下,弹簧刚度越大,滑芯波动幅度越小。实验结果表明,压控射流破碎工具在钻井液流量为453 L/min时可以完全开启并且自锁机构能够完成锁定以及解锁动作。本文研究可为推进天然气水合物商业化开发提供有效装备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水合物 固态流化 压控 破碎造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道智能封堵机器人牵引调速与制动装置研究
9
作者 唐洋 皮云森 +1 位作者 刘祥 王国荣 《工程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20,共10页
为快速封堵油气管道破损段并实现不停输抢修,本文设计了一种管道智能封堵机器人直流截止阀式牵引调速与制动装置,可使管道智能封堵机器人快速、精准到达封堵管段并有效减速。基于管道智能封堵机器人管内运动模型和调速机理分析,确定了... 为快速封堵油气管道破损段并实现不停输抢修,本文设计了一种管道智能封堵机器人直流截止阀式牵引调速与制动装置,可使管道智能封堵机器人快速、精准到达封堵管段并有效减速。基于管道智能封堵机器人管内运动模型和调速机理分析,确定了调速特性影响因素。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对不同结构参数的调速阀进行流场特性分析,得到了调速阀轴向长度、内径和泄流孔开孔长度对装置泄流后压降的影响规律,确定了最优结构参数,即调速阀轴向长度为96.6 mm,内径为169.7 mm,泄流孔开孔长度为92.8 mm;开展了节流压降的原理实验来进一步验证牵引调速与制动装置结构设计的合理性及调速可靠性。结果表明:所设计的管道智能封堵机器人牵引调速与制动装置的调速与制动效果受调速阀结构和形状的影响较大。当调速阀的开度减小时,装置后方射流的流量增大,流速加快,可以在管道内壁射出高速流束,清除管道内壁的污物,同时减小管道智能封堵机器人的阻力。反之,当调速阀的开度增大时,装置前后的压差减小,在开度为1.0时,装置前后压差最小,可以达到最大的减速效果。管道智能封堵机器人对管道可实现良好的冲刷效果,并可以获得良好的调速性能,进而实现最大减速效果并成功完成封堵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道智能封堵机器人 牵引调速与制动装置 调速特性 调速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南缘晚侏罗世风成—冲积沉积特征及古环境恢复
10
作者 关旭同 王国荣 +4 位作者 孙潇 张亚楠 初亚男 任楚梵 吴朝东 《古地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41-559,共19页
中亚内陆地区晚侏罗世气候干旱化,准噶尔盆地发育风成沉积,该风成沉积的分布范围和共存的沉积体系还有待研究。为探究该问题,作者对准噶尔盆地南缘上侏罗统进行了详细的沉积学考察,发现喀拉扎组风成沉积位于侏罗系—白垩系不整合面之下... 中亚内陆地区晚侏罗世气候干旱化,准噶尔盆地发育风成沉积,该风成沉积的分布范围和共存的沉积体系还有待研究。为探究该问题,作者对准噶尔盆地南缘上侏罗统进行了详细的沉积学考察,发现喀拉扎组风成沉积位于侏罗系—白垩系不整合面之下,沉积记录范围东西向可达100 km,最厚处约250 m,其中建功煤矿剖面的风成沉积砂体厚度十余米,受到多期砾质辫状河的冲刷。风成沙具有较好的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以跳跃组分为主。风成沙丘具有大型高角度交错层理和反粒序层理,风成沙席发育平行层理和低角度交错层理,侧向延续性好。河流沙和同期的风成沙具有相似的粒度组成和沉积物源,古风向与河流古流向正交,这说明了风成物源来自于附近河流沙,河流沙来自于风成沙地。晚侏罗世风成—冲积沉积体系受到气候干旱化和天山构造活动的控制,气候干旱导致沉积物供给减少,基准面上升,辫状河转换为季节性曲流河;天山的构造活化导致基准面下降,在准噶尔盆地南缘风成沉积扩大,且形成广泛分布的冲积扇砾岩。准噶尔盆地南缘侏罗纪至早白垩世沉积环境发生了从沼泽遍布的河流—三角洲体系演化到风成—冲积沉积体系、再到湖泊—三角洲沉积体系的2次重要变化,记录了中亚地区晚侏罗世气候变干和早白垩世气候转为半湿润的气候变化,可能与侏罗纪真极移事件和古天山水汽阻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拉扎砾岩 侏罗系—白垩系不整合面 盆缘沉积 干旱环境 无人机建模 准噶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气水合物井下螺旋-旋流耦合分离除砂器结构优化
11
