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深基坑开挖对临近建筑物影响的数值分析
1
作者 王呈呈 《黑龙江交通科技》 2024年第9期159-164,共6页
以南京江北大道下穿定山大街节点改造工程为背景,对基坑施工工况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基坑施工对临近建(构)筑物的变形影响。计算得出,基坑开挖引起临近建(构)筑物最大水平位移1.63 mm,最大倾斜率0.179‰,满足规范要求,同时对基坑施工过程... 以南京江北大道下穿定山大街节点改造工程为背景,对基坑施工工况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基坑施工对临近建(构)筑物的变形影响。计算得出,基坑开挖引起临近建(构)筑物最大水平位移1.63 mm,最大倾斜率0.179‰,满足规范要求,同时对基坑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及相应应急预案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基坑 数值模拟 周边建筑物 沉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FPGA对EPON多业务加密的实现
2
作者 王呈呈 范红 徐伟亮 《光通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8-10,共3页
由于EPON在下行共享光纤带宽,为了防止信息被窃,对信息进行加密是极其必要的;不同业务之间流量差别很大,对安全性的要求也不尽相同。为了在安全性能和处理负荷之间取得均衡,根据业务分类提出一种针对EPON多业务的加密方案,采用FPGA实现... 由于EPON在下行共享光纤带宽,为了防止信息被窃,对信息进行加密是极其必要的;不同业务之间流量差别很大,对安全性的要求也不尽相同。为了在安全性能和处理负荷之间取得均衡,根据业务分类提出一种针对EPON多业务的加密方案,采用FPGA实现了一个透明加密子层,并仿真验证了其加密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PON多业务安全加密FPG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气田的合理开发方案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吴晓慧 邓景夫 +2 位作者 杨浩 王呈呈 蒋文超 《断块油气田》 CAS 2013年第1期77-79,共3页
M气田为典型的低渗干气气藏,由于面积大、储量高,投产井数少且时间短,故各沉积单元的储量动用程度很低。为了使单井能够控制足够的储量且具有一定的供气能力和经济效益,文中通过经济极限井网密度法来确定该气田的经济极限井距;综合分析... M气田为典型的低渗干气气藏,由于面积大、储量高,投产井数少且时间短,故各沉积单元的储量动用程度很低。为了使单井能够控制足够的储量且具有一定的供气能力和经济效益,文中通过经济极限井网密度法来确定该气田的经济极限井距;综合分析了M气田的地质特征及开采动态,采用均匀井网形式进行衰竭式开采。依据M气田地质特征及井网井距论证成果,共设计了8套对比方案,通过对各方案的数模预测,对比分析经济评价结果,推荐方案3(1 000 m井距的正方形井网)为最优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 气田 井距 井网形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机含排液孔复合材料长桁结构压缩强度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孟维宇 王呈呈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2019年第2期15-20,共6页
选取飞机复合材料翼盒下壁板含排液孔共固化长桁对其承载能力进行研究,采用以渐进损伤理论为基础的有限元模拟仿真预估该长桁在压缩载荷作用下的失稳和压损破坏载荷,并将理论分析结果与试验数据进行对比。通过比较长桁有限元模型的加载... 选取飞机复合材料翼盒下壁板含排液孔共固化长桁对其承载能力进行研究,采用以渐进损伤理论为基础的有限元模拟仿真预估该长桁在压缩载荷作用下的失稳和压损破坏载荷,并将理论分析结果与试验数据进行对比。通过比较长桁有限元模型的加载变形结果和试验测试试件的位移-加载数据,发现二者符合性较好。分析结果表明采用的工程方法可以较为准确的预测排液孔对复合材料长桁承载能力的削减。后续产品设计中,可以考虑使用理论分析替代相关试验,节约设计成本,提高设计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层合板 排液孔 压缩强度 长桁结构 渐进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含水砂岩老油田剩余油综合分析及开发实践 被引量:7
