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1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热加工温度下黄粉虫的蛋白质氧化及氨基脲生成机理
1
作者 杜思琪 张彩玉 +4 位作者 朱雯清 龙丽伟 桑亚新 于文龙 王向红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90-99,共10页
本研究以黄粉虫为研究对象,探究其在不同热加工温度下(80、100、120、140℃)蛋白质的氧化程度和危害物氨基脲(semicarbazide,SEM)潜在生成机理,采用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分析不同加工温度条件下黄粉虫的差异代谢产物及代谢通路,结合SEM与... 本研究以黄粉虫为研究对象,探究其在不同热加工温度下(80、100、120、140℃)蛋白质的氧化程度和危害物氨基脲(semicarbazide,SEM)潜在生成机理,采用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分析不同加工温度条件下黄粉虫的差异代谢产物及代谢通路,结合SEM与氨基酸含量变化的相关性分析推测SEM产生的可能前体,并通过模拟标准化实验进行验证。结果表明:随着加工温度的升高,羰基含量由0.04 nmol/mg升高到0.63 nmol/mg,总巯基含量下降至0.08μmol/g,二聚酪氨酸含量升高至1192.23(增加约96.60%),内源荧光强度降低,表面疏水性和游离氨基含量先升高后降低。代谢组学结果显示,温度升高会显著影响黄粉虫的酪氨酸代谢、精氨酸的生物合成和苯丙氨酸代谢途径;氨基酸与SEM含量变化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SEM与酪氨酸呈极显著正相关(r=0.904)、与精氨酸呈极显著负相关(r=-0.781);模拟标准化实验结果表明,酪氨酸组和苯丙氨酸组中的SEM含量显著升高,精氨酸组SEM含量显著降低(P<0.05)。综上所述,温度升高会加剧黄粉虫蛋白质的氧化,推测酪氨酸和精氨酸是SEM生成的前体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粉虫 蛋白质氧化 氨基脲 代谢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萝卜硫素对结肠癌细胞侵袭和转移的影响
2
作者 马宇彤 焦英帅 +3 位作者 柳书玉 吴俊杰 于文龙 王向红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187-196,共10页
为了探究萝卜硫素(sulforaphane,SFN)在结肠癌侵袭和转移中的具体作用机制,本研究以HCT 116结肠癌细胞为模型,分析SFN对HCT 116细胞增殖、凋亡、侵袭和转移的作用效果,并深入挖掘SFN对HCT 116细胞侵袭和转移的潜在作用机制。结果显示,SF... 为了探究萝卜硫素(sulforaphane,SFN)在结肠癌侵袭和转移中的具体作用机制,本研究以HCT 116结肠癌细胞为模型,分析SFN对HCT 116细胞增殖、凋亡、侵袭和转移的作用效果,并深入挖掘SFN对HCT 116细胞侵袭和转移的潜在作用机制。结果显示,SFN以剂量依赖性的方式显著抑制HCT 116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转移,同时诱导细胞凋亡。进一步研究表明,SFN通过上调上皮标志物上皮钙黏蛋白(E-cadherin)的相对表达量,下调间质标志物神经钙黏蛋白(N-cadherin)、蜗牛家族转录抑制因子(snail family transcriptional repressor,Snail)、波形蛋白(Vimentin)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表达量,从而抑制HCT 116细胞的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过程。此外,SFN能够有效降低β-catenin及其下游效应分子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和c-myc的表达水平,阻断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激活。SFN能够有效控制HCT 116结肠癌细胞的侵袭和转移,其机制可能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活性和EMT过程受到抑制有关。本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理解SFN的抗癌机制提供新的视角,并为结肠癌的膳食治疗提供潜在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萝卜硫素 结肠癌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 上皮间质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姜纳米银材料制备及功能活性研究
