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煤矸石自燃的关键影响因素及治理方法研究现状 被引量:2
1
作者 王启宝 敖立新 +3 位作者 张凯 杨康 唐玉伟 谭栩荧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28-238,共11页
煤矸石作为煤炭的伴生产物,长期堆存过程中自燃现象频发,直接或间接产生生态污染、水体污染、地质灾害等诸多问题,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煤矸石从堆积初期到燃烧状态受诸多因素影响,包括自身性质、自燃条件和外部环境等,是一个... 煤矸石作为煤炭的伴生产物,长期堆存过程中自燃现象频发,直接或间接产生生态污染、水体污染、地质灾害等诸多问题,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煤矸石从堆积初期到燃烧状态受诸多因素影响,包括自身性质、自燃条件和外部环境等,是一个复杂的物理化学反应过程。为提高煤矿矿区矸石自燃的防治能力,分析了煤矸石自燃理论的研究现状,系统总结了现阶段国内外学者对煤矸石自燃机理和治理方法的研究进展。围绕可燃物、氧气、温度3个影响煤矸石自燃的必要因素,提出了引发自燃的主要关键影响因素和作用过程机理。较全面介绍已有煤矸石山自燃防治的主要方法,对比分析了各种常规煤矸石自燃灭火手段以及治理技术的优缺点,指出了常规简单技术治理效果的局限性。针对煤矸石作为砂、石等替代材料,回填露天矿坑、采煤塌陷区等区域进行土地整治和生态修复,提出在防治过程中要明确自燃治理的控制对象,提升防灭火材料的特定性能,通过智能化设备提高辨识准确性进行精细化监控,并运用多种监测预警技术协同自燃防治材料多手段多方法运用综合治理,并提出了煤矸石自燃防治技术的未来发展和矿用防灭火材料的研究方向,为后续开展煤矸石自燃机理研究及自燃防治工程应用提供参考和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矸石 自燃过程 控制对象 治理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壳合成β-SiC晶须及生长机理研究 被引量:14
2
作者 王启宝 郭梦熊 安征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21-24,6,共5页
稻壳是生产SiC晶须的一个重要资源,研究表明,稻壳内部结构中的SiO2与C是生成SiC颗粒的主要因素,外源SiO2的加入能提高SiC晶须的产率,SiC晶须的含量可达30%左右,杂质含量影响SiC晶须的形貌与结构,并从... 稻壳是生产SiC晶须的一个重要资源,研究表明,稻壳内部结构中的SiO2与C是生成SiC颗粒的主要因素,外源SiO2的加入能提高SiC晶须的产率,SiC晶须的含量可达30%左右,杂质含量影响SiC晶须的形貌与结构,并从理论上探讨了SiC颗粒及β-SiC晶须的生长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壳 碳化硅 晶须 晶体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C晶须的特性及其合成与应用发展现状 被引量:13
3
作者 王启宝 曾鸣 郭梦熊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1997年第5期8-13,共6页
碳化硅晶须(SiliconCarbideWhisker,以下简称SiCw)是一种直径为微米级的短纤维单晶体,其晶体结构与金刚石相类似,这就决定了它具有低密、高熔点、高强度和弹性模量、高硬度、热膨胀系数低、高化学稳定性等诸多优点。这些特性使得S... 碳化硅晶须(SiliconCarbideWhisker,以下简称SiCw)是一种直径为微米级的短纤维单晶体,其晶体结构与金刚石相类似,这就决定了它具有低密、高熔点、高强度和弹性模量、高硬度、热膨胀系数低、高化学稳定性等诸多优点。这些特性使得SiCW作为金属基、陶瓷基先进复合材料的有效增强、增韧材料,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本文对SiCW的特性及合成方法进行了介绍,并对其在先进复合材料上的应用状况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须 合成 复合材料 碳化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质异形体SiC晶须与SiC颗粒的分离 被引量:2
4
作者 王启宝 安铮 郭梦熊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99-302,共4页
