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合材料柔性空间机械臂振动特性分析
1
作者 王囡囡 魏传彤 刘才山 《载人航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4-51,共8页
针对复合材料空间机械臂在运动过程中柔性臂杆易产生强烈振动的问题,将空间机械臂简化为旋转刚体-薄壁梁模型,进行了中心转速、复合材料铺层方式以及横截面形状对复合材料柔性空间机械臂振动特性影响的研究。首先,根据复合材料的本构关... 针对复合材料空间机械臂在运动过程中柔性臂杆易产生强烈振动的问题,将空间机械臂简化为旋转刚体-薄壁梁模型,进行了中心转速、复合材料铺层方式以及横截面形状对复合材料柔性空间机械臂振动特性影响的研究。首先,根据复合材料的本构关系,建立了复合材料薄壁梁的本构方程;然后,基于欧拉-伯努利梁理论和哈密顿原理,利用本构方程和旋转梁的运动学模型建立了梁的偏微分动力学方程,通过傅里叶变换将连续系统离散为多自由度系统,进而得到了梁的离散振动方程;最后,将振动方程无量纲化,通过数值计算求解薄壁梁的固有频率和模态。模态分析结果表明:固有频率会随中心转速的增大而变大,随铺层角度的增大而变小。此外,横截面锥度对复合材料旋转变截面薄壁梁振动特性起决定性作用,截面锥度的减小会增大固有频率,同时降低铺层角度对固有频率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梁 变截面 固有频率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除草剂用量的田间防效及对玉米安全性影响
2
作者 牛忠林 靳晓春 +4 位作者 吴丽丽 李如来 蒋佰福 王庆胜 王囡囡 《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2期382-384,共3页
为筛选玉米田高效安全的除草剂使用剂量及助剂增效效应,提高玉米生产效率。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选取乙草胺(81.5%乳油)、莠去津(38%悬浮剂)及2种除草剂助剂,每种除草剂组合设低、高2个浓度,每种助剂设低、中、高3种浓度,开展了田间土壤... 为筛选玉米田高效安全的除草剂使用剂量及助剂增效效应,提高玉米生产效率。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选取乙草胺(81.5%乳油)、莠去津(38%悬浮剂)及2种除草剂助剂,每种除草剂组合设低、高2个浓度,每种助剂设低、中、高3种浓度,开展了田间土壤喷施对玉米田间杂草的防效及对玉米安全性和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苗前除草对所有田间杂草均具有防除效果,降低除草剂用量田间杂草防除率也降低,通过添加助剂能够提高杂草防除率。总的来看,有效成分1 472 g·hm^(-2)乙草胺+11 482 g·hm^(-2)莠去津+225 mL·hm^(-2)助剂2号的防除效果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除草剂 防效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Cl_3固载化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对1-癸烯聚合的催化性能 被引量:18
3
作者 王囡囡 蒋山 +3 位作者 纪敏 贺民 林洁 蔡天锡 《石油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79-482,共4页
为解决A lC l3催化剂的强腐蚀性以及环境污染问题,选用具有大、中孔双孔结构的γ-A l2O3为催化剂载体,采用气固反应法使A lC l3蒸气与γ-A l2O3表面羟基进行反应,把A lC l3固载于γ-A l2O3表面,制备出(γ-A l2O3)-O-A lC l2催化剂(简称... 为解决A lC l3催化剂的强腐蚀性以及环境污染问题,选用具有大、中孔双孔结构的γ-A l2O3为催化剂载体,采用气固反应法使A lC l3蒸气与γ-A l2O3表面羟基进行反应,把A lC l3固载于γ-A l2O3表面,制备出(γ-A l2O3)-O-A lC l2催化剂(简称催化剂)。考察了A lC l3加入量对催化剂中活性组分(—A lC l2)固载量的影响,并以1-癸烯聚合为探针反应,考察了(—A lC l2)固载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催化剂催化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A lC l3加入量的增加,(—A lC l2)固载量逐渐增大;1-癸烯转化率随—(A lC l2)固载量的增大而提高。