3
作者 吴俊杰 焦文雅 +2 位作者 张雨 孙金淏 王向红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75-83,共9页
为改善传统方法制作纳米银耗时长、污染大的问题,利用干姜提取物中丰富的活性物质绿色高效合成纳米银,通过单因素实验探究干姜提取物浓度、硝酸银浓度、加热温度和加热时间对纳米银合成的影响,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透射电镜、Zeta电... 为改善传统方法制作纳米银耗时长、污染大的问题,利用干姜提取物中丰富的活性物质绿色高效合成纳米银,通过单因素实验探究干姜提取物浓度、硝酸银浓度、加热温度和加热时间对纳米银合成的影响,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透射电镜、Zeta电位、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和热稳定性对其进行表征,并对抑菌活性和抗氧化活性进行探究。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合成条件为:干姜提取物16 mg/mL、硝酸银(AgNO_(3))浓度0.02 mol/L、温度60℃、时间155 min。该条件下制备的纳米银,在418 nm有明显的紫外特征吸收峰,形状为球形,平均粒径为22.43 nm,晶格间距为0.2325 nm,具有良好分散性且为面心立方体结构。100μg/mL纳米银对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分别为50%和52.2%。MIC和2MIC的纳米银对欧文氏菌、荧光假单胞菌、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单增李斯特菌的生长均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抑菌机理为破坏细胞膜的结构使其内容物泄漏造成细菌的死亡。该方法制备的纳米银稳定性良好,在果蔬保鲜、生物医药等领域的应用具有广阔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姜提取物 纳米银 抑菌活性 抗氧化活性 绿色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酵母发酵面团特性分析及其对馒头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9
4
作者 乞萌 魏冠棉 +3 位作者 李丽娜 许超 王向红 桑亚新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59-67,共9页
为改善老面馒头的品质,以提高发酵馒头的风味和口感,本研究分析了前期从老面中得到的3株酵母(酿酒酵母XTC-y11、XTC-m13、杰丁塞伯林德纳氏酵母HSO-y3)和一株生产用酵母(CICC 31616)的发酵特性、产香特性及其发酵馒头的感官品质和挥发... 为改善老面馒头的品质,以提高发酵馒头的风味和口感,本研究分析了前期从老面中得到的3株酵母(酿酒酵母XTC-y11、XTC-m13、杰丁塞伯林德纳氏酵母HSO-y3)和一株生产用酵母(CICC 31616)的发酵特性、产香特性及其发酵馒头的感官品质和挥发性风味物质。结果表明,XTC-y11生长的速度最快;XTC-y11、XTC-m13的糖代谢能力较好;与生产用酵母相比,XTC-y11产气量大,XTC-m13面团发酵膨胀体积大,具有良好的发酵能力。HSO-y3在24 h的发酵液中总酯质量浓度最高,达到1.672 g/100 mL。添加老面酵母XTC-y11和XTC-m13的馒头白度、硬度、咀嚼性和弹性最为适中;感官评定的结果中,添加XTC-y11、XTC-m13评分最高。通过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在4个样品中共鉴定出37种风味化合物,其中醇类和酯类物质相对含量较大,XTC-y11中含有较高含量的4-戊烯酸、2-甲基丁醛、(E)-2-己烯酸、乳酸乙酯、乙酸乙酯、2-戊基呋喃;HSO-y3酯类物质含量较高。由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发现4种馒头中挥发性成分存在较大差异,并筛选出18种差异化合物。综上所述,XTC-y11其对馒头的风味和品质有积极作用,为提高馒头品质和风味提供有利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酵母 发酵面团 发酵特性 挥发性风味化合物 馒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AW264.7细胞模型的槲皮万寿菊素与叶黄素协同改善急性肺损伤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
5
作者 冯丹琦 王向红 +4 位作者 吴迪 连运河 程鑫颖 刘卫华 米思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96-104,共9页