5
作者 王有慧 鲍君刚 +1 位作者 王呈呈 高益桁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CAS 2020年第5期86-91,共6页
哈萨克斯坦高含水砂岩老油田涉及中石油中亚MMG、PK和北布扎奇项目的相关油田。经过长期注水开发,油田均已进入高含水快速递减及低效开发阶段。为了提高高含水期砂岩老油田剩余油采收率,以北布扎奇油田为例,运用物质平衡、测井解释、动... 哈萨克斯坦高含水砂岩老油田涉及中石油中亚MMG、PK和北布扎奇项目的相关油田。经过长期注水开发,油田均已进入高含水快速递减及低效开发阶段。为了提高高含水期砂岩老油田剩余油采收率,以北布扎奇油田为例,运用物质平衡、测井解释、动态分析、水流通道、数值模拟等综合分析方法,开展了剩余油分布特征系统攻关与实践。结果表明,纵向上受储层沉积韵律和非均质性影响,层内、层间剩余油差异富集,平面上受沉积环境和储层物性影响,水驱波及弱势方向剩余油局部富集。结合注水开发矛盾和剩余油富集特点,制定注采井网调整和注水方式优化综合调控对策,实现油田合同期内采收率与经济效益最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含水 砂岩 剩余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矿化技术固化风积沙试验与应用 被引量:4
6
作者 缪林昌 王恒星 +5 位作者 孙潇昊 吴林玉 王呈呈 范广才 尹文华 王芳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49-155,共7页
为了改善沙漠地区的生态环境,采用生物矿化技术进行风积沙固化.首先,从土壤中分离并培养类芽孢杆菌,提取脲酶溶液.然后,通过风蚀测试试验、表面强度测试试验和植物适生性测试试验,研究生物矿化的室内固沙效果.最后,在乌玛高速公路中卫... 为了改善沙漠地区的生态环境,采用生物矿化技术进行风积沙固化.首先,从土壤中分离并培养类芽孢杆菌,提取脲酶溶液.然后,通过风蚀测试试验、表面强度测试试验和植物适生性测试试验,研究生物矿化的室内固沙效果.最后,在乌玛高速公路中卫段进行了面积为5×10^(4)m^(2)现场试验,验证生物矿化固沙技术的现场应用效果.结果表明,生物矿化可以有效胶结风积沙并在试样表面形成强度大于400 kPa的硬化层,可抵御11级风的风蚀作用,且不影响植物种子的萌发.虽然降雨对生物矿化固沙效果存在影响,但是固化7 d时硬化层强度超过500 kPa, 2 a内固化区高程无明显变化,表现出较好的抗风蚀性.固化区植物成活率超过50%,说明固化区具有良好的生态恢复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矿化技术 风积沙 风洞试验 生态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萨克斯坦NB油田白垩系沉积微相及有利相带
7
作者 王艳 季彦姝 +1 位作者 王呈呈 丛鹏 《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CAS 2022年第2期15-20,41,共7页
为解决哈萨克斯坦NB油田白垩系油藏油层纵向发育层数多、单层厚度薄、油水界面复杂,受沉积微相控制作用明显,给注采井网设计带来难度的问题,对研究区沉积微相进行系统研究。明确了沉积微相类型及特征,建立了相应的测井相、地震相识别模... 为解决哈萨克斯坦NB油田白垩系油藏油层纵向发育层数多、单层厚度薄、油水界面复杂,受沉积微相控制作用明显,给注采井网设计带来难度的问题,对研究区沉积微相进行系统研究。明确了沉积微相类型及特征,建立了相应的测井相、地震相识别模型,结合典型单井相特征分析,对研究区白垩系沉积微相分布进行精细预测。利用测井资料、地震属性分析,对有利储集砂体进行了预测,明确了有利储集相带类型及分布特征。为优化注采井网提供重要的地质依据,同时也有力指导了NB油田的滚动井位部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相 有利储集相带 岩性油气藏 NB油田 哈萨克斯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沉积碳酸钙固化砂土试验研究 被引量:41
8
作者 孙潇昊 缪林昌 +1 位作者 童天志 王呈呈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3225-3230,3239,共7页
