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侧向移位理论对“NP+V-起来+AP”结构的句法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和玉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6-60,共5页
关于"NP+V-起来+AP"的句法研究有"中动说"和"话题说",但都只能解释部分语言事实。Nunes(2001,2004)的侧向移位理论(Sideward Movement)可为"NP+V-起来+AP"结构提供统一的附加语(Adjunct)分析... 关于"NP+V-起来+AP"的句法研究有"中动说"和"话题说",但都只能解释部分语言事实。Nunes(2001,2004)的侧向移位理论(Sideward Movement)可为"NP+V-起来+AP"结构提供统一的附加语(Adjunct)分析。具体而言,该结构是包含附加语"V-起来"的复杂谓语结构。"V-起来"在句法运算时投射为独立的语段vP1;"V-起来"的内/外论元在推导过程中被拷贝后与主句的轻动词形成vP2。在主句推导的过程中,vP1附接于vP2,形成复杂谓语结构。如果句首的NP不是动词V的核心论元,无侧向移位发生;但vP1同样附接于vP2,为主句谓语事件的实现提供条件或情景。采纳附加语分析,不同分布和句法表现的"NP+V-起来+AP"句子可获得统一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P+V-起来+AP"结构 侧向移位 附加语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动句及物性的最简句法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王和玉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5年第2期40-47,共8页
及物性是谓语的句法属性,由轻动词v上的题元特征决定。中动语态概念有待论证,因为语态标记实质上体现的是谓语及物性的差异。及物性更适合三分:有[u A u C]题元特征的v决定其谓语的高及物性,只带[u C]或[u A]题元特征的v决定其谓语的低... 及物性是谓语的句法属性,由轻动词v上的题元特征决定。中动语态概念有待论证,因为语态标记实质上体现的是谓语及物性的差异。及物性更适合三分:有[u A u C]题元特征的v决定其谓语的高及物性,只带[u C]或[u A]题元特征的v决定其谓语的低及物性,而无题元特征的v决定了其谓语的非及物性。中动谓语中v不含[u A]特征,故不允准施事外论元;但其[u C]特征允准致事外论元合并在spec-v P位置,是低及物性谓语。不同语言对及物性高低和有无的敏感程度不一,采用的形态标记也不一致,导致了中动句的跨语言变异现象。以及物性消解语态概念,理论上简化了语法构件,经验上合理解释了中动句的句法语义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动句 及物性 题元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控制结构的研究现状、问题和前景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和玉 《外文研究》 2015年第3期16-24,104-105,共11页
控制现象牵涉空语类、限定性、抽象格、局域性等诸多句法理论,是生成句法中的重要理论模块。鉴于其复杂性和变异现象,控制结构得到了不同研究领域的广泛关注。现有研究存在两大问题:一是对控制结构界定不一,分类繁杂;二是各种控制理论... 控制现象牵涉空语类、限定性、抽象格、局域性等诸多句法理论,是生成句法中的重要理论模块。鉴于其复杂性和变异现象,控制结构得到了不同研究领域的广泛关注。现有研究存在两大问题:一是对控制结构界定不一,分类繁杂;二是各种控制理论视角单一,或否定控制结构的句法地位,或为统一解释而削足适履。多模块研究途径有明显优势,但仍面临各模块如何分工的问题。习得研究显示儿童从小就具备控制结构的句法语义知识,进一步证明了控制结构的普遍语法属性。未来的控制结构研究有待四大突破:一是在最简句法框架内探讨控制现象;二是确定和分析汉语中的控制结构;三是探索其他非限定小句和名词短语内部的控制现象;四是延伸和充实控制结构习得研究的语言和语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制结构 变异性 多模块研究 普遍语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语篇分析角度看Edelweiss歌词的翻译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和玉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85-87,共3页
语篇分析为翻译提供了新视角,功能语法在歌词语篇及其翻译方面同样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在歌词翻译过程中,还应考虑原文和译文音节数的对等,翻译过程中不存在明显的简化(simplification)现象。
