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南乡村生态旅游发展模式初步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王嘉学 谢洪忠 《昆明大学学报》 2005年第B10期47-51,共5页
乡村生态旅游是以乡村为背景的,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并具有突出的积极生态效应的一种乡村旅游形式。发展乡村生态旅游能有效地把可持续发展贯穿于旅游扶贫工作中,对于促进云南乡村资源开发、解决“三农”问题、推进云南旅游可持续发展... 乡村生态旅游是以乡村为背景的,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并具有突出的积极生态效应的一种乡村旅游形式。发展乡村生态旅游能有效地把可持续发展贯穿于旅游扶贫工作中,对于促进云南乡村资源开发、解决“三农”问题、推进云南旅游可持续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云南乡村生态旅游资源突出。但乡村社会经济基础薄弱,农村居民文化素质低,商业意识、旅游意识淡薄,科技支撑不足。培育与发展乡村生态旅游任重道远。结合大量的实地调查和分析,笔者提出了“政府引导。构建三大机制,实施三步推进战略,搭建四大平台,抓好四大关键技术。树立五种类型的乡村生态旅游典型示范,多种组织经营方式并存”的发展模式。以推进云南乡村生态旅游持续、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乡村生态旅游 发展 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东喀斯特山原红壤退化过程中剖面颗粒分形特征 被引量:4
2
作者 张磊 王家文 +3 位作者 王嘉学 尹一凡 赵茜 肖梦景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8-23,共6页
山原红壤是在古气候影响下残存于高原面的古红土,近年来退化严重。为认识山原红壤的质地和退化程度,以滇东山原红壤典型发育地带为研究对象,对灌丛、草地、松林、红裸土剖面的土壤颗粒分形特征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土壤颗粒分形维数... 山原红壤是在古气候影响下残存于高原面的古红土,近年来退化严重。为认识山原红壤的质地和退化程度,以滇东山原红壤典型发育地带为研究对象,对灌丛、草地、松林、红裸土剖面的土壤颗粒分形特征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土壤颗粒分形维数在2.734~2.829,土壤质地整体属于粉质粘壤土。随着深度的增加,灌丛、草地、松林的土壤分形维数逐渐变大,红裸土则呈现出相反的规律。黏粒含量与土壤颗粒分形维数在土壤剖面上表现出相同的变化规律,砂粒和粉粒规律不明显。分形维数与黏粒呈极显著正相关,主要由黏粒决定,与粗砂呈负相关,与细砂和粉粒呈正相关,但均不显著(p〈0.05)。分形维数与有机质呈正相关,与速效钾、速效磷、硝态氮呈负相关,均不显著(p〈0.05)。分形维数可以表征山原红壤退化过程中剖面质地的均一程度,作为判断土壤质地差异的重要指标,在一定程度也可以反映土壤的肥力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原红壤 剖面 质地 分形维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东喀斯特地区红裸土表层团聚体稳定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张磊 王嘉学 +2 位作者 代云川 肖梦景 秦洪元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90-796,共7页
红裸土是古气候影响下残存于高原面的古红土。对14个典型样地表层样品的团聚体稳定性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根据国际制的划分,红裸土总体属于粉质黏土;〉O.25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wR025)在28.77%~52.87%,... 红裸土是古气候影响下残存于高原面的古红土。对14个典型样地表层样品的团聚体稳定性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根据国际制的划分,红裸土总体属于粉质黏土;〉O.25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wR025)在28.77%~52.87%,团聚体结构破坏率(PAD)在34.28%~68.10%,平均重量直径(MWD)在0.53~1mm,几何平均直径(GMD)在0.37~O.58mm,分形维数(FD)在2.79~2.92,与其他西南典型岩溶区土壤相比,5个指标均反映出红裸土结构稳定性差,抗蚀性弱,物理性质劣的特征。分析还表明,红裸土团聚体的水稳性结构指标均与有机质含量呈现出显著或者极显著的相关关系,与黏粒含量均呈现相关关系,但不显著。红裸土缺乏有机质的供给,长期裸露,导致表层土壤结构稳定性劣化,是造成红裸土发育区水土流失严重和难以生长植被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裸土 团聚体 黏粒 有机质 植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旅游城市环境脆弱度评价与旅游发展对策分析——以昆明市为例 被引量:6
4
作者 吕利军 王嘉学 +1 位作者 袁花 肖波 《旅游研究》 2009年第2期13-18,共6页
昆明市作为旅游城市,自然、人文旅游资源丰富多样,但由于受特殊的地质地貌、水文条件等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的影响,使昆明市成为典型的环境脆弱区。通过分析昆明市具体情况,结合Delphi法,确定了适合昆明市的环境脆弱性评价的关键指标。... 昆明市作为旅游城市,自然、人文旅游资源丰富多样,但由于受特殊的地质地貌、水文条件等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的影响,使昆明市成为典型的环境脆弱区。通过分析昆明市具体情况,结合Delphi法,确定了适合昆明市的环境脆弱性评价的关键指标。在此基础上,利用AHP法确定评价指标体系,借助综合指数法对昆明市的生态环境做了定性和定量的评价。最后,对昆明市发展旅游业的对策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脆弱度 昆明市 AHP 综合指数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位序-规模法则的区域旅游系统规模等级结构的实证研究——以云南省为例 被引量:8
5
作者 吕利军 王嘉学 袁花 《旅游研究》 2010年第1期7-12,共6页