在(—A lC l2)固载量(质量分数)为15.1%、反应温度100℃、反应时间3h的条件下,1-癸烯转化率可达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载化 三氯化铝 Γ-氧化铝 催化剂 1-癸烯 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蚜虫胁迫下两种栽培模式大豆生理指标及光谱特征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王囡囡 于忠和 +4 位作者 贾会彬 朱宝国 孟庆英 宋英博 陈庆山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8-51,共4页
在垄三栽培(70cm垄三行栽培,每公顷保苗30万株)和窄行密植栽培(45cm窄行密植栽培,每公顷保苗45万株)中,利用植物光谱仪测定受害叶片的光谱反射率变化。结果表明,大豆蚜虫危害程度可以在大豆叶片的光谱中得到响应,且近红外区比可见光区... 在垄三栽培(70cm垄三行栽培,每公顷保苗30万株)和窄行密植栽培(45cm窄行密植栽培,每公顷保苗45万株)中,利用植物光谱仪测定受害叶片的光谱反射率变化。结果表明,大豆蚜虫危害程度可以在大豆叶片的光谱中得到响应,且近红外区比可见光区更明显。大豆植株受蚜虫危害后,其株高、SPAD(单株叶绿素相对含量)、叶面积和地上部干重均有所下降。不同时期两种栽培模式下受大豆蚜虫危害的植株与正常植株相比,其株高和叶面积差异都达到了显著水平。SPAD值表现略有不同,垄三栽培模式下,受虫害植株与正常植株间差异显著;密植栽培模式下,正常植株的SPAD值极显著高于受虫害植株。地上部干物重在垄三栽培模式下,正常植株与虫害植株不存在显著差异;密植模式下,虫害植株干物重显著低于正常植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蚜虫 光谱反射率 叶绿素 栽培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测土配方施肥(TRPF)系统处理的大豆灰色关联度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王囡囡 张立波 +6 位作者 张春峰 贾会彬 于忠和 朱宝国 孟庆英 宋英博 李于 《农学学报》 2014年第10期40-42,53,共4页
为验证三江平原测土配方施肥TRPF系统在大豆施肥技术上的效果,在田间设置肥料效应试验,应用灰色关联度和方差分析法,对2012年不同施肥量大豆6个主要性状的表现进行了综合分析,为系统的下一步升级做准备。结果表明:测土配方施肥处理(T4处... 为验证三江平原测土配方施肥TRPF系统在大豆施肥技术上的效果,在田间设置肥料效应试验,应用灰色关联度和方差分析法,对2012年不同施肥量大豆6个主要性状的表现进行了综合分析,为系统的下一步升级做准备。结果表明:测土配方施肥处理(T4处理)的产量,节数、分枝数、单株有效荚数、单株粒数及单株粒重表现最好,与其他处理之间均存在着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并且测土配方施肥处理产量最高,与对照相比增产30.32%;常规施肥增产14.73%;低肥处理增产8.43%;高肥处理增产2.17%。关联度分析表明,不同施肥处理大豆的6个性状的关联序表现为,单株荚数>单株粒重>单株粒数>节数>株高>分枝数。因此在测土配方施肥的基础上,可以选用多荚型(或多粒型)品种,来提高品种的产量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土配方施肥 TRPF 大豆 灰色关联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秸秆还田技术对大豆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王囡囡 张春峰 +5 位作者 贾会彬 于忠和 朱宝国 孟庆英 宋英博 李于 《农学学报》 2014年第11期41-44,共4页
为了达到良好的还田效果,应采取合理的秸秆还田措施。通过秸秆还田的不同处理方式,对大豆农艺性状和产量进行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结果表明:与普通翻地处理比较,秸秆覆盖还田、秸秆心土还田、秸秆焚烧处理在大豆植株株高、单株节数、单... 为了达到良好的还田效果,应采取合理的秸秆还田措施。通过秸秆还田的不同处理方式,对大豆农艺性状和产量进行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结果表明:与普通翻地处理比较,秸秆覆盖还田、秸秆心土还田、秸秆焚烧处理在大豆植株株高、单株节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及公顷产量上均得到增加,秸秆心土还田处理的大豆单株节数、荚数、粒数和产量表现最好,与普通翻地处理间存在着显著性差异。