为解析槲皮万寿菊素、槲皮素与叶黄素单独处理以及联合处理对急性肺损伤的作用机制,以脂多糖诱导构建RAW264.7细胞炎症模型,以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相对含量为评价指标,采用联合指数法确定槲皮万寿菊素与叶黄素以及槲皮素与叶黄素... 为解析槲皮万寿菊素、槲皮素与叶黄素单独处理以及联合处理对急性肺损伤的作用机制,以脂多糖诱导构建RAW264.7细胞炎症模型,以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相对含量为评价指标,采用联合指数法确定槲皮万寿菊素与叶黄素以及槲皮素与叶黄素的最佳复配比例;分析比较槲皮万寿菊素、槲皮素与叶黄素单独及联合处理对RAW264.7细胞中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IL-6)含量、丙二醛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以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采用免疫印迹法测定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B,NF-κB)信号通路中p65、p50以及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lent information regulator 1,SIRT1)、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erythroid 2 related factor 2,Nrf2)和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OD-like receptor thermal protein domain associated protein 3,NLRP3)的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槲皮万寿菊素与叶黄素高剂量3∶1(30μg/mL+10μg/mL)复配能够最大程度降低RAW264.7细胞中的NO相对含量。二者单独及联合作用均能通过降低炎症因子、丙二醛含量,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还原酶活性,下调NF-κB p65、p50以及NLRP3表达水平并上调SIRT1、Nrf2蛋白相对表达量发挥改善急性肺损伤的作用,且联合处理效果优于单独处理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寿菊 槲皮万寿菊素 叶黄素 槲皮素 RAW264.7细胞 急性肺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姜烯酚玉米醇溶蛋白纳米颗粒的构建及其生物利用度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高就 吴俊杰 +4 位作者 焦文雅 陈宇洋 祝文轩 桑亚新 王向红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44-50,共7页
为解决6-姜烯酚(6-shogaol,6S)生物利用度低的问题,通过反溶剂沉淀法构建玉米醇溶蛋白-酪蛋白酸钠纳米颗粒(zein-sodium caseinate nanoparticles,ZCP)作为6S的纳米输送载体,对其进行物化性质表征,并通过体外模拟消化、Caco-2细胞模型... 为解决6-姜烯酚(6-shogaol,6S)生物利用度低的问题,通过反溶剂沉淀法构建玉米醇溶蛋白-酪蛋白酸钠纳米颗粒(zein-sodium caseinate nanoparticles,ZCP)作为6S的纳米输送载体,对其进行物化性质表征,并通过体外模拟消化、Caco-2细胞模型及大鼠药代动力学实验考察其生物利用度。利用激光粒度仪、透射电子显微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对所构建6S复合纳米颗粒(ZCP-6S)的粒径分布、微观形态、化学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纳米颗粒呈球形,粒径较小且分布均匀,6S可能通过非共价键与玉米醇溶蛋白相互作用。体外模拟消化结果表明,ZCP-6S的制备使6S的生物可及性提高至(75.34±9.82)%。ZCP-6S显著增强了Caco-2细胞对6S的摄取及转运,处理4 h后,细胞摄取量增加了(0.36±0.06)μg/mg;Caco-2细胞模型下室中6S的质量浓度增加了(1.06±0.06)μg/m L。大鼠药代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纳米颗粒封装后6S的相对口服生物利用度提高了2.28倍。综上,通过玉米醇溶蛋白纳米颗粒输送载体的构建,使6S的生物可及性、细胞吸收和口服生物利用度均得到了有效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姜烯酚 玉米醇溶蛋白 酪蛋白酸钠 纳米颗粒 生物利用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辣椒素与槲皮苷通过EGFR/PI3K/Akt信号通路调节HepG2细胞脂质代谢作用机制 被引量:4