作者 唐洋 谢娜 +2 位作者 何玉发 李泽良 王国荣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84-1197,共14页
为解决天然气水合物在开采过程中泥砂无法有效分离、回填,导致回收管路堵塞、储层坍塌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井下螺旋-旋流耦合原位分离器结构。采用CFD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分离器关键结构参数进行单因素分析,通过正交试验对结构进行优化。... 为解决天然气水合物在开采过程中泥砂无法有效分离、回填,导致回收管路堵塞、储层坍塌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井下螺旋-旋流耦合原位分离器结构。采用CFD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分离器关键结构参数进行单因素分析,通过正交试验对结构进行优化。仿真结果表明:最大除砂效率为89.55%;在关键结构中,入口螺旋角度是泥砂是否能被有效分离的主要影响因素;最优的结构参数是入口数量为6个、螺旋流道结构为圆角形截面、螺旋流道的流域数量为2道、溢流管深度为100mm,涡流导流板与溢流管底端之间的距离为28mm;室内试验的最大除砂效率为84.46%,与数值模拟的最大除砂效率相对误差为6.03%,证明提出的螺旋-旋流器耦合分离器在天然气水合物井下开采分离除砂中具有良好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水合物 井下分离器 计算流体力学 数值模拟 优化设计 除砂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热井钻井过程中钻井液热物理性质对井筒温度压力的影响
12
作者 张政 袁健鹏 +2 位作者 马蠡 王国荣 钟林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767-2775,共9页
随着能源行业的发展以及世界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地热资源勘探开发的难度不断增加,深层、超深层地热资源已经成为新能源行业开发的重点方向。随着地热井钻进深度的不断增加,钻井液热物理性质随温度压力变化对井筒温度压力的计算将会产... 随着能源行业的发展以及世界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地热资源勘探开发的难度不断增加,深层、超深层地热资源已经成为新能源行业开发的重点方向。随着地热井钻进深度的不断增加,钻井液热物理性质随温度压力变化对井筒温度压力的计算将会产生更为显著的影响。建立了地热井钻井过程中井筒瞬态温度压力耦合数值模型,研究了地热井钻井过程中钻井液的密度和黏度随温度压力变化对井筒温度压力计算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钻井液的黏度和密度对井筒温度的计算结果具有重要的影响,与不考虑黏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下相比,考虑黏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下井底温度的计算结果高出3.1%,考虑黏度和密度同时随温度压力变化的情况下井底温度的计算结果高出4.99%。可见,为了提高计算精度,在进行地热井井筒温度压力计算时应当充分考虑钻井液的热物理性质随温度压力变化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井 钻井液 黏度 密度 温压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平井均衡采油流体控制阀调控规律研究
13
作者 肖晓华 韩硕 +1 位作者 赵建国 王国荣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5-164,共10页