并且与普通翻地比较秸秆心土还田增产32.31%,秸秆覆盖还田增产22.50%,秸秆焚烧增产13.65%,由于秸秆心土还田腐熟效果最好,促进土壤肥力增加,大豆吸收的土壤养分比较充分,所以大豆的产量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大豆 产量 农艺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康教育护理路径干预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治疗中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8
7
作者 王囡囡 贾延萍 许晶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29期243-244,共2页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护理路径干预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健康教育护理路径干预,两组均以14 d为...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护理路径干预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健康教育护理路径干预,两组均以14 d为1个疗程。观察并对比两组干预前后临床症状体征和变化,评价并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临床显效率分别为32.5%与15.0%,总有效率分别是95.0%与67.5%,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82,4.049,均P<0.05);干预前两组的健康知识掌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的健康知识掌握率均较干预前明显改善,并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率显著优于对照组(χ2=4.063,P<0.05)。结论健康教育护理路径干预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治疗过程中的临床效果满意,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症状体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教育 糖尿病并发症 周围神经 护理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养分平衡施肥法的配方施肥系统设计 被引量:2
8
作者 王囡囡 张春峰 +7 位作者 孟庆英 朱宝国 李于 张洪权 宋英博 樊伟民 李灿东 靳晓春 《农学学报》 2021年第7期92-94,124,共4页
为解决化肥的过量使用,减少环境污染,提倡精准施肥。本研究利用养分平衡施肥法与计算机VisualBasic语言相结合,编制配方施肥系统。通过作物需肥量参数的计算、土壤供肥量参数的计算、肥料利用率参数的计算、目标产量参数的计算和有效养... 为解决化肥的过量使用,减少环境污染,提倡精准施肥。本研究利用养分平衡施肥法与计算机VisualBasic语言相结合,编制配方施肥系统。通过作物需肥量参数的计算、土壤供肥量参数的计算、肥料利用率参数的计算、目标产量参数的计算和有效养分含量参数的计算5部分,输入系统计算各肥料施肥量。达到了产量不变的前提下,提供最科学与最小的施肥量。本系统可以准确、高效、科学的完成配方施肥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方施肥 需肥量 养分平衡法 VB语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氮磷钾施肥量对大豆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王囡囡 张春峰 +5 位作者 张洪权 宋英博 孟庆英 朱宝国 李于 樊伟民 《农业科技通讯》 2021年第3期166-169,共4页