在催化作用下利用稻壳为原料合成SiC晶须(SiCw)不可避免地产生同质异形体SiC颗粒(SiCp).烧成料通过筛分使SiCw富集于-100目的物料中,采用反浮选使富碳的SiCp得到去除,获得纯度为85%的SiCw初产品,调整矿浆的pH值至5 2,利用SiCw与SiCp的... 在催化作用下利用稻壳为原料合成SiC晶须(SiCw)不可避免地产生同质异形体SiC颗粒(SiCp).烧成料通过筛分使SiCw富集于-100目的物料中,采用反浮选使富碳的SiCp得到去除,获得纯度为85%的SiCw初产品,调整矿浆的pH值至5 2,利用SiCw与SiCp的表面性质差异,采用浮选工艺成功地将微米级的SiCw与SiCp分离出来,获得纯度大于95%的SiCw,SiCw综合回收率达到83 76%.副产品β-SiCp增强SiC基质复合材料的热压制品磨耗比为标准砂轮的49 5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质异形体 SIC晶须 SIC颗粒 浮选 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度难选石墨矿石浮选药剂的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王启宝 郭梦熊 张晨光 《非金属矿》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30-32,共3页
本刊曾报导过应用MB25作石墨浮选药剂的情况[1].作者通过改进药剂组成,复合了新型药剂MB158。该药能提高平度难选石墨的浮选回收率,且价格仅为现用浮选药剂2号油和煤油的三分之一。
关键词 石墨 浮选药剂 浮游选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P-SiC晶须的特性及显微结构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王启宝 郭梦熊 贾仁合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36-39,共4页
本文对稻壳合成的SiC晶须(简称SiCw)中试产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三种BP-SiCw的形貌及结构各具特点,BP-1SiCw表面粗糙,呈多节状;BP-3SiCw表面光滑平整,为完整β-Sic单晶;BP-SiCw介... 本文对稻壳合成的SiC晶须(简称SiCw)中试产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三种BP-SiCw的形貌及结构各具特点,BP-1SiCw表面粗糙,呈多节状;BP-3SiCw表面光滑平整,为完整β-Sic单晶;BP-SiCw介于两者之间,并含有一定量的弯晶。BP-SiCw的质量达到了美国、日本同类产品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须 显微结构 碳化硅 稻壳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SiC单晶晶须的生长及催化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王启宝 郭梦熊 安征 《高技术通讯》 CAS CSCD 1996年第10期41-45,共5页
介绍了利用稻壳为原料,在复合催化剂作用下合成β-SiC晶须的方法,研究了硅碳比、氩气流量对SiC晶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复合催化剂作用下,SiC晶须的含量达到30%以上,晶须表面光洁,为完整β-SiC单晶晶须。对... 介绍了利用稻壳为原料,在复合催化剂作用下合成β-SiC晶须的方法,研究了硅碳比、氩气流量对SiC晶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复合催化剂作用下,SiC晶须的含量达到30%以上,晶须表面光洁,为完整β-SiC单晶晶须。对其催化机理也进行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壳 碳化硅晶须 复合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炭行业特色高校有机化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实践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启宝 刘骞 +3 位作者 王立艳 刘迪 张凯 张香兰 《大学化学》 CAS 2022年第10期182-187,共6页
根据我校建设世界一流能源大学的目标,推进煤炭工业绿色低碳发展,在有机化学教学实践中,以一碳化学的“煤化路线”为切入点,结合教材中重要化合物的合成及应用,介绍中国现代“煤化工”发展成就;通过教师课内讲授与学生课外调研相结合,... 根据我校建设世界一流能源大学的目标,推进煤炭工业绿色低碳发展,在有机化学教学实践中,以一碳化学的“煤化路线”为切入点,结合教材中重要化合物的合成及应用,介绍中国现代“煤化工”发展成就;通过教师课内讲授与学生课外调研相结合,充分利用自媒体辅助课程思政教学,实现对学生的价值塑造、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的教学目的,培养煤炭行业创新型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化学 课程思政 教学设计 煤炭行业特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C晶须合成中SiC颗粒的生成机理及特性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启宝 郭梦熊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1期29-32,共4页