关键词 歌词 语篇分析 翻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态现象的句法研究——基于轻动词题元特征分解组配假设的最简诠释
5
作者 王和玉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9年第2期120-132,F0003,共14页
最简句法将题元角色重析为谓语词项的题元特征,在运算中通过合并名词性成分得以核查。按轻动词题元特征分解组配假设,核心功能语类v带有[u A(gent)]和[u C(ause)]两种无解题元特征,逻辑上有四种特征组配关系,这样既构建了施事agent和致... 最简句法将题元角色重析为谓语词项的题元特征,在运算中通过合并名词性成分得以核查。按轻动词题元特征分解组配假设,核心功能语类v带有[u A(gent)]和[u C(ause)]两种无解题元特征,逻辑上有四种特征组配关系,这样既构建了施事agent和致事cause两种外论元的允准机制,也解释了不同谓语结构的及物性差异。普遍语法没有专门的语态范畴,各种语态现象均可通过句法轻动词v上的题元特征进行最简诠释。主动谓语的轻动词v带[u A]特征,生成施动性的谓语结构;中动谓语的轻动词v带[u C]特征,生成致使性的谓语结构;被动谓语的轻动词v缺乏题元特征,生成非及物性谓语结构。与被动谓语不同,主动谓语和中动谓语都具有及物性。所谓的语态标记实际上体现的是谓语及物性差异,由轻动词上的题元特征及其不同组配方式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态现象 轻动词 题元特征 及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言的结构设计》述评
6
作者 王和玉 《外文研究》 2015年第4期91-95,108,共6页
Stroik&Putnam的新作《语言的结构设计》继承和发展了他们多年来探索的存活最简句法(survival minimalism),颠覆了Chomsky关于语言结构的设计。该书从概念必要性出发,主张狭义句法(包括词库、词汇序列、计算系统)内嵌于应用系统之... Stroik&Putnam的新作《语言的结构设计》继承和发展了他们多年来探索的存活最简句法(survival minimalism),颠覆了Chomsky关于语言结构的设计。该书从概念必要性出发,主张狭义句法(包括词库、词汇序列、计算系统)内嵌于应用系统之中。这种新型的语言结构观为语言起源和习得提供了激进而新颖的见解。该书主要包括3项内容:1)以生物和物理法则为基础,为人类语言设计了新的结构;2)探索了语言演变和进化生物学之间的联系;3)利用存活最简句法为附加/修饰结构和并列结构提供了全新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的结构设计 概念必要性 存活最简句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言与心智——塞尔与乔姆斯基的语言思想辨析 被引量:3
7
作者 谢国平 王和玉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8-61,共4页
语言哲学向心智哲学的转向过程中,塞尔和乔姆斯基的影响不容忽视。塞尔创立了心智哲学,乔姆斯基倡导内在语言观。在语言的哲学思考上,两者同时关注了语言和心智的密切关系。对塞尔和乔姆斯基而言,只有承认心智和语言现象的本体论地位,... 语言哲学向心智哲学的转向过程中,塞尔和乔姆斯基的影响不容忽视。塞尔创立了心智哲学,乔姆斯基倡导内在语言观。在语言的哲学思考上,两者同时关注了语言和心智的密切关系。对塞尔和乔姆斯基而言,只有承认心智和语言现象的本体论地位,抛弃传统二元论,摈弃还原论的思想,采取自然主义的研究方法才能解密语言和心智。在具体研究路径和目标上,二者也存在差异。塞尔主要从哲学层面考察心智现象,关注语言与意义、语言与社会的关系,主张形而上的分析路径;乔姆斯基则维护语言官能的独立性,认为思维与语言同构,语言是心智的一部分,侧重研究语言的句法运算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智哲学 塞尔 心智语言观 乔姆斯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中国话语体系下的商务英语专业教学 被引量:3
8
作者 戴晖 王和玉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1年第1期51-57,共7页
本文结合当代商业概论课程教学案例,对开展中国话语体系下的商务英语专业教学的必要性和策略加以分析。本文认为,商务英语专业教学必须把立德树人放在首位,立足中国话语体系、专业领域和课程教学的最新研究成果,深度提炼、整合、加工并... 本文结合当代商业概论课程教学案例,对开展中国话语体系下的商务英语专业教学的必要性和策略加以分析。本文认为,商务英语专业教学必须把立德树人放在首位,立足中国话语体系、专业领域和课程教学的最新研究成果,深度提炼、整合、加工并进一步拓展和开发教学内容中的思政元素,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塑造人格于一体。这种教学模式有助于商务英语专业持续改进教学质量,加强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更好地服务国家深入推进对外开放和"一带一路"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话语体系 商务英语专业 课程思政 教学内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株来源于茅台酒酿造过程宛氏拟青霉MTDF-01的全基因组测序及分析 被引量:8