通过氮磷钾不同施肥量不同水平的正交试验设计,研究氮磷钾肥料对大豆产量的影响,探索最优的大豆施肥量组合。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施肥量对大豆产量具有一定的影响,根据直观分析结果m值及各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得出本试验的最优施肥为施氮量3... 通过氮磷钾不同施肥量不同水平的正交试验设计,研究氮磷钾肥料对大豆产量的影响,探索最优的大豆施肥量组合。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施肥量对大豆产量具有一定的影响,根据直观分析结果m值及各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得出本试验的最优施肥为施氮量30 kg/hm^(2)、施磷量150 kg/hm^(2)、施钾量45 kg/hm^(2)。根据正交试验的不同处理组合间产量的方差分析得出,处理组合5(A_(2)B_(2)C_(3))产量最高,其次是处理组合9(A_(3)B_(3)C_(2)),它们之间的产量差异不显著,再结合不同因素对大豆产量方差分析的结果,处理组合5(A2B2C3)的施氮量(A因素)30 kg/hm^(2)为最佳,处理组合9(A_(3)B_(3)C_(2))的施磷量(B因素)150 kg/hm^(2)和施钾量(C因素)45 kg/hm^(2)为最佳量。此施肥量组合可作为大豆施肥的最优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交试验 优化施肥 大豆 氮磷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玉米品种生育期叶片SPAD值的比较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囡囡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16期45-46,133,共3页
利用SPAD-502叶绿素仪测量不同品种生育期不同叶片部位的SPAD值,研究不同玉米品种间叶绿素水平的差异。结果显示,玉米大喇叭口期、抽丝期和灌浆期叶片SPAD值的变化趋势不相同,各玉米品种间SPAD值变化趋势一致。玉米同一叶片不同位置SPA... 利用SPAD-502叶绿素仪测量不同品种生育期不同叶片部位的SPAD值,研究不同玉米品种间叶绿素水平的差异。结果显示,玉米大喇叭口期、抽丝期和灌浆期叶片SPAD值的变化趋势不相同,各玉米品种间SPAD值变化趋势一致。玉米同一叶片不同位置SPAD值存在差异,叶片基部SPAD值与叶绿素含量相关系数为0.931 1,叶片中部SPAD值与叶绿素含量相关系数为0.962 9,叶片尖部SPAD值与叶绿素含量相关系数0.870 7。叶片中部SPAD值与叶绿素含量相关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AD值 叶绿素含量 玉米 相关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水肥一体化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囡囡 张春峰 +2 位作者 朱宝国 孟庆英 冯浩原 《现代农业研究》 2022年第11期27-29,共3页
玉米水肥一体化技术是世界公认的提高水肥利用率和增加玉米产量的重要技术。经多年推广应用在我国也初具规模。本研究通过对玉米需水规律和需肥规律分析,总结玉米水肥一体化技术要点,比较玉米水肥一体化优势与缺点,以期为玉米规模化生... 玉米水肥一体化技术是世界公认的提高水肥利用率和增加玉米产量的重要技术。经多年推广应用在我国也初具规模。本研究通过对玉米需水规律和需肥规律分析,总结玉米水肥一体化技术要点,比较玉米水肥一体化优势与缺点,以期为玉米规模化生产节本增效,提高产量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准施肥 玉米 抗倒伏:灌水时间 节本增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配方施肥技术要点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囡囡 张春峰 +2 位作者 朱宝国 孟庆英 冯浩原 《现代农业研究》 2022年第12期128-130,共3页
玉米是C4作物,其高产稳产关乎到粮食安全战略。近年来,随着我国化肥使用量零增长的逐步推进,化肥的精确、科学、合理地施用备受关注。我国玉米现阶段施肥主要存在的问题是氮肥用量偏高、氮磷钾配比不均衡、肥料利用率低、基肥和前期施... 玉米是C4作物,其高产稳产关乎到粮食安全战略。近年来,随着我国化肥使用量零增长的逐步推进,化肥的精确、科学、合理地施用备受关注。我国玉米现阶段施肥主要存在的问题是氮肥用量偏高、氮磷钾配比不均衡、肥料利用率低、基肥和前期施肥比例过大等问题。玉米配方施肥是实现玉米高产优质和节本增效的一项关键技术。本研究旨在改变传统玉米施肥的观念,归纳总结玉米科学施肥技术要点,以期指导玉米规模化安全生产,促进节本增效、节能减排的现实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荐施肥 玉米 化肥:养分平衡法 施肥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佳木斯地区糯玉米施肥技术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囡囡 《现代化农业》 2021年第8期14-15,共2页
