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发性痛风和高尿酸血症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8
1
作者 尹相林 姚嵩坡 +7 位作者 王嘉淇 李兴洲 沈萍 展秀君 张淑红 白雪 关宝生 邱洪斌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19期1474-1479,共6页
目的:通过流行病学调查,探讨原发性痛风和高尿酸血症的病因及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设计痛风和/或高尿酸血症相关因素(生活习惯、饮食习惯及环境因素等)调查问卷,应用SPSS 19.0软件对调查结果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目的:通过流行病学调查,探讨原发性痛风和高尿酸血症的病因及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设计痛风和/或高尿酸血症相关因素(生活习惯、饮食习惯及环境因素等)调查问卷,应用SPSS 19.0软件对调查结果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经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14项因素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危险因素11项,分别为经常食用熟食、经常食用油炸食品、经常食用芦笋、经常食用坚果、经常饮酒、吸烟、每天的饮水量<1000 mL、冬季住宅温度≤17℃、冬季工作环境温度≤17℃、经常接触有毒有害物质和经常使用微波炉和电磁炉,其OR值分别为2.063、1.701、3.242、1.560、2.055、1.338、5.70、5.33、2.305、2.821和1.701;保护性因素3项,分别为偶尔食用新鲜水果、清晨起床时间5~7点和平均每天使用电脑时间<1 h,其OR值分别为0.723、0.611和0.558。(2)对所有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8项因素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危险因素6项,分别为经常饮酒、每天饮水<1000 mL、冬季住宅温度≤17℃、冬季工作环境温度≤17℃、手机为移动通讯网络和手机为联通通讯网络,其OR值分别为2.008、4.24、4.034、1.889、2.207和1.891;保护性因素2项,分别为偶尔食用蘑菇木耳和平均每天使用电脑时间<1 h,OR值分别为0.551和0.536。结论:适当调整饮食结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避免环境危险因素影响,可有效降低机体尿酸水平,控制高尿酸血症和痛风发病率,提高健康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风 高尿酸血症 尿酸 危险因素 流行病学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痛风石的微观结构及化学成分的测定 被引量:1
2
作者 白雪 张洪博 +5 位作者 尹相林 姚嵩坡 王嘉淇 孙雪薇 张睿迪 关宝生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3期181-186,共6页
目的:探讨人体不同部位痛风石的微观结构及其主要化学成分,为进一步揭示痛风患者的炎症反应机制奠定基础。方法:应用显微镜、扫描电镜等方法对痛风石的微观结构进行观察,并应用扫描电镜能谱分析、X荧光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等手段对痛风... 目的:探讨人体不同部位痛风石的微观结构及其主要化学成分,为进一步揭示痛风患者的炎症反应机制奠定基础。方法:应用显微镜、扫描电镜等方法对痛风石的微观结构进行观察,并应用扫描电镜能谱分析、X荧光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等手段对痛风石的主要晶态成分和化学元素进行检测分析。结果:通过H&E染色和扫描电镜对痛风石进行观察,发现其为不规则块状形态,内部呈针形、放射状;对痛风石进行能谱分析,发现其主要元素为C、N、O、Na等;应用X荧光分析对膝、肘、足部位痛风石进行检测,发现其主要元素分别为Cl、S、Ca、P等;通过X射线衍射法检测发现痛风石的主要晶态成份为尿酸钠水合物和尿酸二氢钠水合物。结论:痛风石主要由C、N、O、Na、Ca、Cl、S和P等元素构成,组成化合物主要为尿酸钠水合物和尿酸二氢钠水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风 痛风石 尿酸结石 痛风石化学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酸对果蝇生长发育及寿命等的影响及机制 被引量:1