7
作者 祝文轩 师全英 +3 位作者 王向红 杨瑞利 程鑫颖 米思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5-53,共9页
为探究辣椒素与槲皮苷协同调节肝脏脂质代谢的分子机制,本实验利用油酸诱导的HepG2高脂细胞模型,研究辣椒素单独处理及辣椒素与槲皮苷联合处理对HepG2细胞存活率的影响,采用油红O染色法观察HepG2细胞脂质积累情况,同时测定细胞内总甘油... 为探究辣椒素与槲皮苷协同调节肝脏脂质代谢的分子机制,本实验利用油酸诱导的HepG2高脂细胞模型,研究辣椒素单独处理及辣椒素与槲皮苷联合处理对HepG2细胞存活率的影响,采用油红O染色法观察HepG2细胞脂质积累情况,同时测定细胞内总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汁酸的含量水平,采用免疫印迹法测定表面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I3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及法尼醇X受体1(farnesoid X receptor 1,FXR1)、胆固醇7α羟化酶(cholesterol 7α-hydroxylase,CYP7A1)、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9(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19,FGF19)的表达量。结果显示,各处理组HepG2细胞的增殖率均大于75%,表明药物对细胞没有明显毒性,可进行后续实验。油红O染色结果表明,加药处理组细胞内脂质积累减少。辣椒素与槲皮苷处理可降低细胞内总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胆汁酸含量;同时各实验组上调了EGFR、PI3K、Akt及FXR1、FGF19蛋白的表达水平。综合来看,辣椒素与槲皮苷在调节肝脏脂质代谢方面具有协同效应,二者在高剂量水平以3∶1比例混合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素 槲皮苷 HEPG2细胞 脂质代谢 分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犀草苷对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和脂代谢的影响
8
作者 杨梦 任子怡 +5 位作者 米思 冯丹琦 程鑫颖 冯雪 刘卫华 王向红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116-123,共8页
目的:研究木犀草苷对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和脂代谢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3T3-L1前脂肪细胞,利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法检测不同质量浓度木犀草苷对3T3-L1前脂肪细胞毒性的影响;使用鸡尾酒诱导法诱导细胞分化,用油红O染色观察脂滴形... 目的:研究木犀草苷对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和脂代谢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3T3-L1前脂肪细胞,利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法检测不同质量浓度木犀草苷对3T3-L1前脂肪细胞毒性的影响;使用鸡尾酒诱导法诱导细胞分化,用油红O染色观察脂滴形成情况;测定分化后细胞中甘油三酯、总胆固醇的含量以及相关炎症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IL-10、瘦素(leptin,LEP)和脂联素(adiponectin,ADPN)的分泌量;利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s activated receptor,PPAR)γ、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CCAAT-enhancer-binding proteins,C/EBP)-α、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sterol regulatory element-binding protein 1,SREBP1)、PPARα、解偶联蛋白1(uncoupling protein 1,UCP-1)、肉碱棕榈酰转移酶1(carnitine palmitoyltransferase 1,CPT-1)蛋白的相对表达水平。