糯玉米又称蜡质型玉米、黏玉米,起源于中国,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在佳木斯地区种植较为广泛。因此,针对佳木斯地区土壤肥力状况,推广糯玉米科学施肥的方法,不仅可以改善糯玉米品质、提高产量,还能节本增效。
关键词 土壤肥力状况 糯玉米 节本增效 佳木斯地区 科学施肥 黏玉米 营养价值 玉米施肥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机械改土方式对白浆土物理特性及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1
14
作者 孟庆英 张春峰 +4 位作者 贾会彬 朱宝国 王囡囡 高雪冬 刘婧琦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552-559,共8页
白浆土是我国东北地区主要低产土壤之一,土体中白浆层通气透水能力极差,生物酶活性很低,导致土壤表旱表涝严重,旱田作物根系有效土层一般只有20 cm左右。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包括深松在内的机械改土逐渐演变为白浆土的主要改良方式。为... 白浆土是我国东北地区主要低产土壤之一,土体中白浆层通气透水能力极差,生物酶活性很低,导致土壤表旱表涝严重,旱田作物根系有效土层一般只有20 cm左右。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包括深松在内的机械改土逐渐演变为白浆土的主要改良方式。为了探讨不同机械改土方式的改土效果,研究采用3种机械改土方式,依次为普通深松犁、秸秆心土混合犁、心土间隔混拌犁,并以普通深松犁为对照,在典型白浆土上开展改土试验。机械作业后,分别测定土壤物理性质及土壤酶活性。结果表明:秸秆心土混合犁、心土间隔混拌犁处理后,白浆层的硬度降低至7~9 kg cm-2,远低于对照白浆层硬度10~14 kg cm-2;固相分别为47.74%、50.13%,均低于对照53.16%;容重与对照相比分别降低了14.01%、10.19%。与对照相比,秸秆心土混合犁、心土间隔混拌犁降低了白浆层过氧化氢酶活性,秸秆心土混合犁处理降低了白浆层脲酶和蔗糖酶活性、增加了淀积层脲酶和蔗糖酶活性;两个处理与对照相比大豆分别增产21.34%、4.94%。秸秆心土混合犁、心土间隔混拌犁改善了土壤不良的理化性质,同时对土壤酶活性有很大的影响。研究为机械改良白浆土的评价方法探索了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浆土 机械改良 土壤物理性质 土壤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生物有机肥配施化肥对大豆植株生长、抗病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8
15
作者 朱宝国 匡恩俊 +6 位作者 滕占林 孟庆英 王囡囡 冯浩原 邱磊 高雪冬 张春峰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27-1133,共7页
【目的】研究不同生物有机肥配施化肥对大豆植株性状、抗病性及产量和效益的影响。【方法】在大田条件下采用小区试验方法,设置常规施肥和不同生物有机肥配施化肥处理,研究大豆干物质、根瘤、抗病性及其产量变化。【结果】与常规施肥相... 【目的】研究不同生物有机肥配施化肥对大豆植株性状、抗病性及产量和效益的影响。【方法】在大田条件下采用小区试验方法,设置常规施肥和不同生物有机肥配施化肥处理,研究大豆干物质、根瘤、抗病性及其产量变化。【结果】与常规施肥相比,不同生物有机肥配施化肥提高了苗期和盛花期大豆的地上部干物质、根干重和根瘤数,干物质提高幅度为5.31%~12.86%,根干重提高幅度为10.35%~20.24%,根瘤数提高幅度为12.34%~37.50%,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不同生物有机肥配施化肥显著降低了苗期根腐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显著提高大豆的株高、株荚数、株粒数及提高百粒重,提高大豆产量,2019~2020年产量提高幅度分别为7.25%~8.67%和6.50%~8.82%,与对照相比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0.05);与对照相比,不同生物有机肥配施化肥处理均提高了大豆的产值和效益值,效益值最高增加1 066.16元/hm^(2)。【结论】生物有机肥配施化肥能够促进大豆植株生长,降低病害,提高产量,提高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生物有机肥 植株性状 根腐病 产量 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肥深追可提高玉米对^(15)N的吸收、分配及利用 被引量:9