9
作者 王和玉 刘延峰 +3 位作者 张巧玲 堵国成 杨帆 李江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4期185-192,共8页
为深入了解宛氏拟青霉(Paecilomyces variotii)在酱香型白酒生产过程中代谢机理,为今后进一步挖掘及调控P. variotii在白酒酿造过程中代谢提供必要生物信息学基础。通过PacBio RS II测序平台对P. variotii MTDF-01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并... 为深入了解宛氏拟青霉(Paecilomyces variotii)在酱香型白酒生产过程中代谢机理,为今后进一步挖掘及调控P. variotii在白酒酿造过程中代谢提供必要生物信息学基础。通过PacBio RS II测序平台对P. variotii MTDF-01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并且对测序数据进行基因组组装、基因预测和功能注释、碳水化合物基因预测、次级代谢产物合成基因簇预测,以及与已报道全基因组序列的分离于土壤中的耐甲醛P. variotii No.5进行比较基因组分析和共线性分析。基因组拼接得到19 个基因组骨架和19 个重叠群,总长度为30 833 540 bp,GC平均含量为47.46%。基因组中预测到8 815 个基因、5 044 个简单重复序列,221 个tRNA,49 个rRNA。总共注释基因8 662 个,其中淀粉和纤维素水解酶基因分别有60 个和165 个,次级代谢产物合成基因簇23 个。P. variotii MTDF-01与P. variotii No.5基因组存在翻转、异位等基因组重排,两者基因组共存在16 414 处单核苷酸碱基突变,其中有525 个碱基缺失,335 个碱基插入,15 554 个单碱基替换。本研究利用PacBio RS II测序平台获得了P. variotii MTDF-01的全基因组信息,并且分析P. variotii MTDF-01的潜在功能,为深入了解P. variotii在白酒生产过程中的代谢机理提供了遗传信息基础,对今后酱香型白酒中风味和健康物质的调控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茅台酒 拟青霉 全基因组测序 基因注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菌剂对白酒丢糟高温好氧堆肥的影响 被引量:11
10
作者 王和玉 江友峰 +5 位作者 胡旭 袁颉 汪地强 王莉 王岩 郭夏丽 《酿酒科技》 2015年第1期19-22,共4页
将具有高效纤维素降解能力和氨化作用的复合菌剂接种到以白酒丢糟为主要原料的堆肥中,通过测定堆积发酵过程各种发酵参数和成分变化,以研究复合菌剂对白酒丢糟高温好氧堆肥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堆肥过程中,接菌堆体比对照(CK)提前2 d进... 将具有高效纤维素降解能力和氨化作用的复合菌剂接种到以白酒丢糟为主要原料的堆肥中,通过测定堆积发酵过程各种发酵参数和成分变化,以研究复合菌剂对白酒丢糟高温好氧堆肥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堆肥过程中,接菌堆体比对照(CK)提前2 d进入高温期,且高温期持续时间较对照长。堆肥结束,接菌堆体NH4+-N含量和总氮损失率分别比CK低28.3%、4.1%,而NO3--N含量、有机氮和总氮含量分别比CK高出22.2%、6.6%和7.9%。接菌处理的纤维素降解率、腐殖化指数(HI)和发芽指数(GI)分别比CK高18.7%、113.5%和8.6%。复合菌剂的添加促进了白酒丢糟堆肥化的进行,有效地提高了有机肥的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酒丢糟 堆肥 复合菌剂 氮素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衣芽孢杆菌固态发酵代谢产物分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王和玉 杨帆 +4 位作者 林琳 王莉 杨代永 吕云怀 季克良 《酿酒科技》 2011年第9期32-34,37,共4页
从茅台酒生产环境中分离纯化得到1株细菌MTDB-02,经16S rDNA测序比对,最终将MTDB-02定性为地衣芽孢杆菌。将该菌在制曲工艺、堆积工艺以及兼性条件下分别进行纯种固态发酵,利用GC-MS对其代谢物进行检测解析。结果表明,该菌纯种固态发酵... 从茅台酒生产环境中分离纯化得到1株细菌MTDB-02,经16S rDNA测序比对,最终将MTDB-02定性为地衣芽孢杆菌。将该菌在制曲工艺、堆积工艺以及兼性条件下分别进行纯种固态发酵,利用GC-MS对其代谢物进行检测解析。结果表明,该菌纯种固态发酵能代谢产生70多种物质。这些物质中有多种是食品中的风味物质和风味前体物质,亦是茅台酒呈香呈味物质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 地衣芽孢杆菌 固态发酵 代谢产物 茅台酒风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枯草芽孢杆菌利用不同基质所产代谢物的分析对比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和玉 杨帆 +4 位作者 姚翠屏 林琳 王莉 吕云怀 季克良 《酿酒科技》 2009年第12期93-95,共3页