3
作者 兰榕榆 白雪 +6 位作者 王景涛 尹相林 王嘉淇 张睿迪 秦思宇 关宝生 邱洪斌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038-2045,共8页
目的:通过高嘌呤饮食构建果蝇高尿酸血症模型,探讨尿酸(UA)对果蝇生长发育和寿命的影响及机制。方法:收集羽化后8 h内的果蝇100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0%腺嘌呤干预)、低浓度干预组(0.1%腺嘌呤干预)、中浓度干预组(0.2%腺嘌呤干预)和高浓... 目的:通过高嘌呤饮食构建果蝇高尿酸血症模型,探讨尿酸(UA)对果蝇生长发育和寿命的影响及机制。方法:收集羽化后8 h内的果蝇100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0%腺嘌呤干预)、低浓度干预组(0.1%腺嘌呤干预)、中浓度干预组(0.2%腺嘌呤干预)和高浓度干预组(0.3%腺嘌呤干预)。观察各组果蝇的寿命、攀爬能力及产卵量情况,并应用ELISA测定果蝇体内UA及相关酶的变化,以及氧化应激相关指标的表达变化。此外,收集果蝇卵400只,与上述分组相同,观察各组幼虫的蛹化及羽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随着培养基中腺嘌呤浓度的升高,各干预组果蝇体内UA、尿酸氧化酶(UOD)和黄嘌呤氧化酶(XOD)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各干预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表达水平及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著升高(P<0.01),一氧化氮(NO)水平显著降低(P<0.01),而丙二醛(MDA)水平则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与对照组比较,随着果蝇体内UA水平的不断升高,各干预组果蝇的平均寿命显著降低(P<0.01),中、高浓度干预组雌性果蝇的产卵量和攀爬能力显著降低(P<0.01),而各干预组雄性果蝇的攀爬能力均显著降低(P<0.01)。与对照组比较,低浓度干预组果蝇幼虫的蛹化率及羽化率显著降低(P<0.01)。结论:高浓度UA抑制果蝇的生长发育,降低果蝇的寿命、产卵量及攀爬能力,其机制可能与果蝇体内氧化-抗氧化系统失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酸 高嘌呤饮食 寿命 氧化应激 高尿酸血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索洛芬贴剂缓解慢性肌肉痛觉过敏大鼠疼痛的作用
4
作者 孙程贺 邵海云 +3 位作者 赵岩 赵红宇 王嘉淇 祝丽玲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6期345-347,共3页
目的:评价氯索洛芬贴剂在慢性肌肉痛觉过敏大鼠模型中的镇痛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32只,采用腓肠肌注射pH4.0的0.9%盐水建立肌肉痛觉过敏大鼠模型,根据给药的种类和时间不同将大鼠随机分为4组(n=8):造模前氯索洛芬组(BL组)、造模前薄荷... 目的:评价氯索洛芬贴剂在慢性肌肉痛觉过敏大鼠模型中的镇痛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32只,采用腓肠肌注射pH4.0的0.9%盐水建立肌肉痛觉过敏大鼠模型,根据给药的种类和时间不同将大鼠随机分为4组(n=8):造模前氯索洛芬组(BL组)、造模前薄荷组(BB组)、造模后氯索洛芬组(AL组)和造模后薄荷组(AB组)。BL组和BB组在腓肠肌首次注射pH4.0的0.9%盐水后第5d分别每天给予氯索洛芬贴剂和不含氯索洛芬的薄荷贴剂;AL组和AB组在腓肠肌首次注射pH4.0的0.9%盐水后第14d分别每天给予氯索洛芬贴剂和不含氯索洛芬的薄荷贴剂。所有大鼠首次注射pH4.0的0.9%盐水前1d(T0)、第1、5、6、8、10、12、14、16、19、20d时(T1~T10)采用von Frey纤维丝法测定大鼠的机械痛阈。结果:分别与BB组T5时相比,BB组大鼠的机械痛阈于T14时开始降低(P<0.05);分别与AB组T5时相比,AB组大鼠的机械痛阈于T6时开始降低(P<0.05);分别与各自的T5时相比,BL组大鼠的各时间点机械痛阈无改变,AL组大鼠的机械痛阈于T10时开始降低(P<0.05)。结论:氯索洛芬贴剂能减轻慢性肌肉痛觉过敏大鼠机械痛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索洛芬 痛觉过敏 机械刺激缩足阈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