本文对稻壳合成SiC晶须(简称SiCw)的副产品SiC颗粒(简称SiCp,牌号BP)的合成及特性进行了研究,运用TEM、XRD等分析检测技术,对SiCp的形状、结构、粒度分布等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BP-SiCp呈无... 本文对稻壳合成SiC晶须(简称SiCw)的副产品SiC颗粒(简称SiCp,牌号BP)的合成及特性进行了研究,运用TEM、XRD等分析检测技术,对SiCp的形状、结构、粒度分布等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BP-SiCp呈无规则形状,以β-SiC为主要晶型。由稻壳生产的BP-SiCp,粒度小于10μm的占76%。此外,对BP-SiCp在复合材料上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壳 复合材料 碳化硅 晶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因材施教 循序渐进 多模式开展大学生科研训练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启宝 解强 +1 位作者 韩敏芳 梁汉东 《滨州学院学报》 2007年第3期78-80,共3页
加强大学生科研训练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研究型人才的有效途径.根据我校化工类专业的实际情况,采取以下不同模式开展大学生科研训练:(1)科学研究程序和方法训练;(2)调研型科研训练;(3)创新型科研训练.这种因材施教、循序渐... 加强大学生科研训练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研究型人才的有效途径.根据我校化工类专业的实际情况,采取以下不同模式开展大学生科研训练:(1)科学研究程序和方法训练;(2)调研型科研训练;(3)创新型科研训练.这种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科研训练方法,既保证全体学生了解和熟悉科学研究的一般程序和方法,又使学有余力的学生参与科学研究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型大学 本科教育 科研训练 创新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型石墨矿浮选药剂的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启宝 张晨光 《建材地质》 1996年第4期31-34,共4页
本文应用新型复合浮选药剂(GB)对平度石墨矿的浮选进行了研究,并与传统浮选药剂轻柴油(捕收剂)—2号油(起泡剂)以及复合药剂MB25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新型复合药剂具有用量少、分选效果好,浮选率快等优点,而且价格低廉。机... 本文应用新型复合浮选药剂(GB)对平度石墨矿的浮选进行了研究,并与传统浮选药剂轻柴油(捕收剂)—2号油(起泡剂)以及复合药剂MB25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新型复合药剂具有用量少、分选效果好,浮选率快等优点,而且价格低廉。机理研究表明:药剂以物理吸附为主,兼有氢键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矿 浮选药剂 浮游选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C_W生长的速率控制步骤的研究
12
作者 王启宝 郭梦熊 韩敏芳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21-24,共4页
以稻壳为原料是合成SiC_w的一个重要方法,本文对VLS机理下SiC_w的生长速率控制步骤进行了研究,并以此研制了新的复合催化剂,提高了生成速率。结果表明,稻壳原料中SiO_2与C在高温下生成SiO的反应不仅是生成SiC_p,也是生成SiC_w的生长速... 以稻壳为原料是合成SiC_w的一个重要方法,本文对VLS机理下SiC_w的生长速率控制步骤进行了研究,并以此研制了新的复合催化剂,提高了生成速率。结果表明,稻壳原料中SiO_2与C在高温下生成SiO的反应不仅是生成SiC_p,也是生成SiC_w的生长速率控制步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W VLS机理 速率控制步骤 复合材料 增韧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顶山矿区构造煤傅里叶红外光谱和^(13)C核磁共振研究 被引量:19
13
作者 郭德勇 叶建伟 +1 位作者 王启宝 郭晓洁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3040-3046,共7页