16
作者 朱宝国 韩旭东 +4 位作者 张春峰 贾会彬 孟庆英 王囡囡 匡恩俊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696-1700,共5页
【目的】利用15N示踪技术,探索不同追氮方式下玉米植株各组织器官氮素吸收、分配及氮素利用率的情况,为指导寒地玉米高产、高效施肥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试验以玉米品种德美亚3号为试验材料,设置不施氮肥(N0)、浅追施一次(S1)、... 【目的】利用15N示踪技术,探索不同追氮方式下玉米植株各组织器官氮素吸收、分配及氮素利用率的情况,为指导寒地玉米高产、高效施肥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试验以玉米品种德美亚3号为试验材料,设置不施氮肥(N0)、浅追施一次(S1)、深追施一次(D1)和深追施二次(D2)4个处理。分析了玉米氮素吸收、分配和利用特性,以及肥料贡献和残留。【结果】氮肥深追施处理玉米不同器官干物质积累量高于浅追,深追二次又显著高于一次(P<0.05);除茎外,深追二次玉米各器官氮素含量均显著高于其它处理(P<0.05);氮肥深追玉米各器官氮素积累量高于浅追,除茎和轴差异不显著外,根、叶和籽粒氮素积累量差异显著(P<0.05);深追处理15N标记氮素含量显著高于浅追(P<0.05),除穗轴外,其它器官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氮素深追15N在玉米根和籽粒分配率高于浅追,在叶和轴内的分配率相反;深追一次15N在茎中的分配率高于浅追,深追二次则低于浅追。氮肥深追与浅追相比,氮素利用率分别显著提高了26.0%和14.1%(P<0.05);氮肥深追二次与一次相比差异也显著(P<0.05);土壤15N残留率深追二次和一次处理分别比浅追一次降低2.1%(P<0.05)和1.2%,氮素损失率分别减少了23.9%和12.9%(P<0.05),肥料氮素贡献率深追二次和一次分别提高了3.6%(P<0.05)和0.6%。【结论】氮肥深追可有效提高玉米的干物质积累、氮素吸收、分配及氮素利用率,降低土壤氮素残留率,提高氮肥的贡献率,且氮肥深追二次好于一次深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追氮方式 玉米 氮素吸收与分配 氮肥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新型固体酸(γ-Al2O3)-AlCl2为催化剂的α-烯烃聚合的新催化技术 被引量:6
17
作者 蒋山 王囡囡 +3 位作者 王涛 贺民 纪敏 蔡天锡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1期873-875,共3页
研究了固载的AlCl3催化剂对α-烯烃聚合反应的催化性能.分别考察了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以及反应时间对反应性能及产物运动粘度的影响,并比较了用不同碳链α-烯烃的反应性能.结果表明,该催化剂对α-烯烃聚合反应具有较好的催化性能.
关键词 固载化 三氯化铝 Α-烯烃 聚合 润滑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面氮素施量对大豆氮素吸收与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7
18
作者 李灿东 郭泰 +5 位作者 王志新 郑伟 张振宇 李于 王囡囡 刘忠堂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361-1365,共5页