结果:3T3-L1前脂肪细胞存活率随木犀草苷质量浓度的升高整体呈降低趋势,木犀草苷质量浓度在5~60μg/mL时细胞存活率均在80%以上。木犀草苷处理组可显著抑制3T3-L1前脂肪细胞的分化,减少脂质积累;木犀草苷可下调成脂分化后细胞中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的含量以及炎症因子TNF-α、IL-6和LEP的分泌量,上调IL-10和ADPN的分泌量;木犀草苷能下调PPARγ、C/EBP-α和SREBP1蛋白的相对表达水平,上调PPARα、UCP-1和CPT-1蛋白的相对表达水平。结论:木犀草苷可以抑制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和影响脂代谢,其机制一方面是下调PPARγ、C/EBP-α和SREBP1蛋白表达,抑制脂肪合成;另一方面是激活PPARα上调下游蛋白,促进脂肪消耗;木犀草苷还可能通过调节细胞因子的分泌量,促进细胞脂解,从而改善脂代谢失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犀草苷 3T3-L1前脂肪细胞 分化 脂代谢 肥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法测定不同品种枣及酸枣中的齐墩果酸和熊果酸 被引量:44
9
作者 王向红 崔同 +3 位作者 齐小菊 杜国士 赵靖 刘孟军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137-138,共2页
采用HPLC法同时测定了枣和酸枣中的齐墩果酸和熊果酸,建立了枣和酸枣中三萜酸的HPLC分析方法,并对不同品种枣和酸枣、枣仁中齐墩果酸和熊果酸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和比较。色谱条件为:BDS-C18色谱柱;流动相∶甲醇∶水(90∶10)磷酸调pH值为3... 采用HPLC法同时测定了枣和酸枣中的齐墩果酸和熊果酸,建立了枣和酸枣中三萜酸的HPLC分析方法,并对不同品种枣和酸枣、枣仁中齐墩果酸和熊果酸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和比较。色谱条件为:BDS-C18色谱柱;流动相∶甲醇∶水(90∶10)磷酸调pH值为3.0;流速∶0.6ml/min;温度∶室温;检测波长∶210nm;进样量5μl。从不同品种中三萜酸含量来看∶酸枣含量明显高于枣,而酸枣仁中几乎不含有齐墩果酸和熊果酸;阜平大枣、骏枣、和牙枣中齐墩果酸和熊果酸含量较高;从阜平大枣不同等级的样品分析结果来看,齐墩果酸和熊果酸的含量似乎与品质之间并不存在明显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PLC法 测定 酸枣 齐墩果酸 熊果酸 药用 食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声发射技术的水轮机转轮叶片疲劳裂纹扩展速率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王向红 朱昌明 +1 位作者 毛汉领 黄振峰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847-851,共5页
利用声发射(AE)技术在实验室环境下对叶片疲劳裂纹扩展速率进行研究。通过对三点弯曲疲劳实验中的叶片材料裂纹产生过程的监测,得出裂纹扩展速率从中速率区向高速率区转变时应力强度因子范围约为50MPa·m^1/2;叶片裂纹声发射信... 利用声发射(AE)技术在实验室环境下对叶片疲劳裂纹扩展速率进行研究。通过对三点弯曲疲劳实验中的叶片材料裂纹产生过程的监测,得出裂纹扩展速率从中速率区向高速率区转变时应力强度因子范围约为50MPa·m^1/2;叶片裂纹声发射信号的幅值主要集中在68~73dB,且其能量和持续时间的关系能定性描述叶片的疲劳状态。同时,得到了表征材料疲劳裂纹扩展的AE计数率、能量变化率、裂纹扩展率以及应力强度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结果为利用声发射技术对水轮机转轮的安全性评估和寿命预测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疲劳 裂纹扩展速率 声发射 水轮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核主成分分析及支持向量机的水轮机叶片裂纹源定位 被引量:11
11
作者 王向红 朱昌明 +1 位作者 毛汉领 黄振峰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26-229,共4页