砂土固化对增加砂土强度、减小渗透性极为有利,可提高和改善砂土的力学特性。通过培养基L进行菌种繁殖,研究了不同条件下的细菌生长特性;分析流出液的pH值和Ca^(2+)浓度的内在关系,揭示了固化砂柱的渗透性、无侧限抗压强度变化规律;通... 砂土固化对增加砂土强度、减小渗透性极为有利,可提高和改善砂土的力学特性。通过培养基L进行菌种繁殖,研究了不同条件下的细菌生长特性;分析流出液的pH值和Ca^(2+)浓度的内在关系,揭示了固化砂柱的渗透性、无侧限抗压强度变化规律;通过微观结构阐释微生物固化效果,并研究了Ca^(2+)浓度与试样强度的关系。结果表明:2mL细菌母液加入100mL培养液并在30℃、pH为6,150rpm振动速度的条件下最适宜菌种生长;固化过程中,pH值逐渐降低,而Ca^(2+)浓度则增大;采用0.5mol/L胶凝液固化效果较好且固化周期短;固化后砂土颗粒间孔隙被生成的碳酸钙填充;试样渗透性最终降低3~4个数量级;流速越小,固化时间越长,固化效果越好;且固化试样破坏模式都是脆性破坏;采用尿素和醋酸钙混合溶液作为胶凝液,更能提高Ca^(2+)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土固化 巴氏芽孢杆菌 碳酸钙 无侧限抗压强度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源脲酶诱导碳酸钙固化砂土试验研究 被引量:53
9
作者 吴林玉 缪林昌 +2 位作者 孙潇昊 陈润发 王呈呈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14-720,共7页
植物源脲酶诱导碳酸钙沉积胶结砂土是岩土工程领域的一种新型技术,相比目前广泛应用的微生物固化砂土技术具有很多优点。直接从大豆中提取脲酶,首先研究了温度及pH值对大豆脲酶活性的影响,然后控制胶凝液浓度、pH值、温度和反应时间进... 植物源脲酶诱导碳酸钙沉积胶结砂土是岩土工程领域的一种新型技术,相比目前广泛应用的微生物固化砂土技术具有很多优点。直接从大豆中提取脲酶,首先研究了温度及pH值对大豆脲酶活性的影响,然后控制胶凝液浓度、pH值、温度和反应时间进行了脲酶诱导碳酸钙沉积试验,在此基础上,采用循环灌注脲酶液和胶凝液的方法固化3种不同颗粒粒径范围的砂土,通过超声波测试、无侧限抗压强度测试及碳酸钙含量测试检测固化效果。结果表明:大豆脲酶最适pH值为8,15℃~75℃范围内脲酶活性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大豆脲酶诱导的沉淀产物为方解石型碳酸钙,随胶凝液浓度增大,碳酸钙产率先增大后减小,胶凝液浓度为0.75 mol/L时,碳酸钙产率最大。胶凝液浓度一定时,pH值为8情况下碳酸钙产率最大,且产率随反应时间增加而增大。10℃~40℃范围内温度对碳酸钙产率影响较小。固化试样的抗压强度与碳酸钙含量呈正相关,随砂土颗粒粒径增大,试样的抗压强度先增大后减小,0.25~0.5 mm砂土固化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土固化 大豆脲酶 碳酸钙沉积 颗粒粒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砂土微生物固化过程中尿素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8
10
作者 孙潇昊 缪林昌 +1 位作者 童天志 王呈呈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939-944,共6页
砂土固化技术可改善砂土力学特性,被广泛应用于工程中,而在菌种培养液中添加尿素可大大加快固化反应提高砂土固化效率。开展了在菌种培养液中添加尿素分析其对砂土固化影响的试验研究。首先将尿素添加方式分为灭菌前加尿素、灭菌后加尿... 砂土固化技术可改善砂土力学特性,被广泛应用于工程中,而在菌种培养液中添加尿素可大大加快固化反应提高砂土固化效率。开展了在菌种培养液中添加尿素分析其对砂土固化影响的试验研究。首先将尿素添加方式分为灭菌前加尿素、灭菌后加尿素和不加尿素3种,研究不同方式对菌种生长和脲酶活性的影响;再控制不同尿素添加量对比分析得到适合的尿素添加量以便后续研究;然后在砂土固化试验中采用灭菌后加尿素的方式研究其对砂土固化的影响;最后通过控制砂柱长度、胶凝液灌注速度和砂土颗粒粒径等因素,得到各因素对砂柱固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培养液中添加尿素可提高脲酶活性,但稍微抑制菌种生长;适合的尿素添加量为5-20 g/L;灭菌后添加尿素能显著提高灌注部位的强度,但长砂柱却因强度不均而整体强度较低;灌注速度越快,整体强度越高;添加20 g/L尿素时,整体强度随颗粒粒径增大而增大,因此,该方法适用于粗砂。研究成果对后期砂土固化技术的应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土固化 尿素 巴氏芽孢杆菌 碳酸钙 无侧限抗压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条件微生物MICP沉淀产率试验研究 被引量:12