【目的】叶面喷施氮肥在大豆生产中已普遍应用,大量研究报道表明叶面喷施氮肥能够使大豆获得不同程度的增产。本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采用15N示踪技术,探索不同施氮量下氮素经大豆叶面吸收后在大豆植株各组织器官的积累与分配情况,... 【目的】叶面喷施氮肥在大豆生产中已普遍应用,大量研究报道表明叶面喷施氮肥能够使大豆获得不同程度的增产。本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采用15N示踪技术,探索不同施氮量下氮素经大豆叶面吸收后在大豆植株各组织器官的积累与分配情况,为大豆叶面氮肥的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黑龙江省大豆优势产区三江平原,以该地区5年内推广种植面积最大的大豆主栽品种"合丰55"为试验材料,采用15N示踪技术,以上海化工研究院生产的丰度为20.17%的15N标记尿素水溶液为叶面肥料,设置不同叶面氮素喷施量处理N 0、3.5、4.0、4.5、5.0 kg/hm2(N0、N1、N2、N3、N4),在大豆重要的需氮时期鼓粒期(R5)进行叶面施氮处理。分析不同叶面氮素喷施量对大豆标记氮吸收、分配利用规律以及对产量的影响。【结果】叶面喷施N 4.5 kg/hm2(N3)大豆各器官干物质积累量、氮素含量及氮素积累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与不施氮处理(N0)相比,籽粒干重(21.7 g/plant)和总干物重(70.1g/plant)分别增加6.37%和8.51%,籽粒氮素含量(6.15 g/kg)增加10.81%,籽粒氮素积累量(133.3 mg/plant)增加18.07%。在同一施氮水平下,大豆不同器官标记N积累量为籽粒>茎>叶>荚皮>叶柄>根,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在施氮量为4.5 kg/hm2处理条件下,籽粒标记氮积累量(9.76 mg/plant)分别较茎(2.46 mg/plant)、叶(1.28 mg/plant)、荚皮(1.26 mg/plant)、叶柄(0.9 mg/plant)及根(0.41 mg/plant)高2.96、6.63、6.75、9.84和22.8倍。不同施氮处理下,各器官标记氮积累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施氮量为4.5 kg/hm2处理条件下达到最高值,其中籽粒中标记氮达到9.76 mg/plant。标记氮在各器官的分配比例与积累量无明显相关性,可能是不同施氮量下各器官干物质积累量不同所致,总体表现为籽粒>茎>叶>荚皮>叶柄>根,在施氮量为5.0kg/hm2条件下籽粒标记氮分配率最高,为63.81%。【结论】在叶面喷施氮4.5 kg/hm2条件下,籽粒标记氮积累量和干物重最高,分别为每株9.76 mg和21.7 g。就"合丰55"品种而言,叶面施氮量为4.5 kg/hm2最有利于籽粒氮素及干物质积累。大豆鼓粒期(R5)进行叶面施氮时,氮素主要积累于籽粒中,有利于籽粒干物质积累,最终获得增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叶面 氮素 吸收与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式输送机液压张紧装置动态特性分析 被引量:11
19
作者 田祖织 侯友夫 +1 位作者 伍洪云 王囡囡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61-63,共3页
分析了带式输送机液压张紧装置的工作原理,应用功率键合图理论,建立了起动张紧过程和放松过程2种工况的键合图模型。选取容性元件和惯性元件上自变量的积分作为状态变量,推导出系统的状态空间方程,从而建立了动态模型,得出系统的动态特... 分析了带式输送机液压张紧装置的工作原理,应用功率键合图理论,建立了起动张紧过程和放松过程2种工况的键合图模型。选取容性元件和惯性元件上自变量的积分作为状态变量,推导出系统的状态空间方程,从而建立了动态模型,得出系统的动态特性。利用Matlab/Simulink对系统进行数值仿真,分析系统的响应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紧装置 键合图 动态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图像处理技术在玉米叶面积测量中的实际应用 被引量:10
20
作者 宋英博 郭伟 +3 位作者 张洪权 孟凡祥 王囡囡 李于 《农学学报》 2015年第8期111-114,共4页
为了解决野外对玉米群体叶面积大批量的测量,本研究采用RGB三原色分离方法,利用图像像素比值和参考物法测量玉米叶面积。结果显示:图像处理法与CI202叶面积仪法测定叶面积的相关系数为0.9479,图像处理法与剪纸法比较相关系数R2为0.9382... 为了解决野外对玉米群体叶面积大批量的测量,本研究采用RGB三原色分离方法,利用图像像素比值和参考物法测量玉米叶面积。结果显示:图像处理法与CI202叶面积仪法测定叶面积的相关系数为0.9479,图像处理法与剪纸法比较相关系数R2为0.9382,图像处理法与LI-3100台式叶面积仪R2分别为0.8561,结果证明图像处理法与其他3种方法测量结果相关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面积 玉米 图像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