针对水平井非均衡采油导致油气井寿命短、产量低的技术难题,提出了梯形节流孔的新型流体控制阀,该阀最大节流压差达到2.65 MPa。建立了水平井多层流体控制阀流压仿真模型,该仿真模型考虑了新型流体控制阀的节流性能、安装位置、地层压... 针对水平井非均衡采油导致油气井寿命短、产量低的技术难题,提出了梯形节流孔的新型流体控制阀,该阀最大节流压差达到2.65 MPa。建立了水平井多层流体控制阀流压仿真模型,该仿真模型考虑了新型流体控制阀的节流性能、安装位置、地层压力分布。研究发现:为实现均衡采油,从趾端到跟端流体控制阀开度逐渐减小,各层段压差越大流体控制阀开度越小,压差在0.01~0.10 MPa,各层开度的最大下降值约为37.2%;各层流体控制阀间距越长,流体控制阀开度越大,阀距在100~500m,各层开度最大增大值约为2.8%。研究成果为水平井流体控制阀采油管串结构优化设计、生产制度制定、流体控制阀开度的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对促进流体控制阀在水平井的推广及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井 均衡采油 流体控制阀 数值模拟 流场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种能源融合发展战略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国荣 周莉 +5 位作者 周守为 刘清友 张政 钟林 付强 李清平 《中国工程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4-95,共12页
我国能源强国和“双碳”战略目标的实现,需要加速构建现代能源体系,加快转变能源发展方式和提高能源生产保障能力;多种能源融合是解决各能源分系统割裂、调整优化能源格局、提高能源清洁利用效率的有效解决方案。本文在分析多种能源融... 我国能源强国和“双碳”战略目标的实现,需要加速构建现代能源体系,加快转变能源发展方式和提高能源生产保障能力;多种能源融合是解决各能源分系统割裂、调整优化能源格局、提高能源清洁利用效率的有效解决方案。本文在分析多种能源融合发展现有模式的基础上,总结了国外多种能源融合发展的趋势、我国多种能源融合的发展现状和瓶颈;对标能源强国建设的清洁、高效等特征,提出了集能源转换、互补、再利用以及零碳生产生活功能于一体的新型多能融合模式,进而提出了多种能源融合的基本发展路径。研究建议,立足资源禀赋、建立支撑多种能源融合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加快突破多种能源融合关键核心技术、提高装备可靠性,加强“多种能源融合”相关人才培养,优化多种能源融合产业链结构,以更好推进我国多种能源融合发展的规划、建设与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能融合 能源强国 双碳 清洁低碳 安全高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发展现状与防治措施 被引量:6
15
作者 王国荣 李丰耘 王国 《家禽科学》 2025年第2期91-93,共3页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B)由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引起,可导致鸡的生长性能变差及死亡率上升,是一种严重威胁家禽养殖业的疾病。IBV的遗传多样性和易变异性使得现有疫苗难以提供持久的防护。本文回顾了IBV的病原学历史,介绍了IB的病理变...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B)由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引起,可导致鸡的生长性能变差及死亡率上升,是一种严重威胁家禽养殖业的疾病。IBV的遗传多样性和易变异性使得现有疫苗难以提供持久的防护。本文回顾了IBV的病原学历史,介绍了IB的病理变化及出现呼吸型、生殖型、肾型等多种临床表现,且依靠临床诊断难以分辨,需要依赖于RT-PCR等分子生物学技术、血清学技术等实验室方法。可使用西药和中药缓解症状,采取提升免疫能力、改善饲养管理及疫苗接种等措施预防。综上所述,面对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挑战,需加强IBV监控与饲养管理,确保及时诊断和治疗,以降低该病对养殖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诊断 防治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响应面法的Ni60/WC涂层表面织构皮秒分束工艺参数预测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钟林 伍小龙 +8 位作者 王国荣 罗敏敏 王紫萱 魏刚 王杰 冷晓栋 曾秦涛 张文超 敬佳佳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67-179,共13页