结合核主成分分析(KPCA)以及支持向量机对水轮机转轮叶片裂纹源的声发射信号进行定位。结果表明,利用核主成分分析提取的特征参数进行定位的精度高于原始参数的定位精度,即输入9个特征参数时,支持向量机在叶片区域的识别率为100%,在裂... 结合核主成分分析(KPCA)以及支持向量机对水轮机转轮叶片裂纹源的声发射信号进行定位。结果表明,利用核主成分分析提取的特征参数进行定位的精度高于原始参数的定位精度,即输入9个特征参数时,支持向量机在叶片区域的识别率为100%,在裂纹源对焊缝距离的支持向量回归分析中的最大误差为20cm。因而结合KPCA和支持向量机对复杂的大尺寸结构进行定位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既减少了输入信号的维数,又提高了定位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持向量机 核主成分分析 源定位 声发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裂纹长度和位置影响下声发射信号传播特性 被引量:6
12
作者 王向红 罗志敏 +2 位作者 胡宏伟 尹艳山 毛汉领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867-2873,共7页
针对再制造毛坯闭合裂纹检测较困难,采用声发射技术,从仿真和实验两个方面研究裂纹长度和裂纹位置对声发射信号传播特性的影响。根据裂纹中波的传输理论,采用时域有限差方法,仿真两个因素对声信号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裂纹长度对于信号... 针对再制造毛坯闭合裂纹检测较困难,采用声发射技术,从仿真和实验两个方面研究裂纹长度和裂纹位置对声发射信号传播特性的影响。根据裂纹中波的传输理论,采用时域有限差方法,仿真两个因素对声信号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裂纹长度对于信号衰减影响比裂纹位置明显;裂纹长度小于3 mm时信号的能量和幅值衰减系数(分别为-0.28和-0.15)明显大于裂纹长度大于6 mm的信号衰减系数(分别为-1.48和-0.9);裂纹长度为3 mm比裂纹长度为0.5 mm时能量和幅值相对衰减率分别大0.62 d B和0.2 d B,而其比裂纹长度为15 mm的能量和幅值相对衰减分别小14.7 d B和8 d B;裂纹位置的能量相对衰减率位于-6.4^-6.6 d B,幅值相对衰减率位于-1.4^-1.7 d B。实验研究了裂纹长度对声发射信号的影响,得出裂纹长度小于2 mm时的衰减系数明显大于裂纹长度超过6 mm的衰减系数,与仿真结果相符。因此,声发射参数与裂纹长度有明确的对应关系,声发射技术可有效检测再制造毛坯中的裂纹,尤其是长度小于3 mm的微裂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纹长度 裂纹位置 波的传播 再制造毛坯 声发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小波包和独立分量分析的微弱多源故障声发射信号分离 被引量:8
13
作者 王向红 尹东 +1 位作者 胡宏伟 毛汉领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57-763,共7页
针对旋转机械设备中同时存在的裂纹、摩擦等多故障源信号难以检测和分离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包分析(WPA)与独立分量分析(ICA)的多源故障信号提取方法,即首先用WPA对含噪线性混合信号降噪预处理,由db2小波基函数进行5层分解后... 针对旋转机械设备中同时存在的裂纹、摩擦等多故障源信号难以检测和分离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包分析(WPA)与独立分量分析(ICA)的多源故障信号提取方法,即首先用WPA对含噪线性混合信号降噪预处理,由db2小波基函数进行5层分解后保留62.5~187.5kHz频段信号,然后采用ICA中的FastICA算法对降噪后的混合信号分离,最后对各通道分离出的信号用收缩函数进行频段内去噪处理.对不同输入信噪比的含噪微弱裂纹和摩擦信号进行提取和分析的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提取出输入信噪比大于-15dB的裂纹和摩擦信号.当混合信号信噪比为-15dB时,裂纹和摩擦信号的输出信噪比分别为-1.31和-1.36dB,相关系数分别为0.62和0.63,提取效果好于结合小波包和FastICA分离方法(信噪比分别为-1.74和-2.06dB,相关系数分别为0.59和0.59)以及单独采用FastICA算法(信噪比分别为-4.57和-4.31dB,相关系数分别为0.17和0.19).因此,所提出的综合WPA和ICA的方法是一种较好的多源微弱信号提取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源分离 小波包分析 独立分量分析 降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清洗槽内空化强度的测量 被引量:10
14
作者 王向红 毛汉领 黄振峰 《应用声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88-191,共4页