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和核磁共振(13C NMR)技术对平顶山矿区不同变形程度构造煤和原生结构煤的分子结构差异进行了分析。红外光谱分析表明,构造煤的生烃潜能('A')和脂肪链长及支链化程度(B)均小于原生结构煤,芳脂比(I)大于... 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和核磁共振(13C NMR)技术对平顶山矿区不同变形程度构造煤和原生结构煤的分子结构差异进行了分析。红外光谱分析表明,构造煤的生烃潜能('A')和脂肪链长及支链化程度(B)均小于原生结构煤,芳脂比(I)大于原生结构煤,缩合度(DOC)变化不明显;随变形程度的增加,构造煤生烃潜能('A')逐渐减小,缩合度(DOC)逐渐增加。核磁共振分析结果显示,官能团对煤中芳碳率和脂碳率的变化有一定贡献,芳碳区存在显著差异的主控因素为带质子芳碳和桥接芳碳(fH,Ba),脂碳区中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亚甲基碳(fb2);随变形程度的增加,构造煤中亚甲基碳(fb2)逐渐减小,带质子芳碳和桥接芳碳(fH,Ba)逐渐增加。通过对构造煤化学结构的傅里叶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分析,进一步揭示了构造煤在煤与瓦斯突出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煤 傅里叶红外光谱 ^13C核磁共振 煤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_(0.8)Sr_(0.2)Fe_(1-x)Sc_xO_(3-δ)催化剂的制备、表征及甲烷催化燃烧性能 被引量:6
14
作者 雷泽 孙义 +1 位作者 韩敏芳 王启宝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2129-2134,共6页
采用甘氨酸-硝酸盐溶液燃烧法制备了钙钛矿型氧化物催化剂La0.8Sr0.2Fe1-xScxO3-δ(LSFS,x=0,0.3,0.4,0.5,0.6,0.8,1),利用X射线衍射(XRD)、H2程序升温还原(H2-TP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比表面积测试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系统表征,... 采用甘氨酸-硝酸盐溶液燃烧法制备了钙钛矿型氧化物催化剂La0.8Sr0.2Fe1-xScxO3-δ(LSFS,x=0,0.3,0.4,0.5,0.6,0.8,1),利用X射线衍射(XRD)、H2程序升温还原(H2-TP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比表面积测试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系统表征,并在常压微型固定床反应器上考察了催化剂对甲烷燃烧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经空气气氛下900℃煅烧5h制备的LSFS均具有单一的钙钛矿结构,在La0.8Sr0.2FeO3-δ(LSF)中掺杂Sc有助于改善催化剂的抗烧结性能,提高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当LSF中的Sc掺杂量为0.4-0.6时,所形成的LSFS表现出良好的甲烷催化燃烧活性,其中Sc掺杂量为0.5时,其起燃温度(T10)和完全转化温度(T90)分别为406和563℃,与La0.8Sr0.2FeO3-δ和La0.8Sr0.2ScO3-δ相比,T10分别降低了14和87℃;T90分别降低了59和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 催化燃烧 钙钛矿 锶掺杂铁酸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TiO2对水性木器漆涂饰单板耐光色牢度的影响 被引量:10
15
作者 龙玲 万祥龙 +1 位作者 王启宝 曲岩春 《木材工业》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14,共4页
为提高水性木器漆的光变色抑制能力,用制备的纳米TiO2浆料对水性木器漆进行改性。通过测试涂饰单板的耐光色牢度,评价油漆制备方法和TiO2添加量对涂膜屏蔽紫外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影响漆膜透明度的情况下,纳米TiO2的添加量在1.5%时... 为提高水性木器漆的光变色抑制能力,用制备的纳米TiO2浆料对水性木器漆进行改性。通过测试涂饰单板的耐光色牢度,评价油漆制备方法和TiO2添加量对涂膜屏蔽紫外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影响漆膜透明度的情况下,纳米TiO2的添加量在1.5%时,漆膜对染色单板和素板均具有较好的屏蔽紫外线性能;纳米杂合乳液直接制备的改性漆膜,其屏蔽性能优于后添加纳米TiO2浆料法水性的漆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二氧化钛 水性木器漆 耐光色牢度 光变色 单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析技术在生物柴油生产和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6