目的实现六分束激光在Ni60/WC涂层表面烧蚀目标织构激光加工工艺参数的精确选择。方法基于CCD响应面法,设计在不同的激光工艺参数下对Ni60/WC涂层表面进行织构烧蚀试验,以激光频率、扫描次数、扫描速度为影响因素,以圆凹坑织构直径、深... 目的实现六分束激光在Ni60/WC涂层表面烧蚀目标织构激光加工工艺参数的精确选择。方法基于CCD响应面法,设计在不同的激光工艺参数下对Ni60/WC涂层表面进行织构烧蚀试验,以激光频率、扫描次数、扫描速度为影响因素,以圆凹坑织构直径、深度及由其直径和深度综合加权所得的综合目标为响应目标,建立目标织构所需激光工艺参数的预测模型,以织构直径、深度及综合目标作为优化条件,对预测模型进行实验验证。结果扫描次数对织构直径的影响最显著,单个脉冲光斑上所聚集的能量大小是影响织构直径误差的关键因素。对织构深度影响最显著为扫描次数和频率,织构深度与扫描次数、频率呈正相关,不同因素间的交互作用是影响织构加工结果的关键。通过对预测模型所优选的参数进行实验验证发现,以织构直径和深度、综合目标建立的预测模型优选工艺参数所加工圆凹坑织构的质量评价指标与其预测指标的误差率分别为19.37%、3.57%。功率为6 W时,六分束激光加工最优工艺参数为速度5500 mm/s、频率400 kHz、扫描2次。结论通过综合目标建立的Ni60/WC涂层表面圆凹坑织构六分束激光加工参数优选预测模型精确程度较高,能够实现Ni60/WC涂层表面加工所需织构激光参数的准确预测,为涂层表面织构加工激光参数精确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秒激光 分束激光加工 Ni60/WC 圆凹坑织构 CCD响应面法 参数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气合采井下分层调控工具高速流体冲蚀研究
17
作者 唐洋 向上 +2 位作者 赵鹏 王杰 王国荣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93-106,共14页
目的针对三气合采复杂工况导致井下分层调控工具易冲蚀失效的问题,开展高速气固混合流体对该工具冲蚀规律研究,以获得其最优结构设计参数。方法通过计算流体力学的方法建立了井下分层调控工具的三维冲蚀模型,并采用离散相模型描述了固... 目的针对三气合采复杂工况导致井下分层调控工具易冲蚀失效的问题,开展高速气固混合流体对该工具冲蚀规律研究,以获得其最优结构设计参数。方法通过计算流体力学的方法建立了井下分层调控工具的三维冲蚀模型,并采用离散相模型描述了固相颗粒的运动轨迹。通过数值模拟分析,得到了井下分层调控工具的易冲蚀区域,并通过实验验证了不同结构参数和产量下的冲蚀破坏机理。结果冲蚀磨损区域主要分布在笼套段底部、节流孔及其内壁面、笼套段与固定油嘴的过渡段、固定油嘴入口端、固定油嘴内壁面。随着固定油嘴入口角度增大,固定油嘴内壁面最大冲蚀率变化不大,过渡段和固定油嘴入口端最大冲蚀率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随着笼套底部半径增大,笼套段底部最大冲蚀率处于较低水平且无明显变化,但节流孔及其内壁面最大冲蚀率逐渐增大。随着笼套式阀芯开度增大,节流孔及内壁面最大冲蚀率处于较低水平且无明显变化,过渡段及油嘴入口端最大冲蚀率在阀芯开度为60%时取得最大值。随着固相颗粒粒径以及质量流量的增大,节流孔及内壁面、过渡段和固定油嘴入口端最大冲蚀率呈增大趋势,笼套段底部和固定油嘴内壁面最大冲蚀率较低且无明显变化。结论本研究结果揭示了高速高压气固两相流对两级节流结构的冲蚀破坏机理,在设计同类井下工具时,可选择固定油嘴进口角为25°~30°,笼套底部半径为25~30 mm,阀芯开度小于50%或大于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气合采 井下分层调控工具 冲蚀失效机理 数值分析 计算流体力学 天然气水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井底压力下牙轮钻头浮动套轴承性能分析
18
作者 钟林 冷晓栋 +3 位作者 王国荣 王娟 魏刚 伍小龙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5-22,49,共9页