对洗涤槽内超声空化的相对强度及其分布进行了研究。采用铝箔腐蚀法,应用图像、数据处理软件对试验结果进行处理,最后对实验结果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空化强度 清洗槽 测量 数据处理软件 相对强度 超声空化 试验结果 洗涤槽 腐蚀法 行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梯系统机电耦合模型仿真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王向红 朱昌明 +1 位作者 杨广全 张鹏 《系统仿真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2328-2331,2361,共5页
导出了电梯机械系统与电机之间的机电耦合方程,建立整个电梯系统的仿真模型。将电磁转矩和钢丝绳的弹性系数以变量的形式引入到模型中,对建立的模型分别在空载和额定载荷下轿厢上行、下行运行情况进行仿真,结果与电梯调速电机工作特性... 导出了电梯机械系统与电机之间的机电耦合方程,建立整个电梯系统的仿真模型。将电磁转矩和钢丝绳的弹性系数以变量的形式引入到模型中,对建立的模型分别在空载和额定载荷下轿厢上行、下行运行情况进行仿真,结果与电梯调速电机工作特性相吻合,并得出电流控制逆变器模块和曳引轮两侧的重力差对电磁转矩和轿厢加速度的变化曲线产生影响。同时仿真了系统参数变化时性能的变化情况,据此提出改进方法。模型可为电梯系统的总体方案设计提供可靠依据,提高新产品设计开发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梯系统 机电耦合 建模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胺受体拮抗剂可防治哮喘豚鼠气道重塑和酸碱平衡紊乱 被引量:5
16
作者 王向红 刘声远 +4 位作者 张中乐 余上斌 叶仕乔 陈琪玲 王迪浔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88-491,共4页
目的:探讨组胺受体拮抗剂对哮喘豚鼠气道重塑和酸碱平衡紊乱的防治作用。方法:将豚鼠分为正常对照组、哮喘模型组、哮喘模型延续组、组胺组、组胺受体拮抗剂组。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血清组胺浓度;生化分析仪测血清Na+、Cl-浓度;血气分... 目的:探讨组胺受体拮抗剂对哮喘豚鼠气道重塑和酸碱平衡紊乱的防治作用。方法:将豚鼠分为正常对照组、哮喘模型组、哮喘模型延续组、组胺组、组胺受体拮抗剂组。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血清组胺浓度;生化分析仪测血清Na+、Cl-浓度;血气分析仪测血pH、PaO2、PaCO2、AB、SB;图像分析系统测定气道黏膜层、平滑肌层厚度。结果:(1)哮喘模型组血清组胺浓度、气道壁黏膜层和平滑肌层厚度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哮喘模型延续组明显高于哮喘模型组(P<0.01);组胺组明显高于哮喘模型延续组(P<0.01);而组胺受体拮抗剂组低于哮喘模型延续组(P<0.05,P<0.01);(2)哮喘模型组的PaO2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哮喘模型延续组的PaO2、pH、AB、SB低于、PaCO2高于哮喘模型组(P<0.01);组胺组PaO2、pH、AB、SB低于、PaCO2高于哮喘模型延续组(P<0.01);而组胺受体拮抗剂组PaO2、pH、AB、SB高于哮喘模型延续组(P<0.01),PaCO2则低于哮喘模型延续组(P<0.01)。示豚鼠哮喘时存在气道重塑和血清组胺浓度升高以及代谢性酸中毒与呼吸性酸中毒,外源性组胺可加重这些变化,组胺受体拮抗剂可缓解之。结论:组胺在哮喘气道重塑中起介导作用,组胺受体拮抗剂对防治哮喘气道重塑及酸碱平衡紊乱有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胺 组胺H1拮抗剂 哮喘 气道复建 酸碱平衡失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胺磷人工抗原的合成及光谱表征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向红 段振娟 +1 位作者 宋诗莹 王硕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881-885,共5页