11
作者 孙潇昊 缪林昌 +2 位作者 吴林玉 王呈呈 陈润发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133-1138,共6页
低温导致微生物固化沉淀产率低,制约着该技术的应用。选取巨大芽孢杆菌,通过控制不同温度和pH值分析该菌种的生长繁殖特性和脲酶活性,并研究不同温度条件下的碳酸钙沉淀产率,通过采用营养液中添加尿素和低温驯化两种方法来提高低温条件... 低温导致微生物固化沉淀产率低,制约着该技术的应用。选取巨大芽孢杆菌,通过控制不同温度和pH值分析该菌种的生长繁殖特性和脲酶活性,并研究不同温度条件下的碳酸钙沉淀产率,通过采用营养液中添加尿素和低温驯化两种方法来提高低温条件下较低的沉淀产率,最后通过砂土固化试验,对比研究尿素添加方法和低温驯化对固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越高,巨大芽孢杆菌的生长繁殖越快,脲酶活性越强,低温明显抑制其生长繁殖和脲酶活性;pH为8时,巨大芽孢杆菌生长繁殖最快,且脲酶活性最强;温度越高,沉淀产率越大;营养液中添加尿素和对巨大芽孢杆菌进行低温驯化都可以明显提高生长繁殖速度和沉淀产率,可以有效解决低温条件下碳酸钙沉淀不足问题,而将两者结合起来,沉淀产率提升更为明显;营养液中添加尿素和低温驯化都能提高砂土固化效果,而同时采用这两种方法固化效果提升更明显,该研究能有效解决低温条件沉淀少阻碍实际工程应用的问题,为后续低温条件微生物固化技术的应用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 巨大芽孢杆菌 沉淀产率 尿素 驯化 砂土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诱导碳酸镁沉淀试验研究 被引量:12
12
作者 孙潇昊 缪林昌 +1 位作者 童天志 王呈呈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309-1315,共7页
碳酸镁和碳酸钙一样也具有胶结作用,且镁矿强度远大于钙矿,因此研究碳酸镁固化技术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测量了巴氏芽孢杆菌在培养过程中的吸光度和脲酶活性,并计算得到单位脲酶活性;研究了尿素、氯化钠、醋酸根、Ca^2+和Mg^2+浓度对脲... 碳酸镁和碳酸钙一样也具有胶结作用,且镁矿强度远大于钙矿,因此研究碳酸镁固化技术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测量了巴氏芽孢杆菌在培养过程中的吸光度和脲酶活性,并计算得到单位脲酶活性;研究了尿素、氯化钠、醋酸根、Ca^2+和Mg^2+浓度对脲酶活性的影响;控制温度、pH值和离子浓度对比了钙和镁沉淀效率和不同温度不同尿素浓度下碳酸镁沉淀产率;对比研究了碳酸钙和碳酸镁沉淀下砂土固化效果。结果表明,48 h培养过程中,吸光度和脲酶活性的增长都先缓慢后迅速增长再减小最后停止,单位脲酶活性则是先增加后减小。适当增加尿素或Mg^2+浓度可增强细菌脲酶活性,氯化钠和醋酸根浓度对酶活性无明显影响,Ca^2+浓度对脲酶活性有明显抑制作用。同一温度、pH值和离子浓度条件下,碳酸镁产率明显小于碳酸钙。而在菌液中添加尿素可促进碳酸镁沉淀生成,且温度相同,尿素浓度越高,碳酸镁产率越大。菌液中添加尿素可使得碳酸镁固化砂土成型并具有一定强度,因此,该方法可解决砂土固化碳酸镁沉淀不足的问题,为后续碳酸镁固化试验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氏芽孢杆菌 影响因素 碳酸钙 碳酸镁 砂土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条件下微生物诱导固化对比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孙潇昊 缪林昌 +2 位作者 吴林玉 王呈呈 陈润发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S2期224-230,共7页