基于位序-规模法则模型的基础上,借助分形值q,以区域非农业人口、GDP规模和旅游外汇收入为分析指标,对2003~2007年云南省16市(州)的区域旅游系统规模等级结构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整个系统内人口规模朝着非均衡态势发展,中间层次... 基于位序-规模法则模型的基础上,借助分形值q,以区域非农业人口、GDP规模和旅游外汇收入为分析指标,对2003~2007年云南省16市(州)的区域旅游系统规模等级结构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整个系统内人口规模朝着非均衡态势发展,中间层次市(州)旅游发展速度较快,高位次市(州)的垄断地位比较突出,区域旅游系统等级规模结构趋于高集中态势演替,区域旅游系统发展相对稳定。鉴于此,笔者从旅游基础设施条件差异、区域资源禀赋差异和区域旅游发展历史背景差异等角度阐述了造成云南省区域旅游系统出现等级结构的原因;最后笔者以位序-规模法则为指导,从分析结果出发就均衡云南省区域旅游系统规模等级结构提出一些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位序-规模法则 区域旅游系统 非农业人口 GDP 旅游外汇收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东南峰林峰丛区主要盆地生态环境质量评估 被引量:1
6
作者 耿丽丽 王嘉学 +1 位作者 代云川 谢燕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04-208,213,共6页
运用Fragstats 3.4,选取生态意义比较明显的景观格局指数,运用GIS空间分析的方法,结合云南省DEM数据和美国陆地卫星影像数据,对滇东南峰林峰丛区主要盆地生态环境质量进行评估。结果表明:(1)各盆地的基质景观均为耕地,所占面积比例38... 运用Fragstats 3.4,选取生态意义比较明显的景观格局指数,运用GIS空间分析的方法,结合云南省DEM数据和美国陆地卫星影像数据,对滇东南峰林峰丛区主要盆地生态环境质量进行评估。结果表明:(1)各盆地的基质景观均为耕地,所占面积比例38.13%-77.17%。其次是灌木林地和草地,湿地和人造地表分布比较零散,有些盆地没有湿地景观分布;(2)八宝、广南和丘北生态环境质量等级最高,其灌木林地所占比例最高,分别为35.51%,30.61%和24.50%,草地次之。而蒙自、沙甸和开远盆地生态环境质量最低,其中开远盆地灌木林地所占比例最低,为2.70%;(3)主要盆地多样性指数较大,景观总体空间格局异质性较高,灌木林地和草地对生态环境质量的贡献率较高,多样性指数低,景观异质性偏低,耕地对生态环境质量的贡献率相对较低;(4)景观破碎化指数与生态环境指数呈显著负相关;(5)灌木林地和草地景观对盆地生态环境质量的贡献率与盆地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东南 主要盆地 生态环境质量 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入境旅游客源市场分析 被引量:9
7
作者 房佳宁 王嘉学 白海霞 《昆明大学学报》 2008年第4期41-44,共4页
从时间结构分析,云南省入境旅游业发展形势良好,但客源市场受自然、社会因素的影响较大,存在不稳定性,从空间结构分析,以外国人为主,总体格局是以亚洲为中心,欧美为两翼,具有明显的地理集中性,存在不稳定,易动荡的特点,因此云南发展入... 从时间结构分析,云南省入境旅游业发展形势良好,但客源市场受自然、社会因素的影响较大,存在不稳定性,从空间结构分析,以外国人为主,总体格局是以亚洲为中心,欧美为两翼,具有明显的地理集中性,存在不稳定,易动荡的特点,因此云南发展入境旅游应做到:明确目标市场,调整旅游产品结构,加强区域联合,加大宣传促销,加强硬,软件的建设,继续发挥2008北京奥运会的后续效应,开拓旅游市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省 入境旅游客源市场 开拓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池水体环境污染研究综述 被引量:4
8
作者 吕利军 王嘉学 《水科学与工程技术》 2009年第5期65-68,共4页
水体环境作为一个地区或者流域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能直接反映和制约该地区的自然生态环境质量,揭示区域的环境状况演化与变迁。针对滇池水体环境污染问题,综述了滇池水体环境的自然环境演变和水体污染演变、滇池水体污染的机制和... 水体环境作为一个地区或者流域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能直接反映和制约该地区的自然生态环境质量,揭示区域的环境状况演化与变迁。针对滇池水体环境污染问题,综述了滇池水体环境的自然环境演变和水体污染演变、滇池水体污染的机制和治理措施及滇池水体污染的研究方法,为进一步研究滇池水体环境服务。并提出了滇池水体环境污染研究中存在的缺陷及在今后的研究中应注意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池 水体污染 富营养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东山原红壤退化过程中的土壤剖面有机质与养分变异 被引量:2
9
作者 许路艳 王嘉学 +1 位作者 余洁芳 王浩瀚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47-952,共6页
山原红壤是云贵高原广泛发育的一种地带性古土壤,近年来退化严重,为了解山原红壤退化过程,采用"以空间换时间"的思路,对云贵高原山原红壤区同一区域林地、灌丛、草地和裸地土壤剖面养分含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从能生长... 山原红壤是云贵高原广泛发育的一种地带性古土壤,近年来退化严重,为了解山原红壤退化过程,采用"以空间换时间"的思路,对云贵高原山原红壤区同一区域林地、灌丛、草地和裸地土壤剖面养分含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从能生长植被的山原红壤至多年难以生长植被的"红裸土",土体平均有机质含量呈灌丛>草地>林地>裸地的变化趋势;灌丛和草地土壤有机质含量随剖面深度递增而降低,裸地和林地土壤削面有机质含量没有明显的垂直变化规律;与有植被覆盖的各土体相比裸地的硝态氮、铵态氮和速效钾剖面含量具有特殊性,硝态氮含量随剖面深度的递增明显减小,铵态氮含量随剖面深度的递增而增大;随着植被的退化,土壤有机质与养分的相关性大致呈减弱趋势,灌丛的土壤有机质与养分的相关性最强,裸地土壤有机质与养分相关性最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原红壤 土壤剖面 有机质 养分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