从茅台酒生产环境中分离纯化得到一株耐高温枯草芽孢杆菌。分别以小麦和高粱作为培养基采用制曲工艺条件进行固态发酵培养,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其代谢产物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表明,该菌利用2种培养基均能代谢生成酱香型白酒... 从茅台酒生产环境中分离纯化得到一株耐高温枯草芽孢杆菌。分别以小麦和高粱作为培养基采用制曲工艺条件进行固态发酵培养,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其代谢产物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表明,该菌利用2种培养基均能代谢生成酱香型白酒中含量较高的4-甲基吡嗪,其中以小麦为培养基所产4-甲基吡嗪含量达1.86mg/kg小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 枯草芽孢杆菌 小麦 高粱 制曲工艺 代谢产物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缨子高粱淀粉分子结构及糊化特性研究 被引量:30
13
作者 倪德让 孔祥礼 +4 位作者 孙崇德 叶兴乾 林琳 王和玉 王莉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75-79,共5页
分别采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及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茅台酒酿造专用高粱红缨子淀粉的颗粒结构,采用离子色谱分析其支链淀粉链长分布特征,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快速黏度仪及流变仪分析其淀粉糊化特征。结果表明,红缨子高粱淀粉... 分别采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及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茅台酒酿造专用高粱红缨子淀粉的颗粒结构,采用离子色谱分析其支链淀粉链长分布特征,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快速黏度仪及流变仪分析其淀粉糊化特征。结果表明,红缨子高粱淀粉颗粒大小介于5~20μm,部分颗粒表面有凹陷或呈蜂窝状;淀粉颗粒晶体结构为A型,结晶度为31.0%,淀粉颗粒表面结构的有序性比水稻、马铃薯等其他淀粉高;支链淀粉含有较高的fb3长链组分;在低温及高频率条件下,其动态模量相对较高;另外,红缨子高粱淀粉拥有较高的糊化温度和糊化吸收热焓值,具备高崩解值和低回生值等适宜酿酒的重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缨子高粱 淀粉 分子结构 糊化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酚类化合物HPLC指纹图谱在红缨子高粱原料品质监控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4
作者 倪德让 叶兴乾 +4 位作者 林琳 孙崇德 孔祥礼 王和玉 王莉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250-255,共6页
以17个不同产地的红缨子高粱样品和8个其他酿酒高粱品种为样本,采用双流动相梯度洗脱(A相为0.1%甲酸溶液,B相为乙腈,柱温25℃,检测波长288 nm,流速0.5 mL/min),建立基于多酚类化合物的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并进行相似度评价、聚类分析... 以17个不同产地的红缨子高粱样品和8个其他酿酒高粱品种为样本,采用双流动相梯度洗脱(A相为0.1%甲酸溶液,B相为乙腈,柱温25℃,检测波长288 nm,流速0.5 mL/min),建立基于多酚类化合物的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并进行相似度评价、聚类分析与主成分分析。相似度分析显示,17批红缨子高粱间具有极高的相似度(>0.97),而其余酿酒高粱品种与红缨子高粱的相似度均低于0.90。在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中,红缨子高粱在判别距离为5时大部分聚为一类,得以与其他品种酿酒用高粱区分开。通过多酚类化合物高效液相色谱的指纹图谱技术能方便、高效地实现红缨子高粱与其他酿酒高粱品种的差异识别,可为红缨子高粱原料的品质监控提供指导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缨子高粱 指纹图谱 高效液相色谱 聚类分析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酱香型白酒下造沙轮次的微生物多样性 被引量:26