作者 王丽琴 田松柏 +1 位作者 李长秀 王启宝 《炼油技术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2-46,共5页
讨论了生物柴油的物理化学性质指标及其测定方法,重点讨论了生物柴油组成的特点和分析方法。对 气相色谱法、红外光谱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法、高效体积排阻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和薄层液相色谱法等分析生 物柴油中脂肪酸甲酯和杂质组... 讨论了生物柴油的物理化学性质指标及其测定方法,重点讨论了生物柴油组成的特点和分析方法。对 气相色谱法、红外光谱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法、高效体积排阻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和薄层液相色谱法等分析生 物柴油中脂肪酸甲酯和杂质组分含量的分析方法进行了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柴油 脂肪酸甲酯 物理化学性质 组成 红外光谱法 杂质 组分含量 薄层 分析方法 分析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酰胺反应性微凝胶的制备及其在石油开采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7
作者 吴蒙 魏发林 +1 位作者 王启宝 邓生富 《精细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9,共4页
实验以油酸山梨醇酯(司班80)、聚氧乙烯山梨糖醇酐单硬脂酸酯(吐温60)、N-羟甲基丙烯酰胺、丙烯酰胺(AM)等为原料,制备了一种反应性微凝胶。确定了稳定的丙烯酰胺反相微乳液的体系组成:(m(司班80)∶m(吐温60)∶m(环己烷)∶m(AM)∶m(H2O)... 实验以油酸山梨醇酯(司班80)、聚氧乙烯山梨糖醇酐单硬脂酸酯(吐温60)、N-羟甲基丙烯酰胺、丙烯酰胺(AM)等为原料,制备了一种反应性微凝胶。确定了稳定的丙烯酰胺反相微乳液的体系组成:(m(司班80)∶m(吐温60)∶m(环己烷)∶m(AM)∶m(H2O)=6.18∶14.42∶67.04∶4.12∶8.24))。以先聚合后改性的方法制备了聚丙烯酰胺反应性微凝胶,并以XRD、NMR和SEM对目标产物的分子结构、烯氢含量和微观形貌进行了表征。优化改性条件为:N-羟甲基丙烯酰胺1.3g,pH=1,温度80℃,时间4h。目标产物为球形或类球形,粒径为200~400nm,其力学性能明显优于传统交联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性微凝胶 反相微乳液 聚丙烯酰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酰胺合成技术及其在油田开发中的应用 被引量:21
18
作者 吴蒙 邓生富 +2 位作者 魏发林 王启宝 李宜坤 《精细石油化工进展》 CAS 2011年第12期1-4,共4页
详细介绍了聚丙烯酰胺的合成技术,主要包括水溶液聚合法、反相(微)乳液聚合法、悬浮聚合法、沉淀聚合法等,并讨论了聚丙烯酰胺在油田开发中的应用。
关键词 聚丙烯酰胺 合成技术 油田开发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活性剂在煤浮选中的促进作用及机理 被引量:14
19
作者 张晨光 王启宝 任守政 《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31-33,共3页
论述了两种表面活性剂在煤浮选中的作用及机理。研究认为:加入少量表面活性剂,能显著改善煤的浮选效果,提高精煤产率和浮选速率。
关键词 煤矿 表面活性剂 促进作用 浮游选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功能性官能团聚羧酸减水剂分散性能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王浩 王启宝 +2 位作者 逄建军 张力冉 王栋民 《新型建筑材料》 2014年第11期50-53,共4页
以甲基烯丙基聚氧乙烯醚(TPEG)、丙烯酸(AA)为单体,以过硫酸铵(APS)为引发剂,共聚制得聚羧酸减水剂(SPs)。通过分别引入苯乙烯(SM)、对苯乙烯磺酸钠(SSS)和对苯乙烯磷酸(VPPA)来调整功能性官能团的种类和用量,研究其对水泥净浆流动度、Z... 以甲基烯丙基聚氧乙烯醚(TPEG)、丙烯酸(AA)为单体,以过硫酸铵(APS)为引发剂,共聚制得聚羧酸减水剂(SPs)。通过分别引入苯乙烯(SM)、对苯乙烯磺酸钠(SSS)和对苯乙烯磷酸(VPPA)来调整功能性官能团的种类和用量,研究其对水泥净浆流动度、Zeta电位和吸附量的影响。研究发现,在减水剂中引入适量磷酸基可有效增大水泥净浆流动度,磺酸基次之,而苯乙烯会降低水泥浆体流动度;通过Zeta电位及吸附量测试得出,含有磷酸基的减水剂吸附在水泥颗粒表面的数量最多,且静电斥力最大,磺酸基次之,苯乙烯最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羧酸减水剂 功能性官能团 分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