通过化学方法合成了一种甲胺磷的半抗原6-(O,O-二甲基硫代磷酰基)氨基己酸(MC),MC与N-羟基琥珀酰亚胺(NHS)反应得到6-(O,O-二甲基硫代磷酰基)氨基己酸活化酯(MCE),活化酯(MCE)与匙孔血兰蛋白(KLH)偶联得到第一种人工抗原(MC-KLH);直接... 通过化学方法合成了一种甲胺磷的半抗原6-(O,O-二甲基硫代磷酰基)氨基己酸(MC),MC与N-羟基琥珀酰亚胺(NHS)反应得到6-(O,O-二甲基硫代磷酰基)氨基己酸活化酯(MCE),活化酯(MCE)与匙孔血兰蛋白(KLH)偶联得到第一种人工抗原(MC-KLH);直接用甲胺磷作为半抗原用重氮化法与牛血清蛋白(BSA)偶联得到第二种人工抗原(M-BSA)。通过质谱、红外和核磁表征,证明所合成的半抗原是设计的目标产物;并且对两种人工抗原进行了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人工抗原1的红外光谱中既有酰胺结构单元又有半抗原中的甲氧结构单元;半抗原2中不但具有酰胺结构单元又有甲胺磷的甲氧基和硫氧基结构单元,以此判断半抗原和蛋白偶合成功,为红外光谱法用于人工抗原合成与否的鉴定研究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胺磷 半抗原 人工抗原 红外光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声发射信号衰减特性的材料成分分数检测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向红 向建军 +2 位作者 胡宏伟 谢炜 毛汉领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53-458,共6页
针对传统的材料成分分数检测方法需损坏被测材料这一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声发射信号衰减特性的材料成分分数检测新方法。选取微晶石墨/聚乙烯醇(PVA)复合材料为对象,从声发射原信号和声发射信号特征小波包两个方面,建立其衰减特性与材... 针对传统的材料成分分数检测方法需损坏被测材料这一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声发射信号衰减特性的材料成分分数检测新方法。选取微晶石墨/聚乙烯醇(PVA)复合材料为对象,从声发射原信号和声发射信号特征小波包两个方面,建立其衰减特性与材料成分分数间的关系,并对该关系进行验证和两方面的验证结果的对比。结果表明:本研究选取信号的特征小波包为125-171.85 kHz频段时,对于原矿微晶石墨/PVA复合材料以此特征小波包计算原矿微晶石墨质量分数误差为2.2%,比用原信号计算误差低1.6%;对于提纯微晶石墨/PVA复合材料以此特征小波包计算提纯微晶石墨质量分数误差为2.4%,比用原信号计算误差低2.0%,检测结果与材料实际成分分数吻合度较高。因此,该方法为材料成分分数无损检测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衰减特性 材料成分分数 声发射 无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小波神经网络的水轮机叶片裂纹源的定位技术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向红 朱昌明 +1 位作者 毛汉领 黄振峰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301-1304,1309,共5页
针对水轮机结构复杂等特点,传统的时差定位及模态定位方法不能满足其裂纹水轮机叶片定位要求,提出利用小波神经网络对水轮机转轮叶片的裂纹进行定位.训练采用标度共轭梯度算法(SCG),并对输出结果采用竞争处理方式.结果表明,与BP网络相比... 针对水轮机结构复杂等特点,传统的时差定位及模态定位方法不能满足其裂纹水轮机叶片定位要求,提出利用小波神经网络对水轮机转轮叶片的裂纹进行定位.训练采用标度共轭梯度算法(SCG),并对输出结果采用竞争处理方式.结果表明,与BP网络相比,小波神经网络提高了定位的准确度,所确定的裂纹位置最大误差仅为4.2%,是一种适合复杂结构的定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波神经网络 标度共轭梯度算法 源定位 声发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NA计算中的单模板编码方法改进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向红 刘文斌 +1 位作者 朱翔鸥 章林溪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2720-2724,共5页
如何避免各种不期望的杂交是DNA计算以及微阵列技术中的一个关键问题.为了得到稳定可靠的杂交,必须探索一种可靠的、鲁棒性的编码方法.单模板编码方法是Arita提出的另一种模板编码方法,它能够保证编码间的移位距离约为l/3.其缺点是仅仅... 如何避免各种不期望的杂交是DNA计算以及微阵列技术中的一个关键问题.为了得到稳定可靠的杂交,必须探索一种可靠的、鲁棒性的编码方法.单模板编码方法是Arita提出的另一种模板编码方法,它能够保证编码间的移位距离约为l/3.其缺点是仅仅使用众多满足条件模板中的一个,因而编码数量有限.本文对单模板编码方法作了进一步的研究,提出来了另外一种模板框的结构,在基本保持移位距离约为l/3的情况下,将单模板方法扩展为多模板方法.这一研究大大提高了该方法的应用规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计算 编码方法 模板 纠错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