为了探究井底压力下215.9 mm牙轮钻头浮动套轴承的平衡转速比、摩擦学性能、油膜压力分布随内外间隙比的变化规律,修正了考虑浮动套轴承实际井下环境压力和牙轮钻头密封压差的Reynolds边界条件,利用MATLAB中的PDE Toolbox对浮动套轴承Re... 为了探究井底压力下215.9 mm牙轮钻头浮动套轴承的平衡转速比、摩擦学性能、油膜压力分布随内外间隙比的变化规律,修正了考虑浮动套轴承实际井下环境压力和牙轮钻头密封压差的Reynolds边界条件,利用MATLAB中的PDE Toolbox对浮动套轴承Reynolds方程进行数值求解,分析内外间隙比对浮动套轴承平衡转速比、油膜压力及摩擦因数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当环境压力为60 MPa、密封压差为20 MPa时,随内外间隙比增加,浮动套平衡转速比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以轴承的摩擦因数和油膜压力作为综合评价指标,钻头浮动套轴承内外间隙比为2.0时,轴承的摩擦因数较小,油膜压力较高,其轴承综合性能较优;而当浮动套轴承内外间隙比为2.0时,随着环境压力的升高,浮动套轴承的摩擦扭矩和摩擦因数增加,从而加剧轴承的磨损。该研究为牙轮钻头浮动套轴承的结构参数优化及性能提升提供了基础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底压力 牙轮钻头浮动套轴承 内外间隙比 油膜压力 摩擦因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12MoV表面DLC涂层和渗氮/QPQ表面改性工艺耐磨性能的实验研究
19
作者 何霞 庞国英 +2 位作者 钟林 王国荣 魏刚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168-2175,共8页
为探究冷作模具钢Cr12MoV基底表面DLC涂层(Diamond-like carbon films)、渗氮和盐浴复合处理(Quench-Polish-Quench,QPQ)表面改性工艺的耐磨性能优劣。基于摩擦试验机的高频往复球-盘配对副,在模拟测试工况下开展表面改性工艺的Cr12MoV... 为探究冷作模具钢Cr12MoV基底表面DLC涂层(Diamond-like carbon films)、渗氮和盐浴复合处理(Quench-Polish-Quench,QPQ)表面改性工艺的耐磨性能优劣。基于摩擦试验机的高频往复球-盘配对副,在模拟测试工况下开展表面改性工艺的Cr12MoV试样盘与Si3N4陶瓷球配对的摩擦磨损性能实验。研究表明,在模拟测试工况下,综合摩擦因数和体积磨损率分析,DLC涂层工艺更适合改善Cr12MoV表面耐磨性能,其耐磨性能相比渗氮和QPQ提高了4倍以上,其Si3N4陶瓷对磨球表面形成碳质转移膜,阻止DLC材料的磨损。DLC试验盘粘着程度比渗氮试验盘严重,是由于高硬度比低硬度金属抗粘着能力强。DLC与QPQ试样盘表面发生塑性变形,且QPQ试样盘表面形成片状剥落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LC QPQ 渗氮 摩擦因数 耐磨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气合采固态流化气举分层调控工具设计与实验
20
作者 唐洋 张玉林 +1 位作者 付强 王国荣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94-104,共11页
三气合采是实现海域天然气水合物(以下简称水合物)早期商业性开发的有效途径之一,但现有海洋油气井下配产工具无法实现对三气合采中各层位产出天然气压力及流量的分层与精细调控,无法满足三气合采中高效气举助排固态流化水合物浆液的需... 三气合采是实现海域天然气水合物(以下简称水合物)早期商业性开发的有效途径之一,但现有海洋油气井下配产工具无法实现对三气合采中各层位产出天然气压力及流量的分层与精细调控,无法满足三气合采中高效气举助排固态流化水合物浆液的需求。为此,针对井下配产工具难以满足该工艺中对不同层位天然气进行分层调控的需求问题,提出了一种水合物固态流化气举分层调控工程实施方案,发明了一种采用笼套段与固定油嘴组成的二级节流结构的井下分层调控工具,可实现根据生产需求通过调节分层调控工具阀芯模块对天然气压力、流量的精确调控。研究结果表明:①井下分层调控工具阀芯模块采用笼套端与固定油嘴组成的多级节流结构,具有降压性能好和降温幅度适中的优点;②随着出口压力的增大,出口气体质量流量在13.0 kg/s的小范围内波动,当出口压力达到13 MPa,阀芯内部天然气最低温度低于水合物生成温度阈值;③随着阀芯开度变化,阀芯内部气体质量流量和体积流量变化接近线性变化,调控工具能够在高压环境下实现对天然气流量的精细调控。结论认为,发明的井下分层调控工具能够满足对天然气流量进行线性精细调控的需求,满足了三气合采中对固态流化水合物浆液高效气举助排的技术需求,并可为我国实现水合物商业化开发提供工程技术装备的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油气井 天然气水合物 三气合采 分层调控 调控工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