低温条件下微生物诱导沉淀产率低,制约着微生物诱导固化(MICP)技术的实际工程应用。通过控制不同温度和pH值,对比分析巴氏芽孢杆菌和巨大芽孢杆菌的生长繁殖特征和脲酶活性,同时在胶凝液中添加营养物质和控制尿素浓度和钙离子浓度,研究... 低温条件下微生物诱导沉淀产率低,制约着微生物诱导固化(MICP)技术的实际工程应用。通过控制不同温度和pH值,对比分析巴氏芽孢杆菌和巨大芽孢杆菌的生长繁殖特征和脲酶活性,同时在胶凝液中添加营养物质和控制尿素浓度和钙离子浓度,研究提高沉淀产率的方法,利用XRD测试分析沉淀晶型。进行渗透性试验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对比分析了不同菌种的砂土固化效果,结果表明,低温条件下巨大芽孢杆菌生长繁殖比巴氏芽孢杆菌快,脲酶活性更高,且巨大芽孢杆菌最适宜p H=8,更适合于碱性环境;可以通过在胶凝液中添加营养物质,控制尿素浓度为1.5 M和醋酸钙浓度为0.5 M增加碳酸钙沉淀产率;低温条件下巨大芽孢杆菌沉淀产率总高于巴氏芽孢杆菌,沉淀晶型为更稳定的方解石;采用巨大芽孢杆菌固化的试样渗透性可降低3~4个数量级,而巴氏芽孢杆菌固化的砂柱渗透性只降低2~3个数量级,其中颗粒粒径越小,渗透性降低越明显,且同等条件下巨大芽孢杆菌固化的砂柱试样强度也大于巴氏芽孢杆菌固化试样。因此,低温条件下巨大芽孢杆菌更适合进行实际工程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 巴氏芽孢杆菌 巨大芽孢杆菌 碳酸钙 微生物诱导固化(MIC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添加氧化铝对微生物修复裂缝影响的分析 被引量:8
14
作者 陈润发 缪林昌 +2 位作者 孙潇昊 吴林玉 王呈呈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933-938,951,共7页
微生物修复裂缝技术由于环保经济的特点被广泛关注,但修复效率因混凝土内碱性环境受到很大影响;开展提高该技术的修复效率与效果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探究高碱性环境下Al2O3对微生物钙化的促进作用,然后添加Al2O3对不同裂缝宽度的混凝... 微生物修复裂缝技术由于环保经济的特点被广泛关注,但修复效率因混凝土内碱性环境受到很大影响;开展提高该技术的修复效率与效果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探究高碱性环境下Al2O3对微生物钙化的促进作用,然后添加Al2O3对不同裂缝宽度的混凝土试件进行修复,修复中检测浸出液pH值与尿素含量,修复后通过声时值、碳酸钙生成效率、无侧限抗压强度等指标评价修复效果。结果表明:Al2O3能够降低碱性环境对细菌活性的抑制,提升其脲酶活性与碳酸钙转化效率。添加Al2O3使试件浸出液pH值从12降为9,pH值为9时更适合菌种的繁殖,尿素利用率显著提升到81%,提高了碳酸钙的产出率,明显缩短修复时间。添加Al2O3修复试件的声时值接近无裂缝试件,明显优于无添加试件。添加Al2O3后2mm裂缝试件的碳酸钙生成率为77.32%,远高过无添加试件的20.98%。添加Al2O3修复试件强度恢复远高于无添加Al2O3修复试件,且强度恢复随裂缝宽度减小而增加。因此,混凝土修复过程中添加Al2O3能有效提高修复效率,减少修复时间,为后续实际工程中微生物快速高效修复裂缝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修复 氧化铝 声时值 碳酸钙产率 强度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火山石负载细菌的混凝土裂缝修复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吴林玉 缪林昌 +2 位作者 孙潇昊 陈润发 王呈呈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171-1177,共7页
为保护细菌免受混凝土内部强碱环境侵害,将火山石作为细菌载体进行混凝土裂缝修复研究.在研究负载细菌活性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采用无侧限抗压强度及超声波等测试方法,对比研究了火山石负载细菌方法和常规方法修复混凝土裂缝的效果.结果表... 为保护细菌免受混凝土内部强碱环境侵害,将火山石作为细菌载体进行混凝土裂缝修复研究.在研究负载细菌活性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采用无侧限抗压强度及超声波等测试方法,对比研究了火山石负载细菌方法和常规方法修复混凝土裂缝的效果.结果表明,选用优化负载方法,负载比为1∶4,负载时间为24 h时,负载效果最好.负载细菌在添加营养物质的情况下尿素分解浓度明显高于未加营养物质的情况,在pH=12的强碱环境下仍具有较高活性,48 h尿素分解浓度可达15.52 g/L.相同修复期内采用常规方法修复的混凝土试件表面仍可见清晰裂缝,而火山石负载细菌方法则将裂缝完全封堵,且修复后混凝土试件具有较高的抗压强度恢复率,裂缝宽度为1.5和2.0 mm的试件抗压强度恢复率分别为19.68%和15.5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 混凝土 裂缝修复 负载 火山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