15
作者 吕锡斌 吴耀领 +11 位作者 郝飞 曾祥炼 张巧玲 陈良强 袁颉 罗汝叶 杨帆 王和玉 王莉 尉洪涛 韩培杰 白逢彦 《酿酒科技》 2019年第3期52-58,64,共8页
下沙、造沙是酱香型白酒的基础轮次,为探究酱香型白酒下沙、造沙轮次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微生物多样性与样品之间的关系,本研究采用了高通量测序对酒醅中细菌、真菌多样性进行了全面解析。结果表明,下沙、造沙分别检测到细... 下沙、造沙是酱香型白酒的基础轮次,为探究酱香型白酒下沙、造沙轮次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微生物多样性与样品之间的关系,本研究采用了高通量测序对酒醅中细菌、真菌多样性进行了全面解析。结果表明,下沙、造沙分别检测到细菌203个属和184个属,真菌160个属和109个属。下沙、造沙期间细菌优势菌属均为乳酸菌,堆积发酵结束,Weissella paramesenteroides、Pediococcus acidilactici、Lactobacillus panis占比可达80%以上,窖内7 d时的菌群结构发生较大变化,至窖内发酵结束,Lactobacillus panis、Lactobacillus sp.、Lactobacillus acetotolerans占比可达90%以上;下沙、造沙期间的真菌优势菌属均为酵母菌,下沙堆积到入窖,Pichia kudriavzevii均占绝对优势,占比在90%左右,造沙窖内发酵时,Saccharomyce scerevisiae大量繁殖,至窖内发酵结束达到22.32%,Pichia kudriavzevii占比仍达48.78%。该研究结果揭示,酱香型白酒下沙、造沙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的多样性,确定了下沙、造沙的主要微生物种类,反映了不同阶段微生物群落特点,为深入研究酿造机理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酱香型白酒 酒醅 高通量 菌群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区酿酒高粱的种质形成和发展 被引量:48
16
作者 闫松显 吕云怀 +3 位作者 王莉 汪地强 王和玉 赵亮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7-21,共5页
高粱是我国重要的栽培作物,也是全国大部分名优酒厂主要的酿造原料。近年来在全国高粱种植面积逐渐减少的背景下,西南区的酿酒高粱却得到了迅速发展。该文综述了酿酒高粱品质性状的研究进展和我国西南区糯高粱种质群体的形成,提出贵州... 高粱是我国重要的栽培作物,也是全国大部分名优酒厂主要的酿造原料。近年来在全国高粱种植面积逐渐减少的背景下,西南区的酿酒高粱却得到了迅速发展。该文综述了酿酒高粱品质性状的研究进展和我国西南区糯高粱种质群体的形成,提出贵州等地优质糯高粱是在当地环境"自然选择"和产业发展"人工选择"的共同推动下,逐渐形成一个特异的种质群体。好酒离不开好粮,酿酒行业的深度调整促使原料品质和专用化水平提高,茅台酒的辉煌来自源头上对"第一车间"品质的选择和把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酿酒高粱 种质形成 品质 茅台酒 西南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酱香型白酒高温大曲游离氨基酸比较分析 被引量:28
17
作者 张巧玲 吕锡斌 +4 位作者 秦兴 陈良强 杨帆 王和玉 王莉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3-57,共5页
大曲氨基酸是大曲色泽形成的原因之一,同时能为微生物生长代谢提供氮源及为大曲香气合成提供前体物质。以酱香型白酒高温拆仓大曲(白曲、黄曲和黑曲)为研究对象,采用茚三酮衍生法研究了其游离氨基酸组成和差异。结果表明,黑曲中总游离... 大曲氨基酸是大曲色泽形成的原因之一,同时能为微生物生长代谢提供氮源及为大曲香气合成提供前体物质。以酱香型白酒高温拆仓大曲(白曲、黄曲和黑曲)为研究对象,采用茚三酮衍生法研究了其游离氨基酸组成和差异。结果表明,黑曲中总游离氨基酸含量最高(12.52 mg/g),黄曲次之(10.57 mg/g),白曲最低(9.65 mg/g)。从酱香型大曲中可检测出天冬氨酸、苏氨酸、丝氨酸、天冬酰胺、谷氨酸、甘氨酸、丙氨酸、缬氨酸、蛋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鸟氨酸、赖氨酸、组氨酸、精氨酸和脯氨酸共18种氨基酸以及γ-氨基丁酸。白曲、黄曲、黑曲的不同游离氨基酸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基于该18种游离氨基酸建立判别模型,可实现对酱香型白酒大曲类别的有效判别。通过对大曲游离氨基酸的分析,为进一步揭示不同类别大曲功能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酱香型大曲 游离氨基酸 差异分析 判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测定白酒中16种甜味剂 被引量:17
18
作者 刘松 赵振宇 +2 位作者 江锋 聂叶 王和玉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66-170,共5页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选择正负离子模式同时扫描,建立了同时检测白酒中16种痕量甜味剂的快速测定方法。研究结果表明:样品经Hypersil Golda Q色谱柱分离,以甲醇-水(含5 mmol/L乙酸铵)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选择正负离子模式同时扫描,建立了同时检测白酒中16种痕量甜味剂的快速测定方法。研究结果表明:样品经Hypersil Golda Q色谱柱分离,以甲醇-水(含5 mmol/L乙酸铵)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7种人工甜味剂和9种天然甜味剂在各自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均>0.995,在3个不同浓度添加水平下,样品平均回收率在75.8%~119.7%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在0.1%~12.0%之间,定量限在0.2~25.5μg/L之间。该方法样品前处理简单、快速、灵敏度高、甜味剂种类覆盖范围广,适用于白酒中16种甜味剂的检测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酒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 人工甜味剂 天然甜味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酒酿造中产正丙醇的微生物溯源研究 被引量:13
19
作者 卢建军 杨帆 +4 位作者 杨婧 陈良强 刘延峰 王和玉 王莉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51-155,共5页
利用生物信息数据资源,对白酒酿造过程中产正丙醇微生物进行定向补充筛查,并对筛查后的菌株进行了发酵验证。结果表明,基于KEGG数据库明确了正丙醇的产生途径为丙酸代谢途径,其催化的关键酶为丙二醇脱水酶、1,3-丙二醇脱氢酶和1-丙醇脱... 利用生物信息数据资源,对白酒酿造过程中产正丙醇微生物进行定向补充筛查,并对筛查后的菌株进行了发酵验证。结果表明,基于KEGG数据库明确了正丙醇的产生途径为丙酸代谢途径,其催化的关键酶为丙二醇脱水酶、1,3-丙二醇脱氢酶和1-丙醇脱氢酶;通过NCBI数据库确定了表达该3种关键酶的微生物种类信息,结合白酒发酵过程中的微生物群落构成,确定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具有代谢产生正丙醇的潜在特性;发酵结果显示,面包乳杆菌(Lactobacillus panis)代谢生成正丙醇的能力相对较强,产量为263.7mg/L。该研究结果表明,乳酸杆菌是白酒酿造中产正丙醇的重要微生物来源之一。该研究为白酒酿造过程正丙醇的调控提供新的研究方向,同时该方法也可以为其他食品发酵过程中目标风味物质的微生物溯源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信息学 定向筛选 微生物溯源 正丙醇 乳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茅台酒生产过程中的微生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67
20
作者 范光先 王和玉 +6 位作者 崔同弼 陈爱菊 韩萍 蒋红军 江鹏 王莉 郭坤亮 《酿酒科技》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75-77,共3页
目前,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微生物室已从茅台地域环境、制曲发酵、堆积发酵过程中分离并保藏微生物329种。近年来,技术中心从分离的微生物中发现了数10株与酿酒有关的功能菌株;进行了探索功能菌株在酱香型白酒新生产场地中的... 目前,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微生物室已从茅台地域环境、制曲发酵、堆积发酵过程中分离并保藏微生物329种。近年来,技术中心从分离的微生物中发现了数10株与酿酒有关的功能菌株;进行了探索功能菌株在酱香型白酒新生产场地中的科学使用,以此提高基酒质量并完善其风格特征的初步研究;深入研究了茅台酒的微生物发酵机理,提高了对茅台酒主体香气香味成分的形成过程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 茅台酒 功能菌株 发酵机理 主体香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